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基础研究奖评审原则(试行)
1996年10月1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发文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发布日期:1996-10-10

执行日期:1996-10-10

生效日期:1900-1-1

  一、中医理论的整理提高研究

  1.中医古籍的整理研究:运用中国传统的古籍整理方法对中医理论进行研究,在阐明医理、文理文面有所发展,在理论上有所规范或发展,并能指导临床实践、提高学术水平。

  2.中医理论的整理和临床研究:结合临床实践进行理论研究,对中医理论有所发展,并能提高临床疗效水平。

  3.总结提高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对发展中医理论具有重要贡献;对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在理论上加以整理阐明,并经3个以上单位共300例以上验证(充实)提高了临床疗效(国内先进水平)。

  二、中医理论的实验研究

  1.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中医理论,提出新概念、新见解,揭示新规律,对发展中医药学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

  2.在病因、病机、治则、临床疗效机理的实验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的研究结果,对中医理论有所发展。

  3.研制中医病、证的动物模型,符合中医病因病机学理论和征候学特征及主要相关的实验指标,对发展中医理论的实验研究有重要贡献,并经3个以上单位(不包括研制单位)使用验证。

  三、中药理论和实验的研究

  1.创立新学说或在理论方面有新突破。

  2.以传统的或现代的科学技术、方法、阐明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的功能、主治,对中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3.在阐明中医方剂(包括中药复方)的组方和配伍原理、功能特点、作用机理、有效物质基础等研究方面具有创新研究结果,对中医药学术发展、临床应用有促进和指导意义。

  4.在中药作用机理、有效成分、质量标准、标准品、炮制、栽培、新药、剂型等的基础实验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研究结果,对中药学术发展、临床、生产应用有指导意义。

  5.总结提高老中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对发展中药理论具有重要贡献;对老中药专家的实践经验在理论上加以整理阐明,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明显成效。

  四、中西医结合理论的研究

  1.在建立中西医结合的理论上,有创见性的研究结果,对发展医学理论有重要的影响。

  2.在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的机理上有创新性的研究结果,对发展医学理论或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针灸经络理论的研究

  1.应用现代科学方法阐明针灸经络实质、机理,研究结果有重要理论价值。

  2.在针灸防治疾病的机理上有重要的研究结果,对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指导意义。

  3.总结整理古今针灸专家的针灸理论、针灸方法及机理研究,对发展针灸学术有重要贡献。

  六、医史文献研究

  1.古医(药)籍整理:选取具有学术、临床价值,牌本较好的古医(药)籍予以点校、注释、整理、或增写有关内容(如叙例、按语、考证、后记等),有新见解或创新,达到较高的水平。

  2.文献基础理论类著作:中医药(包括针灸经络)文献基本理论,以及古医(药)籍版本、目录、校勘、训诂等志著,有创新价值。

  3.新编古医(药)籍类书:取材丰富,分类得体,资料翔实;或在类书中融入分析、综合、正误、评按等内容,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文献价值。

  4.医史、文献专著:医史包括通史、专科史、疾病史、少数民族医药学史、中外医学交流史等专著,要求史料及内涵丰富,观点明确;文献包括基础文献、临床文献专著及医药籍文献汇编,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5.工具书:包括综合与专科工具书,要求选收字、词较全,有相应的覆盖面,释义精当,义项全面,语言准确,出据可靠,有较高学术水平。

  七、其他

  1.软科学研究。对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决策部门采用1年以上,经过总结反馈资料,证明发挥了良好效益。

  2.标准研究。对中医(含针灸经络)的治疗、预防、中药的生产以及科研、教育的规范化、标准化具有重要作用,为国家权威部门认可、应用1年以上,经过总结反馈资料,证明发挥了良好效益。

  3.信息研究。对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决策等部门采用1年以上,经过总结反馈资料,证明发挥了良好效益。

  八、说明

  1.以上各类成果的主要研究结果须在国家核心期刊或国际专业刊物公开发表半年以上。

  2.文献研究的载体须正式出版半年以上。

  3.新穴位的确定需经相关委员会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