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粮食是保生活、稳物价、安民心的重要商品。今年3月2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3月31日,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就切实加强全市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以及市政府常务会议精神,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对农业和粮食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上来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把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认真落实和不断完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出历史少有的好局面,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又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食品价格的上涨对物价上涨指数影响加大。去年以来,粮食、猪肉、食用油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不断上涨,其中食品价格上涨拉动价格总指数上涨的影响程度最大。二是粮食生产和流通形势发生较大变化。随着我市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粮食生产和流通形势发生变化,结构不平衡的矛盾比较突出,价格受国际国内影响的程度不断加大,今年将继续呈现上升态势。三是粮食增产空间有限。从当前情况看,粮食播种面积扩大和单产提高的难度加大,自然灾害和不利气象因素较多,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种粮比较效益下降,严重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生产形势比较严峻。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既是保证市场供给、抑制通货膨胀、实现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迫切要求,也是积极应对农产品市场变化、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各县区、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发展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作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正视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又要看到中央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坚定信心,统一思想,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不折不扣地把中央出台的政策措施宣传到户、落实到位,给广大农民群众发出最有力、最直接、最强烈的信号,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农民群众发展农业和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努力实现农业和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二、进一步加大扶持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为了确保农业和粮食生产上台阶,全面促进粮食稳定增长、农民收入稳定增加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八项政策措施。 (一)抓好粮食生产。一是用足用活中省优惠政策。在贯彻落实好现有小麦良种统繁统供补贴、地膜玉米补贴、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中央和省上各项扶持粮食生产政策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更多的县区进入中省补贴范围,同时多渠道争取粮食生产、农业开发、国有土地建设等项目,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二是严格保护耕地。严禁非法占用耕地,控制建设用地规模,重新调整用地规划,加大土地整理和复垦力度,合理开发土地,做到占补平衡。三是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抓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水毁农田修复,实施“沃土工程”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提高耕地质量,建设优质高产粮田。四是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加快优质高产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步伐,大力推广平衡施肥、免耕栽培、旱作节水等高产高效实用技术,努力提高粮食单产。依托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生产,增加种粮效益。五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每年从土地出让金中拿出1000万元,主要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六是完善粮食储备制度。进一步完善粮食风险储备制度,保证合理的储备库存,全市储备粮食1.1亿万斤,其中市级储备达到7000万斤,提早动手做好粮食收购各项准备。各县区要抓住“三夏”倒茬时机,扩大玉米种植和秋杂粮播种范围,确保在较长时期内,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60万亩,总产140万吨以上。 |
| (二)扩大油料面积。要按照宝政办发〔2008〕25号《关于进一步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要求,搞好规划布局,培育油料产业基地,稳步扩大油料种植面积,加速新优技术推广,加快油料生产发展。到2010年,力争使全市油料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总产3万吨。建立1000吨市级食用油储备,各县区也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食用植物油储备,确保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 (三)加快畜牧业发展。大力开展秸秆过腹还田,提高作物秸秆利用率,实现粮畜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重点抓好千头现代化奶牛示范场建设、畜牧小区及家庭规模养殖,积极推行畜禽保险,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不断提高畜牧业发展水平。 (四)扩大果业生产。科学规划,加大扶持,搞好服务,在渭北塬区建立优质苹果产业带,在秦岭北麓建立优质猕猴桃产业带,在法汤公路两侧和渭河两岸建立经济林果景观带。到2010年,全市果品总面积达到130万亩,总产70万吨,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五)壮大龙头企业。优化发展环境,培育品牌,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力争2户企业销售收入超10亿元,5户企业进入全国同行业前十位。培育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10个、驰名商标2个。 (六)加快农产品销售。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和优质特色农副产品骨干区域的公路建设,继续开通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大力扶持培养农产品流通中介服务组织。 (七)保证农资供应。开展农资市场检查,严厉打击哄抬农资市场价格等行为,加强化肥调运和价格监管,加强农用柴油市场调控,增加农资储备,保障市场供应。 (八)搞好金融服务。认真落实中央和省上各项农业生产贴息政策,扩大支农信贷规模,放宽准入条件,切实推行农村小额信贷,为农业生产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三、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扶持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切实把发展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保证农产品供给、稳定市场物价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要事来抓,在领导精力、工作部署、财力分配、政策措施上真正体现重中之重。要进一步强化粮食工作省长负责制下的市县长负责制,全面落实扶持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各项措施,逐级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层层抓好落实。特别是粮食主产县区,务必确保今年的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不能低于去年。其他县区也要加强基本口粮田建设,认真落实粮食生产任务。各级各有关部门都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 (二)制定政策,加大宣传力度。今年,国家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出台的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发出的政策信号之强烈前所未有,部署的工作措施之扎实得力前所未有。各县区要抓住财政状况不断好转的有利时机,结合各自实际,研究出台行之有效的扶持措施,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发展。同时,要不失时机地做好宣传工作,及时把政策信息传达给群众,最大限度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农业、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密切配合,制定宣传方案,使国务院出台的扶持政策家喻户晓,把我市出台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扶持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三)立足当前,抓好农业生产。一要继续加强麦油作物田间管理,努力提高单产水平,确保夏季粮油取得好收成。二要种足种好春播作物。扩大地膜玉米、马铃薯种植面积,确保全年粮食生产任务完成。三要立足抗灾夺丰收,突出抓好防汛、抗旱、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工作,努力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四要组织好今年夏、秋两料农作物所需化肥、种子、农药、农膜等农用生产资料的生产调运,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各种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生产销售假劣农资的不法行为,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五要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本农田的质量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六要做好三夏各项准备工作,以及今年春季造林绿化新栽林木的管护工作,提前做好禁止公路碾晒、禁止焚烧秸秆宣传、教育落实工作,确保全市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宝鸡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八年五月十二日 |
|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粮食是保生活、稳物价、安民心的重要商品。今年3月2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3月31日,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就切实加强全市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以及市政府常务会议精神,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对农业和粮食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上来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把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认真落实和不断完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出历史少有的好局面,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又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食品价格的上涨对物价上涨指数影响加大。去年以来,粮食、猪肉、食用油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不断上涨,其中食品价格上涨拉动价格总指数上涨的影响程度最大。二是粮食生产和流通形势发生较大变化。随着我市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粮食生产和流通形势发生变化,结构不平衡的矛盾比较突出,价格受国际国内影响的程度不断加大,今年将继续呈现上升态势。三是粮食增产空间有限。从当前情况看,粮食播种面积扩大和单产提高的难度加大,自然灾害和不利气象因素较多,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种粮比较效益下降,严重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生产形势比较严峻。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既是保证市场供给、抑制通货膨胀、实现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迫切要求,也是积极应对农产品市场变化、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各县区、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发展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作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正视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又要看到中央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坚定信心,统一思想,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不折不扣地把中央出台的政策措施宣传到户、落实到位,给广大农民群众发出最有力、最直接、最强烈的信号,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农民群众发展农业和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努力实现农业和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二、进一步加大扶持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为了确保农业和粮食生产上台阶,全面促进粮食稳定增长、农民收入稳定增加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八项政策措施。 (一)抓好粮食生产。一是用足用活中省优惠政策。在贯彻落实好现有小麦良种统繁统供补贴、地膜玉米补贴、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中央和省上各项扶持粮食生产政策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更多的县区进入中省补贴范围,同时多渠道争取粮食生产、农业开发、国有土地建设等项目,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二是严格保护耕地。严禁非法占用耕地,控制建设用地规模,重新调整用地规划,加大土地整理和复垦力度,合理开发土地,做到占补平衡。三是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抓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水毁农田修复,实施“沃土工程”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提高耕地质量,建设优质高产粮田。四是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加快优质高产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步伐,大力推广平衡施肥、免耕栽培、旱作节水等高产高效实用技术,努力提高粮食单产。依托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生产,增加种粮效益。五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每年从土地出让金中拿出1000万元,主要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六是完善粮食储备制度。进一步完善粮食风险储备制度,保证合理的储备库存,全市储备粮食1.1亿万斤,其中市级储备达到7000万斤,提早动手做好粮食收购各项准备。各县区要抓住“三夏”倒茬时机,扩大玉米种植和秋杂粮播种范围,确保在较长时期内,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60万亩,总产140万吨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