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绵阳市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实施方案的通知
绵府办发[2006]32号2006年05月17日四川省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文单位:四川省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文  号:绵府办发[2006]32号

发布日期:2006-5-17

执行日期:2006-5-17

生效日期:1900-1-1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科学城办事处,市级有关部门:

  为把我市建设成为中国西部人居环境最佳的城市之一,经市政府同意,现将《绵阳市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二00六年五月十七日

绵阳市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实施方案

  为把绵阳市建成中国西部人居环境最佳城市之一,现对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以下简称申报“人居奖”)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申报“人居奖”的意义和总体思路

  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开展申报“人居奖”活动,是我市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西部人居环境最佳城市之一的重大举措,是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建设绵阳科技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塑造城市特色,打造魅力绵阳的有效载体。

  开展申报“人居奖”活动,要坚持环境建设和文明建设相结合,坚持依靠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相结合,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实现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整个活动要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基础上乘势而上,以改善环境质量和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为出发点,以人居环境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科技进步和人居意识普及为支撑,全面推进城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和生产力布局,努力提高公众人居环境质量,着力打造城市发展新形象。力争用1-2年时间,将绵阳初步建设成为中国西部人居环境最佳城市之一。

  二、申报目标

  以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奖参考指标体系》为标准,按照整体推进、突出特色、高质量达标的原则,从2006年1月开始,全面启动申报工作,力争当年底全面达标;2007年努力完成申报目标,汇总形成“中国人居环境奖”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上半年正式申请建设部考核验收,力争年内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奖牌。在此基础上,争取由建设部将绵阳市向联合国人居中心推荐,申报“联合国人居奖”。

  三、申报范围

  绵阳城市建成区范围为本次申报达标范围。

  四、申报步骤

  从2005年12月至2007年6月底前,共分四个阶段:

  ——方案设计阶段(2005年l2月至2006年2月底):市级各部门及申报区内各区政府对照建设部标准,按照整体推进、突出特色的原则,组织编制和发布申报“人居奖”的各专项目标、计划,并成立申报“人居奖”的组织机构。

  ——宣传发动阶段(2006年3月):用一个月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宣传申报“人居奖”的目的、意义。大张旗鼓地宣传人居环境建设,营造申报“人居奖”氛围。通过舆论宣传、社区发动、人居环境教育,全方位提高各级干部社会公众的人居环境意识,形成“人人参与人居环境建设,处处争当申报模范”的文明新风。

  ——组织实施阶段(2006年4月至12月底):组织实施申报“人居奖”各专项目标、计划。全市联动,倒排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重点对尚有差距的指标组织专项攻坚战。申报全国节水型城市验收,为申报“人居奖”打下坚实基础。

  ——全面预检阶段(2007年1月至6月前):迎接建设部考核验收组的预检。

  ——整改迎检阶段:对照国家标准进行自查自纠及整改。在全部指标达到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汇总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正式申请建设部考核验收。

  五、申报要求

  (一)加强领导

  成立申报“人居奖”领导小组,由市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建立精干、效能、权威的指挥协调、技术支持、宣传教育、信息督查体系。市申报“人居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建设局(以下简称市人居办)。涪城、游仙区及相关园区街道也应同时建立“人居奖”指挥保障体制。在这一基本构架的基础上,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模式,横向协同,上下联动,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全市动员,倒排进度,制订计划,统一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在2006年2月底前召开第一次会议,审定实施方案,总体目标和分解方案。

  (二)分级分工负责,部门包干

  对照建设部申报“人居奖”标准,市人居办制定申报“人居奖”工作目标,报经市政府审定后,由市委市政府目标督查办将工作各项指标及目标、计划纳入2006年、2007年专项目标进行管理。

  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工作目标由各牵头单位负总责,根据考核标准,在2006年3月底前编制各子项目标,并制定具体的工作措施。整个申报工作由市政府统一领导,市、区两级联动,实行属地管理。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目标办、市监察局等部门要组织督察组,对各区和各部门的目标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控,定量考核。对不能按时完成目标任务、影响全市申报工作的单位,严格按目标管理有关规定考核,以确保各项申报目标任务按期完成。

  (三)加大投入、重点突破

  全市要以申报“人居奖”为契机,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十一五”计划的实施,做好资金的统筹安排,加大城市人居环境项目建设力度,重点建设或整治未达标项目,以优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培育人居环境产业,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强化宣传,提高认识

  各级各部门要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提高认识,增强申报“人居奖”责任感。要将人居环境法制教育、人居环境建设内容纳入普法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同时要召开全市申报“人居奖”动员大会,形成全民参与申报工作的良好氛围。全市上下要树立“一盘棋”思想,把握机遇,夯实基础,真抓实干,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贯穿经济建设和社会活动的始终,全力打造中国西部人居环境最佳城市。

  附件:1.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指标体系

  一、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前提条件

  1、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2、创建节水型城市

  二、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定量指标

  1、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3m2;

  2、城市燃气普及率92%;

  3、城市供水普及率98.5%;

  4、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45%;

  5、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率20%;

  6、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0m2;

  7、城市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11标台;

  8、城市绿化覆盖率35%;

  9、城市绿地率30%;

  10、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m2;

  11、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m2;

  12、城市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65%。

  三、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定性指标

  1、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已依法编制、审批并公布;

  2、各层次城市规划的编制符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相关规范的要求;

  3、规划区内各项建设实施统一管理,严格执行“一书两证”制度;

  4、严格依法管理土地,合理安排土地使用;

  5、城市建设投资力度大,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6、保证城市用水有效供给,水质达到国家标准;

  7、已形成覆盖整个城市的公共交通快速网络;

  8、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功能完善,状况良好;

  9、城市路网结构合理,道路通行能力强;

  10、房屋产权、房屋档案管理科学规范;

  11、房屋产权活跃,交易规则健全,增量市场、存量市场、租赁市场,以及高、中低档住宅比例比较合理;

  12、多渠道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供应,基本解决了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2平方米以下家庭的住房问题;

  13、城市新建住宅小区全部实行了物业管理,绝大多数的旧住宅小区经过整治后实施了物业管理;

  14、已编制完成城市空气污染的控制性规划;

  15、建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制度;

  16、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少大气污染;

  17、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18、采取有效降噪措施,治理城市噪声污染;

  19、有效控制城市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实行达标排放;

  20、规划区内的河、湖、渠已全面整治改造,水体环境质量达到相关标准;

  21、推行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和资源的循环利用;

  22、全面实施污水处理收费和垃圾处理收费政策;

  23、行政区域内森林、湿地和生态脆弱等特殊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保护;

  24、城市周边地区植树造林工作成效显著;

  25、各类历史文化遗产保存完好;

  26、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法规、制度健全;

  27、市民广泛参与城市发展的重大决策;

  28、社区内生活、文化、卫生、教育等各类设施配套齐全;

  29、社区治安情况良好;

  30、社区公益性活动开展较好;

  31、城市防灾减灾工作成效显著;

  32、积极开展改善人居环境的宣传教育和科普工作。

  附件2: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目标任务分解表(前提条件)(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