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入网技术体制(暂行规定)(2)
1997年12月2日信息产业部(含邮电部)(已撤销)

接入网技术体制(暂行规定)(2)


  
  7.3.1.2用户口监测
  
  失效检测/指示功能:是标明用户端口是否处于可用状态,并可指示“不可用”情况,这将引起用户口的阻塞,从而导致SN-SMF通过非运行端口停止指配业务。它可能进一步激发用户口进行故障定位和恢复测试。失效信息必须报告给OSFAN,阻塞信息报告给SN-SMF。
  
  性能监测功能:提供UNI的性能信息,例如误码率。为了特定用户口的正常运行,性能状态信息应报告给OSFAN和SN-SMF。
  
  7.3.1.3用户口相关状态事件
  
  阻塞/不阻塞事件:报告由于故障和指令而引起的运行状态的变化,报告给SN-SMF和OSFAN。
  
  7.3.2核心功能的管理
  
  核心管理功能对承载分配、适配和协议处理的控制和监测是必需的。这些管理功能通过AN系统管理功能施加到核心功能,而且在指配操作中,由OSFAN控制。对即时操作,核心功能的管理在AN-SMF的协调下通过SNI启动。
  
  7.3.2.1核心功能控制
  
  核心功能的配置对控制承载分配、承载适配、协议承载分配和协议映射功能是必需的。非即时配置由OSFAN控制,但即时控制必须通过SNI来完成。
  
  7.3.2.2核心功能监视
  
  失效检测/指示功能用以识别核心功能是否处于可用状态,并可指示“不可用”条件,可以触发故障定位和恢复核心检测过程。即时失效信息报告给OSFAN,非即时失效指示报告给SN-SMF。
  
  性能监视功能提供由核心功能检测到的性能信息,例如协议错误。性能状态信息报告给OSFAN。
  
  7.3.3业务口功能的管理
  
  7.3.3.1业务口控制
  
  阻塞/非阻塞:使业务端口处于运行/非运行状态,或者反映失效故障,可由SN-SMF和OSFAN申请执行。
  
  业务端口的配置功能:是根据SNI规范(包括能力和道路数等指标)对一特定业务端口进行调整,例如承载电路,只有OSFAN才能申请执行。
  
  7.3.3.2业务端口监视
  
  失效检测/指示功能:标明业务端口是否处于可用状态,并可指示“不可用”条件,可以触发用于故障定位及恢复的业务端口测试。故障信息报告给OSFAN。
  
  性能检测功能提供业务端口的性能信息,例如误码率。性能状态信息应报告给OSFAN。
  
  7.3.3.3业务端口的相关状态事件
  
  阻塞/不阻塞事件:报告由于失效和指令而引起的运行状态的变化,报告给SNSMF OSFAN。
  
  7.3.4传送功能的管理
  
  主要用于提供整个接入网内用户口和业务口之间的透明传送能力,这些功能与业务相关的管理无关,例如用户口功能、核心功能和业务口功能。
  
  7.3.4.1传送功能控制
  
  传送功能的配置:用于调整传输媒质层、通道层和电路层,只有OSFAN才能申请执行。
  
  保护倒换功能:为保证不同传送层的传送能力所进行的控制保护倒换,由OSFAN控制。当检测到性能失效故障时,可发生自动保护倒换。
  
  7.3.4.2传送功能监测
  
  失效检测/指示:标明不同传送层的连接是否处于运行状态,失效指示可以通过AN-SMF阻塞那些受影响的用户端口和业务端口,失效信息报告给OSFAN。
  
  性能检测功能:提供传送功能检测到的性能信息,例如误码率。性能状态信息应报告于OSFAN。
  
  7.3.4.3传送功能的相关状态事件
  
  保护倒换事件:报告由于失效或性能劣化而引起的保护倒换的状态变化,信息应报告OSFAN。
  
  7.3.5AN系统管理功能的管理
  
  7.3.5.1AN系统管理功能的控制
  
  配置功能:对AN-SMF的功能(例如性能评估、事件报告、事件登录、安全和使用信息搜集)的控制。
  
  检查功能:允许对AN的相关配置、状态信息以及AN系统管理功能进行检索。
  
  7.3.5.2AN-SMF的监测
  
  故障检测/指示:标明AN-SMF的各部分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故障信息报告给OSFAN。
  
  7.4管理信息的传递
  
  表9给出了AN-SMF和AN功能的关系,标明了它们之间目前已确认的管理信息的传递情况。对某些特定类型SNI,也许不需要这种传递关系,但可能需要其它自己功能所要求的关系。由SN通过嵌入控制协议控制的管理功能并不需要AN-SMF处理,因此也不需要额外的管理信息传递的规范。
  
  按照对用户业务的影响不同来看,SN-SMF和AN-SMF之间的协调信息的传递可分为两种方式:
  ——非即时信息交换
  
  ——即时信息交换
  
  非即时的信息可通过操作系统进行交换,操作系统间由X接口相连。这将涉及到AN和SN对SNI、用户口功能、核心功能和相关传送功能的协调指配。
  
  即时的信息可采用规定的适当协议功能通过SNI来交换。这将涉及到对业务的指配有直接影响的状态信息,和一些对业务的处理并没有直接影响的实时操作控制信息(例如UNI ISDN基本速率的激活/去激活)。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需要的话,要通知相关操作系统,以便登录或触发所要求的一系列条件。
  
  表9给出了不同功能组之间的直接联系。由于外部命令或内部事件引起的功能组内部的通信不在本表内。
  
  表9 管理信息流传递表
  
  ------------------------------------------------
  
  ||管理信息流|
  
  |管理功能|--------------------------------|
  
  ||UPF|CF|TF|SPF|AN-SMF|OSFAN|SN-SMF|
  
  |----------------------------------------------|
  
  |用户口的管理|
  
  |----------------------------------------------|
  
  |用户口控制||
  
  |-------------|--------------------------------|
  
  |-激活/解激活|X||||X|X|X|
  
  |-------------|---|--|--|---|------|----|------|
  
  |-阻塞/去阻塞|X||||X|X|X|
  
  |-------------|---|--|--|---|------|----|------|
  
  |-配置|X||||X|X||
  
  |-------------|---|--|--|---|------|----|------|
  
  |-测试|X||||X|X||
  
  |-------------|--------------------------------|
  
  |用户口监测||
  
  |-------------|--------------------------------|
  
  |-失效检测/指示|X||||X|X||
  
  |-------------|---|--|--|---|------|----|------|
  
  |-性能监测|X||||X|X|X|
  
  |-------------|---|--|--|---|------|----|------|
  
  |用户口相关状态事件||||||||
  
  |-------------|---|--|--|---|------|----|------|
  
  |阻塞/去阻塞事件|X||||X|X|X|
  
  |----------------------------------------------|
  
  |核心功能的管理|
  
  |----------------------------------------------|
  
  |核心功能控制||
  
  |-------------|--------------------------------|
  
  |-对时间敏感的CF配置||X|||X||X|
  
  |-------------|---|--|--|---|------|----|------|
  
  |-对时间不敏感的CF配置||X|||X|X||
  
  |-------------|--------------------------------|
  
  |核心功能监测||
  
  |-------------|--------------------------------|
  
  |-对时间敏感的失效指示||X|||X||X|
  
  |-------------|---|--|--|---|------|----|------|
  
  |-失效检测/指示||X|||X|X||
  
  |-------------|---|--|--|---|------|----|------|
  
  |-性能监测||X|||X|X||
  
  |----------------------------------------------|
  |业务口的管理|
  
  |----------------------------------------------|
  
  |业务口控制||
  
  |-------------|--------------------------------|
  
  |-阻塞/去阻塞||||X|X|X|X|
  
  |-------------|---|--|--|---|------|----|------|
  
  |-配置||||X|X|X||
  
  |-------------|--------------------------------|
  
  |业务口监测||
  
  |-------------|--------------------------------|
  
  |-失效检测/指示||||X|X|X||
  
  |-------------|---|--|--|---|------|----|------|
  
  |-性能监测||||X|X|X||
  
  |-------------|--------------------------------|
  
  |-业务口相关状态事件||
  
  |-------------|--------------------------------|
  
  |-阻塞/去阻塞事件||||X|X|X|X|
  
  |----------------------------------------------|
  
  |传送功能管理|
  
  |----------------------------------------------|
  
  |传送功能的控制||
  
  |-------------|---|--|--|---|------|----|------|
  
  |-配置|||X||X|X||
  
  |-------------|---|--|--|---|------|----|------|
  
  |-保护倒换|||X||X|X||
  
  |-------------|--------------------------------|
  
  |传送功能监测||
  
  |-------------|--------------------------------|
  
  |-失效检测/指示|||X||X|X||
  
  |-------------|---|--|--|---|------|----|------|
  
  |-性能监测|||X||X|X||
  
  |-------------|---|--|--|---|------|----|------|
  
  |-保护倒换事件|||X||X|X||
  
  |----------------------------------------------|
  
  |AN-SMF的管理|
  
  |----------------------------------------------|
  
  |AN系统管理控制||
  
  |-------------|--------------------------------|
  
  |-配置|||||X|X||
  
  |-------------|---|--|--|---|------|----|------|
  
  |-审计|||||X|X||
  
  |-------------|--------------------------------|
  
  |AN系统管理的监测||
  
  |-------------|--------------------------------|
  
  |-性能检测/指示|||||X|X||
  
  |----------------------------------------------|
  
  |注:X——存在功能关系|
  
  ------------------------------------------------
  
  8.业务节点接口和业务节点要求
  
  8.1业务节点(SN)类型
  
  由于AN支持许多不同的接入类型,因而它必须能为本地网提供一个普遍适用的模型。而不同的接入类型则对应于不同SN业务节点类型。如:
  
  8.1.1特定业务的SN
  
  这些SN仅支持一种特定业务,图17给出了配置例子。
  
  a)单个本地交换:
  ——PSTN业务:
  
  ——窄带ISDN业务;
  
  ——宽带ISDN业务;
  
  ——分组数据业务。
  
  b)单个租用线业务节点:
  
  ——电路方式的租用线业务;
  
  ——ATM方式的租用线业务;
  
  ——分组方式的租用线业务。
  
  c)特定配置的提供按需数字图像、声音的业务节点;
  
  d)特定配置的提供广播式图像、声音的业务节点:
  
  ——数字信息;
  
  ——模拟信息。
  
  UNI(业务2)
  
  划归业务节点b------SNI#2-------
  
  ---|------||--|---|业务节点b|
  
  |||(业务2)|
  
  |AN|-------
  
  ||-------
  
  |||业务节点a|
  
  ---|------||--|---|(业务1)|
  
  UNI(业务1)------SNI#1-------
  
  划归业务节点a
  
   图17特定业务的业务节点的配置示例
  
  8.1.2组合型SN(Modular service nodes)
  
  一个业务节点可以支持不止一种业务。这种SN称为组合式SN,图18给出了这种情况的图解。SN有可能为如下组合:
  
  a)基于ATM的SNI,完成窄带ISDN和宽带按需ISDN业务的本地交换。
  
  b)基于ATM的SNI,支持ATM租用线业务和宽带按需ISDN业务的ATM节点。
  
  UNI(业务2)
  
  划归业务节点c------
  
  ---|------||
  
  ||SNI#3---------
  
  |AN|--|---|业务节点c|
  
  |||(业务1,2)|
  
  ||---------
  
  ---|------||
  
  UNI(业务1)------
  
  划归业务节点c
  
   图18组合式业务节点的配置示例
  
  8.2业务节点接口(SNI)
  
  根据SNI的定义,SNI是SN和AN之间的接口,这就大大延伸了Q系列建议关于用户接入的NNI(网络节点接口)的内涵。它允许更多的SN接入,比如租用线业务节点、声音和图像业务节点等等,同时它还支持更多的接入类型,见第6节表5~表8。
  
  9.接入网传输系统的基本技术要求
  
  9.1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HDSL)
  
  9.1.1参考配置和功能描述
  
  图19描述了一个用于接入网馈线段进行线路增容的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HDSL)接入系统的典型应用示例,本标准不限定HDSL在接入网其它位置上的应用(如作为接入数字段的透明传输),该应用是以两对线为例的,并且同样适合于三对线或其他对线的HDSL系统。
  
  图19HDSL典型参考配置(略)
  
  HDSL线路终端单元LTU为HDSL系统的局端设备,提供系统网络侧与业务节点SN(Service Node)的接口,并将来自业务节点的信息流透明传送给位于远端用户侧的NTU设备,LTU一般直接设置在本地交换机接口处。
  
  NTU的作用是为HDSL传输系统提供远端的用户侧接口,将来自交换机的下行信息经接口传送给用户设备,将用户设备的上行信息经接口传向业务节点。
  
  HDSL系统由很多功能块组成,一个完整的1/2E1或1/3E1系统的参考配置和成帧过程如图20所示。信息在NTU和LTU之间的传送过程如下:
  
  接入数字段
  
  |←---------------------------------------→
  
  |HDSL核心|
  
  |←--------------------→|
  
  应用接口-----|------|-----应用接口
  
  用户侧||||||--DLL-----DLL--||||||网络侧
  
  |||||||H|---|REG|----|H|||||||
  
  |----|I|M|||C|--\-------|C|||M|I|----|
  
  |/||||||\|||||||
  
  应用帧||||||HDSL帧||||||
  
  -----|------|-----
  
  |←--核心帧|
  
  |←----------→||←----------→|
  
  NTULTU
  
  LTU:线路终端单元I:接口DLL:市内数字用户线
  
  NTU:网络终端单元C:公共电路M:映射和维护REG:再生器
  
  H:HDSL收发器
  
  图20HDSL系统的参考配置
  
  a)在应用接口,数据流集成在应用帧结构中(G.704,32时隙帧结构)。
  
  b)映射功能块将具有应用帧结构的数据流插入144字节的HDSL核心帧中。
  c)核心帧被交给公共电路,由公共电路加上定位、维护、开销比特,以便在HDSL帧中透明传送核心帧。
  
  d)再生器是可选功能块。
  
  e)在接收端,公共电路将HDSL帧数据分解为核心帧,并交给映射功能块。映射功能块将数据恢复到应用帧,通过应用接口传送。
  
  此外,与HDSL有关的功能还包括维护和供电。维护功能包括失败认证、定位、HDSL激活控制等。
  
  9.1.2线路传输码及码速率
  
  9.1.2.12B1Q码
  
  a)编码特性
  
  2B1Q码是无冗余的4电平脉冲幅度调制(PAM)码,数据被分成2个比特一组进行编码。
  
  表10 2B1Q编码表
  
  -----------------------------
  
  |第一比特(符号)|第二比特(幅度)|四元表示符|
  
  |--------|--------|---------|
  
  |1|0|+3|
  
  |--------|--------|---------|
  
  |1|1|+1|
  
  |--------|--------|---------|
  
  |0|1|-1|
  
  |--------|--------|---------|
  
  |0|0|-3|
  
  -----------------------------
  
  b)线路传输码速率
  
  三对线传输:392kbaud±32ppm
  
  二对线传输:584kbaud±32ppm
  
  9.1.2.2CAP码
  
  a)编码特性
  
  CAP码是一种有冗余的无载波幅度相位调制码,目前的CAP码系统可分为二维八状态码(数据被分为5个比特一组与1比特的冗余位一起进行编码)和四维十六状态码(数据被分为5.5个比特一组与0.5比特的冗余位一起进行编码)两种,在HDSL系统中广泛应用的是二维八状态格栅编码调制(TCM)。
  
  从理论上讲,CAP信号的功率谱是带通型,与2B1Q码相比,CAP码的带宽减少了一半,传输效率提高一倍,由群延时失真引起的码间干扰较小,受低频能量丰富的脉冲噪声及高频的近端串音等的干扰程度也小得多,因而其传输性能比2B1Q码好。
  
  b)线路传输码速率
  
  二维八状态码:233.60kbauds±32ppm
  
  四维十六状态码:212.36kbauds±32ppm
  
  9.1.3对传输线的要求
  
  a)无加感线圈;
  
  b)对绞或星绞电缆;
  
  c)无特殊屏蔽要求;
  
  d)如有桥接,最多不超过2个,每个不超过500m;
  
  e)不同线对在150kHz处的传输延时差不超过50us;
  
  f)对地不平衡:数字传输线具有有限的对地平衡度,不平衡的情况用纵向转移衰耗描述。最差值应为:
  
  在150kHz点上是42.5dB,频率衰减特性是每十倍频衰减5dB;
  
  g)允许间隔5s以上,长度为10ms的线路微断,收发器将不进行复位。
  
  9.1.4接口要求
  
  9.1.4.12B1Q系统的线路接口
  
  a)阻抗
  
  HDSL收发器的标称阻抗为135Ω。
  
  b)参考时钟
  
   收发器参考时钟:1168kHz±32ppm(二对线系统)
  
  784kHz±32ppm(三对线系统)
  
  c)发送功率
  
  平均发送功率:0~784kHz13.0dBm(三对线系统)
  
  0~1168kHz14.0dBm(二对线系统)
  
  9.1.4.2CAP系统的接口要求
  
  a)阻抗
  
  HDSL收发器的标称阻抗为135Ω。
  
  b)参考时钟
  
  收发器参考时钟:1168kHz±50ppm
  
  c)发送功率
  
  平均发送功率:高功率模式0~1168kHz13.0~14.0dBm
  
  低功率模式0~1168kHz6.0~8.0dBm
  
  9.1.4.32Mbit/s接口要求
  
  a)电气特性
  
  电气特性:满足ITU-T建议G.703的要求。
  
  b)阻抗
  
  阻抗:非平衡接口75Ω
  
  平衡接口120Ω
  
  c)时钟特性
  
   -6
  
  1)NTU时钟容限为2048kHz±500×10
  
   -6
  
  2)LTU时钟容限为2048kHz±50×10
  
  3)抖动和漂移特性
  
  可允许的输入抖动和漂移值参见第11章图42和表43规定,输出抖动的最大允许值见表11。
  
  表11输出抖动的最大允许值
  
  ----------------------------------------------
  
  |应用接口||峰-峰幅度|频率|
  
  |-------|--|---------------------|-----------|
  ||参数|B1:(f1-f4)|B2:(f3-f4)|f1|f3|f4|
  
  |-------|--|----------|----------|--|---|----|
  
  |NTU(输出)|数值|1.5|0.2|20|18k|100k|
  
  |-------|--|----------|----------|--|---|----|
  
  |LTU(输出)|数值|1.5|0.2|20|18k|100k|
  
  |-------|--|----------|----------|--|---|----|
  
  ||单位|UIpp|UIpp|Hz|Hz|Hz|
  
  ----------------------------------------------
  
  9.1.5HDSL的业务支持能力
  
  HDSL是一种双向传输的系统,其最本质的特征是提供2Mb/s数据的透明传输,因此它支持净负荷速率为2Mb/s以下的业务,在接入网中,它能支持的业务有:
  
  ——ISDN一次群速率(PRA)接入数字段
  
  ——普通电话业务(POTS)
  
  ——租用线业务
  
  ——分组数据
  
  ——2Mbit/s(成帧和不成帧)
  
  9.1.6信号传输延时
  
  单路信号传输延时是指两个方向上,T参考点和V参考点之间传输延时的均值,本体制规定其值不超过1.25ms。
  
  9.1.7供电
  
  HDSL系统一般采用本地供电的办法,即HDSL LTU局端由本地局供电,NTU远端则由远端局供电,中继器和NTU的供电方式应根据本地供电条件来决定。当然,在某些特殊的场合下(如本地供电困难的情况)也可以通过系统的传输线实现对NTU的远端供电。另外,系统必须提供对中继器的远程供电能力。
  
  对NTU远程供电是一项任选功能,只在本地供电困难的情况下,才要求对NTU远程供电。
  
  9.2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
  
  9.2.1系统参考模型
  
  系统参考模型(见图21)描述提供ADSL业务所需的功能模块。
  
  9.2.2传送能力
  
  ADSL系统可以同时传送最多7个承载信道(bearer channel):
  
  ——最多4个独立的下行单工承载信道
  
  ——最多3个双工承载信道
  
  CI
  
  分配网络
  
  ----------
  
  ------V--------------TSM||--|SM|
  
  |数字网络|-|-|ATU-C||ATU-R|-|-|如:总线|----
  
  --------------------|或星形|----
  
  ||||--|SM|
  
  --------------------
  
  |分离器|-|-----|-|分离器|
  
  -----U-CU-R-----
  
  ------||------
  
  |PSTN|-------|POTS|
  
  ------------
  
  ATU-RADSL发送接收单元,远端U-C局端环路接口
  
  ATU-CADSL发送接收单元,局端U-R远端环路接口
  
  POTS普通电话业务SM业务模块
  
  PSTN公共交换电话网CI用户安装
  
   图21ADSL功能参考模型
  
  其中3个双工承载信道也可作为独立的单工信道进行配置,两个方向(上行和下行)承载信道的速率并不需要匹配。所有承载信道数据速率的安排可以是任何32kbit/s整数倍的组合。其它数据速率(32kbit/s的非整数倍)也能支持,但是受到ADSL同步能力的限制。
  
  对基于2.048Mbit/s的整数倍(最多8.192Mbit/s)的下行单工承载信道定义了4个传送级别(2M,2M-1,2M-2,2M-3),同时对双工承载信道的数据速率也作了定义以传送一个控制信道和ISDN信道(基本速率和384kbit/s)。
  
  ADSL系统最大的净数据速率传送能力由系统所在的环路特性和影响开销的某些可配置的选项决定。
  
  每个承载信道应单独地指派给一个ADSL子信道(sub-channel)(AS0,AS1,AS2或AS3)传送,ADSL子信道速率应在初始化和训练过程中配置以匹配承载信道速率。
  
  这里ADSL系统传送能力的定义仅对传送高速数据流而言。当ADSL安装在载有普通电话业务(POTS)信号的线路上时,那么整个的传送能力是POTS加ADSL。
  表12为总的下行比特传送能力和方案;表13为总的上行比特传送能力和方案。
  
  表12 总的下行比特率的决定
  
  ---------------------------------------------------
  
  ||传送等级2M-0|传送等级2M-1|传送等级2M-2|传送等级2M-3|
  
  |--------|--------|---------|---------|-----------|
  
  |总的下行单工|8.192Mbit/s |6.144Mbit/s |4.096Mbit/s |2.048Mbit/s |
  
  |承载信道能力|||(见注1) ||
  
  |--------|--------|---------|---------|-----------|
  
  |双工C信道|64kbit/s|64kbit/s|64kbit/s|(见注2) |
  
  |--------|--------|---------|---------|-----------|
  
  |总的可选双工|待定|0,160,384,|0,160,或384kbit/s|0或160bit/s |
  
  |承载信道||544,或576kbit/s|||
  
  |||(见注3) |||
  
  |--------|--------|---------|---------|-----------|
  
  |总的承载|待定|6.208~6.784|4.160~4.544|2.048~2.208|
  
  |信道能力||Mbit/s|Mbit/s|Mbit/s|
  
  |||||(见注4) |
  
  |--------|--------|---------|---------|-----------|
  
  |开销范围|待定|128~192kbit/s|128~192kbit/s|128~160kbit/s|
  
  |--------|--------|---------|---------|-----------|
  
  |总的速率范围|待定|6.336~6.976|4.288~4.736|2.176~2.368|
  
  |(典型值)||Mbit/s|Mbit/s|Mbit/s|
  
  |||(6.912Mbit/s) |(4.704Mbit/s) |(2.336Mbit/s) |
  
  |-------------------------------------------------|
  
  |注|
  
  |1.若决定传送等级2M-2能支持576kbit/s可选双工承载信道,则该等级最大|
  
  |的总承载信道能力和最大的总速率将增加32kbit/s。|
  
  |2.16kbit/s双工C信道整个装在用于同步能力的开销中。|
  
  |3.当选用一个160kbit/s与一个384kbit/s双工承载信道时,需要有544kbit/s。|
  
  |4.对于传送等级2M-3,双工承载信道C不包含在总承载信道速率中;它含于|
  
  |开销之中。|
  
  |5.用于FEC的开销未列于该表中。|
  
  ---------------------------------------------------
  
  表13总的上行比特率的决定
  
  ---------------------------------------------------
  
  ||传送等级|传送等级|传送等级2M-2||
  
  |||||传送等级2M-3|
  
  ||2M-0|2M-1|(见注1)||
  
  |--------|--------|---------|---------|-----------|
  
  |双工C信道|64kbit/s|64kbit/s|64kbit/s|(见注2) |
  
  |--------|--------|---------|---------|-----------|
  
  |总的可选双工|待定|0,160,384,544,或 |0,160,或 ||
  
  |承载信道||||0或160kbit/s|
  
  |||576kbit/s(见注3)|384kbit/s ||
  
  |--------|--------|---------|---------|-----------|
  
  |总的承载信道能力|待定|64~640kbit/s |64~448kbit/s |0~160kbit/s|
  
  |--------|--------|---------|---------|-----------|
  
  |开销范围|待定|96~128kbit/s |96~128kbit/s |96~128kbit/s |
  
  |--------|--------|---------|---------|-----------|
  
  |总的速率范围|待定|160~768kbit/s|160~576kbit/s|96~288khit/s |
  
  |||(768kbit/s) |(575kbit/s) |(288kbit/s) |
  
  |-------------------------------------------------|
  |注|
  
  |1.若决定传送等级2M-2能支持576kbit/s可选双工承载信道,则该等级最大|
  
  |的总承载信道能力和最大的总速率将增加32kbit/s。|
  
  |2.对传送等级2M-3,双工C信道为16kbit/s;但它不在总的承载信道速率之|
  
  |内,因为它整个装在用于同步能力的开销中。|
  
  |3.当包含所有可选双工承载信道时可以得到544kbit/s。|
  
  |4.用于FEC的开销未列于该表中。|
  
  ---------------------------------------------------
  
  9.2.3ATU-C和ATU-R输入和输出数据接口
  
  ATU-C的功能数据接口图22。高速下行单工承载信道的输入接口指定为AS0到AS3;双工承载信道的输入/输出接口指定为LS0到LS2。还可有一双工接口用于ADSL系统的操作、维护和控制。
  
  图22ATU-CV接口(默认速率)(略)
  
  ATU-R的功能数据接口图23。高速下行单工承载信道的输入接口指定为AS0到AS3;双工承载信道的输入/输出接口指定为LS0到LS2。还可有一功能接口用于传送从SM发往ATU-R的维护指示,该接口可以在物理上与LS0上行接口合并。
  
  9.2.4ADSL-POTS分离器功能特性
  
  当ADSL与POTS在同一对双绞线上提供时,需要在线路的每一端有ADSL-POTS分器功能。
  
  在ATU-R的分离功能为:
  
  ——组合POTS和ATU-R向U-R发送的信号;
  
  ——分离从U-R接收的POTS和ADSL信号;
  
  ——防止POTS受到由ATU-R和ATU-C产生信号引起的音频干扰;
  
  ——防止ATU-R和ATU-C接收器受到所有POTS相关信号的干扰,特别是拨号脉冲、振铃和振铃切断。
  
  图23ATU-R数据接口(略)
  
  防止ADSL接收器受到音频内POTS相关信号分量干扰的功能有部分可以由接收器自身来完成。
  
  这些功能的执行需要满足对POTS的所有性能要求,如回声和振鸣回损。此外,这些功能的执行要能保证:如果ATU关闭或供电中断时,音频通道仍能维持连通,电话业务不被中断。
  
  POTS与ADSL信号的组合与分离通过一个低通和高通滤波器完成。POTS信号占据3.4kHz以下的频带;ADSL上行和下行信号占据的频带由供应商决定,但进入音频的信号溢出需要作出规定。
  
  在ATU-C的ADSL-POTS分离器的功能特性与在ATU-R的相同,但由于信号与干扰的相对值的不同,性能要求将不尽相同。
  
  9.2.5电气特性
  
  9.2.5.1直流特性
  
  当POTS环路电流范围为0~100mA时,应能满足关于ADSL的所有要求。分离器应能通过0~105V的POTS直流电压以及15.3~68Hz内的40~150Vrms的铃流信号,铃流信号的直流成分电压为0~105V。
  
  U-C接口短路时PSTN接口处的直流电阻及U-R短路时POTS接口处的直流电阻应≤25Ω。U-C接口开路时PSTN接口处的直流电阻及U-R开路时POTS接口处的直流电阻应≥5MΩ。
  
  9.2.5.2音频特性
  
  a)插入损耗
  
  因为加入分离器使得1020Hz插入损耗增加,增加值应≤1.0dB。
  
  b)衰减失真
  
  成对POTS分离器引起的附加衰减失真相对在1kHz处的损耗在0.3~3.4kHz间的任何频率上不应超过±1.0dB。
  
  c)延时失真
  
  由成对POTS分离器引起的在0.6~3.2kHz频率之间的包络延时失真应<200μs。
  
  d)回损
  
  回声损耗(ERL)、低频振鸣回损(SRL-LOW,约300~500Hz)和高频振鸣回损(SRL-HIGH,约2200~3400Hz)在各种测量情况下应符合表14规定。
  
  表14 在PSTN和POTS接口的最小音频回损
  
  ----------------------------------------
  
  ||ATU-C|ATU-R|ERL|SRL-low|SRL-high|
  
  |测量位置||||||
  
  ||分离器|分离器|(dB)|(dB)|(dB)|
  
  |----|-----|-----|----|-------|--------|
  |PSTN|有|有|8|5|5|
  
  |----|-----|-----|----|-------|--------|
  
  |PSTN|有|无|8|5|5|
  
  |----|-----|-----|----|-------|--------|
  
  |POTS|有|有|6|5|5|
  
  |----|-----|-----|----|-------|--------|
  
  ||无|有|6|5|5|
  
  ----------------------------------------
  
  e)对地不平衡度
  
  1)纵向输出电压
  
  ATU-C呈现给U-C接口及ATU-R呈现给U-R接口的纵向分量,在100Hz~1MHz频域内,在任一4kHz波段内任1s内平均得到的有效电压<-50dBv。
  
  2)纵向转移衰减(LCL)
  
  在PSTN和POTS接口处的LCL,在0.3~1kHz处应>58dB,在3kHz处应>53dB。
  
  9.2.5.3ADSL线路接口的性能
  
  a)回损
  
  在U-C和U-R参考点,在ADSL频带的标称阻抗为100Ω。在30~1100kHz范围内对应100Ω的回损应≥10dB。
  
  b)纵向转移衰减(LCL)
  
  在U-C和U-R接口处的LCL,在20~1100kHz频域内的LCL应>40dB。
  
  9.3数字环路载波(DLC)
  
  9.3.1参考配置和功能描述
  
  数字环路载波DLC是网络节点SN和用户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入网设备。DLC由局端机、远端机和光线路终端三部分组成。
  
  数字环路载波DLC的特点是局端机和业务节点之间通过标准化的(2Mbit/s和n×2Mbit/s)数字接口相接;局端机和远端机之间使用光传输设备传送信息,光传输设备既传送用户信息也提供用于传送监测信号、公务及其它数据信号的辅助信道辅助信道;远端机与用户终端设备之间采用标准化的用户接口。当用户节点仅向用户提供POTS和ISDN业务时,远端机向用户提供交换机用户级的全部功能。局端机、远端机和光线路终端应配备告警监测和性能监测系统,并提供将监测信息传送到TMN的Q接口。DLC系统的参考配置示于图24。
  
  TV
  
  |--------------------------------|
  
  ----||---------○----------||----
  
  |TE|----|RT|--|OLT|----|OLT|---|COT|-------|SN|
  
  ----||-------------------||----
  
  |--------------------------------|
  
  ||
  
  TE:用户终端OLT:光线路终端SN:业务节点RT:远端设备
  
  COT:局端设备T:T参考点V:V参考点
  
   图24DLC系统参考配置
  
  9.3.2系统功能
  
  9.3.2.1局端机的主要功能
  
  实现本标准9.3.3.2a业务口功能(SPF)
  
  DLC局端机COT将V参考点界面上,由业务节点SN到接入网AN的多种信息映射到ITU-T G.742标准化的帧结构中,并馈送给光线路终端OLT完成传送功能,同时将光线路终端OLT送来的上行信息转换成为V参考点界面上标准化的帧结构,馈送到业务节点SN。
  
  9.3.2.2远端机的主要功能
  
  实现本标准9.3.3.2b用户口功能(UPF)
  
  远端机(RT)将T参考点界面上的用户信息映射到G.742的帧结构。馈送给OLT完成传送功能,并将OLT送来的下行信息转换为T参考点的信息格式,对于PSTN应向用户提供Z接口功能。
  
  9.3.2.3信号处理功能
  
  DLC系统不解释信令,提供PSTN用户口信令信息的双向传输功能,提供ISDND通道信息的双向传输功能。
  
  9.3.2.4承载功能
  
  DLC系统提供透明传送ISDN B通道或PCM 64kbit/s信道的双向传送功能。
  
  9.3.2.5监控功能
  
  DLC系统提供各部分的性能监测、告警监测的信号。提供每个用户口的状态信息。通过标准化的Q接口与TMN相连。TMN也经Q接口完成用户口的指配。
  
  注:当用于接入网的Q接口的高层规程的标准化工作未完成之前,DLC的监控信号可以通过其它标准化的接口使用HDLC将监控信息送到业务节点测量室。
  9.3.2.6传送功能
  
  DLC系统局端机COT到远端机之间可以采用各种标准化的SDH和PDH传输系统实现接入网传输功能TF。
  
  DLC系统提供“公务”等辅助功能。利用EOC完成管理信息的传送。
  
  9.3.3接口
  
  9.3.3.1光接口
  
  ——光纤:系统OLT之间使用G.652光纤。
  
  ——工作波长:1310nm区(1260~1360nm)或1550nm区(1480~1580nm)
  
  9.3.3.2电接口
  
  a)COT与SN之间的接口采用标准化的V5.1(G.964)和V5.2(G.965)接口。
  
  b)RT与用户终端之间采用标准化的用户接口
  
  ——ISDN2B+D和30B+D的用户接口应符合《ISDN试验网技术规范》第4章规定;
  
  ——音频模拟接口应符合《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GF002-9002.1第7章规定;
  
  ——64kbit/s用户接口应符合《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GF002-9002.1附件九相关规定。
  
  c)网管接口
  
  DLC系统应具有网管功能,通常网管信息经Qx接口与协调设备(MD)相连,通过MD的Q3接口再与TMN相连。
  
  9.3.4业务支持能力
  
  数字环路载波支持2Mbit/s以下速率的电信业务。
  
  ——普通电话业务;
  
  ——ISDN基本速率接入;
  
  ——ISDN基群速率接入;
  
  ——2Mbit/s成帧或不成帧的承载业务;
  
  ——p×64kbit/s业务(可选);
  
  ——租用线业务。
  
  9.4混合光纤同轴网(HFC)
  
  9.4.1参考配置和功能描述
  
  9.4.1.1参考配置
  
  参考配置见图25。无论是在光纤还是同轴电缆分配网中,电信和有线电视业务均以副载波调制复用方式传输。网络结构特点如下:
  
  a)综合业务单元(ISU)分单用户(H-ISU)和多用户(M-ISU)两类。为适合网络配置的要求M-ISU通常分成多个等级。
  
  b)网络结构中可以同时具有H-ISU和M-ISU,也可以只具有H-ISU或M-ISU。
  
  c)电信业务和有线电视业务可以在同一根光纤中传输,也可以分别在不同的光纤中传输。在同一根光纤中传输时可采用波分复用(WDM)方式。
  
  d)综合业务单元有可选择的二线模拟话音接口、2B+D接口、p×64kbit/s(p=1,2…31)和2048kbit/s接口。
  
  图25混合光纤/同轴网(HFC)系统参考配置(略)
  
  9.4.2功能描述
  
  9.4.2.1局端设备
  
  a)对各业务节点设备的接口功能;
  
  b)各种业务射频信号混合;
  
  c)提供监控接口功能;
  
  d)光电转换。
  
  9.4.2.2光节点
  
  a)光电转换;
  
  b)各种业务射频信号混合;
  
  c)提供监控接口功能;
  
  d)对ISU供电。
  
  9.4.2.3综合业务单元(ISU)
  
  a)对电信业务终端及有线电视终端的接口功能;
  
  b)提供监控接口功能;
  
  c)对电信业务提供断电保护。
  
  9.4.3接口
  
  用户接入网所覆盖的范围由业务节点接口(SNI)、用户网络接口(UNI)、网管接口(Q)所限定。HFC是一种接入技术,HFC的接口规范应包括UNI、SNI、Q3/Qx接口。
  
  9.4.3.1业务节点接口(SNI)
  
  a)Z接口
  
  Z接口支持模拟话音的接入,HFC系统可以经过Z接口与任何类型的交换机相连,使用Z接口的HFC系统应配备PCM调制解调器,将模拟话音调制成为PCM基群信号。
  
  b)V1接口
  
  V1接口支持ISDN的基本接入,HFC系统可以经过V1接口与具有ISDN功能的交换机相连,使用V1接口的HFC系统必须配备专用的复接分接设备,实现ISDN的接入。
  
  c)V3接口
  
  V3接口支持ISDN基群接入,HFC系统可以经过V3接口与具有ISDN功能的交换机相连,实现ISDN基群的接入。
  
  d)V5接口
  
  V5.1接口支持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数字口)和ISDN基本速率接入,V5.2接口支持PSTN(数字口)和ISDN基本速率接入和ISDN基群接入。
  
  HFC系统通过V5接口与业务节点相连,实现多种业务的综合接入是SNI的发展方向。
  
  f)有线电视接口
  
  符合GY/T 106-92。
  
  g)数字视频接口
  
  符合GB7611物理接口和H.222帧结构。
  9.4.3.2用户网络接口(UNI)
  
  用户网络接口是用户和网络之间的接口,用户端口功能(UPF)仅与一个SNI通过指配功能建立固定联系,这一原则适用于单个的UNI也适用于多用户共享UNI。接入网UNI接口必须保持原有用户终端与业务节点之间的全部功能,即接入网应保持原业务节点向用户提供的用户口功能UPF的全部功能。UNI还可以实现多个SN通过一个UNI接入即单个UNI可以支持多个逻辑接入,其中每个逻辑接入经由一个SNI连至不同的SN。
  
  9.4.3.3网管系统/接入网网络接口(Q)
  
  用户接入网的管理应纳入TMN的范畴,因而AN应通过TMN的标准管理接口Q3接口与TMN相连以便统一协调不同网元(例如AN和SN)关于UPF,TF和SPF的管理,形成用户需要的接入和接入承载能力(Q3协议栈的规程细节尚在研究中)。
  
  9.4.4HFC的业务支持能力
  
  9.4.4.1以数字方式传输的业务
  
  a)普通电话业务(POTS);
  
  b)p×64kbit/s租用线业务;
  
  c)E1(成帧与不成帧);
  
  d)综合业务数字网-基本速率接口(ISDN-BRA);一次群速率接口(ISDN-PRA);
  
  e)数字视频业务(如VOD);
  
  f)数据:可以提供2Mbit/s以下的低速数据通道和2Mbit/s以上的高速数据通道;
  
  g)个人通信业务(PCS):当HFC频带拓展到750MHz以上时,可以考虑开放个人通信业务。
  
  9.4.4.2模拟业务
  
  a)模拟广播电视;
  
  b)调频广播。
  
  9.4.5HFC系统技术参数要求
  
  9.4.5.1接口参数
  
  a)数字基带接口特性
  
  SNI:应符合GB7611中关于2048kbit/s接口的规定。
  
  UNI:应符合GB7611中关于64kbit/s和2048kbit/s接口的规定。
  
  b)音频接口特性
  
  符合GB6879的相关规定。
  
  c)射频接口特性
  
  见表15。
  
  表15射频接口特性
  
  ----------------------------------------------------
  
  |射频接口特性|SNI|UNI|
  
  |--------|-------------------|---------------------|
  
  |标称阻抗|75Ω|75Ω|
  
  |--------|-------------------|---------------------|
  
  |输入口回波损耗|48.5~223MHz:≥10dB|5MHz~42MHz:≥13dB|
  
  ||223~550MHz:≥7.5dB||
  
  ||550~750MHz:≥7.5dB||
  
  |--------|-------------------|---------------------|
  
  |输出口回波损耗|5~42MHz:≥10dB|48.5MHz~223MHz:≥7.5dB|
  
  |||223MHz~550MHz:≥7.5dB|
  
  |||550MHZ~750MHZ:≥7.5dB|
  
  |--------|-------------------|---------------------|
  
  |射频接口特性|SNI|UNI|
  
  |--------|-------------------|---------------------|
  
  |输入口电平|92dBμV|<80dBμV|
  
  |--------|-------------------|---------------------|
  
  |输出口电平|92dBμV|60~80dBμV|
  
  |--------|-------------------|---------------------|
  
  |插头|F型|F型|
  
  ----------------------------------------------------
  
  9.4.5.2传输性能参数
  
  a)64kbit/s通路传输性能,参考10.1.1节。
  
  b)2048kbit/s通路传输性能,参考10.1.2节。
  
  c)5~42MHz射频传输性能
  
  1)幅频响应:
  
  任何频道内幅度变化不大于±1dB,在任何0.5MHz频率范围内,幅度变化不大于0.25dB。
  2)载波互调比:
  
  广播电视≥74dB(对电视频道的单频干扰)
  
  ≥61dB(对电视频道内多频互调干扰)
  
  3)载波组合三次差拍比:≥63dB(如果上行传输两路以上的视频信息)
  
  4)载噪比≥50dB(如果上行传输两路以上的视频信息)
  
  d)48.5~750MHz射频传输性能
  
  1)幅频响应
  
  广播电视:任何频道内幅度变化不大于±2dB,在任何0.5MHz频率范围内,幅度变化不大于0.5dB。
  
  调频广播:任何频道内幅度变化不大于2dB,在载频的75kHz的频率范围内,变化斜率每10kHz不大于0.2dB。
  
  2)载波互调比
  
  广播电视:≥57dB(对电视频道的单频干扰)
  
  ≥54dB(对电视频道内多频互调干扰)
  
  调频广播:>60dB(频道内单频干扰)
  
  3)载波组合三次差拍比≥54dB(对电视频道的多频互调干扰)
  
  4)载噪比CNR:见表16。
  
  表16 载噪比CNR
  
  ----------------------------------------
  
  ||前端到光节点|光节点到邻频变换器|邻频变换器|
  
  |---------|--------|-----------|-------|
  
  |广播电视|≥48dB|≥48dB|≥49dB|
  
  |---------|--------|-----------|-------|
  
  |调频广播(单声道)|≥44.5dB|≥44.5dB||
  
  |---------|--------|-----------|-------|
  
  ||前端到光节点|光节点到邻频变换器|邻频变换器|
  
  |---------|--------|-----------|-------|
  
  |调频广播(多声道)|≥54.5dB|≥54.5dB||
  
  ----------------------------------------
  
  e)模拟基带话音性能参数,符合GB6879的相关规定。
  
  f)模拟电视视频性能参数
  
  1)微分增益DG:≤5%
  
  2)微分相位DP:≤5度
  
  3)亮度—色度延时不均匀性:≤100ns
  
  4)亮度—色度幅度不均匀性:≤0.5dB
  
  g)电视图像的主观评价,符合GB7401的相关规定。
  
  h)话音通道衰减,模拟话音全程衰减2dB≤A≤7dB,频谱资源采用低分割(SUB-SPLIT)分配方案,将各种业务信息以及上行和下行信息划分到不同的频段,如表17所示。
  
  表17 HFC频带分配
  
  ---------------------------------------
  
  |波段|频率范围(MHz)|业务|
  
  |----|---------------|----------------|
  
  |R|5.00~30.0|(上行)电视及非广播业务|
  
  |----|---------------|----------------|
  
  |R1|30.0~42.0|(上行)电信业务|
  
  |----|---------------|----------------|
  
  |I|48.5~92.0|模拟广播电视|
  
  |----|---------------|----------------|
  
  |FM|87.0~108.0|调频广播|
  
  |----|---------------|----------------|
  
  |A1|111.0~167.0|模拟广播电视|
  
  |----|---------------|----------------|
  
  |Ⅲ|167.0~223.0|模拟广播电视|
  
  |----|---------------|----------------|
  
  |A2|223.0~295.0|模拟广播电视|
  
  |----|---------------|----------------|
  
  |B|295.0~463.0|模拟广播电视|
  
  |----|---------------|----------------|
  
  |IV|470.0~582.0|数字或模拟广播电视|
  
  |----|---------------|----------------|
  
  |V|582.0~750.0|电信业务(电话、数据和VOD等)|
  ---------------------------------------
  
  9.4.6调制技术
  
  模拟广播电视:AM-VSB
  
  下行数字视频信号:暂定为64QAM或OFDM
  
  话音或数据信号:暂定为QPSK或OFDM
  
  9.4.7供电
  
  总的要求是:安全,可靠,维护方便,成本低。
  
  根据网络运行环境,可选择如下供电方式:
  
  a)远程供电
  
  远程供电可分为通过同轴电缆和通过双绞线方式供电。
  
  b)本地供电
  
  本地供电方式是远端设备由远端所在地电网及后备蓄电池供电。
  
  9.5光纤接入网(OAN)
  
  9.5.1OAN的参考配置和功能描述
  
  9.5.1.1OAN的定义
  
  光接入网(OAN)是光接入传输系统支持并共享同样网络侧接口的一系列接入链路组成,可以包括若干连接至同样光线路终端的光配线网。
  
  9.5.1.2参考配置
  
  图26规定了一个与业务和应用无关的光接入网功能参考配置示例。
  
  图26ONU的参考配置(略)
  
  图中从给定网络接口(V接口)到单个用户接口(T接口)之间的传输手段的总和称为接入链路。光接入传输系统可以看作是一种使用光纤的具体实现手段,用以支持接入链路。于是,光接入网(OAN)定义为共享同样网络侧接口且由光接入传输系统支持的一系列接入链路,由光线路终端(OLT)、光配线网(ODN)、光网络单元(ONU)及适配功能(AF)组成,可能包含若干与同一OLT相连的ODN。
  
  OLT的作用是为光接入网提供网络侧与本地交换机之间的接口并经一个或多个ODN与用户侧的ONU通信,OLT与ONU的关系为主从通信关系。OLT可以直接设置在本地交换机接口处,也可以设置在远端,与远端集中器或复用器接口。OLT在物理上可以是独立设备,也可以与其他功能集成在一个设备内。
  
  ODN为OLT与ONU之间提供光传输手段,其主要功能是完成光信号功率的分配任务。ODN是由无源光元件(诸如光纤光缆、光连接器和光分路器等)组成的纯无源的光配线网,通常呈树形-分支结构。
  
  ONU的作用是为光接入网提供远端的用户侧接口,处于ODN的用户侧。
  
  AF为ONU和用户设备提供适配功能,具体物理实现则既可以包含在ONU内,也可以完全独立。
  
  图中发送参考点S是紧靠在发送机(ONU或OLT)光连接器后的光纤点;而接收参考点R是紧靠在接收机(ONU或OLT)光连接器前的光纤点;a参考点是ONU与AF之间的参考点;V参考点是用户接入网与业务节点间参考点;T参考点是用户与网络接口参考点;Q3为网管接口。
  
  9.5.2OAN的应用类型
  
  按照ONU在光接入网中所处的具体位置不同,可以将OAN划分为3种基本不同的应用类型,如图27所示。
  
  图27OAN应用类型(略)
  
  a)光纤到路边(FTTC)
  
  在FTTC结构中,ONU设置在路边的人孔或电线杆上的分线盒处,即DP点,有时也可能设置在交接箱上,即FP点,但通常指前者。此时从ONU到各个用户之间的部分仍为双绞线铜缆。若要传送宽带图像业务,则这一部分可能会需要同轴电缆。
  
  b)光纤到楼(FTTB)
  
  FTTB也可以看作是FTTC的一种变型,不同处在于将ONU直接放到楼内(通常为居民住宅公寓或小企事业单位办公楼),再经多对双绞线将业务分送给各个用户。FTTB是一种点到多点结构,通常不用于点到点结构。FTTB的光纤化程度比FTTC更进一步,光纤已敷到楼,因而更适于高密度用户区,也更接近于长远发展目标,很适合于那些新建工业区或居民楼以及与宽带传输系统共处一地的场合。
  
  c)光纤到家(FTTH)和光纤到办公室(FTTO)
  
  在原来的FTTC结构中,如果将设置在路边的ONU换成无源光分路器,然后将ONU移到用户家即为FTTH结构。如果将ONU放在企事业用户(公司、大学、研究所、政府机关等等)终端设备处并能提供一定范围的灵活的业务,则构成所谓的光纤到办公室(FTTO)结构。FTTO主要用于企事业用户,业务量需求大,因而

接入网技术体制(暂行规定)(2)


  
  7.3.1.2用户口监测
  
  失效检测/指示功能:是标明用户端口是否处于可用状态,并可指示“不可用”情况,这将引起用户口的阻塞,从而导致SN-SMF通过非运行端口停止指配业务。它可能进一步激发用户口进行故障定位和恢复测试。失效信息必须报告给OSFAN,阻塞信息报告给SN-SMF。
  
  性能监测功能:提供UNI的性能信息,例如误码率。为了特定用户口的正常运行,性能状态信息应报告给OSFAN和SN-SMF。
  
  7.3.1.3用户口相关状态事件
  
  阻塞/不阻塞事件:报告由于故障和指令而引起的运行状态的变化,报告给SN-SMF和OSFAN。
  
  7.3.2核心功能的管理
  
  核心管理功能对承载分配、适配和协议处理的控制和监测是必需的。这些管理功能通过AN系统管理功能施加到核心功能,而且在指配操作中,由OSFAN控制。对即时操作,核心功能的管理在AN-SMF的协调下通过SNI启动。
  
  7.3.2.1核心功能控制
  
  核心功能的配置对控制承载分配、承载适配、协议承载分配和协议映射功能是必需的。非即时配置由OSFAN控制,但即时控制必须通过SNI来完成。
  
  7.3.2.2核心功能监视
  
  失效检测/指示功能用以识别核心功能是否处于可用状态,并可指示“不可用”条件,可以触发故障定位和恢复核心检测过程。即时失效信息报告给OSFAN,非即时失效指示报告给SN-SMF。
  
  性能监视功能提供由核心功能检测到的性能信息,例如协议错误。性能状态信息报告给OSFAN。
  
  7.3.3业务口功能的管理
  
  7.3.3.1业务口控制
  
  阻塞/非阻塞:使业务端口处于运行/非运行状态,或者反映失效故障,可由SN-SMF和OSFAN申请执行。
  
  业务端口的配置功能:是根据SNI规范(包括能力和道路数等指标)对一特定业务端口进行调整,例如承载电路,只有OSFAN才能申请执行。
  
  7.3.3.2业务端口监视
  
  失效检测/指示功能:标明业务端口是否处于可用状态,并可指示“不可用”条件,可以触发用于故障定位及恢复的业务端口测试。故障信息报告给OSFAN。
  
  性能检测功能提供业务端口的性能信息,例如误码率。性能状态信息应报告给OSFAN。
  
  7.3.3.3业务端口的相关状态事件
  
  阻塞/不阻塞事件:报告由于失效和指令而引起的运行状态的变化,报告给SNSMF OSFAN。
  
  7.3.4传送功能的管理
  
  主要用于提供整个接入网内用户口和业务口之间的透明传送能力,这些功能与业务相关的管理无关,例如用户口功能、核心功能和业务口功能。
  
  7.3.4.1传送功能控制
  
  传送功能的配置:用于调整传输媒质层、通道层和电路层,只有OSFAN才能申请执行。
  
  保护倒换功能:为保证不同传送层的传送能力所进行的控制保护倒换,由OSFAN控制。当检测到性能失效故障时,可发生自动保护倒换。
  
  7.3.4.2传送功能监测
  
  失效检测/指示:标明不同传送层的连接是否处于运行状态,失效指示可以通过AN-SMF阻塞那些受影响的用户端口和业务端口,失效信息报告给OSFAN。
  
  性能检测功能:提供传送功能检测到的性能信息,例如误码率。性能状态信息应报告于OSFAN。
  
  7.3.4.3传送功能的相关状态事件
  
  保护倒换事件:报告由于失效或性能劣化而引起的保护倒换的状态变化,信息应报告OSFAN。
  
  7.3.5AN系统管理功能的管理
  
  7.3.5.1AN系统管理功能的控制
  
  配置功能:对AN-SMF的功能(例如性能评估、事件报告、事件登录、安全和使用信息搜集)的控制。
  
  检查功能:允许对AN的相关配置、状态信息以及AN系统管理功能进行检索。
  
  7.3.5.2AN-SMF的监测
  
  故障检测/指示:标明AN-SMF的各部分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故障信息报告给OSFAN。
  
  7.4管理信息的传递
  
  表9给出了AN-SMF和AN功能的关系,标明了它们之间目前已确认的管理信息的传递情况。对某些特定类型SNI,也许不需要这种传递关系,但可能需要其它自己功能所要求的关系。由SN通过嵌入控制协议控制的管理功能并不需要AN-SMF处理,因此也不需要额外的管理信息传递的规范。
  
  按照对用户业务的影响不同来看,SN-SMF和AN-SMF之间的协调信息的传递可分为两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