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意见
新政办[2007]175号2007年08月7日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意见


  
  为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大力推广农林牧复合经营模式,努力提高林地生产力,实现林地增效、林农增收、林木资源得到巩固发展的目标,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开创优质、高效的林业发展新局面,现对发展林下经济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
  
  林下经济,就是充分利用林荫之下的土地资源,发展种植、养殖等多种产业,实现农林牧资源共享、经济共赢的复合经营模式。林下经济是一项新生产业,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挥林荫优势,进行立体复合种养,为生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空间,实现农、林、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发展。发展林下经济,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的必然要求。
  
  近几年来,我市林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发展林下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可供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有60多万亩,已具备了发展林下经济的有利条件。一是林地资源丰富,全市有林地面积157万亩,其中享受国家补助的退耕还林工程66.2万亩,速生丰产林近30万亩。二是发展林下经济的技术条件成熟。原阳县陡门乡已全面开展了林下种植双孢菇,面积日渐扩大,全套种植技术已熟练掌握,林业部门随时为广大种植户提供全程技术服务;长垣县已建立了4000亩的鹅业养殖基地,养鹅20万只,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实现了林地的循环利用;辉县市已在林下种植柴胡等中药材,面积逐步扩大。三是销售渠道畅通,在原阳县双孢菇种植基地、长垣县鹅业养殖基地等,都已建立了生产、供应、销售体系。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市九次党代会精神、巩固“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活动成果的具体行动,对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城乡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明确发展林下经济的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是,全市3年内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等复合经营的林下经济8万亩。2007年度,各县(市)、区建立不同类型的示范乡、示范村、示范户。2008年度,发展林下经济3万亩,辉县市、卫辉市各5000亩;原阳县、延津县、封丘县、长垣县各4500亩;凤泉区1100亩;获嘉县、新乡县各300亩;红旗区、牧野区、卫滨区各100亩。2009年度,发展林下经济3万亩,辉县市、卫辉市各5000亩;原阳县、延津县、封丘县、长垣县各4500亩;凤泉区1100亩;获嘉县、新乡县各300亩;红旗区、牧野区、卫滨区各100亩。2010年度,发展林下经济2万亩,辉县市、卫辉市各3500亩;原阳县、延津县、长垣县、封丘县各3000亩;凤泉区800亩;获嘉县、新乡县各100亩。
  
  三、选择适宜我市的发展模式
  
  (一)林菌模式。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双孢菇、鸡腿菇、平菇、香菇等食用菌,主要原料为麦秸、玉米秸等农作物废料,一次搭棚,可多茬轮种,技术易掌握,市场前景好,收益比较高,是郁闭林地种植的首选模式。
  
  (二)林禽模式。在郁闭的林下饲养肉鹅、柴鸡、乌鸡、肉鸭等,放养、圈养均可,每年可养3-5茬,技术简单,群众易接受,市场潜力大,收益可观,是发展林下养殖的首要模式。
  
  (三)林畜模式。在林下可规模饲养肉牛、奶牛、肉兔或野兔,圈养、放养均可,饲草、饲料来源广,技术成熟,市场前景广阔,产值高、效益好,是林下养殖的重要模式。也可在林间养殖狐狸、貂等特种动物、效益更高。(四)林菜模式。根据林间光照程度和蔬菜的需光特性,选择种植种类,也可根据林间光照和蔬菜需光二者的生长季节差异选择种类。如:利用冬春季节林间的光照种植蒜苗、菠菜、圆葱等蔬菜,销售容易,效益良好。
  
  (五)林莓模式。在郁闭或基本郁闭的林下种植草莓,晚秋采用草莓的分植苗或组培苗在林间覆膜种植,惊蛰后顺行搭建小弓棚,四月下旬上市,每亩产量可达2000斤以上,市场售价每斤2元,该模式投入较小,技术简易,是郊区发展的好模式。
  
  (六)林药模式。在未郁闭的林地内种植较耐阴的中药材,如白芍、板兰根等,技术简单、收益可观,但种植时要与医药部门搞好协商,保障销路。
  
  (七)林草模式。适宜在郁闭度80%以下的林地发展,可选种类有紫花苜蓿、黑麦草等优质饲草,年收3茬,可出售鲜、干饲草,也可放养畜禽,每亩年收入500元以上。也可在林下种植园林绿化的草坪,收入较高,但要找好销路。
  
  (八)林蝉模式。在郁闭的林内浅埋已经孵化好的蝉卵枝条,每亩埋条500至800根,每条卵数50至100个。据供卵公司介绍,18个月后每亩可产金蝉300斤左右。
  四、积极采取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有力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县(市)、区要成立林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科技、林业、农业、畜牧、金融等相关部门参加,办公室设在林业部门。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分管领导直接抓,有关部门负责落实。具体分工是,科技、林业部门负责林菌模式的技术服务;农业部门负责林菜、林莓、林药、林草模式的技术服务;畜牧部门负责林禽、林畜模式的技术服务;金融部门要提供借贷支持。实行任务与职责联动,纳入年度责任目标考核体系。
  
  (二)示范带动,稳步推进
  
  林下经济是一项新生产业,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立足本地实际,选择适宜发展的模式,抓好典型示范带动,提高农民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在组织好参观学习的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造势,大力宣传发展林下经济的前景和效益,宣传抓好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宣传典型事例,现场说教,算帐对比,让更多的农民群众了解林下经济的发展途径和使用技术,增强他们的决心和信心。
  
  (三)强化督导,跟踪问效
  
  市林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科技、林业、农业、畜牧等部门组成联合督导组,发挥组织、协调、引导、服务职能,及时督察和掌握组织建立情况,领导重视程度,采取的主要措施,群众满意程度,工作完成进度等。每年12月份进行一次综合检查评比,保证林下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以上意见,望遵照执行。
  
  
二○○七年八月七日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意见


  
  为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大力推广农林牧复合经营模式,努力提高林地生产力,实现林地增效、林农增收、林木资源得到巩固发展的目标,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开创优质、高效的林业发展新局面,现对发展林下经济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
  
  林下经济,就是充分利用林荫之下的土地资源,发展种植、养殖等多种产业,实现农林牧资源共享、经济共赢的复合经营模式。林下经济是一项新生产业,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挥林荫优势,进行立体复合种养,为生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空间,实现农、林、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发展。发展林下经济,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的必然要求。
  
  近几年来,我市林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发展林下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可供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有60多万亩,已具备了发展林下经济的有利条件。一是林地资源丰富,全市有林地面积157万亩,其中享受国家补助的退耕还林工程66.2万亩,速生丰产林近30万亩。二是发展林下经济的技术条件成熟。原阳县陡门乡已全面开展了林下种植双孢菇,面积日渐扩大,全套种植技术已熟练掌握,林业部门随时为广大种植户提供全程技术服务;长垣县已建立了4000亩的鹅业养殖基地,养鹅20万只,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实现了林地的循环利用;辉县市已在林下种植柴胡等中药材,面积逐步扩大。三是销售渠道畅通,在原阳县双孢菇种植基地、长垣县鹅业养殖基地等,都已建立了生产、供应、销售体系。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市九次党代会精神、巩固“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活动成果的具体行动,对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城乡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明确发展林下经济的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是,全市3年内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等复合经营的林下经济8万亩。2007年度,各县(市)、区建立不同类型的示范乡、示范村、示范户。2008年度,发展林下经济3万亩,辉县市、卫辉市各5000亩;原阳县、延津县、封丘县、长垣县各4500亩;凤泉区1100亩;获嘉县、新乡县各300亩;红旗区、牧野区、卫滨区各100亩。2009年度,发展林下经济3万亩,辉县市、卫辉市各5000亩;原阳县、延津县、封丘县、长垣县各4500亩;凤泉区1100亩;获嘉县、新乡县各300亩;红旗区、牧野区、卫滨区各100亩。2010年度,发展林下经济2万亩,辉县市、卫辉市各3500亩;原阳县、延津县、长垣县、封丘县各3000亩;凤泉区800亩;获嘉县、新乡县各100亩。
  
  三、选择适宜我市的发展模式
  
  (一)林菌模式。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双孢菇、鸡腿菇、平菇、香菇等食用菌,主要原料为麦秸、玉米秸等农作物废料,一次搭棚,可多茬轮种,技术易掌握,市场前景好,收益比较高,是郁闭林地种植的首选模式。
  
  (二)林禽模式。在郁闭的林下饲养肉鹅、柴鸡、乌鸡、肉鸭等,放养、圈养均可,每年可养3-5茬,技术简单,群众易接受,市场潜力大,收益可观,是发展林下养殖的首要模式。
  
  (三)林畜模式。在林下可规模饲养肉牛、奶牛、肉兔或野兔,圈养、放养均可,饲草、饲料来源广,技术成熟,市场前景广阔,产值高、效益好,是林下养殖的重要模式。也可在林间养殖狐狸、貂等特种动物、效益更高。(四)林菜模式。根据林间光照程度和蔬菜的需光特性,选择种植种类,也可根据林间光照和蔬菜需光二者的生长季节差异选择种类。如:利用冬春季节林间的光照种植蒜苗、菠菜、圆葱等蔬菜,销售容易,效益良好。
  
  (五)林莓模式。在郁闭或基本郁闭的林下种植草莓,晚秋采用草莓的分植苗或组培苗在林间覆膜种植,惊蛰后顺行搭建小弓棚,四月下旬上市,每亩产量可达2000斤以上,市场售价每斤2元,该模式投入较小,技术简易,是郊区发展的好模式。
  
  (六)林药模式。在未郁闭的林地内种植较耐阴的中药材,如白芍、板兰根等,技术简单、收益可观,但种植时要与医药部门搞好协商,保障销路。
  
  (七)林草模式。适宜在郁闭度80%以下的林地发展,可选种类有紫花苜蓿、黑麦草等优质饲草,年收3茬,可出售鲜、干饲草,也可放养畜禽,每亩年收入500元以上。也可在林下种植园林绿化的草坪,收入较高,但要找好销路。
  
  (八)林蝉模式。在郁闭的林内浅埋已经孵化好的蝉卵枝条,每亩埋条500至800根,每条卵数50至100个。据供卵公司介绍,18个月后每亩可产金蝉300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