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单位: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
文 号:万州府[2003]205号
发布日期:2003-12-26
执行日期:2003-12-26
生效日期:1900-1-1
龙宝、天城、五桥移民开发区管委会,江南新区管委会,区政府有关部门:
我区是全国三大优质白肋烟生产地之一。所产的白肋烟以其香气量足,烟碱含量适宜,劲头适中,香型风格独特而深受国内外厂家的青睐。产品供不应求,广大烟农获利颇丰。白肋烟已成为我区农村经济的骨干项目。为了盘大盘强白肋烟这一特色经济项目,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现就大力发展白肋烟生产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一)白肋烟市场供不应求,发展空间大。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诸多厂家纷纷投入力量开发混合型卷烟,加大了国内白肋烟市场需求。加之,国外主要产烟国家白肋烟产量锐减,国际市场加大从我国进口白肋烟的力度,供求矛盾加剧。2003年,整个重庆白肋烟产区与国内外客商签订销售协议14万担以上,而收购量只有3万多担,市场空间巨大。
(二)白肋烟是富民富财政的好项目。按照目前烟草公司承诺的保护价测算,发展1万担白肋烟,将为我区农民增加收入280万元以上;提供增值税约40万元,所得税20万元,另加上城建、教育附加费等,每万担烟叶可实现税收100万元以上,若发展10万担白肋烟,可增加农民收入2800万元以上,实现税收1000万元以上。
(三)具备发展白肋烟的条件。我区天城、五桥移民开发区桥亭、铁炉、白土、恒合、凤仪等乡镇,海拔高度适中,气候温和,是最适宜发展白肋烟的区域。全区宜烟面积达15-20万亩。该区域劳动力资源丰富,有生产白肋烟经验,有一定的技术和设施基础,农民种烟积极性高,加之,白肋烟属农业产业化鼓励推广项目,实行指导性计划,不受收购计划限制。
抓好白肋烟生产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需要,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改善和缓解乡镇财政收支矛盾的重要手段,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各地各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充分认识大力发展白肋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加强领导。天城、五桥移民开发区和有关乡镇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负总责,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专门机构,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积极行动,尽快掀起大力发展白肋烟生产的热潮。
二、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从今年起,通过4年的努力,力争在2007年发展白肋烟7万亩,产量20万担。2004年计划种植白肋烟2.5万亩,生产烟叶8万担;2005年计划种植3万亩,收购烟叶10万担;2006年计划种植白肋烟5万亩,收购烟叶15万担;2007年计划种植白肋烟7万亩,收购烟叶20万担。
种植白肋烟由区计委、区农办、区烟草公司统筹规划,天城、五桥移民开发区管委会组织实施。乡镇政府为项目实施责任单位,按行政区域实行包干责任制。区政府分年度与天城、五桥移民开发区管委会、万担以上重点乡镇政府签订责任书,各管委会再与种烟乡镇政府签订责任书,层层分解落实,并严格按责任书要兑现奖惩。区经委、区财政局、区国税局、区地税局、区农业局、区林业局、区建委、区国土资源局、区工商局、区质监局、区公安局、区法院、区检察院等部门和单位也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加大配合协作力度,齐心协力推动白肋烟生产工作上新台阶。
三、积极引导,加大扶持力度
在国家不取消烟叶农林特产税的前提下,返还45%农林特产税给烟草公司,烟草公司再从经营利润中提取不低于返税金额的资金连同返税部份全部用于生产扶持,充分调动烟农种烟积极性,大力发展白肋烟生产。
(一)无偿提供育苗的种、肥、药、膜。2004年全部推行集中育苗,分户假植的育苗方式。集中育苗所需的包衣良种、苗床基肥、熏蒸消毒药物、农用薄膜等物资由烟草公司无偿提供;镇(乡)负责集中育苗的地块规划和小苗的限价出售;技术员负责苗床的熏蒸消毒(散毒)、播种等主要环节的实施和育苗户的苗床管理落实,确保有足够数量的烟苗移栽大田。
(二)无偿供应地膜。2004年烟草公司统一规划种植地膜烟2000亩,并由烟草公司按每亩4斤的标准无偿供应地膜。
(三)继续实行烟叶专用肥的赊供和运费补贴。2004年继续按每亩100—150斤的标准赊供白肋烟专用复合肥(按出厂价0.84元/斤赊供,N:P:K20=10:10:20);同时继续实行每吨20元乡到村(社)运费包干补贴的办法。
(四)对新建标准晾房进行补贴。按种植3—5亩白肋烟的基本农户都要有标准晾房的要求,凡2004年新建的标准晾房经烟草公司验收合格后,公司按每座8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并对负责技术指导的技术员按每座50元的标准予以奖励。新建标准晾房所需的木材和土地,各乡镇政府要给予优惠政策,积极扶持。
(五)实行肥料补贴。2004年凡按合同赊购白肋烟专用肥并用于烟叶生产且按合同交售烟叶的,按每斤0.2元的标准补贴烟农肥料款。
四、建立激励机制,鼓励规模经营
为调动烟农各级干部大抓特抓白肋烟生产的积极性,鼓励乡(镇)、村、社大规模发展白肋烟,促进白肋烟生产上规模,实现突破性发展,必须建立激励机制,实行重奖。
(一)实行保护价收购。2004年烟草公司按均价2.8/斤以上收购白肋烟。
(二)对收购烟叶2000担以下的镇(乡),按每担1.00元奖励;对收购烟叶2000担以上的镇(乡)按每担2.00元标准奖励;对收购烟叶5000担以上的镇(乡)按每担4.00元标准奖励;对收购烟叶8000担以上的镇(乡)按每担5.00担标准奖励;对收购烟叶10000担以上的镇(乡)按每担6.00元标准奖励。
(三)对交售烟叶1000担以上的村,奖励村干部2000元;对交售烟叶500担以上的村,奖励村干部800元。
(四)对天城、五桥移民开发区管委会烟叶发展办公室按每担2.00元奖励。
(五)区烟叶发展办公室按每担2元的标准奖励。
(六)将各级干部抓白肋烟生产的工作成绩纳入同级干部业绩考核范围。每年对完成任务较好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进行通报表彰,对完成较差的予以通报批评。
五、突出工作重点,加强技术指导
(一)实行合同管理,加强技术指导。区烟草公司要紧紧抓住白肋烟市场销售看好的机遇,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实现万州白肋烟生产的恢复性和突破性发展。技术员必须向所辖分管的每一户烟农宣传签订合同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并与每户烟农面对面的、实事求是的签订《重庆市白肋烟购销合同》,彻底杜绝那种技术员与村社干部分面积签大合同,烟农到时领合同的做法。从合同签订之日起,技术员便负责所辖烟农种植各环节的入户技术指导和烟叶预检收购工作,确保生产技术指导到位。
(二)大力推广鄂烟2号、TN90、KY8595等优良品种。
(三)全面推行集中育苗,分户假植的育苗方式。植育苗前后,烟草公司、各乡、镇政府要派专人深入现场,召开烟叶生产动员暨生产技术培训会,加强技术指导。
(四)加大肥料投入,主攻平衡施肥技术。2004年亩施白肋烟专用复合肥100—150斤(其中,70%做底肥,30%做追肥)。
(五)规范化移栽,合理密植。田烟亩栽1100株,地烟亩栽1300株,确保白肋烟化学成分协调和内在质量的提高。
(六)大力推行地膜覆盖栽培。海拔1000米以上地段必须采取膜烟技术,以利于烟叶在最佳季节成熟收获和晾制。
(七)推迟打顶时间。推行盛花期打顶,提高上部烟叶的可用性和达到增香降碱的目的。
(八)加大标准化晾房的建设步伐,努力提高烟叶晾制质量。
(九)大力推行半整株收获调制技术。
二00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