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单位:四川省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文 号:绵府办发[2006]32号
发布日期:2006-5-17
执行日期:2006-5-17
生效日期:1900-1-1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科学城办事处,市级有关部门:
为把我市建设成为中国西部人居环境最佳的城市之一,经市政府同意,现将《绵阳市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二00六年五月十七日
绵阳市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实施方案
为把绵阳市建成中国西部人居环境最佳城市之一,现对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以下简称申报“人居奖”)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申报“人居奖”的意义和总体思路
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开展申报“人居奖”活动,是我市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西部人居环境最佳城市之一的重大举措,是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建设绵阳科技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塑造城市特色,打造魅力绵阳的有效载体。
开展申报“人居奖”活动,要坚持环境建设和文明建设相结合,坚持依靠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相结合,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实现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整个活动要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基础上乘势而上,以改善环境质量和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为出发点,以人居环境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科技进步和人居意识普及为支撑,全面推进城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和生产力布局,努力提高公众人居环境质量,着力打造城市发展新形象。力争用1-2年时间,将绵阳初步建设成为中国西部人居环境最佳城市之一。
二、申报目标
以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奖参考指标体系》为标准,按照整体推进、突出特色、高质量达标的原则,从2006年1月开始,全面启动申报工作,力争当年底全面达标;2007年努力完成申报目标,汇总形成“中国人居环境奖”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上半年正式申请建设部考核验收,力争年内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奖牌。在此基础上,争取由建设部将绵阳市向联合国人居中心推荐,申报“联合国人居奖”。
三、申报范围
绵阳城市建成区范围为本次申报达标范围。
四、申报步骤
从2005年12月至2007年6月底前,共分四个阶段:
——方案设计阶段(2005年l2月至2006年2月底):市级各部门及申报区内各区政府对照建设部标准,按照整体推进、突出特色的原则,组织编制和发布申报“人居奖”的各专项目标、计划,并成立申报“人居奖”的组织机构。
——宣传发动阶段(2006年3月):用一个月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宣传申报“人居奖”的目的、意义。大张旗鼓地宣传人居环境建设,营造申报“人居奖”氛围。通过舆论宣传、社区发动、人居环境教育,全方位提高各级干部社会公众的人居环境意识,形成“人人参与人居环境建设,处处争当申报模范”的文明新风。
——组织实施阶段(2006年4月至12月底):组织实施申报“人居奖”各专项目标、计划。全市联动,倒排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重点对尚有差距的指标组织专项攻坚战。申报全国节水型城市验收,为申报“人居奖”打下坚实基础。
——全面预检阶段(2007年1月至6月前):迎接建设部考核验收组的预检。
——整改迎检阶段:对照国家标准进行自查自纠及整改。在全部指标达到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汇总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正式申请建设部考核验收。
五、申报要求
(一)加强领导
成立申报“人居奖”领导小组,由市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建立精干、效能、权威的指挥协调、技术支持、宣传教育、信息督查体系。市申报“人居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建设局(以下简称市人居办)。涪城、游仙区及相关园区街道也应同时建立“人居奖”指挥保障体制。在这一基本构架的基础上,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模式,横向协同,上下联动,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全市动员,倒排进度,制订计划,统一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在2006年2月底前召开第一次会议,审定实施方案,总体目标和分解方案。
(二)分级分工负责,部门包干
对照建设部申报“人居奖”标准,市人居办制定申报“人居奖”工作目标,报经市政府审定后,由市委市政府目标督查办将工作各项指标及目标、计划纳入2006年、2007年专项目标进行管理。
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工作目标由各牵头单位负总责,根据考核标准,在2006年3月底前编制各子项目标,并制定具体的工作措施。整个申报工作由市政府统一领导,市、区两级联动,实行属地管理。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目标办、市监察局等部门要组织督察组,对各区和各部门的目标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控,定量考核。对不能按时完成目标任务、影响全市申报工作的单位,严格按目标管理有关规定考核,以确保各项申报目标任务按期完成。
(三)加大投入、重点突破
全市要以申报“人居奖”为契机,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十一五”计划的实施,做好资金的统筹安排,加大城市人居环境项目建设力度,重点建设或整治未达标项目,以优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培育人居环境产业,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强化宣传,提高认识
各级各部门要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提高认识,增强申报“人居奖”责任感。要将人居环境法制教育、人居环境建设内容纳入普法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同时要召开全市申报“人居奖”动员大会,形成全民参与申报工作的良好氛围。全市上下要树立“一盘棋”思想,把握机遇,夯实基础,真抓实干,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贯穿经济建设和社会活动的始终,全力打造中国西部人居环境最佳城市。
附件:1.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指标体系
一、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前提条件
1、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2、创建节水型城市
二、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定量指标
1、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3m2;
2、城市燃气普及率92%;
3、城市供水普及率98.5%;
4、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45%;
5、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率20%;
6、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0m2;
7、城市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11标台;
8、城市绿化覆盖率35%;
9、城市绿地率30%;
10、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m2;
11、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m2;
12、城市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65%。
三、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定性指标
1、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已依法编制、审批并公布;
2、各层次城市规划的编制符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相关规范的要求;
3、规划区内各项建设实施统一管理,严格执行“一书两证”制度;
4、严格依法管理土地,合理安排土地使用;
5、城市建设投资力度大,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6、保证城市用水有效供给,水质达到国家标准;
7、已形成覆盖整个城市的公共交通快速网络;
8、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功能完善,状况良好;
9、城市路网结构合理,道路通行能力强;
10、房屋产权、房屋档案管理科学规范;
11、房屋产权活跃,交易规则健全,增量市场、存量市场、租赁市场,以及高、中低档住宅比例比较合理;
12、多渠道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供应,基本解决了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2平方米以下家庭的住房问题;
13、城市新建住宅小区全部实行了物业管理,绝大多数的旧住宅小区经过整治后实施了物业管理;
14、已编制完成城市空气污染的控制性规划;
15、建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制度;
16、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少大气污染;
17、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18、采取有效降噪措施,治理城市噪声污染;
19、有效控制城市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实行达标排放;
20、规划区内的河、湖、渠已全面整治改造,水体环境质量达到相关标准;
21、推行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和资源的循环利用;
22、全面实施污水处理收费和垃圾处理收费政策;
23、行政区域内森林、湿地和生态脆弱等特殊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保护;
24、城市周边地区植树造林工作成效显著;
25、各类历史文化遗产保存完好;
26、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法规、制度健全;
27、市民广泛参与城市发展的重大决策;
28、社区内生活、文化、卫生、教育等各类设施配套齐全;
29、社区治安情况良好;
30、社区公益性活动开展较好;
31、城市防灾减灾工作成效显著;
32、积极开展改善人居环境的宣传教育和科普工作。
附件2: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目标任务分解表(前提条件)(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