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抓好2006年晚秋生产的通知
通府办发[2006]77号2006年08月7日四川省通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文单位:四川省通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文  号:通府办发〔2006〕77号

发布日期:2006-8-7

执行日期:2006-8-7

生效日期:1900-1-1

各乡、镇人民政府,诺水河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县府有关部门:

  抓好今年的晚秋生产,是弥补今年大春旱灾损失,实现抗灾夺丰收的一项有效措施,更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切实抓好今年我县晚秋生产,提高晚秋种植效益,确保实现全年增粮增收目标。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晚秋生产

  近年来,通过不断实践,充分利用秋季资源,发展晚秋生产,已被全县广大农民所接受,并已成为我县农业生产的又一亮点。晚秋作物具有成本低、时间短、产量高、品质优、商品率高、效益好的特点,加之我县秋季光、热、水、土资源比较丰富,宜种的作物较多,特别适合种植秋菜、秋洋芋、秋荞等作物。今年,全县粮食生产开局较好,夏粮增产,大春前期长势较好,但在七月中下旬,我县连续出现高温少雨天气,致使全县大部分地区出现旱情,部分镇乡受灾较为严重,灾害对大春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目前,全县旱情仍将持续发展,灾害损失将进一步扩大,要完成今年的粮食生产任务面临严峻的挑战。为此,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今年抗旱救灾的重要性和严峻性,牢固树立抗旱夺丰收的思想,要把农业防灾减灾作为当前农业工作的重要任务,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做到思想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要在加强大春农作物田间管理的同时,及早规划准备晚秋生产,切实把晚秋生产作为一季正种庄稼种好、管好,确保证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今年我县晚秋生产的指导思想是:稳定面积,稳定产量,狠抓科技示范,增加农民收入。即以稳定晚秋种植面积为基础,依靠科技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和提高生产水平,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重点抓好适销对路的粮、菜兼用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产业化开发,把晚秋生产由重点增量转变到提高效益上来。

  晚秋生产的目标任务是:实施好“1233”工程,即:人平增种1分粮、2分菜;力争实现人平增粮30斤、增收30元。在继续抓好秋洋芋、秋红苕、秋菜、秋大豆等传统晚秋作物的同时,要因地制宜抓好食用菌等多经产业的发展,力争户平发展1个特色经济增收项目。

  三、依靠科技,提高晚秋生产水平

  晚秋生产作物种类多,生产周期短,气候变化大,技术性强,各地要及早准备,多层次组织好晚秋作物技术培训,真正把高产技术落实到田间地头,在依靠科技,主攻单产上下功夫。

  (一)合理规划布局。我县适宜种植的晚秋作物种类较多,如秋洋芋、秋红茗、秋大豆等,这些作物的正常生长对环境的温、光、水都有一定客观要求。农业部门要立足县情实际,切实做好晚秋生产的前期准备工作,使晚秋生产做到科学规划、科学生产。各地要根据本地的生产习惯和生产条件,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科学指导,宜粮则粮,宜菜则菜,最大限度地发挥晚秋生产优势,保证晚秋作物种得下、收得到、获高产。

  (二)抓好田间管理。以病虫防治为主,加强生产管理和技术指导。做好中耕、除草、施肥、排水等田间管理,促进晚秋作物良性生长,为晚秋生产提供技术指导,促进晚秋生产实现稳产和高产。积极推广农田保护性耕作和节本增效技术,大力推广以秸秆覆盖栽培为核心的旱地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桔秆覆盖,减少水分蒸发量,增加土壤墒值,提高水分利用率,达到省工省力、降低成本、增产增效的目的。

  (三)落实高产栽培技术。各地要在抓好大春抗灾自救的同时,结合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多形式、多层次开展晚秋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培训,真正把高产技术落实到农户和田块。秋洋芋要注意“选好早熟良种,深沟高埂,带芽整薯播种,合理密植,施足底肥,防治病虫害”等技术关键。秋大豆要选用早熟良种,适期早播,合理密植,综防病虫。秋菜要抓住“选用抗热耐涝良种,深沟高厢,适时定植,重施底肥,合理追肥,科学防治病虫”等技术要点。

  四、强化责任,确保晚秋生产各项措施到位

  (一)加强领导,严格目标考核。各地要及早规划落实晚秋生产任务,实行领导分片包干责任制和层层目标考核责任制,要每个作物、每个环节地细化工作措施,提出实施方案,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确保晚秋生产目标的实现。今年县上将继续把晚秋生产的完成情况作为各地粮食生产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加强培训,狠抓科技推广。在晚秋生产的关键技术环节,农业部门要结合农时,不失时机,充分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报刊、农业信息网等形式,扎实抓好晚秋生产的技术宣传、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要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人员的作用,推广普及晚秋生产种植技术,努力提高晚秋生产技术入户率,促进配套技术的全面到位。引导农民自发的搞好晚秋生产,在全县迅速掀起晚秋生产的高潮。同时,各地要结合当地晚秋生产的实际,建设一批代表当地晚秋生产特色的高产示范片和样板田。

  (三)创新工作方法,增强配套服务。各地各相关部门要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加强物资、信息、技术、流通等配套服务,全面完成晚秋生产任务。要及早开展晚秋生产所需的良种、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组织调运,保证满足群众用种、用肥、用药需要。要利用各种手段和渠道,广泛收集、整理、分析县内外的农产品市场供求动态,及时为农民提供可靠的市场供求信息,搞好产销衔接,提高晚秋生产的经济效益。

  特此通知

  二○○六年八月七日

  附:

2006年晚秋生产指导计划

  单位:亩、吨

  乡 镇 秋  粮 秋  菜

  面积 产量 面积 产量

  合计 70000 10000 130000 100000

  民胜镇 2100 330.0 4500 4000

  杨柏乡 1800 280.0 3500 3100

  火炬镇 2100 330.0 4000 3500

  大兴乡 900 140.0 1700 1500

  广钠镇 3300 520.0 6600 5800

  三溪乡 1100 180.0 2000 1800

  东山乡 800 130.0 1400 1200

  铁佛镇 3700 590.0 7700 6800

  双泉乡 900 140.0 1400 1200

  文峰乡 1300 200.0 2100 1800

  麻石镇 1400 220.0 2500 2200

  三合乡 1250 200.0 2100 1800

  春在乡 1800 280.0 3500 3100

  云昙乡 800 120.0 1600 1400

  至诚镇 2000 260.0 3700 2200

  唱歌乡 600 70.0 1000 600

  芝苞乡 1300 170.0 2000 1200

  龙凤场乡 2500 320.0 4200 2500

  洪口镇 1100 140.0 2700 1600

  九层乡 700 90.0 1200 700

  董溪乡 500 50.0 800 500

  澌波乡 500 50.0 800 500

  松溪乡 1400 180.0 2200 1300

  沙溪镇 1800 230.0 3000 1800

  板凳乡 700 90.0 1200 700

  2006年晚秋生产计划

  单位:亩、吨

  乡 镇 秋 粮 秋 菜

  面积 产量 面积 产量

  文胜乡 950 120.0 1700 1000

  胜利乡 1400 180.0 2500 1500

  瓦室镇 1850 290.0 3900 3100

  毛浴乡 1850 290.0 3900 3100

  兴隆乡 1850 280.0 3300 2600

  永安镇 1500 210.0 2800 2100

  泥溪乡 1300 180.0 2500 1900

  烟溪乡 1300 170.0 2300 1700

  沙坪乡 800 110.0 1400 1100

  铁溪镇 1700 220.0 3500 2200

  空山乡 900 110.0 1000 600

  朱元乡 600 70.0 800 500

  长坪乡 1500 190.0 2000 1200

  两河口乡 1500 180.0 1800 1100

  涪阳镇 1300 180.0 2500 2000

  草池乡 1000 140.0 2000 1600

  回林乡 1000 140.0 2000 1600

  陈河乡 1200 170.0 2500 2000

  新场乡 1650 230.0 3400 2700

  青峪乡 1400 200.0 2800 2200

  板桥口乡 1800 260.0 3500 2800

  铁厂乡 400 50.0 600 400

  诺水河镇 1600 200.0 3000 2100

  诺江镇 3300 520.0 6900 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