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我市作为地震波及区,震感强烈。截止5月19日下午18时,全市因地震造成死亡12人,受伤222人,倒塌房屋5789间,形成危房约2.8万间,倒塌围墙5.8万米,无房灾民9344人,受灾学校735所,倒塌校舍201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3.2亿元。地震灾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启动四级应急预案,紧急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全市各级抗震减灾。为了进一步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紧急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严守值班。各县市区各部门,特别是广大领导干部,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准备,坚决消除侥幸麻痹思想,高度认识抗震救灾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迫切性,要按照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加强领导,严格24小时值班带班制度,坚持和畅通应急响应机制,服从统一指挥、统一协调。 二、积极做好救治和善后工作。这次震灾,震级高、损失大,使全市13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为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市政府安排1060万元救灾资金,用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1、全力救治好伤者,安排好死者。所有受伤学生和群众一律免费治疗,由卫生部门负责结算,确保每个学生尽快康复,及时返校;因地震造成死亡每人一次性救助5000元。 2、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活。对困难灾民(无家可归、无生产资料、无固定收入)实行生活救助,标准为每人每天10元补助金和1斤成品粮,补助期限三个月;对因灾造成“三孤”(孤儿、孤老、孤残)人员补助标准为每人每月600元,受灾的原“三孤”人员补足到每人每月600元,补助期限三个月;特困灾民中的无粮户每人每月补助30斤成品粮。符合条件的进入低保(每人每月35元生活费)。 3、把教育系统危房改造列为首位。凡属危漏校舍师生必须全部撤离,危房要尽快拆除,调整安全校舍,保证正常教学秩序不受影响;危漏校舍逐步列入危房改造项目;校舍修建资金市上安排500万元,另外采取项目资金利用一点,县区配套一点的办法解决,以尽快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 4、帮助群众重建家园。市上安排560万元,用于灾民的生产自救和重建家园工作。需要转移安置的群众每人发放转移安置费100元;因震灾倒塌、严重损坏必须拆除的无房户,每户补助建房费15000元,由中省市按照每户12000元的标准核算补助,县级按照每户3000元配套补助;农村居民一般损坏房屋,需要修缮的,省上按照每间200元标准核算补助,市县适当给予补助。同时,要把民生八大工程、扶贫工作与灾后重建相结合,整合使用相关资金,优先用于支持灾后重建。补助资金的发放严格按照个人申请、村评议公示、乡镇复核、县政府审核的程序进行。 三、严格做好灾情的核查上报工作。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市财产损失情况以及救灾和重建资金需求,保证抗震救灾资金安排,必须做好项目查灾工作,建立每日灾情损失报告制度。按规定上报的内容是:一是交通道路损失情况;二是电力设施损失情况;三是通讯设施损失情况;四是农田水利设施(水库、农村饮水设施)损失情况;五是市政设施损失情况;六是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损失情况;七是居民房屋损失情况;八是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等其他损失情况。各县市区、市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地做好灾情的重新核实工作,准确真实掌握灾害损失,如实登记造册,形成档案,逐级上报,既不能谎报,也不能瞒报,为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奠定基础。 四、切实做好安全检查工作。从地震发生的规律和全国、全省的震情通报来看,震中地区余震不断,六级以上余震时有发生。作为地震波及区,我市山体滑坡、水库及道路桥梁受损等次生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增大。必须强化安全意识,切实做好各类建(构)筑物抗震性能检查工作,生命线工程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于受损建(构)筑物,特别是公众场所如宾馆、学校、医院等,未经专业部门评估鉴定安全的,不安排使用。 二○○八年五月二十二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