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人民政府关于2001年小麦生产的指导性意见
晋市政发[2000]57号2000年08月9日晋城市人民政府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2000年,我市的小麦生产战胜严重旱灾,取得了较好收成。为了保持小麦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2001年我市小麦生产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质、增量、降本、增效为目标、稳定面积,改善品质,加大科技投入,使小麦生产有一个新的发展。2001年,全市小麦指导性计划播种面积120万亩,其中全生育期地膜覆盖面积40万亩,水地小麦20万亩,总产5.2亿斤,平均亩产433斤(详见附表)。为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发展优质高产小麦生产重要意义的认识
  小麦是我市第一大粮食作物,面积占粮田的一半以上,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百分之四十,在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我国农业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优质化、多样化。就小麦而言,优质小麦、专用小麦的市场需求日益扩大,这就要求我们对小麦生产的指导要由注重产量向更加注重品质方面转化和提高。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调整思路,把小麦生产的发展纳入改善品质、增加产量、提高效益的轨道上来,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千方百计抓紧抓好。

  二、狠抓品种的更新换代,充分发挥种子的“龙头”作用
  种子是实施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载体,大力推广优质品种是促进小麦生产持续发展最有效的措施和重要保证。因此,在2001年小麦生产中,各地要把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作为小麦生产的关健措施来抓,坚决淘汰退化严重的品种,加速推广各地通过试验认定的、与当地自然生态条件和麦田生产条件相适应的配套品种、克服小麦品种的“多、乱、杂”现象。2001年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要以县(市、区)为单位实行种子统供,保证村村使用优种,主干品种比例要达到80%以上。还要进一步搞好小麦的引进、示范和推广,以逐步增加优质小麦的市场占有份额。同时,要继续加强小麦良种统繁统供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小麦种子产业化进程,保证标牌统供率达到77.5%,精选率达到100%,包衣率达到58%。

  三、打好全生育期地膜覆盖和节水灌溉两个硬仗,促进小麦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
  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是一项节水、抗旱、增温保墒、高产高效的实用栽培新技术。在今年旱情严重的情况下,覆盖田显示了明显的抗旱增产威力。因此,2001年小麦生产仍要继续抓好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及早动手,制定规划,狠抓落实。要努力增加投入,引导和动员群众提高对农业投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扎扎实实抓好典型示范,乡镇要建设万亩示范片,村要建设千亩示范片。要及早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做好种子包衣、地膜和铺膜机具的准备,把准播期,机械和人工铺膜双管齐下,保质保量完成全生育期地膜覆盖小麦40万亩的战略任务。
  在2001年小麦生产中,各地要努力增加投入,狠抓水利设施建设;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水利设施,充分挖掘水源潜力,并大力推广管灌、喷灌、渗灌等节水措施,扩浇保浇,真正把20万亩水浇地小麦种成高产田,力争平均亩产达千斤以上。

  四、大力推广综合配套技术,充分发挥科技的增产作用
  2001年各地要从抓好下列重点技术入手,大力推广小麦综合配套耕作管理技术。一是麦田立体种值技术。大力推广以小麦为主载作物的立体种值技术,在稳定小麦面积和产量的同时,有效地提高麦田经济效益,满足农民增产增收的要求。二是科学平衡施肥技术。这是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必须抓好肥料的合理利用,关键要抓好增施农家肥、配方施肥、化肥深施等技术。施肥总原则是:高产田要稳氮磷、增钾、配锌,以高水平的平衡投入,实现高效益产出;中低产田要以培肥土壤为中心,氮磷并重逐步提高用肥量;地膜覆盖麦田要增磷、补钾,施足底肥,施肥要深。三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小麦播种期间的病虫害预防工作。具有不可替代性和难以弥补性,因此,各地农技推广部门要深入下去,协助农民以村、以片建立拌种站,切实做到种子不处理不下种,把小麦病虫害控制在播种前,要在抓好中耕除草的同时,大力推广化学除草技术。四是机械化作业技术。小麦生产实行机械化精量半精量播种,可以有效地保证小麦播种的适期高质量,保证栽培技术的标准化,保证农艺措施作用的充分发挥,各地要大力推广。

  五、抓好备耕工作,保证适时种好种足小麦
  目前正值备耕的关键时期,各地要早宣传,早发动,早准备,集中力量抓备耕。对休闲麦田,要在普深耕的基础上,多耙细耱,接纳雨水。水地要搞好土地平整、渠道整修和机械配套,发展节水灌溉,建成高标准园田。对回茬麦田的秋作物,要加强成熟前管理,力争早腾地、早耕作,保证适时下种。各县(市、区)农资部门要千方百计抓好化肥、农药、地膜等生产资料的准备,确保物资投入增加。

  六、切实加强对小麦生产的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把搞好小麦生产作为促进粮食生产上新台阶和稳定发展农村经济的战略措施来抓,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精心组织部署,拿出2001年发展小麦生产的具体措施。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深入生产第一线,了解第一手情况,掌握指挥生产的主动权。要组织各有关部门及时协调解决小麦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各涉农部门要密切配合,农业部门要搞好优种服务,农机部门要及时提供必备的机具服务,水利部门要搞好水利设施的建设,财政部门要筹措补贴和奖励资金,金融部门要提供贷款支持,供销部门要组织好地膜、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供应,工商部门要做好农资“打假”工作,新闻单位要做好舆论宣传,总之,各级部门都要提供优质优惠服务,打好小麦生产总体战,努力夺取2001年小麦生产的全面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