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 根据今年自治区“两会”精神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要点及《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2009年实施10项民生计划为民办30件实事责任分工的通知》精神,为进一步发挥信息工作服务领导决策,推动政府工作,反映社情民意的作用,现就做好今年信息报送工作通知如下: 一、信息报送要点 (一)项目建设方面。重点反映抢抓机遇,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宁东(太阳山)国家级煤电化基地建设等重大产业发展骨干项目及交通、农业、水利、生态、城镇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重点项目建设;做好一批重大国家投资项目前期工作等方面的情况。 (二)工业方面。重点反映应对金融危机、解决企业困难、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工业平稳回升;开展宁东建设大会战,抓大企业做强、中小企业配套,形成新能源、现代煤化工、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带动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向研发制造、整机生产延伸;鼓励优势企业强强联合;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抓好节能减排,办好10件环保实事;淘汰落后产能,杜绝限制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上马等方面的做法和成效。 (三)农业农村工作方面。重点反映用工业化理念指导农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升级,围绕北部引黄灌区现代农业、中部旱作节水农业、南部生态农业“三个示范区”建设;调整农业结构,实施百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加大“三个百万亩”工程实施力度,建设六个十万亩设施农业大县;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开拓农产品市场;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强化科技支撑,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大政策惠农力度,开展就业培训,拓展就业增收空间等方面的情况及新农村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 (四)服务业发展方面。重点反映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培育特色旅游,提升景区的品位和功能,开展旅游招商;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深度包装旅游产品,强化宣传促销,破除瓶颈制约;科学规划大型商业核心区、次级商业中心区和社区商业服务区布局,推进商贸流通业改造升级;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增加居民收入;实施“家电下乡”、“三新”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进连锁经营,健全城乡市场流通服务网络;全面优化消费环境,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综合物流体系;落实金融促进经济发展措施,优化金融环境,打造“信用宁夏”;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建设廉租住房,规范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五)城乡统筹方面。重点反映沿黄城市带建设,加快同城步伐,实现无障碍快速通行;培育一批特色小城镇,支持工业园区建设;扶持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完善水利配套设施,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实施生态移民和整村推进工程;加快海原新区建设;坚持开发式扶贫,加大社会扶贫、对口支援和定点帮扶力度等方面的情况。 (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方面。重点反映推进机构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和土地流转试点、水管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完善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做好增值税转型、成品油税费改革工作;加快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改革;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金融改革;推广大型金融机构批发贷款、中小型金融企业零售贷款的试点经验;推进资源性价格改革;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情况。 (七)社会事业方面。重点反映建设创新型宁夏,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交流合作机制;推进全民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发展职业教育,提升高等教育水平;改善办学条件,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实施文化精品引领、公共服务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活动品牌培育、产业促进和遗产保护六大工程;强化思想道德建设;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开展普法宣传,加强法律服务和援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城乡群众居住条件;深化“平安宁夏”建设;扩大基层民主;发展体育、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
| (八)效能建设方面。重点反映推进阳光政务,强化政务服务中心功能;降低行政成本;加强廉政建设;转变作风,狠抓工作落实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效。 二、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健全信息报送工作网络。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信息工作,充分发挥信息工作参谋助手和“耳目”、“喉舌”的作用。要认真落实政府分管领导负总责,办公室主任具体抓,所属部门和全员办信息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政务信息工作的领导。加强信息队伍建设,建立自治区、市、县(区)、乡(镇)信息报送单位垂直畅通,办公室和其他职能部门信息点横向沟通的信息工作网络,扩大信息报送范围,提高信息报送质量。要采取多种形式,不断提高信息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信息捕捉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为高质量地完成信息调研工作提供保证。 (二)突出“亮点”,提高报送信息的参阅价值。各地、各部门要紧紧围绕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全国“两会”,自治区党委十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和自治区“两会”精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中央和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调研,挖掘工作亮点和特色,既要反映全区各领域的工作动态,又要总结好的经验和作法,还要敢于反映存在的问题,做到喜忧兼报。 (三)开拓创新,进一步健全政务信息工作载体。今年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创新了政务信息工作载体,改版了《宁夏政务快报》和《宁夏政务专报》,创刊了《网上舆情》、《外省动态》。《宁夏政务快报》主要刊载各市县(区)、各部门的最新工作动态,原则上每天一期,分为五个版块,周一至周五的刊载内容各有侧重,周一为综合经济版块、周二为工业和金融运行版块、周三为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版块、周四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版块、周五为民生版块,各市县(区)、各部门可参考以上版块,有针对性地报送信息;《宁夏政务专报》主要反映一些自治区领导关注的重点或热点问题,各市县(区)、各部门在专项工作上的做法、成效及工作建议;《网上舆情》刊载互联网上关于自治区各项工作的反映动态;《外省动态》反映其他省市对我区有借鉴作用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各地也要大胆创新工作思路,拓宽信息涉及领域,多层次多角度报送信息,进一步丰富完善政务信息载体,切实反映关系民生、涉及民情方面的真实情况。 (四)完善制度,进一步提高政务信息工作的主动性。今年,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对信息报送工作的考核办法进行了修改,不仅考核各市县(区)、各部门政务信息的采用量,而且要考核信息报送数量,对连续一周不报送信息或不在规定时间内交付约稿的单位在年度考核中将扣除一定的分值。各市县(区)、各部门要加强信息工作的制度建设,把信息报送和采用情况纳入地市、部门的年度考核指标。各信息报送单位要根据自治区政府和各市县(区)、各部门在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及时反馈工作动态,增强政务信息的时效性;主动了解分析上级机关对政务信息的需求,增强政务信息的预见性;要加强沟通协商,增强政务信息的针对性;要深入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增强政务信息的准确性。特别是要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国办和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的约稿任务。 |
|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 根据今年自治区“两会”精神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要点及《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2009年实施10项民生计划为民办30件实事责任分工的通知》精神,为进一步发挥信息工作服务领导决策,推动政府工作,反映社情民意的作用,现就做好今年信息报送工作通知如下: 一、信息报送要点 (一)项目建设方面。重点反映抢抓机遇,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宁东(太阳山)国家级煤电化基地建设等重大产业发展骨干项目及交通、农业、水利、生态、城镇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重点项目建设;做好一批重大国家投资项目前期工作等方面的情况。 (二)工业方面。重点反映应对金融危机、解决企业困难、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工业平稳回升;开展宁东建设大会战,抓大企业做强、中小企业配套,形成新能源、现代煤化工、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带动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向研发制造、整机生产延伸;鼓励优势企业强强联合;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抓好节能减排,办好10件环保实事;淘汰落后产能,杜绝限制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上马等方面的做法和成效。 (三)农业农村工作方面。重点反映用工业化理念指导农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升级,围绕北部引黄灌区现代农业、中部旱作节水农业、南部生态农业“三个示范区”建设;调整农业结构,实施百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加大“三个百万亩”工程实施力度,建设六个十万亩设施农业大县;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开拓农产品市场;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强化科技支撑,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大政策惠农力度,开展就业培训,拓展就业增收空间等方面的情况及新农村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 (四)服务业发展方面。重点反映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培育特色旅游,提升景区的品位和功能,开展旅游招商;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深度包装旅游产品,强化宣传促销,破除瓶颈制约;科学规划大型商业核心区、次级商业中心区和社区商业服务区布局,推进商贸流通业改造升级;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增加居民收入;实施“家电下乡”、“三新”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进连锁经营,健全城乡市场流通服务网络;全面优化消费环境,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综合物流体系;落实金融促进经济发展措施,优化金融环境,打造“信用宁夏”;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建设廉租住房,规范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五)城乡统筹方面。重点反映沿黄城市带建设,加快同城步伐,实现无障碍快速通行;培育一批特色小城镇,支持工业园区建设;扶持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完善水利配套设施,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实施生态移民和整村推进工程;加快海原新区建设;坚持开发式扶贫,加大社会扶贫、对口支援和定点帮扶力度等方面的情况。 (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方面。重点反映推进机构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和土地流转试点、水管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完善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做好增值税转型、成品油税费改革工作;加快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改革;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金融改革;推广大型金融机构批发贷款、中小型金融企业零售贷款的试点经验;推进资源性价格改革;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情况。 (七)社会事业方面。重点反映建设创新型宁夏,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交流合作机制;推进全民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发展职业教育,提升高等教育水平;改善办学条件,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实施文化精品引领、公共服务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活动品牌培育、产业促进和遗产保护六大工程;强化思想道德建设;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开展普法宣传,加强法律服务和援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城乡群众居住条件;深化“平安宁夏”建设;扩大基层民主;发展体育、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