国家科委、商业部关于转发沧州地区农村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报告等文件的通知
[92]国科发改字771号1992年11月26日国家科委 商业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委、供销社: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决定》,1989年底,国家科委、商业部联合在河北省沧州地区进行农村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于1990年10月下过《沧州地区农村科技体制改革试点研究》软科学课题。沧州地区经过三年的研究、实践,已基本完成了预定任务。1992年9月17日至21日,国家科委、商业部组织部分专家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对沧州地区农村科技体制改革试点研究及实践工作进行了鉴定、验收,专家和领导同志们对试点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较高的评价。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和商业部副部长傅立民等领导同志一起亲临沧州进行了实地考察,对试点工作的成效表示赞赏,认为沧州试点经验具有普遍意义。为此,国家科委和商业部决定,将《沧州地区农村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报告》及宋健、傅立民同志讲话等文件印发给你们,供学习参考。

  一、沧州地区在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注意大科技结合大流通,服务大农业,形成大产业,为发展农村商品经济提供有效服务。

  二、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要调动多方面积极性,实行官办、民办两条腿走路,要特别注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在不断健全现有的服务组织的同时,引导农民自己组织起来联合服务。

  三、在吸引外地人才的同时,更要注意培养和造就当地人才,努力提高农民素质,通过各种生动活泼、切实有效的途径,培养一代跨世纪的新型农民。

  四、科委和供销社要在搞好协作、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更加广泛地联合各涉农部门,共同为振兴农村经济做出贡献。

  五、注意总结自己的经验,把学习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及时通报给我们。

  附件:

  1.《沧州地区农村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报告》

  2.《让科技为发展农村经济作出更大贡献》——宋健同志在沧州

  地区农村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验收会上的讲话

  3.商业部副部长傅立民同志在沧州地区农村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工

  作验收会上的讲话

  4.专家组对《沧州地区农村科技体制改革试点研究》课题的鉴定

  意见

  5.国家科委、商业部、河北省科委、供销社联合验收组对沧州地

  区农村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验收意见

  附件1 沧州地区农村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报告

  沧州地区农村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在国家科委、商业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省科委、省供销社的指导帮助下,经过三年来的努力,基本完成了预定任务,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化农村科技体制改革是我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区地处黑龙港流域下游,土地盐碱瘠薄,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条件较差,经济发展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造成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很多,最根本的是生产力水平低下,采用先进技术改革传统农业的步子不快。主要表现在:(一)大批科技人员游离于农村经济建设主战场之外,基层科技人员奇缺,平均1.5万亩耕地只有一名农业科技人员,而70%的人员集中在县以上机关,脱离技术工作,形成乡村技术服务工作的“断层”,先进技术成果的推广率仅达20%;(二)缺乏一个功能较全、机制灵活、适应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由于旧体制的束缚,各涉农部门的服务基本上是“单打一”,缺乏活力,互不衔接。农民生产经营中大量的实际困难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商品经济的规模经营发展缓慢;(三)劳动者文化素质低,用科学技术武装农民的工作力度不够,严重制约着先进技术向生产的转移扩散。

  从1986年开始,我们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在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社会化服务水平低,远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1989年10月,国家科委、商业部决定在我区进行农村科技体制改革试点。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对试点工作作了重要指示。

  国家科委、省科委、商业部、省供销社的领导同志多次来我区具体帮助指导工作。我区农村科技体制改革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二、农村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试点工作的目标要求是建立技物结合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林牧副渔各业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我们以河间市、泊头市、任邱市、盐山县、南皮县为试点县市,并安排了42个各种类型的服务实体为地区级试点,各县市还安排了63个基层试点单位。面上的改革也逐步展开。

  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初步建成农村技物结合全程服务体系。这个体系以科技为先导,以各级各类农业技术服务组织为骨干,以供销社为依托,以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为技术后盾,以“官办”、“民办”两条腿走路为主要特点。体系的组织结构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县、乡、村国家、集体兴办的技术服务组织。全区12个县市农口的65个局转变职能,全部实行政技分开,分流出2284名科技人员(占县级农业科技人员的80%)组建服务中心(公司)183个,创办技术经济实体203个,实行科农(工)贸结合,进行技术、物资、产品销售等服务。全区249个乡镇,全部建立了农业综合技术服务站,总人数达2085人,成为具有技术培训、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物资经营多种功能的服务实体。全区有3391个村建立了技术站,其中,2121个村发展为设有三组一校(技术服务组、农机水电服务组、供销服务组、农民技术夜校)的综合服务站。功能较强的村实行在优种、耕种、除虫灭病、栽培管理技术等几统一服务。

  二是以农民为主体的服务组织。

  全区户办、联户办的技术服务站发展到1400个,科普性农民技术协会、研究会1534个,会员总数98040户,占农户总数的14%。还涌现出技术服务合作组织80多个。这种服务组织是由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发展这一共同需要的农民、科技人员、经济实体围绕某一产业按照自愿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组织起来的,以开发当地资源、发展支柱产业、形成规模商品生产为目的,以技术开发推广、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为基本内容,其名称不一,有的叫合作社,有的为集团。主要有四种类型:

  (1)由供销社联合农民兴办。以企业为龙头把从事专业生产的农户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联合技术组织或聘用技术人员组成。供销合作社负责提供市场信息,帮助农户按市场需要安排生产,提供农用物资,有的还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负责农产品的收购、贮藏、销售,并将部分销售利润返还农户;参加合作组织的技术组织或技术人员,负责技术开发、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技术服务费从经销利润中支付;农户把产品交售给企业。河间市果品产销服务合作社是由市供销社果品公司为龙头,联合市林果技术站和50个基地果园组成,面积1万亩,占全市果园总面积的40%。合作社下设三站两部,共有30多名专业服务人员。合作社向入社果园提供五项服务:一是技术服务,15名技术人员负责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并研制出无毒棉纸果实套袋,已申报国家专利。美玉牌鸭梨已被农业部批准为“绿色食品”;二是物资服务,每年提供化肥1000多吨,农药10多吨;三是资金服务,去年为21个果园投放生产资金42万元;四是保险服务,入社果园集体投保,遇自然灾害给予一定补偿;五是销售服务,去年收购、销售果品550万公斤。这个合作社还建立了利润返还制度,果品公司将销售利润的15~20%返还果农,三年返利15.4万元,使销售单位、技术组织、农户形成一个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联合体,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去年,入社果园产量达到650万公斤。收入650万元,比入社前分别增长1.5倍和1.8倍,市果品合作社自身经济实力不断壮大,三年获利40多万元。

  (2)由加工企业联合农民兴办。企业围绕原料基地建设,把农户组织起来,聘请技术人员或联合技术组织组成合作社或协会。南皮县中外合资的冀丰蔬菜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县科委技术开发服务部,同400多个蔬菜生产农户组成黄瓜生产合作社。公司提供资金、农用物资,负责收购产品,加工出口。科委技术服务部负责生产技术指导,社员按企业要求安排生产。去年,种植黄瓜700亩,收获140万公斤,公司统一收购进行腌制加工,出口创汇20万美元,社员增收32万元,公司加工销售利润64万元。

  (3)由农村技术能人牵头,农民在自愿原则下组建技术经济服务合作组织。河间市国欣农研会拥有会员2500户,经济上实行股份合作制,固定资产80万元,在市内建了一幢服务楼,有一个保种能力150万公斤的轧花厂,同8个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成为中棉所、北京农大、河北农大的繁种、试验基地,聘请技术顾问15人,有2名驻会工作。自己拥有一名高级农技师、一名农艺师、九名农民技术员组成的技术队伍。农研会不仅使会员户增产增收,促进当地棉花生产发展,而且成为我国北方短季棉繁种基地。黄骅市歧口村渔民协会是在村委会支持下,收渔民自愿联合组成的,到1990年,全村930名渔劳力、126条渔船全部参加。协会通报渔情信息;协调组织渔船作业;组织网具革新;培训捕捞技术;组织作业渔船生产;生活物资供应;组织海上抢险;组织产品销售,有效地解决了单户、单船生产中的困难,渔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在全市名列前茅。

  (4)由县、乡技术组织围绕某一产业或在一定行政区域内联合农民组成协会、合作社。农民交纳会费,技术组织负责技术服务、物资供应、组织产品销售。黄骅市贾象乡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牵头组建了种子协会,各村建分会,吸收制种户参加。乡、村技术站负责安排制种计划,提供原种、农用物资和技术服务,种子统一收购、销售,去年繁种5500亩,制种75万公斤,创经济效益100多万元。

  上述不同经济性质和各种类别的服务组织,有的独立经营,有的则交叉结合、联合服务。特别是供销社在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全区供销社系统科技队伍发展到845人,建立县、乡庄稼医院61家;各级供销社在农资供应、产品购销、加工储运、技术指导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大科技与大流通结合,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探索了有效途径。

  (二)大部分科技人员进入农村经济建设主战场。全区各县市3900多名农业科技干部到生产第一线工作的达3100人,占80%,改变了过去70%的人员浮在机关的状况。建立稳定技术合作关系的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院校、科研单位有36家。常驻沧州工作的科技人员6000多人,培训农业技术骨干5.9万人,平均每村达到12人,这些不同层次的技术力量,汇成了一支推进农村科技进步的骨干队伍。在全区重点推广的棉花全程化控、小麦模式化栽培、旱作农业、吨粮田、鸭梨套袋、虾病综合防治等35项先进技术,适宜面积覆盖率达70%,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

  (三)农民的技术素质明显提高。通过技术夜校、声像教育、科技知识大奖赛、科技致富报告团等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三年累计普训农民75万人。科技示范户已展到10万户,占总农户的10%。盐山县参加“111科技工程”的15300名青年,学习、应用12项先进技术,52000多亩示范田,比一般农田亩增收75元。过去农民家庭中,由家长指挥生产的做法正在发生变化,有些已让位给懂技术的青年人

  (四)全区农村经济增长速度加快。1990年粮食总产16亿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比上年增长22.9%,比全省增长幅度高11.0个百分点;棉花总产6930.4万公斤,增长16.7%;比全省高11.1个百分点;油料总产3654.4万公斤,增长18.9%;果品产量21511万公斤,增长5.7%,1991年又上新台阶,粮食总产17.7亿公斤,比1990年增长10.2%,比全省增长幅度高10.6个百分点;棉花总产10024万公斤,增长44.3%,比全省高33.5个百分点;油料总产4046.3万公斤,增长12.3%;果品总产20065万公斤。从去年10月至今年7月,280天降雨雪94毫米,为近二十年以来最大旱灾,全区小麦总产仍达7.77亿公斤,为历史第三个丰收年,和旱情相似的1975年比较,降水量少45毫米,产量高120%。乡镇企业近三年来以递增21.8%的速度发展,去年总产值51.6亿元,占全区社会总产值的49.2%,利税7.8亿元,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

  三、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动员各方,协调联动。农村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是涉及多部门、多环节的系统工程,整体性强、工作量大。我们注意了加强领导,发动群众,组织各方,协调联动。地、县(市)都建立了由专员、县(市)长任组长,有关部门一把手参加的领导小组,逐级制定改革方案和实施步骤。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每年专员同县(市)长,县(市)长同乡镇长签定责任书,责任到人。各县、市党政主要领导都亲自抓一两个试点。全区12个县市都配齐了科技副县、市长,249个乡镇配齐了科技副乡镇长,建立了乡镇科委,3391个村(占总村数的71%)配备了科技副村主任,充实了组织领导力量,保证了试点工作顺利进行。科委、供销社、农口各局、教委、科协、组织、人事、金融、工商、税务等部门,围绕改革试点的总体目标,积极进行本部门的改革,主动配合试点工作。过去由于条块分割、部门为壑,形成的某些关系内耗、工作扯皮的棘手问题,在协调联动中较好地得到了解决。

  (二)深化改革,增强服务组织的功能。县级农口各局实行政技分离,各业的技术服务组织从行政局分离出来,建立行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与行政局实现机构、人员、职能、经费四分开。各技术组织实行独立核算,企业管理,在人员使用、工作任务安排、财务开支、经营管理上享有自主权。使大批科技人员从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使各技术组织成为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较强的服务能力和主动为生产服务的有活力的经济实体。乡级将过去由县条条垂直管理各自独立的农业、林业、农机、水利、畜牧各站,下放到乡镇管理,统一组建成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同时,充实人员,改善条件,使之成为具备技术培训、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物资经营综合功能的服务实体。并通过和乡供销社、农技校、农民技术协会结合,形成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基层社区性技术经济服务体系。

  供销社是农村技物结合全程服务体系的可靠依托和重要组成部分。围绕服务体系建设,供销社系统进行四方面改革:一是转变职能,由单纯经营型转为服务经营型;二是围绕支柱产业发展,兴办龙头企业,牵头组织以农民为主体的技农贸一体化的技术经济服务合作组织;三是强化农资服务体系,为技术措施落实,搞好配套物资服务;四是吸纳、培养科技力量,壮大技术队伍,开拓服务领域,开展技物配套服务。

  (三)积极支持,发展民办。以农民为主体的技术经济服务合作组织,同农民连利连心,最了解农民的需求;农民既是被服务对象,又参与、管理服务,有利于壮大农村服务力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这种民办的技术经济服务组织机制灵活,实行自由结合、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发展民办技术经济服务合作组织中,我们注重抓了三点:一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以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标准,不拘泥于单一模式。二是满腔热情地支持民办组织的发展,帮助他们健全章程、健全制度,实行民主管理;确立他们的社会地位,与国家兴办的服务组织一视同仁;在他们发展过程中及时为之排忧解难。三是发现典型,精心培育,通过多种方式宣传他们的事迹和经验,影响带动民办服务组织的发展。

  (四)联合组装,优势互补。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农村商品经济发展需要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现有的技术、经济组织,一般都不具备独立进行全程服务的功能。摆脱现有的各服务组织另搞一套新体系,客观上既不可能,也不必要。在试点工作中通过实践与探索,找到了一条体系建设的现实途径—科学地联合组装。即在暂不改变隶属关系和经济核算的前提下,围绕产业服务的需要,各有关门类技术、经济服务组织进行组织上的联合和功能上的联结。形成具有综合功能的产业服务体系。

  联合组装的形式,内容根据产业服务的需要确定。有的是技术组织与物资供应产品销售组织的联合;有的是国家、集体的技术、经济服务组织同民办组织联合;联合的形式有的是功能上的联合,如农业技术承包集团;有的是组织上的结合,如庄稼医院、专业技术经济服务合作社。实现联合组装掌握了三条原则:一是以有关各方共同的合理的经济利益为基础;二是有关各方都要树立支援农业、为农服务的思想;三是行政领导进行有力的组织协调。各种形式的联合、结合,都以章程、契约的形式固定下来,明确各方的责、权、利,规范各方的行为,保证服务工作的正常运行。

  (五)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地委、行署先后下发了10个政策文件,在放活科技人员、对各类技术服务组织的资金支持和经营收入减免税、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管理和奖励,对引进外地科技人员的优惠待遇、乡级农民技术员的劳动保险和职称补贴等方面,做出了较宽松的政策规定。在推进县级农口各部门实行政技分离、人员分流、创建技术服务实体中,不少地方存在后顾之忧,改革进展缓慢。地委、行署及时做出规定,办实体后人员编制经费不减,实体创收主要用于改善服务条件和科技人员的生活条件。针对民办技术组织在工商、税务管理、物资供应等方面碰到的问题,地委、行署做出规定:由农民兴办的农业技术经济服务合作组织,属集体性质,在工商、税收管理、物资供应、经营范围等方面,同国家技术服务组织同等对待。解除了顾虑,推进了改革。实践表明,政策支持已成为改革试点工作顺利进展的必要保证。

  (六)边研究边实践,点面结合,加速发展。农村科技体制改革试点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我们在试点工作中,坚持边研究边实践,把研究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先在调查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试点试行方案,在全区组织实施,并抓好各种类型的试点。在实施过程中,对各类试点的实践进行研究总结,对原方案进行修订、完善,对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在全区组织推广。先后总结推广了围绕支柱产业,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技农贸一体化的技术经济服务合作组织的经验;县级农口各局实行政技分离,兴办实体的经验;盐山县健全培训体系,实施“111青年科技工程”,发展壮大农民技术队伍的经验。这些做法不仅使研究成果能够迅速地变为政府决策,推进了面上改革的发展,而且使试点经验在进一步的实践中得到验证、补充、提高,丰富了试点经验。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使试点工作成为有明确指导思想的自觉的实践,较好地完成试点工作任务;另一方面又使试点工作的实践得以在理论上进行归纳总结,较好地完成了国家科委下达的《沧州地区农村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软课题。总结出农村科技同流通结合的服务体系、基本框架和工作路子。经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兄弟地区农村科技体制改革提供借鉴。

  四、存在问题及今后打算

  三年试点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也存在不少差距。

  (一)促进乡镇企业科技进步的服务体系还不健全,许多企业内部技术开发机构尚未建立起来,为之输送高新技术、支持开发新产品的技术力量深感不足,影响着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必须作为一项重点改革内容切实抓好。

  (二)有些地方,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已经建立的也还需要发育完善,特别是在建立资金投入和风险机制、服务组织内部股份合作制的建立、完善,连结市场的服务功能的配套程度和增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能力等方面,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三)加速农村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冲破不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旧模式的束缚,大胆试验,解决不适应发展商品生产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把改革引向深入。

  三年试点工作,作为第一期工程,已经结束,但深化农村科技体制改革还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探索、实践。我们下一步的打算是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小康的目标,拓宽改革领域,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以发展、完善科技经济结合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为重点内容,进行农村科技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将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围绕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促进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建立棉花、果品、水产、畜牧、蔬菜主产业技农工贸一体化服务体系,形成规模商品生产,创出名牌农产品,占领国内市场,打入国际市场。实现由追求产量的传统农业向优质、高效现代化农业的转化。

  二是围绕农村产业服务体系建设,科技、流通、财政、金融、保险等各有关行业、部门进行综合配套改革,实现小政府、大服务。

  三是深化服务组织内部机制改革,建立完善的有偿服务机制,把服务组织推向市场,加快向企业化转化的步伐,使农业服务形成一个新的服务产业。

  我们将围绕以上几方面,研究制定具体改革方案。恳请国家科委、商业部及国家各有关部门,继续把我区作为试点。我们决心为深化农村改革继续努力探索。

  附件2 让科技为发展农村经济作出更大贡献——在沧州地区农村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验收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很高兴来参加沧州地区农村科技体制改革和建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研究工作、试点工作会议,非常高兴见到这么多从事农村经济发展政策研究和工作在第一线具体实践的同志们。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关键问题。我国有80%的人口和90%的国土在农村,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二步、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有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有人说,只要大企业发展就行了,我认为不行,就算我们大企业按高速度发展,在短期内也背不动占80%的农民,所以还是要两条腿走路。一是大工业、交通运输、能源、材料工业都要上,但是绝不能忽视农村经济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实行了正确的农村政策,80年代我国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改革和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了各种所有制的商品经济,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乡镇企业迅速壮大,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这里除了政策好,投入大以外,科技也起了关键作用。1989年国务院作出科技兴农的决定。为了执行这个决定,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的优势,依托供销社系统,建立各种类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带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国家科委、商业部于三年前开始在河北沧州地区联合进行农村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和试验发展以科技为先导、以供销社为依托的农村商品经济的新路子。这项工作得到商业部以及供销社领导的大力支持,地方的同志对这项工作热情很高。做了很大努力。我从心里支持这项工作,因为如果不做这件事,我们就找不到一种适合中国的、把农村翻过来的方式,就不能向古老的自然经济告别。我们不能再是“养鸡为换盐,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一间茅屋一盆火,除了神仙就是我”这样一种生产生活方式,必须寻找多种方式方法使农村从古老的自然经济中摆脱出来,向现代化规模经营、向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向提高效益这个方向前进。这次试点工作就是要从实践中来探索这方面的路子。三年来的改革实践,已经创造了新经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最近几天,各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和专家们,对试点工作的成就和研究课题,进行了认真而深入地考察和评审,给予很高的评价,专家们一致认为沧州地区的试点工作和软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成就,居于全国领先地位。研究工作和试点工作的经验对全国大部分农村具有示范和推广意义。我非常赞同两个专家组的意见,因为这样一种做法,星星点点之火到处都有,许多都处于一种自发状态,但有组织有计划地加强领导,全面推动,在一个地区真正开展并形成气候的还不多。所以沧州地区的经验应当给予充分肯定,建议将试点工作的有关材料转发一下;以推动全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中国的供销社系统,自从50年代成立以来一直是我国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巨大的为农村经济服务的网络,有500万职工,近100万个网点,有400多亿元的服务设施和固定资产,每个县都有几十个以至数百个分社或网点,可以说这是一个覆盖全国农村八亿农民的巨大系统。供销社是农民自己集资兴办的,与农业共兴衰。它来自人民,扎根于人民之中,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实行民主管理,有较好的民主管理程序和财务制度,特别适应改革后的农村经济体制,因而受到广大农民的信赖和爱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供销社又获得新的生机和活力。1991年供销社国内销售额已达到2035亿元,收购额1570亿元(分别占国内商品销售总额的22%,农业总产值的19%),比改革前增长2.3倍和3倍。这一事实充分表明了它的活力和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80年代以来,供销社又进一步发挥优势,开始重视提高科技水平,向农村提供科技服务,与科技部门密切配合,建立了一大批集研究、开发、推广和商品生产于一体的基地,进一步发挥其综合服务的优势。其实,供销社系统早就是一个服务体系,只是要适应新的形势、新的发展、新的任务,需要进一步前进。最近商业部召开的示范县工作会议,决定对农副工贸的主要商品建立一大批服务组织、物流中心和批发市场。这对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科技水平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后,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家科委开始实施“星火计划”,其目的是把科技撒向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的进步。不久,农业部制定了“丰收计划”和“菜篮子工程”。教委制定了“燎原计划”。这些科技教育计划的实施,汇合成一股巨大的力量,对振兴农村经济,提高农副业生产的技术水平,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发展商品经济,扶贫致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起到历史性作用。正是在这种形势下,1988年、1989年,国家科委和商业部决定,要以科技为先导,以供销社为依托,在农村开展建立技物结合的服务体系的试点工作。现在看来光是技术、物资还不够,要技、农、工、贸一起上,金融、保险、工商、税收都要参与。三年来,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科委、供销社的精心组织和有关部门的协同努力下,沧州地区试点工作通过科技、流通体制配套改革、建立技物结合全程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各类技术经济合作组织、以丰富多彩的培训形式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试点工作指导思想明确,路子清楚,措施得力,成效突出,为进一步深化农村科技和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供销社现在也碰到了新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达,竞争也会越激烈。各种所有制的商业和服务组织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过去那种一家独占、垄断农村市场的形势已不复存在,以行政命令为主的“大锅饭”体制受到强烈冲击。供销社只有与科技相结合,提高科学管理、科学经营、科技开发和组织水平,才能适应新形势,才能重振雄风,兴旺发达。否则农村人民长期敬仰的、信赖的供销合作社事业就可能衰退。这种前途对人民是不利的,对供销社500万职工也是不利的,我们不应当让其发生。现在供销社系统正在进行改革,我希望在改革中一定要保持和加强这种与科技结合的发展势头,与农业及整个农村经济共振兴,千万不能冲击和削弱这种发展态势。

  改革开放十年来,在农村出现了一大批有强大生命力的群众性科技组织,我们对这支力量同样要给予充分重视。不要低估了农村中那些有一定知识的农民的发明创造积极性,他们看得非常清楚,如果不组织起来发挥群体的优势,农业是没有出路的,最多是够吃够穿,要想达到小康很困难。我们要注意支持各种所有制的民办的群众性的科技型经济组织,它的发育刚刚开始,还要向更加规范、更加有效、更加民主、更高层次的体制过渡。日本农协办了100年,它的民主管理、民主经营程序非常好,要在开放的环境中注意吸收国内外的经验,来丰富我们,这样才能进步快一些。要放手发动群众,官民并举,这样才能较快地摆脱自然经济的束缚,向现代化、专业化、产业化、规模经营、高效农业发展。另外还要注意把松散的组织逐步建成有发展能力的实体,提高劳动生产率,用同样的劳动干出更多的东西来,只有知识也是不行的,要资金积累,要有交通运输,要建各种设施,要吸收人才,如果没有实体,做这些事情就比较困难,进步也不能很快,只有搞成实体,实现规模经营后,才可能有积累,才能养得起知识分子,请得起教授、专家,才能搞深加工。发展产业实体是新的社会经济的生长点和向前发展的激励因素。前一阶段是以科技部门和供销社的结合为主,下一步要尽量扩大服务体系的覆盖面,调动各方面力量,进一步创造新鲜经验,为农村经济上台阶、大幅度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档次、增加出口,开创新的道路。

  我国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服务要求千差万别并不断增多。沧州地区河间市国欣农研会、双留店的董世杰棉花协会等这类服务组织既具有合作经济的性质,又有科技服务的功能,他们把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专业化、社会化大生产,并使广大农户联合起来接受科技服务,提高了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吸收能力。这一成功的创造和实践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是我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重要方向,我们应该在舆论、政策、法律等方面积极扶持,引导这类组织健康发展。当前,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应首先着眼于供销社、技术协会等已有各类服务组织的联合,实现优势互补和各项服务的配套化、系统化。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改进经营方式,参与大科技,发展大流通,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大发展。这是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最有效的捷径。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供销社和各类服务组织必须不断扩充、增强科技实力,完善、更新服务设施和手段。这就要求服务组织具备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有偿服务要作为建立和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一条原则。当然,服务于农民、造福于农民,是各类服务组织的基本宗旨,有偿必须建立在服务能为农民带来切实经济收益的基础之上。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工作,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做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要大力推动乡镇企业的发展,引导乡镇企业沿着科技进步的轨道向前发展。

  发展乡镇企业,农民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乡,这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大创举,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农民破产进城做工受剥削的历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以说没有乡镇企业,就没有我们的今天。现在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供应充足,许多都是乡镇企业干的。小平同志高度赞扬乡镇企业的发展,说是异军突起,是一个创造。我对乡镇企业抱有极大的期望。近些年来的科技工作跟乡镇企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我最近接到两封信,一封是一位印度科学家寄来的,他曾作过印度科学院院长,他说你们最宝贵的经验就是离土不离乡,就地让农民富起来。另一位加拿大朋友,曾作过副外长,他来信说,我永远是你们的农村经济发展,包括星火计划、丰收计划的热情支持者和宣传者。1991年我国乡镇企业产值11000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不要说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就是15%、20%,再过5年,就可以占到半边天下。农村各级科技协会都要办乡镇企业,动员他们办实体,这样才能有更高档的产品,更大的增值,才能使农村的人民较大幅度地提高收入。科技体制改革、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多在这方面给予注意。现在星星之火已经不够,90年代的主体是干产业化,干乡镇企业,普及面更大,收益更高,这样才能改变农村面貌,使农村经济较快发展,逐步把我们的人民引到小康水平。国家科委的星火计划的重点也有调整,沿海地区、正在发展中的地区也要向这个方向转移,资金的投入也要向星火密集区、比较大的产业方面倾斜一点。

  最后一个方面是人才问题。我赞成盐山的经验,我很佩服省政府关于每县市建立职业教育中心的办法。若真这么搞起来,说句俏皮话,就是真的掌握了“原子弹”。现在,许多初中生毕业后没事干,如河间市初中考不上高中的每年大约有6千人,有3千人高中考不上大学,这样加起来有一万人,多数憋在家里,难受极了,有些意志薄弱者就更难过了,甚至有些堕落了,也有自杀的,有的忘掉了在学校里所学过的一切而“返古”了。意志坚强的人不服气,往前闯。如吕洪玲(盐山县前韩村植棉农民),一个18岁的女孩,很敢干,应很好表扬她。如果真正把年轻人的事业办起来,那这个县就不得了了,一年能出二千人,整个素质提高了,办什么事情都有人来干了。所以,一方面我很赞成沧州这个经验,一方面我认为要吸引高档的科学家来指导,如搞农作物杂交,若没有一点特殊本领是不行的。搞起植物学分类、什么跟什么能杂交,需要搞研究的人才能办。但要真正发展经济,主要要靠本地人。大力地培养本地人才,造就和培养一大批年轻人才,给他们提供各种条件,让他们成长,要爱惜每个青年的创造性。能有这种精神的话,农村一定会有新的一代跨世纪的人来接班,农村的兴旺和发达,第二步、第三步的战略目标,是完全能够实现的。由于中国现在的教育制度,我们的大学、大专培养的人数还是有限的,教育经费不够。最近教委有一个文件,我非常赞成,应该增加教育经费。现在我们全国的科技人员一共才一千万,都调到农村来也覆盖不了,当前我们就是处于这种发展阶段。现在,我们既要充分重视大力吸引高档的大专院校人才,同时又要十分重视培养农村青年一代人才。年纪大的人容易看不起年轻人,其实每次闹革命都是年轻人干起来的,我们共产党的革命也都是年轻人干起来的。抗战末期,我认识很多“抗大”的河北同志,他们都是高小毕业就到“抗大”,读三、五个月回来就当县委书记,三、五个月时间学的知识有限,但是非常重要的是使他们有一个信念,就是只要按着这个方向干就能成功,然后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就成长成为一大批革命的领导人。他们当时都是十五、六岁的年轻人。沧州历史上的大人物纪晓岚是个进士,主编《四库全书》,现在《四库全书》只剩下几套,是非常贵重的文物。我想现在成千上万的青年人当中这种英雄是不乏其人的。所以,我想应该充分重视他们。“111”工程经验值得推广。我不知道今天到会的有没有《中国青年报》的同志,(盐山县委书记吴金琢说:已报导过了)。培养星火带头人,科技带头人,从青年中培养一大批人才,我觉得是一条十分重要的发展战略。要努力加强其它方面政策的配合,农村人才的培养工作就一定会有很大的变化和发展。科技兴农也要逐步适应在开放的环境中扩大它的开放程度。比如说,我们开经验交流会,请些日本人来看看,我们再派些年轻人出去。象吕洪玲这样的挑上三、五个人,送他们到日本看看。回来后,思路和眼界就拓宽了,过去觉得好多没有办法的,回来后就会觉得可以做。利用开放,把这些农民企业家、协会的领导人送出去,现在去一次日本花不了多少钱,我想他们自己协会可能都能凑出钱来。组织这些带头人去了解了解一些发达国家,科委系统可以帮忙。还可以开展培训,捷克有个培训基金会,日本有个结卡培训计划,可选点人到那里去,培训一个月,看得比较多。看了以后会感到豁然开朗。我们要充分利用开放的环境,包括调研、交流和学习。当然得有钱开路费,卢国欣出去看过了没有,780万元拿出一万就行了。应去看一看,回来后就可能创造出很多新办法。

  最后,我再重复一遍,感谢省、地、县、市领导和各方面的专家们对这项研究工作所给予的支持、指导和花费的大量心血。我建议是不是河北省把沧州的经验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或者叫更多的人知道,现在不能够强迫推广,强迫推广危险性较大。但是我想,应该让全省的各地市、各县市的同志都能知道这件事情,能认真地看一看沧州的经验。另外我建议国家科委、体改委和商业部能把这次的试点工作的基本经验和专家们对研究的基本结论转发给全国各省市的同志们参考,为他们进一步深化改革、发展农村经济提供一件参考和示范的材料。非常感谢大家对这件事情所做的贡献。我就说这么多,谢谢大家。

  附件3 商业部傅立民副部长在沧州地区农村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验收会议上的讲话

  1989年我在河北看了一星期,主要是农村社会化服务,确实是感受很深,启发很大,所以我回去以后,专门约宋主任汇报一次。宋主任很关心,不光宋主任参加了,当时蒋民宽、郭树言、周平等四位主任听我汇报了半天。我确实很受启发,所以后来国家科委确定在沧州地区搞农村科技体制改革试点,我们商业部也很愿意配合,所以我们是配合国家科委一起在沧州搞试点,因为有很多工作牵涉到我们商业部。如何转变观念,搞好服务,省社的李美峰、甄福德他们也很支持,所以我们是一起来参加和支持沧州地区改革试点的。这次试点验收,刚才国家科委宋秘书长作了评估鉴定的意见汇报,我很赞成。我觉得这次改革三年的工作确实是很有成效的,在面上推开了,而且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应该说是非常有成效的。所以昨天看了一天,我是很受启发的,整个评价我都同意。整个改革的试点工作主要是我们河北省、沧州地区,省委、省政府、地委、地区行署、省科委、省供销社,地区和各个县市的领导及各个部门同志的大力协同,我代表商业部向省、地、县里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只讲四点体会。

  (一)我觉得当前农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我们农村第二步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农村第二步改革方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际上农村的发展是靠农村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农业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但是农业停留在这个水平上,再往前发展可能会受到制约,受到各个方面条件的限制。要再上一个新台阶,90年代就是要靠发展农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才能够使农业再上一个新台阶,这也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现在整个农业还是停留在传统农业上,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中,需要新的科学技术的投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要充分地显示它的威力。每家每户的联产承包确实是受到很多的限制,没有进一步深化服务的技术上的联合,我们农业要上一个新台阶,是不可能的。我觉得我们整个的这套改革的这个方向实际上代表了我国农村改革的第二步方向。只有按这个方向走,生产力才能够发展,农民生活才能够得到大的改善。所以这一步实际上就是巩固农村社会主义阵地的一个非常大的举动。按小平同志指示,就是三个符合,我们这套东西完全符合小平同志的要求。所以我觉得从这个方面来讲是符合这个方向的,实际上这些东西是大科技、大流通服务于大农业,形成大产业,我觉得你们这里的做法是按照这个方向去做的。现在我们的农村科技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推动农业科技人员面向主战场,但是光这么讲没有一套组织体系是不行的,我1989年向宋健同志汇报的时候,讲了这么一个观点,我们现在搞星火计划,搞燎原计划,星火到燎原中间有一套组织体系,没有一套组织体系的保证,我们的星火就没法燎原。我们这套组织体系其实就是解决这么一个中间的组织体系,从科学上讲就是叫载体嘛,科技人员通过这个载体,和千百万农户结合,因为科技人员毕竟是少数,科技人员没办法跟每家每户打交道。我们科技人员通过这个载体,通过各种深化服务的组织和千家万户的农民结合起来,我觉得这套机制是一套非常好的机制。所以我们现在就是搞各种的以民办为主的民间服务组织,来解决农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形式。但是目前从整个面上讲,好象比例还不是很大,而且你们这里这些组织都吸收了一些专家,棉科所呀、农科院、农大等,我们这些专家也不可能到全国、到全省各个地方去服务。这套组织体系也有一个怎么扩散的问题,而扩散的组织不可能都有大专家来支持,你们这些大专家支持的这些组织,还得培养各个地方的带头人,然后利用你们这些经验才能去扩大,可能就是有这么一个过程,还要进一步扩大,还要创造一些方式,把我们这些经验,这个技术能够扩散到别的地区、别的县、别的村,把这些带头人培养起来,我觉得还有这么一个过程。

  (二)整个农村的发展还是要靠各种经营,要靠乡镇企业,要靠发展支柱产业。要光靠几亩地、光靠种粮食、种棉花,农民奔小康看起来还是不会有太大的收入,乡镇企业是一个方面,从我们种植业、养殖业都有一个怎么向深度、广度开发的问题,就是在农村还是要形成多种的支柱产业,就是把我们的种植业、养殖业能够形成一个产业体系,这样的话才能够使我们的农村经济有一个比较快的发展,农村生活有所改善,象河间搞了一个红薯集团,把种红薯的农民带动起来,河间搞芹菜,产量很高,收入也很高。所以多搞一些种植业、养殖业,然后有一个流通或加工的实业做支柱。要靠实体来带动这一片种植业、养殖业农户发展经济。也就是使我们的一些种植业、养殖业的产品通过流通和加工增值。现在我们在第一步发展第一产业,就是种植业、养殖业的东西出来后,一部分可以出口,一部分通过加工可以增值,带动我们整个乡镇企业的发展,这样农民也增收了,这个地区也富起来了,加工业的发展是支持农业农展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我们要给予加强。

  (三)我们地方的各个部门,地、市、县的各个部门怎么来联合,现在为农业服务的单位很多,从农业、林业、水利、科委、经委;我们供销社、商业、粮食、农机;再加上银行、金融等等。我们各个部门怎么能够联合起来,为振兴农业来服务,这个问题你们这里解决的不错。你们采取了很多方式,协调联动、联合组装,我觉得你们这些方式很好。我觉得政府、地、市、县的领导同志都很开明,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体现得很清楚。所以把各个部门组织起来采取不同的方式,把各个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这样我们才能形成一个支农的大合唱。我觉得要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一个是大家联合起来干,也不要问图什么,而且这个东西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实际上是谁能干谁就干,你干不了也别占着位子,这实际是在竞争当中形成的,然后各个方面的力量能够按这个方向靠拢。所以搞这种联合的集团,吸收各方面的同志参加,可以单独组建,也可以哪一家为主,或者股份制方式,反正在组织形式上有一个推进,不然的话,部门的分割是解决不了的,这个问题要解决。

  (四)我们供销社在整个沧州改革过程当中,省、地、市、县供销社做了很多很好的工作。吴桥县供销社主任讲的很生动,形式也很好。我们河北省供销社在全国是比较好的。我觉得事在人为,当然有不少优势,腿比较长,人比较多,有经营设施,又有物资,但这不等于有这些优势,就能够服务好,就能够起到作用,关键是他的观念怎么样,积极开拓精神怎么样,能不能以农业服务为他的重任。当前这套体系应该是我们供销社在新形势下的历史使命,我们供销社以这个为主,为农业,为乡镇企业服务,搞服务、搞加工、搞销售,特别是销售渠道,解决“卖难”问题。因为供销社毕竟有一个销售网络优势,各个方面的关系比较多,可以利用这个网络体系推销产品,供销社比较有利于吸收人才。对这些人才可以先付钱,后得益,因为它本身是一个经济实体。先请技术人员,先掏一部分钱,然后扩大经营,把它的收入补回来。供销社吸收人才的机制还是比较好的。供销社应以服务为宗旨,以服务促农业,以农业发展促经营,应该是这个关系。供销社有一口号“我与农业共兴衰”,这个口号是非常好的,要真正落实到各级干部的思想当中。真正把推动农业的发展做为自己的重任,然后通过农业的发展,实际上供销社就发展了,这个观念是完全一致的,农民富了多买东西,农业生产发展了,农副产品多了,我们的经营就增加。所以我感谢供销社的同志们,在这个过程中,在各级政府领导下,积极地工作,为供销社多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很好的经验。

  总之,我很受启发,很受教育,很受鼓舞,我觉得这是第一阶段的成果,这个成果还要进一步扩大,进一步深化,希望你们提供更好的经验。

  我的讲话完了。

  附件4 《沧州地区农村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

  鉴 定 意 见

  1992年9月17—18日,国家科委邀请有关专家对《沧州地区农村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课题成果进行了鉴定。鉴定委员会评审了课题组提交的有关文件及录像,进行了实地考察,形成鉴定意见如下:

  1.课题组提交的文件齐全、符合要求。课题研究工作按合同计划完成,达到预期目的。在国内同类研究中起步较早、成效大,具有领先水平。

  2.国家科委针对我国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和关键问题,确定课题,组织研究,立题及时、准确,对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农村进一步发展具有超前性。

  3.研究成果提出了建设农村科技、生产与流通相结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理论原则和客观依据、基本框架、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建设途径与方法、发展条件与前景,思路清晰,论证有据,符合我国大部分农村的实际情况,也有利于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4.课题组坚持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研究成果及时地转变为地方政府决策并组织实施,同时对实践中产生的新经验和新矛盾,又能及时地总结研究,对进一步的试点工作提出指导性建议,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软科学研究领域中是难能可贵的。

  5.课题研究成果提出了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地方政府如何把农村经济发展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以及如何以科技为先导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新鲜经验,为政府职能转换和县乡机构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

  6.课题组提供的文件资料表明,研究工作已有了相当的积累,鉴定委员会建议,在此项研究成果基础上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国家有关部门应立项予以支持。

  附件5 河北省沧州地区农村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验 收 意 见

  1992年9月19日至20日,由国家科委、商业部组织的验收委员会对河北省沧州地区农村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进行了验收。委员会听取了沧州地区行政公署《沧州地区农村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报告》,审阅了试点工作的有关文件材料,审视了反映试点工作的录像,并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深入讨论评议,一致认为:

  1.沧州地区试点工作思路清楚、组织得力,通过三年工作,圆满完成了国家科委、商业部下达的试点任务。

  2.初步探索出科技同流通相结合的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组织形态、运行机制。不仅形成了一批有意义的典型,而且在全区初步形成了以科技为先导,以供销社为依托,官民并举、以民为主的社会化全程服务体系,同时,建立起较健全的农村科技领导与管理体系、农村技术培训体系。

  3.从农村科技体制同供销流通体制配套改革的思路出发,探索出农村科技、生产与流通有机结合进行社会化全程服务的有效方式和具体方法,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4.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技术经济服务合作组织是试点工作的一个突出特色。试点工作在经济服务合作组织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服务功能等方面的实践,为农村新的技术经济合作发展提供了新鲜经验。

  5.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利益机制对有关技术经济服务组织进行联合组装,实现优势互补。

  6.探索出采取多种形式建立农村技术骨干队伍、提高农民技术素质、培养一代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

  7.提供了县级政府有关部门转变职能、政技分离、分流人才、兴办技术经济服务实体的经验。

  委员会认为,沧州地区试点经验不仅适用于本地区,而且对全国大多数农村具有借鉴和示范作用,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