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区、校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穗教科[2006]24号2006年09月11日广州市教育局

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区、校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各区、县级市教育局,局属各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探索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新路子,全面提升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我局决定启动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区、校的建设。
  
  为做好应用实验区、校的申报、建设和评估工作,我局制定了《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区、校实施方案(试行)》,现将该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区、县级市教育局将该方案转发到辖内各学校,并做好宣传发动及组织工作。各单位应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积极做好实验区、校的申报、建设工作。申报和建设过程中如有问题和建议,请与我局科研处联系。
  
  
二〇〇六年九月十一日

  
  (联系人:丁光生,联系电话:83189829)
  
  附件
  
  
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区、校实施方案
  
  (试行)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探索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新路子,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绩效和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水平,特制订本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广州“教育e时代”(2006-2010)五年发展规划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办学效益、减轻师生负担为主线,探索教育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有效应用的新模式、新体系,积极发展地区和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挥实验区、校的示范辐射作用,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我市基础教育现代化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统一标准、以实验促建设、以实验促应用、以实验促发展。
  
  二、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十一五”期间我市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核心,通过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区、校的建设,大力开展网络环境下学与教及教育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全面提升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市教育中的应用水平。争取用三到五年的时间,通过实验、总结、提高,使实验区和实验学校成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示范单位,成为推进我市基础教育现代化和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排头兵,同时建设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区及应用示范学校,增强其辐射功能,带动全市教育信息化应用向纵深发展,提高我市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绩效。
  
  具体目标如下:
  
  (一)在“十一五”期间,在全市各区、县级市中设立3个以上的“教育e时代”实验区和300所左右的“教育e时代”实验学校,在这些实验区和实验学校中,全面推进数字化环境建设,充分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促进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二)在“十一五”期间,大力推进“教育e时代”工程应用项目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的广泛应用,全面提升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市基础教育中的应用水平。
  
  (三)构建广州“教育e时代”教育信息化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我市教育信息化管理与应用朝着标准化、规范化、常规化、动态化方向深入发展,形成广州教育信息化的新特色。
  
  (四)探索适应不同地区发展水平的教育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资源建设与应用的不同模式,提高现代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教育e时代”教育信息资源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和师生服务。
  
  (五)积极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大力推进课程改革,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层次整合,促进教育观念、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手段的变革;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各个环节相结合的实验和研究,力争取得一批突破性的教学和科研成果,提升理论水平。
  
  (六)培养出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掌握和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
  
  (七)建设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管理体系,提高我市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
  
  (八)逐步建立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绩效评估机制,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建设进行动态评估,建立相应机制,鼓励各地各校按照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切实加强信息资源库、基础数据库及应用系统的建设,扎实开展教育信息化的各项应用。
  
  三、组织管理
  
  实验工作在广州市教育局领导下组织实施。
  (一)广州“教育e时代”实验区、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其职责
  
  组长:华同旭
  
  副组长:陈茂林、孟源北
  
  成员:徐建华、邵国良、沈子鸣、彭铁英、黄宪、吴强、张嘉志、华山鹰、陈宜强、王旭、丁光生、侯静敏;各区、县级市教育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管局长(副局长)。
  
  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区、校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科研处,由邵国良兼任办公室主任,成员有:张嘉志、丁光生、侯静敏。
  
  领导小组的职责是:
  
  1、制订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区、校实施方案。
  
  2、制订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区、校建设及评估标准。
  
  3、统筹组织和落实实验区、校工作的实施。
  
  4、组织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区、校的申报工作,并审查确定实验区、校名单。
  
  5、指导实验区、校开展工作,定期组织业务培训与实验经验交流。
  
  6、定期组织工作检查、评估和成果验收。
  
  (二)成立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区、校评估机构
  
  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区、校评估机构分别由市、区(县级市)两级教育督导部门、教研部门、电教部门和教育信息中心、装备部门人员组成。
  
  (三)每年组织一次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区、校的申报工作。
  
  (四)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区、校的实验周期一般为三年。
  
  四、实验内容和要求
  
  (一)广州“教育e时代”工程应用系统在区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要求:认真探索“教育e时代”工程《教育管理综合业务平台》及教育基础数据库、教育电子地图、电子政务、市招考系统等应用系统在区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模式,推动区域教育管理朝着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二)广州“教育e时代”工程应用系统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要求:认真探索“教育e时代”工程《教育管理综合业务平台》、教育基础数据库等系统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模式,提高学校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水平。
  
  (三)“教育e时代”学校数字化环境建设的模式
  
  要求:认真研究“教育e时代”学校信息化环境(包括硬件、软件、资源等)的建设及管理模式,使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做到科学化、规范化,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绩效。
  
  (四)广州“教育e时代”工程应用系统及其信息资源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要求:认真探索“教育e时代”工程教育资源库、教育数字图书馆、教学与学习城、广州教研网、广州市师生多媒体创作天地等系统在学校教育教学及教研活动过程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效整合。
  
  (五)广州“教育e时代”工程应用系统及其信息资源在社区、家庭、农村教育中的应用
  
  要求:认真探索广州“教育e时代”工程应用系统及其信息资源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体系中的作用,研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教育、社区群众的终身教育和再就业培训、老龄人学习等提供服务的途径与办法。
  
  (六)广州“教育e时代”工程应用系统及其信息资源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和青少年科技教育中的应用
  
  要求:认真探索广州“教育e时代”工程名师辅导网、学生学习城、英语ee广场、教育资源库、教育数字图书馆、学生频道、科普谷、网上少年宫等系统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和青少年科技教育中的应用。
  
  (七)广州“教育e时代”工程应用系统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要求:通过对广州“教育e时代”工程教师继续教育网、成人学习城、教育资源库、广州教研网、广州市师生多媒体创作天地等系统的应用实验,认真研究信息技术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八)广州“教育e时代”工程应用系统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及网络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要求:认真探索“教育e时代”工程学生电子邮箱、学生频道、心灵导航等系统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及网络道德建设中的作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及网络行为的规范。
  
  五、实验区、校的工作任务
  
  (一)实验区的工作任务
  
  1、从本地实际出发,针对现实,着眼未来,适度超前,制定科学可行的发展规划和实验区工作方案。
  
  2、成立实验区工作小组,负责实验区工作的领导与协调,并分步骤、分阶段地组织实验区各项工作的实施。
  
  3、认真总结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经验,培育教育信息化特色学校,对周边和同类地区发挥引导和辐射作用。
  
  4、积极推进基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教育管理的工作,促进教育现代化。
  5、认真总结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经验,大力推进本地特色教育资源库(各类教育软件、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论文等)建设,形成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格局。
  
  6、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专题研究,积极参与并承担部分广州“教育e时代”工程应用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7、负责对本地区的实验学校进行工作督导、检查、初验收,组织校际交流及经验推广。
  
  8、认真做好年度工作总结。各实验区应在每年十二月底前将实验区的工作情况书面报市教育局实验区工作小组,同时提出下一年度工作的总体安排和具体计划。
  
  (二)实验校的工作任务
  
  1、制订发展目标和实验方案。根据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区、校工作方案,结合本校实际,确定本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制订实验的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力争建设成为本地区的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发挥辐射作用。
  
  2、积极开展应用研究。积极开展基于广州“教育e时代”教育网络和各种数字化环境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新模式的应用研究,逐步形成有信息化特色的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体系。
  
  3、积极开展专题研究。根据学校教育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选择一项或多项课题实验专题,大力开展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资源建设与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学生实践与创新活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学校网络安全与管理等专项实验研究,努力形成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4、建设数字化教学环境。结合学校自身实际,从提高信息化建设绩效出发,积极构建数字化校园,为实验研究以及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和研究活动提供基础条件。
  
  5、积极开展教改实验。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整体要求,积极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途径、新模式,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6、探索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新模式。积极开展教育资源应用以及基于广州“教育e时代”教育网络资源共建模式的研究,积极开发校本优质资源,为同类学校提供共享的教育资源。
  
  7、积极开展师资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及各类相关培训,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教育教学水平、技术水平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
  
  8、发挥示范辐射作用。高度重视现代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建立实验学校开放日制度,供校内外教师学习交流,以点带面,辐射周边和同类学校,形成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效益。
  
  六、实验区、校的确认
  
  (一)实验区的确认
  
  1、实验区确认的程序
  
  由区(县级市)提出申请,填报《广州“教育e时代”实验区申报表》一式三份,经市级评估机构审核、推荐,报应用实验区、校工作领导小组审批、确认后开展试验,一年后经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区、校评估机构中期工作检查合格后,正式挂牌和颁发证书,并由市教育局发文公布。
  
  2、实验区应具备的条件
  
  (1)所在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办学思想端正,并高度重视、支持实验工作。
  
  (2)所在地区有一定的教科研基础,能为实验提供必要的保障;有相对稳定的教科研、教育技术机构,能组织实验学校和广大教师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并具有区域发展特色。
  
  (3)所在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领导及广大干部教师有较强的现代教育意识和教育科研意识,有较高的教改实验积极性。
  
  (4)所在地区应具备开展教育信息技术实验的环境,并有一定的经费保证。
  
  (5)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资源库,并取得一定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果。
  
  (6)建立区域教育信息化评估机制,科学地对教育信息化进程进行监控和调整。
  
  (二)实验校的确认
  
  1、实验校确认的程序
  
  由学校提出申请,填报《广州“教育e时代”实验校申报表》一式三份,经区(县级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推荐,报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区、校领导小组审批、确认,一年后经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区、校评估机构检查合格后,正式挂牌和颁发证书,并由市教育局发文公布。
  
  2、实验校应具备的条件
  
  (1)所在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重视实验学校的工作,并对实验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
  
  (2)所在学校的领导应有较强的现代教育意识、创新意识,主要领导或主管领导勇于承担实验研究课题,并有较强的组织实验和研究能力。
  (3)所在学校应拥有一支热心教育改革实验,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师队伍。
  
  (4)所在学校应具备开展教育信息技术实验的环境,并有一定的经费保证。
  
  (5)所在学校应具有开展教育改革实验研究,尤其是教育信息技术实验研究的基础,并已经取得过一定的成果。
  
  七、实验区、校的评估和实验成果验收
  
  (一)定期评估
  
  实验区、校确认后,每年组织一次对其检查评估。实验校先由所在区(县级市)初评,再由市抽评;实验区直接由市评估。通过评估,了解实验进程,进行实验分析,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调整工作,以保证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在实验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区、校或个人,给予表彰,并从中评选出一批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示范区和应用示范学校;对个别在实验工作中没有开展实质性工作的区和学校,限期整改,对不能完成整改任务的,取消其广州“教育e时代”实验区或实验校的资格,并收回牌匾。
  
  (二)成果验收
  
  实验区、校被确认三年后,由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区、校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验收组按评估指标体系进行成果验收,验收组要对各实验区、校的实验情况进行评议,并做出验收结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报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区、校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八、建设及评估指标体系
  
  (一)广州“教育e时代”实验区建设及评估指标体系(见附件1)
  
  (二)广州“教育e时代”实验校建设及评估指标体系(见附件2)
  
  九、建设及评估标准
  
  (一)广州“教育e时代”实验区建设及评估标准(见附件3)
  
  (二)广州“教育e时代”实验校建设评估标准(见附件4)
  
  (三)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区评估表(见附件5)
  
  (四)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校评估表(见附件6)
  
  附件:1. 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区建设及评估指标体系
  
  2. 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校建设及评估指标体系
  
  3. 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区建设及评估标准
  
  4. 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校建设及评估标准
  
  5. 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区评估表
  
  6. 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校评估表
  
  附件1
  
  
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区建设指标体系

  
  
┌────────────────────┬────────────────────┐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
  
  ├────────────────────┼────────────────────┤
  
  │ 规划与管理 │1、工作规划 │
  
  │├────────────────────┤
  
  ││2、组织机构 │
  
  │├────────────────────┤
  
  ││3、技术人员 │
  
  │├────────────────────┤
  
  ││4、组织管理 │
  
  │├────────────────────┤
  
  ││5、制度保障 │
  
  ├────────────────────┼────────────────────┤
  
  │ 信息化环境建设 │6、计算机配备 │
  
  │├────────────────────┤
  
  ││7、网络环境 │
  
  │├────────────────────┤
  
  ││8、网络安全及管理 │
  
  │├────────────────────┤
  
  ││9、教育管理应用系统 │
  
  │├────────────────────┤
  
  ││10、资源建设│
  
  │├────────────────────┤
  
  ││11、继续教育与教研系统│
  
  ├────────────────────┼────────────────────┤
  
  │ 实践与应用 │12、信息技术开课率│
  
  │├────────────────────┤
  
  ││13、课堂教学应用覆盖率│
  
  │├────────────────────┤
  
  ││14、教育专网应用│
  
  │├────────────────────┤
  
  ││15、教育管理│
  
  │├────────────────────┤
  
  ││16、资源应用│
  
  │├────────────────────┤
  
  ││17、教改教研│
  
  │├────────────────────┤
  
  ││18、队伍培训│
  
  │├────────────────────┤
  
  ││19、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
  
  ├────────────────────┼────────────────────┤
  │ 成果与影响 │20、师生获奖│
  
  │├────────────────────┤
  
  ││21、示范作用│
  
  └────────────────────┴────────────────────┘
  
  附件2
  
  
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校建设指标体系
  

  ┌────────────────────┬────────────────────┐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
  
  ├────────────────────┼────────────────────┤
  
  │ 规划与管理 │1、工作规划 │
  
  │├────────────────────┤
  
  ││2、组织机构 │
  
  │├────────────────────┤
  
  ││3、制度保障 │
  
  │├────────────────────┤
  
  ││4、经费支持 │
  
  ├────────────────────┼────────────────────┤
  
  │ 信息化环境建设 │5、计算机配备 │
  
  │├────────────────────┤
  
  ││6、网络环境 │
  
  │├────────────────────┤
  
  ││7、多媒体计算机场室 │
  
  │├────────────────────┤
  
  ││8、图书馆与阅览室 │
  
  │├────────────────────┤
  
  ││9、校园网站 │
  
  │├────────────────────┤
  
  │□ ^u│10、数字化教育资源│
  
  ├────────────────────┼────────────────────┤
  
  │ 实践与应用 │11、德育应用│
  
  │├────────────────────┤
  
  ││12、教学应用│
  
  │├────────────────────┤
  
  ││13、综合实践│
  
  │├────────────────────┤
  
  ││14、教育管理│
  
  │├────────────────────┤
  
  ││15、教改教研│
  
  ├────────────────────┼────────────────────┤
  
  │队伍建设│16、技术支持机构│
  
  │├────────────────────┤
  
  ││17、教育技术能力│
  
  │├────────────────────┤
  
  ││18、培训与考核│
  
  ├────────────────────┼────────────────────┤
  
  │ 成果与影响 │19、师生获奖│
  
  │├────────────────────┤
  
  ││20、示范作用│
  
  └────────────────────┴────────────────────┘
  
  附件3
  
  
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区建设及评估标准

  
  ┌──┬────┬─────┬────────────────────┬──────┐
  
  │A级 │B级 │主要观察点│B级指标具体内容 │分值│
  
  │指标│指标││││
  
  ├──┼────┼─────┼────────────────────┼──────┤
  
  │ A1 │ B1 │ 规划 │制定“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区工作规划及实 │ 2│
  
  ││工作│的定位│施方案,规划定位准确、科学合理,方案指导││
  
  │ 规 │规划│ 方案 │性、操作性强。││
  
  │ 划 ││操作性│││
  
  │ 与 ├────┼─────┼────────────────────┼──────┤
  
  │ 管 │ B2 │ 工作 │成立由局领导为组长,教育督导部门、相关业│ 1│
  
  │ 理 │组织│ 小组 │务科室、教研部门、电教部门和教育信息中心││
  
  │ 15 │机构││、装备部门等有关人员组成的实验区工作小组││
  
  │ 分 │││,负责实验区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及具体││
  
  ││││工作的实施、监督、指导。││
  
  │├────┼─────┼────────────────────┼──────┤
  
  ││ B3 │人员配备与│配置3名以上区(县级市)教育科研网管理人 │ 2│
  
  ││技术│ 技术交流 │员;网管人员积极通过市“网管之家”参与技││
  
  ││人员││术交流。││
  
  │├────┼─────┼────────────────────┼──────┤
  
  ││ B4 │ 检查 │每学年组织1次对本地区的实验学校进行工作 │ 2│
  
  ││组织│ 方案 │检查;每学年组织一次区(县级市)教育网络││
  ││管理│及报告│接入学校的专项检查,有详细的检查方案和检││
  
  ││││查报告。││
  
  ││├─────┼────────────────────┼──────┤
  
  │││ 交流 │每学年至少组织1次对本地区的学校、教师进 │ 2│
  
  │││ 效果 │行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校际交流及经验推││
  
  ││││广。││
  
  ││├─────┼────────────────────┼──────┤
  
  │││ 工作 │做好年度总结,每年十二月底前将实验区的工│ 2│
  
  │││ 情况 │作情况书面报广州市教育局实验区工作小组。││
  
  │├────┼─────┼────────────────────┼──────┤
  
  ││ B5 │制度及落实│制定有区(县级市)教育科研网管理制度、教│ 2│
  
  ││制度│ 情况 │育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辖内学校校园网站管理││
  
  ││保障││制度、“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区、校工作制 ││
  
  ││││度等,有效地推进实验区与辖内实验校各项工││
  
  ││││作的组织落实。││
  
  ││├─────┼────────────────────┼──────┤
  
  │││经费投入情│有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以及实验研究的配套│ 1│
  
  │││况│经费保障。││
  
  ├──┼────┼─────┼────────────────────┼──────┤
  
  │ A2 │ B6 │生机比│可以使用的计算机数与在校学生数之比至少达│ 2│
  
  ││计算机配││到:高中:1:8;初中:1:10;小学:1:15││
  
  │ 信 │ 备 ││。││
  
  │ 息 │├─────┼────────────────────┼──────┤
  
  │ 化 ││师机比│可以使用的计算机数与在校教师数之比至少达│ 2│
  
  │ 环 │││到1:3。││
  
  │ 境 ├────┼─────┼────────────────────┼──────┤
  
  │ 建 │ B7 │ 网络 │在本地区设有教育网络中心,并与广州市教育│ 2│
  
  │ 设 │网络│ 接入 │科研网宽带连接,使用市教科网地址,以市教││
  
  │ 30 │环境│及出口│科网为网络唯一出口。││
  
  │ 分 │├─────┼────────────────────┼──────┤
  
  │││ 网络 │建设区教育网络管理平台,可对所有接入学校│ 2│
  
  │││ 管理 │进行网络流量监控管理,并能够与市教科网中││
  
  ││││心的管理系统联动。││
  
  ││├─────┼────────────────────┼──────┤
  
  │││“校校通”│建立以本地教育网络中心为枢纽,下连所有管│ 2│
  
  ││││辖学校的区域教育科研网。完成“校校通”工││
  
  ││││程,所有学校能够上网,80%学校建立校内计 ││
  
  ││││算机网络。││
  
  │├────┼─────┼────────────────────┼──────┤
  
  ││ B8 │ 网络 │具备本地区教育网络、信息安全设施,对网络│ 2│
  
  ││网络│ 安全 │病毒、入侵攻击能有效防御,能屏蔽过滤不良││
  
  ││ 安全及 ││网络信息,能统计和管理学校用户的上网行为││
  
  ││管理││,并能实现市、区两级联动。││
  
  │├────┼─────┼────────────────────┼──────┤
  
  ││ B9 │ 电子 │建设区(县级市)教育电子政务系统,并可以│ 1│
  
  ││教育管理│ 政务 │与市教育电子公文平台连接,实现公文交换信││
  
  ││应用系统││息化。││
  
  ││├─────┼────────────────────┼──────┤
  
  │││ 网站 │建设区(县级市)教育政务信息发布网站,通│ 2∴ ^u々□
  
  │││建设及│过教育网站备案,并在网站上建立与市教育信││
  
  │││ 管理 │息化相关网站和应用系统的链接,有效管理辖││
  
  ││││内学校的网站。││
  
  ││├─────┼────────────────────┼──────┤
  
  │││ 电子 │完成区属学校、市考场学校在市教育电子地图│ 1│
  
  │││ 地图 │上的定位,学校资料完成,能及时更新学校入││
  
  ││││学地段。││
  
  │├────┼─────┼────────────────────┼──────┤
  
  ││B10 │ 资源 │积极参与市“教育e时代”教学资源中心的共 │ 2│
  ││资源│ 共建 │建,制定具体有效的措施推进其在学校的应用││
  
  ││建设││。││
  
  ││├─────┼────────────────────┼──────┤
  
  │││特色资源建│本地区教学资源中心具备一定数量的本地教育│ 2│
  
  │││设│教学特色资源(学科资源库、专题学习资源、││
  
  ││││网络课软件、优质课例等),统一管理,定期││
  
  ││││更新,并与广州市教育信息资源库互连互通。││
  
  ││├─────┼────────────────────┼──────┤
  
  │││学校网站建│70%的学校建立学校网站,通过教育网站备案 │ 2│
  
  │││设│,并且在网上对外发布,与市教育科研网建立││
  
  ││││链接。││
  
  ││├─────┼────────────────────┼──────┤
  
  │││ 数字 │积极参与市教育数字图书馆建设,有具体有效│ 2│
  
  │││图书馆建设│的措施推进其在学校的应用。建设可以市教育││
  
  ││││数字图书馆兼容的数字图书馆,并有4万册以 ││
  
  ││││上数字图书资源,对全市教师学生开放。││
  
  ││├─────┼────────────────────┼──────┤
  
  │││应用项目共│参与“教育e时代”学生频道、网上科普谷以 │ 2│
  
  │││建│及学生吴乐城、四季少年宫等学生素质拓展项││
  
  ││││目的共建,有具体有效的措施推进其在学校中││
  
  ││││的应用。建设有区域特色的素质拓展资源。││
  
  │├────┼─────┼────────────────────┼──────┤
  
  ││B11 │共建与推进│参与“教育e时代”网络远程教学观摩系统、 │ 2│
  
  ││继续教育│ 效果 │网上教研系统等项目的共建,推进网上教研活││
  
  ││与教研系││动的开展。││
  
  ││ 统 ├─────┼────────────────────┼──────┤
  
  │││ 措施 │制定具体有效的措施推进广州市教师继续教育│ 2│
  
  │││与办法│网的建设与应用。││
  
  ├──┼────┼─────┼────────────────────┼──────┤
  
  │ A3 │B12 │开课率│本地区信息技术开课率达100%,并按课程标准│ 3│
  
  ││信息││和课程指导纲要要求开齐开足信息技术课。││
  
  │ 实 │技术││││
  
  │ 践 │ 开课率 ││││
  
  │ 与 ├────┼─────┼────────────────────┼──────┤
  
  │ 应 │B13 │ 课程 │辖内学校开设整合课(即把信息技术、信息资│ 3│
  
  │ 用 │课堂教学│覆盖率│源及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开展教学活动)的││
  
  │ 45 │应用覆盖││课程覆盖全部课程的60%以上。 ││
  
  │ 分 │ 率 ├─────┼────────────────────┼──────┤
  
  │││ 实施 │有部分课程实施网上作业、网上测试或考试、│ 2│
  
  │││ 情况 │网上答疑等。││
  
  │││及效果│││
  
  ││├─────┼────────────────────┼──────┤
  
  │││ 教师 │应用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的教师达教师总人数│ 3│
  
  │││覆盖率│的90%以上。 ││
  
  │├────┼─────┼────────────────────┼──────┤
  
  ││B14 │ 教育 │区域教育科研网总流量占全市流量的比率不低│ 2│
  
  ││教育专网│科研网│于本地区接入学校总数占全市接入学校总数的││
  
  ││应用│ 流量 │比率。在本地区总流量中,教育科研网内(包││
  
  ││││括省、中国教科网)流量占总流量的50%以上 ││
  
  ││││。││
  
  ││├─────┼────────────────────┼──────┤
  
  │││ 故障 │安全设施应用良好,安全管理制度得到落实,│ 2│
  
  │││发生率│没有发生重大信息安全事故,没有因网络病毒││
  
  ││││造成网络瘫痪。││
  
  │├────┼─────┼────────────────────┼──────┤
  
  ││B15 │信息发布情│所有不涉密的文件通过市教育电子公文交换系│ 1│
  
  ││教育│况│统进行交换。区(县级市)教育系统不涉密的││
  
  ││管理││公文通过OA系统处理,教育信息发布实现信息││
  ││││化,在市教科网发布教育信息的数量在全市排││
  
  ││││前5名。 ││
  
  ││├─────┼────────────────────┼──────┤
  
  │││数据上报情│本地区内全部学校均参与广州市教育基础数据│ 2│
  
  │││况│库建设和教育管理综合业务系统的应用,各学││
  
  ││││校数据上报及时,管理规范,没有发生数据上││
  
  ││││报延误、数据错漏事故。││
  
  ││├─────┼────────────────────┼──────┤
  
  │││家校联系情│抽样检查辖内50%以上的学校,能应用“教育e│ 2│
  
  │││况│时代”学生电子邮箱、电子地图等,建立学校││
  
  ││││与家庭、社区相互沟通的平台,并运用该平台││
  
  ││││建立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
  
  │├────┼─────┼────────────────────┼──────┤
  
  ││B16 │资源应用情│应用市、区两级“教育e时代”教学资源中心 │ 2│
  
  ││资源│况│进行教学的教师达本地区教师总数的100%,每││
  
  ││应用││年本地区教师制作并被市“教育e时代”教学 ││
  
  ││││资源中心收录的资源条数不少于本地区教师人││
  
  ││││数的10%。 ││
  
  ││├─────┼────────────────────┼──────┤
  
  │││资源收集情│本地区教学资源中心收录的学校特色资源占本│ 2│
  
  │││况│地区总资源量的10%以上,并向全市开放。 ││
  
  ││├─────┼────────────────────┼──────┤
  
  │││图书借阅情│教师、学生每学期在市教育数字图书馆借阅图│ 2│
  
  │││况│书量不少于本地区师生总数的50%。 ││
  
  ││├─────┼────────────────────┼──────┤
  
  │││ 名师 │60%以上学校安装使用了“教育e时代”应用中│ 2│□ ^u
  
  │││ 辅导 │心客户端,30%以上学生应用名师辅导网、英 ││
  
  ││││语ee广场等资源。││
  
  ││├─────┼────────────────────┼──────┤
  
  │││ 科普 │所有学校应用“教育e时代”科普谷进行科普 │ 2│
  
  │││ 教育 │教育,组织参加区、市的有关科普比赛,并建││
  
  ││││设有本地特色的科普教育资源。││
  
  ││├─────┼────────────────────┼──────┤
  
  │││ 思想 │所有学校应用“教育e时代”学生频道进行学 │ 2│
  
  │││ 道德 │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有区级的特色项目;承││
  
  ││││担全市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
  
  ││││体系建设。││
  
  ││├─────┼────────────────────┼──────┤
  
  │││ 素质 │所有学校应用“教育e时代”学生学习城、网 │ 1│
  
  │││ 拓展 │上少年宫等学生素质拓展项目开展学生综合实││
  
  ││││践活动。││
  
  │├────┼─────┼────────────────────┼──────┤
  
  ││B17 │ 活动 │基于网络开展各种研究交流活动。在本地区每│ 2│
  
  ││教改│ 情况 │学期至少选择2个学科开展网上教研活动,每 ││
  
  ││教研││学期应用市、区远程教学观摩系统进行网上说││
  
  ││││课不少于2次。 ││
  
  ││├─────┼────────────────────┼──────┤
  
  │││ 课题 │有市级以上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每学期都有│ 2│
  
  │││ 成果 │阶段性研究成果。││
  
  ││├─────┼────────────────────┼──────┤
  
  │││ 论文 │组织辖内学校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 2│
  
  │││ 汇编 │合的途径和模式,每学年形成本地区教育信息││
  
  ││││化建设与应用的论文汇编。││
  
  │├────┼─────┼────────────────────┼──────┤
  
  ││B18 │领导理念培│校领导理念培训:每学年至少组织1次校级领 │ 1│
  
  ││队伍│训│导教育信息化理念的培训。││
  
  ││培训├─────┼────────────────────┼──────┤
  
  │││骨干教师培│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每学年至少组织2次 │ 1│
  │││训│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业务培训。││
  
  ││├─────┼────────────────────┼──────┤
  
  │││ 通识 │信息技术应用通识培训:每学年通过各种方式│ 1│
  
  │││ 培训 │至少组织2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通式培训。 ││
  
  │├────┼─────┼────────────────────┼──────┤
  
  ││B19 │ 学校 │区内应用“教育e时代”开展社区教育,教师 │ 1│
  
  ││继续教育│覆盖率│继续教育网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学校数占││
  
  ││与社区教││学校总数的比例达100%。││
  
  ││ 育 ├─────┼────────────────────┼──────┤
  
  │││ 教师 │区内应用“教育e时代”教师继续教育网进行 │ 1│
  
  │││覆盖率│网上学习的教师数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达90%以 ││
  
  ││││上。││
  
  ││├─────┼────────────────────┼──────┤
  
  │││ 课程 │区内教师继续教育中选修的网络课程数占总课│ 1│
  
  │││覆盖率│程数的比例达30%以上。 ││
  
  ├──┼────┼─────┼────────────────────┼──────┤
  
  │ A4 │B20 │ 获奖 │本地区每年有教师和学生获市级以上信息技术│ 2│
  
  │ 成 │师生│ 情况 │应用相关竞赛的奖项。││
  
  │ 果 │获奖││││
  
  │ 与 ├────┼─────┼────────────────────┼──────┤
  
  │ 影 │B21 │项目建设情│实验周期内,承担1个以上广州“教育e时代”│ 2│
  
  │ 响 │实验│况│工程应用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 10 │效果├─────┼────────────────────┼──────┤
  
  │ 分 ││ 实验 │实验周期内,至少申请建设10%的广州“教育e│ 2│
  
  │││ 校数 │时代”应用实验校。││
  
  ││├─────┼────────────────────┼──────┤
  
  │││满意度│抽样调查师生的满意度达50%以上。 │ 2│
  
  ││├─────┼────────────────────┼──────┤
  
  │││ 交流 │每学年至少组织1次区际交流活动。 ││
  
  │││ 效果 │││
  
  └──┴────┴─────┴────────────────────┴──────┘
  
  附件4
  
  
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校建设及评估标准
  
  (城区或农村中心地区学校)

  
  ┌───┬─────┬──────┬──────────────────────┬──┐
  
  │A级指 │ B级│ 主要观察点 │B级指标具体内容 │分值│
  
  │标│ 指标 ││││
  
  ├───┼─────┼──────┼──────────────────────┼──┤
  
  │A1│B1│规划│学校有教育信息化工作规划,有“教育e时代”实 │ 2│
  
  ││ 工作 │ 的定位 │验年度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规划定位准确、科学││
  
  ││ 规划 │方案│合理,方案操作性强。││
  
  │规││ 操作性 │││
  
  │划├─────┼──────┼──────────────────────┼──┤
  
  │与│B2│机构│学校建立以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教科研、信息技│ 1│
  
  │管│ 组织 │设置│术、后勤等相关部门参与的实验工作领导小组。││
  
  │理│ 机构 ├──────┼──────────────────────┼──┤
  
  │15││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实验工作(每│ 1│
  
  │分││落实│学期至少2次)。 ││
  
  │├─────┼──────┼──────────────────────┼──┤
  
  ││B3│建立│建有一套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对设备、│ 2│
  
  ││ 制度 │制度│课室及其使用与维护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
  
  ││ 保障 ├──────┼──────────────────────┼──┤
  
  │││工作│有明确的推进市、区(县级市)“教育e时代”项 │ 2│
  
  │││情况│目应用的措施,每学期有具体的应用推广工作总结││
  
  ││││。││
  
  │├─────┼──────┼──────────────────────┼──┤
  
  ││B4│经费│学校每年能提供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以及实验研│ 2│
  ││ 经费 │落实│究的专项经费。││
  
  ││ 支持 ││││
  
  ├───┼─────┼──────┼──────────────────────┼──┤
  
  │A2│B5│ 生机比 │网络环境下可以使用的计算机数与在校学生数之比│ 1│
  
  │信│计算机配备││至少达到:高中:1:8;初中□ ^u:1:10;小学:1:││
  
  │息│││15。││
  
  │化│├──────┼──────────────────────┼──┤
  
  │环││ 师机比 │网络环境下可以使用的计算机数与在校教师数之比│ 1│
  
  │境│││至少达到1:2。││
  
  │建├─────┼──────┼──────────────────────┼──┤
  
  │设│B6│网络│学校建成校园网,覆盖所有组织教学教研活动和教│1.5 │
  
  │20│ 网络 │接入│育管理的场所,接入广州市教育科研网,并以市教││
  
  │分│ 环境 │ 与出口 │科网为网络出口。││
  
  ││├──────┼──────────────────────┼──┤
  
  │││网络│设有信息过滤软件、防毒软件、防火墙软件,能有│ 1│
  
  │││管理│效净化网络环境和防范计算机病毒,并分析管理学││
  
  ││││生的上网行为。││
  
  ││├──────┼──────────────────────┼──┤
  
  │││流量│学校网络出口平均每月的上下行总流量不少于学校│ 1│
  
  ││││师生总数×20M,其中学校流入流量占总流量的50%││
  
  ││││以上。││
  
  │├─────┼──────┼──────────────────────┼──┤
  
  ││B7│ 多媒体课室 │学校的多媒体课室(指导配备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1.5 │
  
  ││多媒体计算│配备│的班级课室)与班级数之比:高初中1:1;小学1 ││
  
  ││机场室││:2。 ││
  
  ││├──────┼──────────────────────┼──┤
  
  │││计算机网络教│学校按每600名学生配备1室(50个以上机位)的要│1.5 │
  
  │││ 室配备 │求建成综合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或电子阅览室。││
  
  │├─────┼──────┼──────────────────────┼──┤
  
  ││B8│ 图书馆开放 │图书馆实现信息化管理。配有电子阅览室,座位充│1.5 │
  
  ││ 图书馆与 │情况│足(50个以上机位),链接市、区(县级市)教育││
  
  ││阅览室││数字图书馆,免费向学生开放。││
  
  ││├──────┼──────────────────────┼──┤
  
  │││师生│所有学生都能在市或区(县级市)教育数字图书馆│1.5 │
  
  │││阅读电子图书│注册用户号,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读书活动,并有 ││
  
  │││情况│具体的活动方案;每学期借阅电子图书数不少于师││
  
  ││││生总数×2。 ││
  
  │├─────┼──────┼──────────────────────┼──┤
  
  ││B9│学校网站建设│建立学校网站,通过教育网站备案,有信息安全管│ 2│
  
  ││ 校园 ││理制度和应急机制,未发生信息安全事故;网站有││
  
  ││ 网站 ││专人维护,定期更新(每月更新不少于3次,假期 ││
  
  ││││除外)。││
  
  ││├──────┼──────────────────────┼──┤
  
  │││相关网页建设│建立学科网页、班级网页、教师主页等,具有专人│ 2│
  
  ││││负责技术维护和定期更新(每月更新不少于2次, ││
  
  ││││假期除外)。││
  
  │├─────┼──────┼──────────────────────┼──┤
  
  ││ B10│校本资源建设│学校教师、学生开发的校本信息资源(如:教学软│1.5 │
  
  ││数字化教育││件、典型课例、教学设计、论文、学生作品等)每││
  
  ││ 资源 ││学期的总条数至少达到师生总人数,有优质校本提││
  
  ││││交到广州市教育资源库共享。││
  
  ││├──────┼──────────────────────┼──┤
  
  │││校本资源管理│学校建有提供教师校本资源共建共享的管理平台。│1.5 │
  
  │││平台│││
  
  ││├──────┼──────────────────────┼──┤
  
  │││资源共建共享│能链接市、区(县级市)教学资源中心,有具体的│1.5 │
  │││情况│推进市、区(县级市)教学资源库应用的措施,每││
  
  ││││学期下载的资源总条数不少于教师人数的10倍;被││
  
  ││││市、区(县级市)收集的资源总条数不少于教师总││
  
  ││││人数的20%。 ││
  
  ├───┼─────┼──────┼──────────────────────┼──┤
  
  │A3│ B11│应用│能创造性地将市“教育e时代”学生频道及区(或 │ 2│
  
  ││ 德育 │效果│学校)的相关系统应用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有││
  
  │教│ 应用 ││具体的活动和成果。提供多种德育教学案例(如课││
  
  │育│││件、课例录像等)。││
  
  │应│├──────┼──────────────────────┼──┤
  
  │用││开展教育情况│定期对师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他们对不良信│ 2│
  
  │45│││息的判断和抵制能力,有详细的记录文档和成果总││
  
  │分│││结材料。││
  
  │├─────┼──────┼──────────────────────┼──┤
  
  ││ B12│课时│每学期开设整合课(即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及课│ 3│
  
  ││ 教学 │ 覆盖率 │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开展教学活动)总课时占全部││
  
  ││ 应用 ││课时的比例达50%以上。 ││
  
  ││├──────┼──────────────────────┼──┤
  
  │││学科│每学期开设整合课的学科占全部学科的比例达90% │ 3│
  
  │││ 覆盖率 │以上。││
  
  ││├──────┼──────────────────────┼──┤
  
  │││教师│每学期开设整合课的教师占全体教师数量的比例达│ 3│
  
  │││ 覆盖率 │90%。 ││
  
  ││├──────┼──────────────────────┼──┤
  
  │││年级│每学期开设整合课的年级占全部年级的比例达100%│ 3│
  
  │││ 覆盖率 │。││
  
  ││├──────┼──────────────────────┼──┤
  
  │││应用│在部分学科实现网上作业、网上测试、师生教学交│ 2│
  
  │││效果│流等,学生随机抽查反映良好率达80%以上。 ││
  
  ││├──────┼──────────────────────┼──┤
  
  │││ 优良率 │市级相关业务部门随机抽查听课,优良率超过60% │ 2│
  
  ││││。││
  
  │├─────┼──────┼──────────────────────┼──┤
  
  ││ B13│措施│安装“教育e时代”应用中心专用客户端,有具体 │1.5 │
  
  ││ 综合 │ 与办法 │有效的措施推进名师辅导网、学生学习城、英语ee││
  
  ││ 实践 ││广场、教育资源库、数字图书馆等系统在学校中的││
  
  ││││应用。││
  
  ││├──────┼──────────────────────┼──┤
  
  │││科普│应用“教育e时代”科普谷进行学校科普教育,有 │1.5 │
  
  │││教育│具体的方案和活动成果。积极组□ ^u织学生通过科普谷││
  
  ││││参加区、市的有关科普比赛,并提供有学校特色的││
  
  ││││科普教育资源。││
  
  ││├──────┼──────────────────────┼──┤
  
  │││参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包括│ 3│
  
  │││人数│中小学电脑作品比赛、信息学奥赛、机器人竞赛等││
  
  ││││。││
  
  ││├──────┼──────────────────────┼──┤
  
  │││应用│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具有应用学生娱乐城、四季│1.5 │
  
  │││情况│少年宫等学生素质教育拓展项目的记录。││
  
  │├─────┼──────┼──────────────────────┼──┤
  
  ││ B14│数据上报情况│参加全市基础教育数据库的建设,数据上报及时,│ 3│
  
  ││ 教育 ││管理规范,没有发生数据上报延误、数据错漏事故││
  
  ││ 管理 ││。积极应用教育管理综合业务系统进行学校的各项││
  
  ││││教育管理工作。││
  
  ││├──────┼──────────────────────┼──┤
  
  │││ 办公自动化 │实现办公自动化,并可与市或区(县级市)教育局│1.5 │
  
  ││││实现教育公文的电子交换。││
  
  ││├──────┼──────────────────────┼──┤
  │││家校联系情况│应用“教育e时代”学生电子邮箱、电子地图等, │1.5 │
  
  ││││建立学校与家庭、社区相互沟通的平台,并能运用││
  
  ││││该平台建立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
  
  │├─────┼──────┼──────────────────────┼──┤
  
  ││ B15│制度建立和实│学校建立教育信息化的校本研究制度,广泛开展信│1.5 │
  
  ││ 教改 │ 验研究情况 │息技术应用实验研究,针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
  
  ││ 教研 ││的实际,认真开展实验研究工作。││
  
  ││├──────┼──────────────────────┼──┤
  
  │││成果│结合新课程改革,广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实验,有│ 3│
  
  ││││市级以上阶段性研究成果;或承担市级以上立项的││
  
  ││││教育信息化应用的研究课题,有阶段性研究成果。││
  
  ││├──────┼──────────────────────┼──┤
  
  │││课例│各学科都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有│2.5 │
  
  ││││典型课例(录像)供校内研讨交流。││
  
  ││├──────┼──────────────────────┼──┤
  
  │││活动│基于网络与区域内其他教师开展各种研究交流活动│2.5 │
  
  │││情况│,有具体的成果报告。学校每学期应用市、区远程││
  
  ││││教学观摩系统进行网上说课不少于2次或网络远程 ││
  
  ││││教学公开课不少于2节。 ││
  
  ││├──────┼──────────────────────┼──┤
  
  │││获奖│有市级以上获奖或发表的教育信息化论文。│ 2│
  
  │││情况│││
  
  ├───┼─────┼──────┼──────────────────────┼──┤
  
  │A4│ B16│机构│学校设立信息技术支持机构,专兼职网管人员及信│1.5 │
  
  ││技术支持机│设置│息技术人员数量配置为:高级中学(含中职学校)││
  
  │队│构││不少于4人;初级中学不少于3人;小学不少于2人 ││
  
  │伍│││。││
  
  │建│├──────┼──────────────────────┼──┤
  
  │设││培训│网络管理人员全部参加广州市中小学校网络管理人│1.5 │
  
  │10││情况│员培训,并持证上岗。││
  
  │分├─────┼──────┼──────────────────────┼──┤
  
  ││ B17│教师实际能力│学校管理人员、教学人员、技术人员达到国家教育│ 2│
  
  ││教育技术能││技术能力标准的要求;学科教师能够将信息技术整││
  
  ││力││合到教学中(即能开设整合课),并具备一定的资││
  
  ││││源开发能力。││
  
  │├─────┼──────┼──────────────────────┼──┤
  
  ││ B18│校本│树立教师培训新理念,举办适合本校特点的信息技│1.5 │
  
  ││ 培训 │培训│术应用的校本培训,有具体的培训教材和培训记录││
  
  ││与考核││。││
  
  ││├──────┼──────────────────────┼──┤
  
  │││网上培训教师│应用“教育e时代”教师继续教育网进行网上学习 │ 1│
  
  │││ 覆盖率 │的教师数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达90%以上。 ││
  
  ││├──────┼──────────────────────┼──┤
  
  │││网上培训课程│教师继续教育中选修的网络课程数占总课程数的比│ 1│
  
  │││ 覆盖率 │例达30%以上。 ││
  
  ││├──────┼──────────────────────┼──┤
  
  │││考核│全面完成广州市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与考核的任务。│1.5 │
  
  │││情况│││
  
  ├───┼─────┼──────┼──────────────────────┼──┤
  
  │A5│ B19│各类│学生在市级以上各类信息技术竞赛(如学生电脑作│ 3│
  
  ││ 师生 │竞赛│品、电脑机器人、信息技术相关竞赛)获得奖项。││
  
  │成│ 获奖 ├──────┼──────────────────────┼──┤
  
  │果││资源│教师所开发的资源(如课件、网站、论文、教学设│ 2│
  
  │与││ 与课例 │计等)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例在实际应用中││
  
  │影│││取得良好效果并获市级以上奖励。││
  │响│├──────┼──────────────────────┼──┤
  
  │15││研究│教育信息化应用的课题研究成果获市级以上奖励。│ 2│
  
  │分││成果│││
  
  │├─────┼──────┼──────────────────────┼──┤
  
  ││ B20│软件│每学年向广州市教育信息资源库提交获市级以上奖│ 2│
  
  ││ 实验 │ 与作品 │励的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各类课件、学科网站、││
  
  ││ 效果 ││专题网站等)及学生优秀电脑作品供全市师生交流││
  
  ││││共享。││
  
  ││├──────┼──────────────────────┼──┤
  
  │││整合│每学年在向广州市教育信息资源库提交5节以上整 │ 2│
  
  │││课例│合课例(其中语、数、英为必备科目)用于教学研││
  
  ││││究及教学交流。││
  
  ││├──────┼──────────────────────┼──┤
  
  │││交流│每学年至少组织一次开放日活动,供校内外教师交│ 2│
  
  │││效果│流学习。││
  
  ││├──────┼──────────────────────┼──┤
  
  │││活动│学校至少与一所农村地区学校结对进行教育信息技│ 2│
  
  │││情况│术的帮扶活动。□ ^u││
  
  └───┴─────┴──────┴──────────────────────┴──┘
  
  附件5
  
  
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区评估表

  
  ┌───┬─────────┬───────────────────────────┐
  
  ││││
  
  ├───┼─────────┼────────────┬────┬─────────┤
  
  │数据上│2 ││││
  
  │报情况│││││
  
  ├───┼─────────┼────────────┼────┼─────────┤
  
  │家校联│2 ││││
  
  │系情况│││││
  
  ├───┼─────────┼────────────┼────┼────┬────┤
  
  │16、资│资源应用情况│ 2││││
  
  │源应用├─────────┼────────────┼────┼────┼────┤
  
  ││资源收集情况│ 2││││
  
  │├─────────┼────────────┼────┼────┼────┤
  
  ││图书借阅情况│ 2││││
  
  │├─────────┼────────────┼────┼────┼────┤
  
  ││名师辅导│ 2││││
  
  │├─────────┼────────────┼────┼────┼────┤
  
  ││科普教育│ 2││││
  
  │├─────────┼────────────┼────┼────┼────┤
  
  ││思想道德│ 2││││
  
  │├─────────┼────────────┼────┼────┼────┤
  
  ││素质拓展│ 1││││
  
  ├───┼─────────┼────────────┼────┼────┼────┤
  
  │17、教│活动情况│ 2││││
  
  │改教研├─────────┼────────────┼────┼────┼────┤
  
  ││课题成果│ 2││││
  
  │├─────────┼────────────┼────┼────┼────┤
  
  ││论文汇编│ 2││││
  
  ├───┼─────────┼────────────┼────┼────┼────┤
  
  │18、队│领导理念培训│ 1││││
  
  │伍培训├─────────┼────────────┼────┼────┼────┤
  
  ││骨干教师培训│ 1││││
  
  │├─────────┼────────────┼────┼────┼────┤
  
  ││通识培训│ 1││││
  
  ├───┼─────────┼────────────┼────┼────┼────┤
  
  │19、继│学校覆盖率│ 1││││
  
  │续教育├─────────┼────────────┼────┼────┼────┤
  
  ││教师覆盖率│ 1││││
  
  │├─────────┼────────────┼────┼────┼────┤
  
  ││课程覆盖率│ 1││││
  
  ├─

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区、校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各区、县级市教育局,局属各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探索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新路子,全面提升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我局决定启动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区、校的建设。
  
  为做好应用实验区、校的申报、建设和评估工作,我局制定了《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区、校实施方案(试行)》,现将该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区、县级市教育局将该方案转发到辖内各学校,并做好宣传发动及组织工作。各单位应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积极做好实验区、校的申报、建设工作。申报和建设过程中如有问题和建议,请与我局科研处联系。
  
  
二〇〇六年九月十一日

  
  (联系人:丁光生,联系电话:83189829)
  
  附件
  
  
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区、校实施方案
  
  (试行)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探索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新路子,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绩效和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水平,特制订本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广州“教育e时代”(2006-2010)五年发展规划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办学效益、减轻师生负担为主线,探索教育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有效应用的新模式、新体系,积极发展地区和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挥实验区、校的示范辐射作用,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我市基础教育现代化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统一标准、以实验促建设、以实验促应用、以实验促发展。
  
  二、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十一五”期间我市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核心,通过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区、校的建设,大力开展网络环境下学与教及教育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全面提升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市教育中的应用水平。争取用三到五年的时间,通过实验、总结、提高,使实验区和实验学校成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示范单位,成为推进我市基础教育现代化和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排头兵,同时建设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区及应用示范学校,增强其辐射功能,带动全市教育信息化应用向纵深发展,提高我市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绩效。
  
  具体目标如下:
  
  (一)在“十一五”期间,在全市各区、县级市中设立3个以上的“教育e时代”实验区和300所左右的“教育e时代”实验学校,在这些实验区和实验学校中,全面推进数字化环境建设,充分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促进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二)在“十一五”期间,大力推进“教育e时代”工程应用项目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的广泛应用,全面提升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市基础教育中的应用水平。
  
  (三)构建广州“教育e时代”教育信息化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我市教育信息化管理与应用朝着标准化、规范化、常规化、动态化方向深入发展,形成广州教育信息化的新特色。
  
  (四)探索适应不同地区发展水平的教育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资源建设与应用的不同模式,提高现代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教育e时代”教育信息资源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和师生服务。
  
  (五)积极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大力推进课程改革,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层次整合,促进教育观念、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手段的变革;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各个环节相结合的实验和研究,力争取得一批突破性的教学和科研成果,提升理论水平。
  
  (六)培养出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掌握和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
  
  (七)建设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管理体系,提高我市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
  
  (八)逐步建立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绩效评估机制,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建设进行动态评估,建立相应机制,鼓励各地各校按照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切实加强信息资源库、基础数据库及应用系统的建设,扎实开展教育信息化的各项应用。
  
  三、组织管理
  
  实验工作在广州市教育局领导下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