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2002年12月1日浙江省温州市人民政府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社会福利机构的管理,促进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根据民政部《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温州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关联法规: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社会福利机构是指国家、社会组织和个人举办的,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和弃婴提供养护、康复、托管等服务的机构。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社会福利机构的管理。


    第四条 社会福利机构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坚持社会福利性质,保障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


    第五条 市、县(市、区)民政部门是社会福利机构的业务主管部门,对社会福利机构进行管理、监督和检查。

第二章 设置


    第六条 各级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社会福利事业发展需要,编制社会福利机构发展总体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


    第七条 设置社会福利机构,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符合当地社会福利机构的发展规划。
  (二)有固定的服务场所,床位应在30张以上,总建筑面积不低于平均每张床位15平方米。
  (三)建筑设计应符合《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要求。对已建的,但不符合相关要求的设施应有计划地进行改扩建。
  (四)建造公寓式多层次的建筑,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40至80平方米内。
  (五)有提供生活、医疗康复等基本服务项目的用房和文体娱乐的室内外活动场地。
  (六)有一支与开展服务相适应的专业和志愿者相结合的服务队伍。

第三章 审批


    第八条 依法成立的组织或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以下称申办人)凡具备相应的条件,可以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向社会福利机构所在地的县以上民政部门提出举办社会福利机构的申请。
  (一)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投资申办的社会福利机构,向市、县(市、区)民政局申请办理审批手续。
  (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组织和个人,华侨以及国外的申办人采取合资、合作的形式举办社会福利机构,应当向省民政部门提出筹办申请。并报省外经贸部门审核。


    第九条 社会福利机构应当使用《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中的行业标准名称,同时冠名要按照登记机关名称管理规定进行登记。


    第十条 申办人申请筹办社会福利机构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及可行性报告,并申明其“非营利”或“营利”性质;
  (二)申办人的资格证明文件;
  (三)拟办社会福利机构资金的验资证明;
  (四)拟办社会福利机构的意向场地资料;
  (五)合伙开办的还必须提交合伙协议书。


    第十一条 民政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所报文件进行审查,并根据社会福利机构设置的基本标准进行实地验收。合格的,发给《社会福利机构设置筹办批准证书》(以下简称《筹办批准书》);不合格的,将审查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申办人。


    第十二条 申办人取得《筹办批准书》后,凭《筹办批准书》到有关部门办理立项、规划、供地等相关手续。
  根据拟办社会福利机构规模大小,《筹办批准书》有效期为1-3年。
  社会福利机构在《筹办批准书》的有效期内未筹建完工的,必须办理延长手续。


    第十三条 筹办的社会福利机构具备开业条件,向当地民政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和申领《社会福利机构执业批准证书》时,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申请《社会福利机构执业批准证书》的书面报告;
  (二)民政部门颁发的《筹办批准书》;
  (三)服务场所的所有权证明或租用合同书;
  (四)城建、消防、卫生防疫等有关部门的验收报告或审查意见书;
  (五)资产评估报告;
  (六)有与服务内容和规模相适应的开办经费;
  (七)章程;
  (八)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名单及有效证件的复印件以及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证明;
  (九)其他材料(国土资源、规划、计划等部门的批复件)。


    第十四条 民政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所报文件进行审查,并根据社会福利机构设置的基本标准进行实地验收。符合条件的,发给《社会福利机构执业批准证书》,并在批准证书中注明“非营利性”或“营利性”;不符合条件的,要将审查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申办人。


    第十五条 社会福利机构必须依法办理法人登记。在领取《社会福利机构执业批准证书》后的1个月内,属营利性的,应及时到工商、税务管理部门办理企业法人注册和税务登记;属非营利性的,应及时到民政部门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属政府兴办的,应及时到人事部门办理事业法人登记。

第四章 管理


    第十六条 社会福利机构划分为“非营利性”与“营利性”两类。
  非营利性的社会福利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收入用于弥补福利服务成本,实际运营中的收支结余只能用于自身发展,不得挪作他用。实行有限产权,产权归机构。收费标准实行国家定价。
  营利性的社会福利机构,其服务所得收益可用于投资者经济回报。实行完全产权,产权归投资者。收费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


    第十七条 政府出资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要在保证完成民政对象收养任务的前提下,可向社会开放;非营利性的社会福利机构接受中、低收入服务对象比例必须达到80%以上;营利性的社会福利机构根据市场需求自主确定服务项目,政府确有收养任务时,可实行买位服务。社会福利机构必须严格按照《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进行服务。


    第十八条 社会福利机构应当与服务对象或其家属(监护人)签定服务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以孤儿、弃婴为服务对象的社会福利机构,必须与当地县以上民政部门共同举办。
  社会福利机构收养弃婴时,需经民政业务主管部门逐一审核批准,并签订代养协议书。


    第十九条 社会福利机构应遵守财务管理制度。营利性的社会福利机构参照执行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和有关政策;非营利性的社会福利机构参照执行事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和有关政策,并接受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的监督。


    第二十条 社会福利机构中的护理人员、特教人员应当接受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第二十一条 社会福利机构变更章程、名称、服务项目、住址时,应当报民政部门审批。更换主要负责人,应当报民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 社会福利机构分立、合并或者终止,应当提前3个月向民政部门提出申请,报送经有关部门确认的结算报告及相关材料,并由相关评估机构对其资产进行评估和处置后,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十三条 民政部门应当对社会福利执业证书实行年审制。社会福利机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民政局申请办理执业证书验审手续。


    第二十四条 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的社会福利机构终止时,应安置好收(休)养人员,依法进行财产清偿,并按下列顺序进行清偿:
  (一)所欠员工的工资及社会保险费用。
  (二)国家政策优惠部分的财产和投资者的投资。
  财产不足清偿同一顺序的清偿要求的,按照比例进行分配。
  国家政策优惠部分的财产,由民政部门统筹安排用于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第五章 扶持


    第二十五条 举办社会福利机构,民政、计划、规划、国土资源、工商、税务、人事、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应予以优先办理有关审批手续,申办人凭《社会福利机构享受优惠政策申请表》到有关部门办理享受优惠政策的相关手续。


    第二十六条 国家和集体举办的完全福利性质的社会福利机构,采取划拨方式供地。
  社会组织和个人举办的非营利性社会福利机构,可采取划拨、协议出让方式供地。
  (一)采取划拨方式供地的,社会福利机构终止时,其土地使用权由政府予以补偿后收回,补偿额为取得土地的成本。
  (二)采取协议出让方式供地的,地价按市场评估价的60%予以优惠。社会福利机构终止时,投资者投入的成本由其收回,其余部分由政府收回。
  营利性的社会福利机构,采用公开招标或挂牌方式出让,出让底价根据市场评估确定。


    第二十七条 凡划拨、协议出让取得土地使用权的社会福利机构,土地使用权证和房产权证直接颁发给社会福利机构,不得分割颁发给该机构住户。
  社会福利机构将所属固定资产租赁或者转让时,须经民政部门和登记机关同意,并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十八条 社会福利机构建设用地免收土地管理费。对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兴办的非营利性的老年服务机构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机构内自用的房产、土地、车船等免收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


    第二十九条 社会福利机构内办的医疗、康复机构具备对外开展医疗、康复服务条件的,可申请纳入当地社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卫生部门按有关医疗机构管理规定予以批准。
  社会福利机构所办的医疗机构取得执业许可证的,可申请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经审查合格的应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


    第三十条 对社会福利机构的用水、用电均按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用电价格收费,但生产经营性的除外。


    第三十一条 对社会福利机构中收养(包括民政部门在社区和居民家庭中分散寄养)的就读于小学、初中的孤儿免收杂费,对被高中(职业高中)、技校、中专、高等学校录取的孤儿,免收学费、杂费、代管费。确需安排住校的孤儿,免收住宿费。


    第三十二条 允许社会福利机构以改善服务对象的生活条件、设施设备为目的,开展对外经营服务,并享受温政办(1996)50号文件中有关社区服务的优惠扶持政策。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民政部门对社会福利机构的审批和年检工作实行政务公开,有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视情节轻重,对直接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社会福利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门根据情况给予警告、罚款,直至建议登记管理机关取缔或者撤销登记,并按管理权限对直接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国家关于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儿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侵害服务对象合法权益的;
  (二)未取得《社会福利机构执业批准证书》擅自执业的;
  (三)年检不合格,限期整改仍不合格的;
  (四)进行非法集资的;
  (五)未办理变更手续,其活动超出许可范围的;
  (六)其他违法行为。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实施前已开业的社会福利机构,应当在本《办法》实施后的6个月内,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向县以上民政部门提出申请,补领《社会福利机构执业批准证书》。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