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人民政府关于1996年小麦生产的意见
晋市政发[1995]70号1995年08月28日晋城市人民政府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小麦是我市的第一大粮食作物,在整个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抓好小麦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96年,我市小麦生产的指导思想是:要以高产优质高效为核心,坚持稳定面积,主攻单产,确保总产的方针,实现全市小麦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全市小麦生产计划面积128万亩,总产5.3亿斤,平均亩产410(任务分解见附表)。为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保持清醒头脑,提高对稳定发展小麦生产重要意义的认识
  小麦是我市第一大粮食作物,面积占粮田的一半以上,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百分之四以上,小麦产量的丰欠对全市粮食总产影响很大。尽管近年来我市小麦生产稳定增长,但人均占有量还很低,年市场供求缺口在一亿斤以上。特别是今年,从播种到收获,整个生长期间严重受旱,造成大幅度减产,供求将更加紧张。同时,小麦作为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粮食品种,在实现由温饱向小康的跨越中,消费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各种领导必须保持清醒认识,坚定不移地把小麦生产作为我市农业生产的重点,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千方百计抓紧抓好。

  二、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小麦生产条件
  我市小麦生产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种在旱地,长在旱季”。因此,小麦生产要稳定发展必须十分注重改善生产条件,立足于抗灾夺丰收。其重点是按照“两缩小,两扩大”的要求,加强农田基本建设,调整小麦种植布局。具体讲,一是缩小山地、薄地麦田。扩大水地、沟坝地麦田,昼把小麦种在好地。要通过大力推广工矿废水利用和节水灌溉技术,保证把有限的水地麦男种足种好;二是按照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小麦生产体系的要求,缩小单一种植小麦面积,扩大小麦的间作复种和立体种植,全市完成50万亩。在改善小麦生产条件中,要特别注重旱地农田基本建设,下功夫推广行之有效的旱作增产经验,树立一批旱作高产典型,各县区都要有旱作展示田、示范片,以带动提高大面积旱地生产水平。

  三、狠抓品种的更新换代,充分发挥种子的“龙头”作用
   推广优良品种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增产措施,在小麦生产诸多因素中具有“龙头”作用。近年来,我市各地在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上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引进、试验、示范,已筛选出一大批适合当地种植的小麦换代品种,但目前在一些地方小麦品种“多、乱、杂”的现象仍然存在,加速小麦品种更新换代刻不容缓。在1996年小麦生产中,各地要把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作为小麦生产的关键措施来抓,坚决淘汰退化严重的品种,加速推广各地通过试验认定的当地自然生态条件和麦田生产条件相适应的配套品种,如晋麦30号、33号、47号、长4569,全市1996年小麦品种更新换代面积要达到40万亩;以县(市、区)为单位,优良品种更新换代比例要达到80%以上。同时,为把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纳入制度化轨道,要重视小麦良种繁育供应体系建设,形成以县(市、区)种子公司为主导,以乡镇农科站为桥梁,以村供种点为幅射点的三级良繁供种体系。要推进小麦种子产业化进程,要努力做到主要推广品种和新品种统一加工、统一包衣、统一标识、统一包装上市。1996年全市要建立小麦良繁基地2.25万亩,产种900万斤;其中,建立原种繁植田1075亩,产种43万斤(任务分解见附表

  四、认真推广综合配套技术,充分发挥科技的增产作用
   随着小麦生产的发展,产量的稳定增长越来越有赖于科技进步。1996年各地要从抓好下列重点技术入手,大力推广应用小麦综合配套耕作管理技术。一是麦田立体委员会技术。大力推广以小麦为主栽作物的立体种植技术,在稳定小麦面积和产量的同时,效地提高麦田经济效益,满足农民增产增收的要求。二是科学施肥技术。各地要按照保施农肥、稳施氮肥、重施磷肥、补施钾肥、配施微肥的原则,狠抓肥料的合理施用,努力增加肥料的有效投入,特别要贯彻农业部在全国实施的“沃土计划”,大力推广割蒿沤肥、千秆沤肥、蒿草粉碎配直接返田、秸秆覆盖等技术,加大有机肥的施用量,保证小麦营养的平衡供应。施肥方法上要大力推广机构深施技术,禁止撒施现象。三是防病冶虫除草技术。用“3911”进行拌种是防治小麦红蜘蛛的有效措施,各地农技推广部门要深入下去协助农民以村、以片建立拌种站,切实做到种不处理不下种,把小麦病虫害控制在播种前。要在抓好中耕除草的同时,在发达乡镇提倡使用化学除草技术。四是机械作业技术。小麦生产实行机械作业,可以有效地保证小麦近期质量播种,保证栽培技术的标准化,保证农艺措施作用的充分发挥。今年全市要完成机播35万亩。

  五、抓好备耕工作,保证适时种好种足小麦
   目前正值小麦备耕的关键时期,各地要早宣传、早发动、早准备,集中力量搞好备耕工作。对休闲麦田,要在普深耕的基础上,多耙细耱,接纳雨水。水地要搞好土地平整,渠道整修和机械配套,发展节水灌溉,建成高标准园田。对回茬麦田的秋作物,要加强成熟前管理,力争早收获,早腾地,保证适时下种。要注意引导农民做好布局调整,尽可能把小麦种在沟坝地、下湿河滩地、背阴地和其它保水保肥性能好的地块。针对今年夏粮遭旱灾的实际,各级种子部门和基层合作经济组织及早动手,帮助农民做好小麦种子的精选和串换工作。各县(市、区)农资部门要千方百计抓好化肥、农药、地膜等生产资料的准备,特别是化肥,一要精心组织,确保物资投入的增加。

  六、切实加强对小麦生产的领导
   各级政府要把搞好小麦生产作为促进粮食生产上新台阶,稳定发展农村经济的战略措施来抓,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精心组织部署,拿出1996年发展小麦生产的具体措施。要层层建立明确的目标责任制,制定必要的奖惩措施,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都要深入生产第一线,分别联系一个乡镇或一个村,了解第一手情况,掌握指挥生产的主动权。要协调好有关部门的支农工作,保证服务时效,提高服务质量。农业、农机、气象、财政、农资、农行、石油、电力等涉及农部门,都要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制定具体的服务措施,全力以赴打好小麦生产总体占,努力夺取1996年发展小麦的全面丰收。

附:1、晋城市1996年小麦生产分县区任务(略)
  2、晋城市1996年小麦配套实用技术推广分县区任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