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1998年实施小麦战略的意见》的通知
晋市政发[1997]77号1997年06月2日晋城市人民政府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市直有关部门:
  按照省委、 省政府的安排布置,市政府制定了《 关于1998年实施小麦战略的意见》,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落实。
  晋城市人民政关于1998年实施小麦战略的意见
  小麦是我市第一大粮食作物,是城乡人民的主要食粮,在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提高小麦生产质量,保障我市细粮的有效供给,进而实现粮食自给自足。按照省委 、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市委、 市政府决定1998年在继续实施“玉米战略”的同时,实施“小麦战略”。通过实施这两大战略,推动我市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力争提前实现“九五”规划的粮食赶超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场需求,扩大小麦种植面积,改革小麦栽培方式和耕作制度,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生产技术的成龙配套,促进小麦单产的较大幅度的增长,从而增加小麦总产,提高小麦在整个食粮中的构成比例,满足城乡人民生活需要。

  二、目标任务
  根据省委、 省政府的安排部署,1998年我市小麦生产在实现各种先进科学技术组装配套的基础上,重点要完成50亩小麦地膜覆盖的任务,全市达到户均一亩、相对集中、连片覆盖的种植规模。具体分县(市、区)目标任务是;泽州县12万亩、阳城县12万亩,高平市10万亩,沁水县10万亩,城区3万亩,陵川3万亩。同时全市要抓好20万亩水地小麦生产,力争实现旱地单产达七 八百斤,水地单产上千斤,确保总产比历史平均年份增加5000万斤以上。

  三、关键战术
  实施小麦战略,必须抓好五项关键战术:
  1、选留优种,统一供种。优种是小麦增产的龙头,是各项增产技术的主载体。小麦总产每上一个台阶,首先依赖于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经过多年的推广试验,我市已有一批小麦换代的领般班品种,如:在城区 、阳城、 沁水东部、 泽州西南部小麦主产区,有水地品种晋麦49号,肥旱地品种晋麦54号,一般旱地品种晋麦47号等;在高平、 陵川、 泽州北部、 沁水西部小麦主产区,有水地品种京411,肥旱地品种京437,一般旱地品种晋麦53号等,必须因地制宜,做好选留品种工作,大力推广,确保优种普及率达到95%以上。1998年小麦生产是还要搞好以下小麦新品种的繁育 、引进、 示范、 推广:运丰早18号、 10号,94C518,冬丰1号 山东89---2,山东稳千10号、北农8号、京核3号等超千斤品种,挖掘优种潜力。
  为了保证小麦种子质量,实现全苗壮苗,1998年小麦生产中要衽统一供种和集中连片委员会,保证标牌统供率达到45%,精选率达到45%,包衣率达到20%。不包衣的种子必须全部实行药剂拦种,确保杀中虫防病、 抗逆壮苗,小麦增产增收。
  2、推主管覆盖,优化技术。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是一项节水、 抗旱、 增温,高产高效的实用栽培新技术,通过对我市的示范田测产估算,比对比田亩增产100斤以上,增产效果非常明显。因此,1983年小麦生产,要把全生育期地膜覆盖当作小麦战略的重头戏,作为旱地小麦夺高产的关键性措施,及早动手,制定规划,狠抓落实。覆盖地膜要采取机械、 人工双管齐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尽量多地采用机械铺膜,条件差的要全力以赴人工铺膜,把准播期,加大力度,保质保量完成全生育期地膜覆盖小麦50万亩的战略任务。
  3、实行机播,保证质量。机播有定量下籽、 落籽均匀、 深浅一致 、种不跑墒、 工效高,进度快等突出优点,既能有效节约种子,又能确保适期播种,合理密植,苗全苗匀苗壮。市、 县两级农机部门,一定要与农业部门协调配合,积极推广精量 、半精量机械播种,扩大机播面积,特别是对地面平整 、面积较大、 肥力较好的地块,必须全部实行机播,利用好地夺取高产。
  4、平衡施肥,提高肥效。根据不同生产区的地力水平和土壤类型,在普遍增加对小麦肥料投入,尤其是增加农家肥的同时,大力普及氮 、磷 、钾平衡施肥技术,普及化肥深施技术,全市平衡施肥率和化肥深施率均达到95%以上。同时,针对高产地块和缺锌土壤,要增施以锌为主的微量元素肥料,普及推广“三喷”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亩成穗数 、穗粒数、千粒重,进而实现高产目的。
  5、节水灌溉,扩浇保浇。通过管灌、 喷灌、 渗灌等节水措施,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扩大保浇面积,是今后建设和改善水地的发展方向,必须加大力度,依靠科技,快速发展,努力改善生产条件。在1998年小麦生产基地建设中,首先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水利设施和切水措施,扩浇保浇,完成20万亩小麦保浇任务。

  四、保障制度
  1、加强组织领导,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实施小麦战略,对全市农业持续快速发展和实现国民经济三步走赶超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县(市、区)和小麦生产重点乡(镇),必须层层签订严格的目标责任制,把任务细化量化,落实到村到户到地块到责任人。各级党政主要领导都要把这项工作抓在手上,像抓玉米战略那样,高度重视,要带头领种小麦科技示范田,创高产,树样板;要组织各有关部门及时协调解决实施小麦战略中出现的问题。各涉农部门要密切配合,打好总体战船,农业部门要搞好优种和技术服务,农机部门要及时提供必备的机具服务,水利部门要搞好水利设施建设,财政部门要筹措补贴和奖励资金,金融部门要提供贷款支持,供销部门要组织好地膜 化肥等生产资料的供应,工商部门要做好农资“打假”工作,新闻单位要做好舆论宣传。总之,各级各部门都要提供优先优质优惠服务,为实施小麦战略创造一个良好氛围。
  2、增加投入,扶持小麦覆盖技术的推广。为了确保覆盖小麦50万亩任务的完成,市里计划拿出一部分资金,对完成分配任务的每亩补贴5元。各县(市区)也要采取相应措施,从财政和各级扶贫资金中切出一块专门用于扶持小麦覆盖技术的推广,从而引导和动员群众增强对农业投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必须掌握地膜覆盖的分布、地块 、面积 、质量,及时指导和落实覆盖小麦的具体工作。
  3、抓好产后加工和流通,按产业化形式组织小麦生产。为防止因实施小麦战略而出现小麦卖难和生产效益的下降,必须按产业化的思路组织小麦生产,狠抓小麦产后加工和流通。当前的任务是围绕小麦产后加工,积极建设大型龙头加工企业和批吞吐量大的交易市场,以促进小麦转化 流通。同时,企业还要与农民结成“利益均沾、风险同担”的共同体,确保农民群众增产增收。
  4、建立奖惩制度,严格奖惩兑现。为确保小麦战略的成功实施,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创建“覆盖千亩村、万亩乡、十万亩县”竞赛活动,对覆盖面积完成千亩以上的村、 万亩以上的乡(镇)十万亩以上的县(市区),或覆盖面积人均达一亩以上的乡镇和人均达三分以上的县(市区)进行表彰奖励,对在实施小麦战略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 各级干部和科技人员予以重奖。对因人为因素导致任务完不成或完不好的,在下一年农业资金分配上不予考虑,以奖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