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2009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2009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预期目标基本实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98.5亿元,比上年增长12.2%,人均GDP达到17686元。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2%、14.3%和11%。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5亿元,增长18.8%。外贸进出口总额18.8亿美元,增长19%,其中出口12.6亿美元,增长15.8%。 (二)三次产业全面发展,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粮食总产量达到329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完成工业增加值490亿元,增长14.1%,工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4.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5亿元,增长22%。旅游业实现总收入40.3亿元,增长28.2%。全区城市化率达到45.5%。 (三)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组织实施了16个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两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全区煤炭产能达到5000万吨,电力装机达到1000万千瓦,煤化工产能达到350万吨。全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 (四)投资保持较快增长,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58.6亿元,增长38.1%。宁东基地完成投资230亿元。全年共争取中央投资45亿元,比去年翻了一番。43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有25个重点项目建成或基本建成。 (五)节能减排成效初显,环境保护得到加强。预计全区万元GDP能耗下降5%,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4%,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少3%;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4.2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4.3个百分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76平方公里,“三化”草地治理面积14.2万公顷。 (六)公共设施逐步完善,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两基”攻坚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完成了42所中小学校教学、生活设施的改造工程。实施了36所乡镇卫生院、7所县级医疗机构改扩建和30个乡镇的计划生育服务站工程。建成了银川市文化艺术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和4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9.69‰。 (七)重视解决民生问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自治区确定的10项民生计划、30件为民办实事全部完成。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2932元和3682元,增长19.1%和15.7%。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建农村公路900公里。解决了30.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八)各项改革有序进行,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吴忠仪表等10家企业依法破产,重组设立了宁夏宁东铁路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集团公司。黄河农村商业银行正式营业。调整了成品油价格、电价、城市供热价格和高校收费标准。成功举办宁夏投资贸易洽谈会。实际利用外资400亿元,增长29%。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矛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二是受国家税制改革政策影响,提升经济效益难度加大。三是随着宁东三大基地项目建设的推进,我区重化工业将呈现继续扩大的趋势,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需要付出艰辛努力。四是民生领域仍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城乡居民增收难度加大。五是加快中南部地区发展任务艰巨。对上述问题,要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二、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国务院《意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首要任务,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按照上述要求,兼顾需要与可能,并与“十一五”规划相衔接,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 |
| --- 三大需求协同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10%。 --- 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6.5%,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少4%。 ---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新增城镇就业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 物价水平趋于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左右。 三、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把保增长作为首要任务,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1)努力扭转工业下滑。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促进一批既定的工业大项目尽快开工建设,促进一批开工的工业项目尽快投产达效。(2)确保完成投资目标。自治区安排48个重点项目。要明确分工,强化责任,密切配合,全力以赴加快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3)积极拓展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确保争取中央投资不低于去年水平。继续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扩大投资。(4)不断扩大社会消费。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消费能力。研究制定刺激汽车消费、住房消费、假日消费等政策措施,增强消费意愿。 (二)把调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1)培育壮大“五优一新”产业集群。积极稳妥推进我区“五优一新”产业规划的实施。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搞好上下游产业的衔接,提高产业配套能力。(2)又好又快建设宁东(太阳山)国家级煤电化基地。继续组织实施宁东大会战,加快各类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完成投资320亿元。(3)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抓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组织实施。加紧实施石嘴山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规划。继续加快中南部地区发展,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4)努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横向技术合作,加快建设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努力在重点领域、重大技术装备和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5)扎实做好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实施十大节能重点工程,全面加强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继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努力构建西北生态屏障。(6)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三)把抓项目作为有效手段,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1)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实施银川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包兰铁路复线改造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全年新增高速公路61公里,等级公路900公里,修建农村公路2000公里。(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引黄灌区现代农业、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农业、南部山区生态农业“三大示范区”建设,加快实施农业“三个百万亩”工程以及青铜峡、沙坡头、固海三大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重大水利工程。(3)加强城乡居民安居工程建设。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100万平方米,新建廉租房8125套,实施“棚户区”改造100万平方米。继续抓好塞上农民新居、山区危窑危房改造二期工程。(4)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改造53所农村初中校舍。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改扩建50所乡镇卫生院和自治区、中卫、固原中医院,新建50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开工建设宁夏大剧院、贺兰山体育场。 (四)把管项目作为重点环节,不断提高项目建设水平。 (1)切实加强项目储备工作。超前谋划一批事关我区跨越式发展的重大项目。建立推进重大项目工作激励机制,调动全区上下关注项目储备、做实做好前期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2)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未经核准、备案的企业投资项目不予办理建设手续;各类支持性文件不完备的政府投资项目不准开展施工阶段工作;未取得相关审批文件的项目不得开工建设。(3)认真落实项目建设“四制”管理。加大对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企业、业主按规定开展建设工作。(4)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执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有效控制投资,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调整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扩大建设规模,严防“三超”问题出现。(5)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建立项目审批部门和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协调联动的监督检查机制,及时发现和严肃查处项目建设中的各种违规违纪行为。 |
| (五)把抓农业作为长期任务,大力发展现代农业。(1)稳步扩大农产品生产规模。组织实施《宁夏百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全年新增设施农业20万亩以上。(2)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转化。用两到三年时间培育10个生产规模较大、竞争优势明显的区域性龙头企业。抓紧制定清真食品业发展规划,早日把我区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的清真食品加工基地。(3)努力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大力培育发展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提高农产品集散速度。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搭起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桥梁。(4)加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建设。强化科技培训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良种繁育体系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 (六)把服务业作为主要抓手,促进产业协调发展。(1)在推进沿黄城市带发展上有新成效。将沿黄城市建设与生态建设、产业布局、社会发展、人口转移结合起来,努力打造“黄河金岸”,带动和促进服务业发展。(2)在打造西部特色旅游目的地上有新突破。全力构筑江南水乡、雄浑大漠、回乡风情、西夏文化、红色之旅、产业文明、丝路古韵、生态屏障“八大画卷”,打造旅游精品,培育旅游品牌。(3)在构筑现代商贸物流体系上有新进展。编制完成《宁夏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三新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引导现代流通业态向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拓展。(4)在推进房地产业发展上有新举措。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出台的支持房地产发展的政策,保持房地产业平稳发展。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在继续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的同时,适当开发高档楼盘。 (七)把抓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努力构建和谐社会。(1)高度重视民生项目建设。切实抓好自治区10项民生计划、为民办30件实事,扎扎实实解决一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做到应保尽保。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参合率稳定在90%以上。继续大力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率先在全国实现全民享受医保。(3)努力扩大社会就业。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全面加强就业培训,努力扩大就业规模。高度重视做好中低收入家庭、“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新近下岗职工和返乡民工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4)继续推进扶贫开发。新开工建设12个项目区4.98万人的移民安置工程。继续建设一批人饮工程,解决全区3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启动第三批298个重点村的整村推进工作。(5)加强和改进价格调控。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价格监测预测工作,继续完善政府负责、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价格调控监管机制,健全粮食、肉类、食用植物油、化肥等重要商品储备制度。 (八)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构建有利于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1)积极推进投资体制改革。修订完善自治区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管理办法,制定自治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继续扩大代建制试点,推进和规范市县一级代建项目管理。(2)继续深化国企改革。进一步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推进企业战略性合作。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3)全面推进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建立和完善长期稳定的农业保障机制、农业补贴机制、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促进金融服务向农村延伸。(4)稳步推进价格改革。稳妥启动资源价格等改革。落实自治区《煤炭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条例》,逐步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5)加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制定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适时开展改革试点。(6)努力扩大对外开放。举办好宁夏(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组织好“中国宁夏(香港)经贸文化旅游活动周”。继续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努力拓展对外合作空间。加快推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外贸出口稳定增长。 附件: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计划(略) |
|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2009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2009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预期目标基本实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98.5亿元,比上年增长12.2%,人均GDP达到17686元。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2%、14.3%和11%。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5亿元,增长18.8%。外贸进出口总额18.8亿美元,增长19%,其中出口12.6亿美元,增长15.8%。 (二)三次产业全面发展,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粮食总产量达到329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完成工业增加值490亿元,增长14.1%,工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4.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5亿元,增长22%。旅游业实现总收入40.3亿元,增长28.2%。全区城市化率达到45.5%。 (三)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组织实施了16个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两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全区煤炭产能达到5000万吨,电力装机达到1000万千瓦,煤化工产能达到350万吨。全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 (四)投资保持较快增长,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58.6亿元,增长38.1%。宁东基地完成投资230亿元。全年共争取中央投资45亿元,比去年翻了一番。43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有25个重点项目建成或基本建成。 (五)节能减排成效初显,环境保护得到加强。预计全区万元GDP能耗下降5%,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4%,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少3%;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4.2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4.3个百分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76平方公里,“三化”草地治理面积14.2万公顷。 (六)公共设施逐步完善,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两基”攻坚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完成了42所中小学校教学、生活设施的改造工程。实施了36所乡镇卫生院、7所县级医疗机构改扩建和30个乡镇的计划生育服务站工程。建成了银川市文化艺术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和4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9.69‰。 (七)重视解决民生问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自治区确定的10项民生计划、30件为民办实事全部完成。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2932元和3682元,增长19.1%和15.7%。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建农村公路900公里。解决了30.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八)各项改革有序进行,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吴忠仪表等10家企业依法破产,重组设立了宁夏宁东铁路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集团公司。黄河农村商业银行正式营业。调整了成品油价格、电价、城市供热价格和高校收费标准。成功举办宁夏投资贸易洽谈会。实际利用外资400亿元,增长29%。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矛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二是受国家税制改革政策影响,提升经济效益难度加大。三是随着宁东三大基地项目建设的推进,我区重化工业将呈现继续扩大的趋势,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需要付出艰辛努力。四是民生领域仍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城乡居民增收难度加大。五是加快中南部地区发展任务艰巨。对上述问题,要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二、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国务院《意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首要任务,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按照上述要求,兼顾需要与可能,并与“十一五”规划相衔接,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