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县(市)区委、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开发区,市委各部委办,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驻徐各部省属单位: 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将《2009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09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困难最多的一年、也是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极为艰巨的一年。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创新思维,狠抓落实,努力开创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局面。根据中央和省部署,结合我市实际,今年农业农村工作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和全市农村工作会议部署,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增加农民收入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围绕“保供给、促增收、强基础、重民生、增活力”,加快提升农业十大主导产业,大力实施农村新六件实事工程,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深化农村改革,确保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确保新农村建设有明显成效、城乡一体化有明显进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主要预期目标是:农业增加值增长6%,水稻面积种植在28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60亿斤以上,新增高效农业面积35万亩,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提高到30%,城镇化水平达到49%。主要工作是: 一、大力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坚持把发展高效规模农业作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持续增效的重要举措,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高效规模农业的要求,加大扶持力度,加大指导服务力度,努力促进高效规模农业再上新台阶。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新增高效农业35万亩,其中设施农业15万亩以上,重点建设10个万亩设施农业基地。加快发展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重点建设10个规模养殖场。按照“土地集约、企业集群、产业集聚”的原则,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农业园区和农产品市场。今年在各县(市)和贾汪区分别建成1个农业科技示范园,1个农产品大市场,1个农副产品加工区,着力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提档升级。 二、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强化农业基础的紧迫任务,必须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水利建设,实施一批国家、省、市水利重点工程,东调南下工程完成年度投资4. 3亿元;南水北调截污导流工程完成年度投资3亿元;实施10座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年度投资5000万元;城市防洪工程总投资8330万元,年度投资3430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99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总投资近5亿元;县乡河道疏浚总投资2.65亿元。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组织实施好2009年度开发项目,总投资3亿元,重点搞好采煤塌陷地治理、黄河故道开发利用、丘陵山区开发,促进高产稳产。 三、加快发展农村“三大合作”。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社区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其覆盖率和规范水平。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0个;加快发展土地股份合作,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100万亩,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发展社区股份合作,不断提高集体资产运行质量和水平。 四、加强农产品质t安全建设。以确保我市城乡居民农产品消费安全、增强农产品竞争力为目标,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定出台《徐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意见》,指导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整合资源,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努力建成区域性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完成标准制定6项,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35个,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大力推进重点中心镇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辐射,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不懈地推进镇村建设,建设好40个特色鲜明的重点中心镇;继续抓好“百村示范”工程,市级150个示范村重点在提档升级上下功夫,新建50个市达标示范村。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实施新一轮农村六大实事工程,加强监督检查,切实把实事办实办好。 |
| 六、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发挥规模特色优势,重点围绕设施蔬菜、优质果品、特色畜禽等十大主导产业的深度开发,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招商,加大农业有效投人。年内组织1次境外招商活动,1-2次国内招商活动,着力吸引“三资”投人农业。积极组织参加江苏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江苏名特优农产品(上海)交易会、江苏省农民合作社产品产销会,进一步加强农产品推介,扩大销售。 七、加强绿化工作。加快推进“绿色徐州”建设,着力提高绿化水平,提高森林覆盖率。全市完成造林绿化1?万亩,其中成片造林1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重点绿化工程实施市规划区内荒山绿化9200亩,环城高速两侧绿化9000亩,徐丰(沛)路绿色通道8000亩。 八、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程。深入实施“突破唯宁战略”和“百万农民脱贫攻坚工程”,深化“五方挂钩”和“五个一”帮扶机制,加大整村推进力度,年度减少贫困人口35万人。加强农民培训,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和农村劳动力及返乡就业技能培训7万人次;扶贫系统实用人才培训3万人,技能培训2万人,不断提高农民创业就业能力。 九、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公益性服务的支持力度,今年力争40%的乡镇建成“五有”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推进村级农业服务站点建设,逐步做到每个行政村至少有1名农技员。努力拓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新增农业保险面积50万亩。重点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进程,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实施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机械化工程,保护生态农业。加快实施农机大市场工程,今年力争完成项目选址、立项、规划设计,开工建设一期工程。 十、构建和谐地矿关系。按照“互相支持,依法办事,保持稳定,共同繁荣”的原则,继续把采煤塌陷区搬迁作为矿乡关系协调工作的关键措施,狠抓落实,促进矿地关系协调健康发展。今年完成8个村庄搬迁任务,年内开工建设搬迁村庄3个,推进刘集镇区整体搬迁。 2009年3月26日
|
|
各县(市)区委、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开发区,市委各部委办,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驻徐各部省属单位: 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将《2009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09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困难最多的一年、也是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极为艰巨的一年。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创新思维,狠抓落实,努力开创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局面。根据中央和省部署,结合我市实际,今年农业农村工作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和全市农村工作会议部署,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增加农民收入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围绕“保供给、促增收、强基础、重民生、增活力”,加快提升农业十大主导产业,大力实施农村新六件实事工程,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深化农村改革,确保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确保新农村建设有明显成效、城乡一体化有明显进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主要预期目标是:农业增加值增长6%,水稻面积种植在28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60亿斤以上,新增高效农业面积35万亩,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提高到30%,城镇化水平达到49%。主要工作是: 一、大力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坚持把发展高效规模农业作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持续增效的重要举措,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高效规模农业的要求,加大扶持力度,加大指导服务力度,努力促进高效规模农业再上新台阶。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新增高效农业35万亩,其中设施农业15万亩以上,重点建设10个万亩设施农业基地。加快发展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重点建设10个规模养殖场。按照“土地集约、企业集群、产业集聚”的原则,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农业园区和农产品市场。今年在各县(市)和贾汪区分别建成1个农业科技示范园,1个农产品大市场,1个农副产品加工区,着力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提档升级。 二、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强化农业基础的紧迫任务,必须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水利建设,实施一批国家、省、市水利重点工程,东调南下工程完成年度投资4. 3亿元;南水北调截污导流工程完成年度投资3亿元;实施10座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年度投资5000万元;城市防洪工程总投资8330万元,年度投资3430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99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总投资近5亿元;县乡河道疏浚总投资2.65亿元。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组织实施好2009年度开发项目,总投资3亿元,重点搞好采煤塌陷地治理、黄河故道开发利用、丘陵山区开发,促进高产稳产。 三、加快发展农村“三大合作”。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社区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其覆盖率和规范水平。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0个;加快发展土地股份合作,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100万亩,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发展社区股份合作,不断提高集体资产运行质量和水平。 四、加强农产品质t安全建设。以确保我市城乡居民农产品消费安全、增强农产品竞争力为目标,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定出台《徐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意见》,指导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整合资源,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努力建成区域性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完成标准制定6项,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35个,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大力推进重点中心镇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辐射,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不懈地推进镇村建设,建设好40个特色鲜明的重点中心镇;继续抓好“百村示范”工程,市级150个示范村重点在提档升级上下功夫,新建50个市达标示范村。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实施新一轮农村六大实事工程,加强监督检查,切实把实事办实办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