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抓好2009年晚秋生产的意见
川办函[2009]163号2009年07月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抓好2009年晚秋生产的意见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
  
  今年我省小春生产遭受了严重春旱,没有完成既定增产目标。入夏后,盆地大部分地区又相继发生了较严重夏旱,大春作物病虫害发生态势偏重,大春生产前景难预料。晚秋是全年农业生产的最后一道防线,抓好晚秋生产对弥补灾害损失,夺取全年农业丰收至关重要。当前,各地要在切实抓好各项抗灾措施,落实、加强大春作物田间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的同时,早谋划、早安排、早准备、早动手,因地制宜抓好晚秋生产,确保全年增粮增收目标任务实现。为此,特提出以下意见,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一、明确总体目标
  
  今年晚秋生产的总体目标是:主攻再生稻,狠抓秋洋芋,扩大秋玉米,开发秋杂粮,多种秋季菜。具体目标是:全省晚秋粮食面积达到1600万亩,其中再生稻有收面积420万亩、秋洋芋480万亩、秋红苕300万亩、秋玉米和二季玉米150万亩、 秋大豆170万亩、秋荞子和秋豌豆80万亩,秋菜500万亩,力争晚秋为全省农民人均增产5斤粮、增收5元钱。
  
  二、突出工作重点
  
  (一)积极蓄留再生稻。再生稻具有省种、省工、增产、增收、品质优的“两省两增一优”特点,历来是我省晚秋生产的重点。今年,再生稻主产区要在扩大蓄留面积、提高蓄留成功率和单产上狠下功夫。突出抓好头季稻飞虱、螟虫和纹枯病防治,切实搞好保健栽培,积极推行“三集中”(集中人员、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五统一”(统一规划、统一用量、统一收费、统一施用、统一指导)施促芽肥的工作方法,把再生稻追施促芽肥这一关键技术真正落到实处,确保蓄留一亩,成功一亩。在伏旱区要抓住齐穗期田间有水的有利时机,大力提倡“粒芽肥”(头季粒肥和再生稻促芽肥)一次施用,促进两季高产。力争全省再生稻有收面积达到420万亩以上,总产达到40万吨以上。
  
  (二)突出抓好秋洋芋。秋洋芋既是部分地区农民的口粮,又是城乡重要的蔬菜品种,经济价值高,市场销路好。近年来,各地因势利导,积极扩大秋洋芋种植面积,总产显著提高,使秋洋芋生产成为我省晚秋生产的一大亮点。今年,各地要继续把突出抓好秋洋芋生产作为晚秋生产的主攻方向,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全省秋洋芋面积达到480万亩以上,鲜薯总产达到230万吨(折原粮46万吨)以上。重点抓好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秋洋芋和油菜套作技术推广,实现省工、节本、增产、高效。
  
  (三)稳妥扩大秋季菜。我省秋菜具有种植面积大、种植品种多的特点,要根据区域特点和市场需求,引导农民稳妥发展秋季菜。浅丘平坝的城郊重点发展速生叶菜类,远离城区的深丘、低山区重点发展储运方便的根茎菜类,高山区要充分利用反季节优势生产9、10月份上市的优质蔬菜。同时,要大力开拓市场,积极发展加工蔬菜,搞好订单生产,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四)大力开发秋杂粮。秋大豆、秋荞子、秋豌豆、再生高粱等秋季杂粮,生育期短,价格高,效益好。要引导群众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秋杂粮,促进农民增收。
  
  三、落实关键措施
  
  (一)加强领导,搞好宣传。积极发展晚秋生产,既是弥补灾害损失,夺取全年粮食丰收的重要保证,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对晚秋生产的组织领导,把晚秋作物当成一季正种庄稼来抓,加强检查督促,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同时,要强化宣传发动,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晚秋生产的认识,引导农民群众多种、种好晚秋作物。
  
  (二)扩大面积,优化结构。各地要根据当地温光资源条件,充分利用水稻、玉米、烤烟等收获后的空闲田土以及果桑园的空隙地,尽力扩大晚秋作物种植面积。同时,要根据不同区域土壤及气候特点、前作茬口和市场需求,合理布局,优化结构,选择适宜的作物种类及品种,确保晚秋作物生产适销对路。
  
  (三)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我省晚秋作物种类多,生产周期短,技术性强。各地要组织农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指导群众切实抓好以防秋霖除湿害、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为重点的田间管理,依靠科技提高晚秋作物单产水平,增加种植效益。
  
  (四)强化服务,抓点示范。各级农业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及早做好今年晚秋生产规划,及早做好晚秋生产所需种子、种苗、化肥、农药等物资的组织供应。重点做好秋洋芋种薯、再生稻促芽肥的衔接落实与组织供应;认真总结和探索新的晚秋种植模式和配套技术,以大样板大示范辐射带动大面积生产;要加强信息服务,积极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多种适销对路品种,确保农民增收。
  附件
2009年全省晚秋生产任务分解表
  
  单位:万亩、万吨

  
  市、州
  
  晚秋粮食合计
  
  再生稻
  
  秋洋芋
  
  秋红苕
  
  秋玉米及
  
  二季玉米
  
  秋大豆
  
  秋荞等
  
  秋菜
  
  
  
  面积
  
  总产
  
  面积
  
  总产
  
  面积
  
  总产
  
  面积
  
  面积
  
  面积
  
  面积
  
  面积
  
  
  
  全省合计
  
  1600.0
  
  190.0
  
  420.0
  
  40.0
  
  480.0
  
  46.0
  
  300.0
  
  150.0
  
  170.0
  
  80.0
  
  500.0
  
  
  
  成都市
  
  86.0
  
  15.0
  
  
  
  
  
  42.0
  
  4.2
  
  28.0
  
  5.0
  
  7.0
  
  
  
  80.0
  
  
  
  自贡市
  
  118.0
  
  14.7
  
  69.0
  
  8.0
  
  12.0
  
  1.2
  
  18.5
  
  5.0
  
  10.0
  
  
  
  15.0
  
  
  
  攀枝花市
  
  6.0
  
  1.5
  
  
  
  
  
  2.0
  
  0.2
  
  0.8
  
  3.0
  
  
  
  
  
  3.0
  
  
  
  泸州市
  
  156.0
  
  17.0
  
  114.0
  
  12.0
  
  20.0
  
  2.0
  
  14.3
  
  
  
  7.0
  
  4.0
  
  20.0
  
  
  
  德阳市
  
  43.0
  
  7.0
  
  
  
  
  
  18.0
  
  1.8
  
  12.6
  
  5.0
  
  7.0
  
  
  
  25.0
  
  
  
  绵阳市
  
  56.0
  
  7.6
  
  
  
  
  
  20.0
  
  2.0
  
  12.6
  
  13.0
  
  6.0
  
  4.0
  
  35.0
  
  
  
  广元市
  
  32.0
  
  5.0
  
  
  
  
  
  10.0
  
  1.0
  
  6.7
  
  8.0
  
  6.0
  
  4.0
  
  30.0
  
  
  
  遂宁市
  
  68.0
  
  8.8
  
  4.0
  
  0.2
  
  26.0
  
  2.5
  
  23.8
  
  9.0
  
  4.0
  
  
  
  15.0
  
  
  
  内江市
  
  132.0
  
  14.0
  
  36.0
  
  3.0
  
  26.0
  
  2.6
  
  14.3
  
  8.0
  
  48.0
  
  
  
  20.0
  
  
  
  乐山市
  
  53.0
  
  5.8
  
  20.0
  
  1.2
  
  15.0
  
  1.5
  
  13.5
  
  2.0
  
  3.0
  
  
  
  17.0
  
  
  
  南充市
  
  135.0
  
  14.0
  
  4.0
  
  0.3
  
  54.0
  
  4.2
  
  24.6
  
  45.0
  
  10.0
  
  
  
  80.0
  
  
  
  宜宾市
  
  130.0
  
  15.2
  
  84.0
  
  8.0
  
  11.0
  
  1.1
  
  23.8
  
  7.0
  
  3.0
  
  2.0
  
  25.0
  
  
  
  广安市
  
  111.0
  
  13.0
  
  54.0
  
  5.5
  
  36.0
  
  3.6
  
  16.9
  
  2.0
  
  1.0
  
  
  
  25.0
  
  
  
  达州市
  
  125.0
  
  13.5
  
  30.0
  
  1.5
  
  64.0
  
  6.2
  
  17.7
  
  10.0
  
  10.0
  
  
  
  40.0
  
  
  
  巴中市
  
  49.0
  
  5.0
  
  
  
  
  
  35.0
  
  3.2
  
  2.5
  
  4.0
  
  1.0
  
  3.0
  
  20.0
  
  
  
  雅安市
  
  13.0
  
  2.0
  
  
  
  
  
  5.0
  
  0.5
  
  4.2
  
  1.0
  
  1.0
  
  1.0
  
  4.0
  
  
  
  眉山市
  
  63.0
  
  7.9
  
  
  
  
  
  26.0
  
  2.6
  
  21.2
  
  4.0
  
  10.0
  
  
  
  20.0
  
  
  
  资阳市
  
  132.0
  
  14.0
  
  5.0
  
  0.3
  
  48.0
  
  4.6
  
  39.8
  
  15.0
  
  20.0
  
  
  
  20.0
  
  
  
  阿坝州
  
  1.0
  
  0.2
  
  
  
  
  
  
  
  
  
  
  
  
  
  
  
  1.0
  
  
  
  
  
  甘孜州
  
  1.0
  
  0.2
  
  
  
  
  
  
  
  
  
  
  
  
  
  
  
  1.0
  
  
  
  
  
  凉山州
  
  90.0
  
  8.6
  
  
  
  
  
  10.0
  
  1.0
  
  4.2
  
  4.0
  
  16.0
  
  60.0
  
  6.0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抓好2009年晚秋生产的意见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
  
  今年我省小春生产遭受了严重春旱,没有完成既定增产目标。入夏后,盆地大部分地区又相继发生了较严重夏旱,大春作物病虫害发生态势偏重,大春生产前景难预料。晚秋是全年农业生产的最后一道防线,抓好晚秋生产对弥补灾害损失,夺取全年农业丰收至关重要。当前,各地要在切实抓好各项抗灾措施,落实、加强大春作物田间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的同时,早谋划、早安排、早准备、早动手,因地制宜抓好晚秋生产,确保全年增粮增收目标任务实现。为此,特提出以下意见,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一、明确总体目标
  
  今年晚秋生产的总体目标是:主攻再生稻,狠抓秋洋芋,扩大秋玉米,开发秋杂粮,多种秋季菜。具体目标是:全省晚秋粮食面积达到1600万亩,其中再生稻有收面积420万亩、秋洋芋480万亩、秋红苕300万亩、秋玉米和二季玉米150万亩、 秋大豆170万亩、秋荞子和秋豌豆80万亩,秋菜500万亩,力争晚秋为全省农民人均增产5斤粮、增收5元钱。
  
  二、突出工作重点
  
  (一)积极蓄留再生稻。再生稻具有省种、省工、增产、增收、品质优的“两省两增一优”特点,历来是我省晚秋生产的重点。今年,再生稻主产区要在扩大蓄留面积、提高蓄留成功率和单产上狠下功夫。突出抓好头季稻飞虱、螟虫和纹枯病防治,切实搞好保健栽培,积极推行“三集中”(集中人员、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五统一”(统一规划、统一用量、统一收费、统一施用、统一指导)施促芽肥的工作方法,把再生稻追施促芽肥这一关键技术真正落到实处,确保蓄留一亩,成功一亩。在伏旱区要抓住齐穗期田间有水的有利时机,大力提倡“粒芽肥”(头季粒肥和再生稻促芽肥)一次施用,促进两季高产。力争全省再生稻有收面积达到420万亩以上,总产达到40万吨以上。
  
  (二)突出抓好秋洋芋。秋洋芋既是部分地区农民的口粮,又是城乡重要的蔬菜品种,经济价值高,市场销路好。近年来,各地因势利导,积极扩大秋洋芋种植面积,总产显著提高,使秋洋芋生产成为我省晚秋生产的一大亮点。今年,各地要继续把突出抓好秋洋芋生产作为晚秋生产的主攻方向,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全省秋洋芋面积达到480万亩以上,鲜薯总产达到230万吨(折原粮46万吨)以上。重点抓好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秋洋芋和油菜套作技术推广,实现省工、节本、增产、高效。
  
  (三)稳妥扩大秋季菜。我省秋菜具有种植面积大、种植品种多的特点,要根据区域特点和市场需求,引导农民稳妥发展秋季菜。浅丘平坝的城郊重点发展速生叶菜类,远离城区的深丘、低山区重点发展储运方便的根茎菜类,高山区要充分利用反季节优势生产9、10月份上市的优质蔬菜。同时,要大力开拓市场,积极发展加工蔬菜,搞好订单生产,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四)大力开发秋杂粮。秋大豆、秋荞子、秋豌豆、再生高粱等秋季杂粮,生育期短,价格高,效益好。要引导群众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秋杂粮,促进农民增收。
  
  三、落实关键措施
  
  (一)加强领导,搞好宣传。积极发展晚秋生产,既是弥补灾害损失,夺取全年粮食丰收的重要保证,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对晚秋生产的组织领导,把晚秋作物当成一季正种庄稼来抓,加强检查督促,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同时,要强化宣传发动,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晚秋生产的认识,引导农民群众多种、种好晚秋作物。
  
  (二)扩大面积,优化结构。各地要根据当地温光资源条件,充分利用水稻、玉米、烤烟等收获后的空闲田土以及果桑园的空隙地,尽力扩大晚秋作物种植面积。同时,要根据不同区域土壤及气候特点、前作茬口和市场需求,合理布局,优化结构,选择适宜的作物种类及品种,确保晚秋作物生产适销对路。
  
  (三)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我省晚秋作物种类多,生产周期短,技术性强。各地要组织农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指导群众切实抓好以防秋霖除湿害、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为重点的田间管理,依靠科技提高晚秋作物单产水平,增加种植效益。
  
  (四)强化服务,抓点示范。各级农业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及早做好今年晚秋生产规划,及早做好晚秋生产所需种子、种苗、化肥、农药等物资的组织供应。重点做好秋洋芋种薯、再生稻促芽肥的衔接落实与组织供应;认真总结和探索新的晚秋种植模式和配套技术,以大样板大示范辐射带动大面积生产;要加强信息服务,积极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多种适销对路品种,确保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