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设区市农业(果业)局: 立春已过,我省春季田间管理即将由南向北全面展开。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春季田间管理视频会议精神,夺取今年夏季粮油丰收,实现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400亿斤以上,油料总产力争达到120万吨的目标,巩固全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好形势,现就切实加强当前春季田间管理和春耕生产准备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高度重视,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我省夏季粮油生产面临的形势异常复杂,春季田间管理的任务十分繁重,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正确把握形势,及时有效应对,全力抓好落实。 (一)充分认识夺取今年夏季粮油丰收的重大意义。今年是我省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好形势不逆转,是加强通胀预期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重要基础。夏季粮油收成的好坏,直接影响农产品价格走势和消费者的通胀预期。夏季粮油生产是全年农业生产的第一仗,夏粮增产对全年粮食丰收至关重要,对全年农业农村形势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各地要充分认识到千方百计夺取夏季粮油丰收的极端重要性,这既是贯彻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提出的“两个千方百计”和全省农业工作会议提出的“三个千方百计”要求的需要、也是坚持“江西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的地位不动摇、江西肩负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不动摇”战略思想的需要,更是保持我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大局的需要。 (二)准确把握今年夏季粮油生产的客观形势。我省粮食生产已经连续6年增产,总产突破400亿斤,在这样高的基数上实现新的突破,难度越来越大。作为我省油料主打作物的油菜,由于去年伏秋连旱来的早、时间长、范围广,给我省的油菜生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全省油菜冬前苗情较上年偏差,据调查统计,一类苗占37.5%,二类苗占45.7%,三类苗占16.8%,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5个百分点、上升了0.7个百分点、上升了1.8个百分点。由于气候变化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我省油菜可能还将面临许多苗情隐患:今年气温回暖早,发生“倒春寒”的几率大,易造成油菜冻害;春季如遇连阴雨天气、排水不畅,易造成油菜渍害;大田排水不良、田间湿度偏高也将易于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等。对此,各级农业部门务必高度重视,提早安排,广泛动员,有效应对,确保春季粮油生产顺利开展。 (三)牢固树立夺取夏季粮油丰收的坚定信心。各地在看到不利因素的同时,也要看到争取今年夏季粮油好收成仍有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中央政策信号强烈、导向明确。去年中央及早出台一系列扶持冬种生产的政策措施,今年连续第七年发出指导“三农”工作的1号文件,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有力调动了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随着经济企稳回升,消费信心增强,农产品市场出现产销两旺的好形势。农产品市场形势好、价格稳中有升。农民收入预期好,有利于农民增加生产投入、加强田间管理。当前土壤墒情较好,病虫基数低。各级农业部门务必用足用好有利政策和条件,充分调动和指导农民切实加强春季田间管理,再夺夏季粮油丰收。 二、强化指导,严格落实春季田间管理各项技术措施 各级农业部门要把春季田间管理作为当前农业生产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切实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迅速掀起春季田管热潮。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要强化分类指导。各级农业部门要分作物、分地区指导农民开展春季田间管理。油菜春季田间管理的主要技术措施:一是清沟排水。开春后,温度升高,雨水增多,容易形成渍害,根系活力下降,影响油菜中后期的生长发育。为预防油菜渍害,要特别做好清沟排水工作,做到三沟相通,排水通畅,以提高土温,改善土壤通气条件。二是增施薹肥。2月份我省油菜自南到北陆续进入抽薹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旺盛,应十分重视施用薹肥。去年直播油菜苗势较差,宜适当增施薹肥,建议亩施尿素5~7公斤,氯化钾等钾肥4~5公斤。对于速效钾含量在100mg/kg的土壤薹期可不施钾。三是重视硼肥。我省大部分土壤缺硼,甘蓝型油菜对硼十分敏感,缺硼往往“花而不实”,减产严重甚至绝收,增施硼肥增产效果明显。对底肥没有施用硼肥的田块要尽早在蕾薹期喷施一至二次0.2%硼砂水溶液。四是防治菌核病。菌核病是油菜的主要病害,病害表现在成熟后期,但防治最佳时间在盛花期,使用药剂在油菜花期防治1~2次,能有效控制菌核病的发生。绿肥春季田间管理主要在于清沟排水,做到大雨过后田间不积水,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气温回暖后,每亩施用3~4kg尿素,也可结合防病,喷施0.2%磷酸二氢钾+0.5%尿素,促进早发夺高产。果树、蔬菜等园艺作物春季管理重点要科学护理防止冻害发生,对低洼地育苗的苗圃和幼龄果园要及时清沟排水,并做好春季施肥,促进果苗和果树萌发新梢,增强树势。气温回升后,要及时防治受冻柑桔树的流胶病和炭疽病。在田蔬菜重点要做好清沟排渍工作,以降低田间湿度,避免或减轻渍害。特别要做好早春茄果类蔬菜苗床的调温、降湿和防病工作。 |
| 二要狠抓防灾减灾。各地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及早制定完善冬季农业生产灾害应急预案,做好抗灾救灾技术、人员及物资等各项准备,密切与气象部门联系,高度关注重要时节、重点区域、重大天气变化,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务必做到预警要早、反应要快、措施要实,争取主动,尽最大努力降低灾害损失。 三要抓好技术服务。当前,正值春季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各地要组织各级干部采取包县包乡包村、蹲点指导等形式,广泛动员农民群众及早下田,及早落实关键技术。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查苗情、查墒情、查病虫情,制定完善技术方案,指导农民因地、因苗、因时搞好肥水管理。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送科技下乡等形式,大力开展各项实用技术的培训和服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手机短信等现代传媒手段,向农民宣讲传授春季田管技术。特别要认真组织开展好油菜、绿肥、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及时组织现场观摩,展示技术,辐射带动大面积推广。 三、及早筹划安排,扎实抓好春耕备耕工作 各地要一手抓好春季田间管理,一手抓好春耕备耕工作,早动员、早部署、早安排,重点抓好计划指导,技术服务和物质准备,为实现全年农业和粮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一是抓好政策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继续实施水稻、小麦、玉米、长江流域油菜良种补贴全覆盖,扩大马铃薯补贴范围,实施花生良种补贴试点,继续提高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适时启动玉米、大豆、油菜籽等临时收储政策。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使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细化实化实施方案,逐项分解落实,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给农民的实惠不缩水,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激励效应。要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良种补贴等财政补贴资金尽早足额落实到位、兑现到户。同时,要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提出政策建议,争取各方面支持,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二是抓好春播面积落实。各地要把落实面积作为春耕备耕的首要任务,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加强政策宣传和信息引导,指导农民合理安排种植结构,鼓励农民多种粮、种好粮。要挖掘耕地潜力,优化耕作模式,发展间套复种,提高复种指数。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光温水资源,积极推进水稻“单改双”,努力恢复双季稻面积。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促进和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积极培育种粮大户和种粮专业合作社,扩大土地规模种植。同时又要加强引导和指导,注意防止因土地流转误了农时。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同时,要统筹安排好油料、棉花等作物生产,防止大起大落。 三是抓好春耕科技服务。搞好春耕备耕,必须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科技下乡”实施方案,加大培训力度,力争每个村都有1-2个示范户,着力提高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把实用增产技术送到农民手中,落实到田间地头。要整合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力量,围绕春耕生产,开展技术服务,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要大规模开展粮棉油高产创建,集成展示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开展现场观摩,扩大示范效应。要广泛利用“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现代远程传播手段,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信息服务。 四是抓好农资供应和市场监管。各地要切实加强化肥、农药、柴油、种子储备、供需和价格监测,及时发布供求信息,稳定市场价格。要会同工商、公安、质检等部门,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等违法行为,净化农资市场,维护农民利益。鼓励农资连锁配送经营,扶持多种形式的农资购销合作组织,探索“农企对接”,发展直供直销,降低流通成本,保证农资质量。广泛开展辨别假劣农资宣传活动,指导农民选购合格种子和农药,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鉴别能力。各地要特别注意杂交早稻用种问题,高度重视,加强种子信息调度,强化种子质量检测,搞好余缺调剂,确保春耕生产杂交稻用种数量和质量安全。 五是抓好农机作业服务。各地要充分发挥农机在春耕备耕中的主力军作用。要提前做好作业准备,组织农机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指导机手保养、调试和检修农机具,开展保护性耕作、精量播种、机械深松、节水灌溉等技术的示范推广。要加强农艺农机相结合,农业、农机部门要通力协作,抓好全省18个工厂化育秧示范点建设,以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种粮大户和农机合作社为依托,落实机插面积。要扶持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开展跨区机耕、机播、机插等作业,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益。要及时发布跨区作业信息,规范作业秩序,做好农机具、零配件和油料供应。要强化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开展春季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消除农机事故隐患,确保农机作业安全。 |
|
各设区市农业(果业)局: 立春已过,我省春季田间管理即将由南向北全面展开。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春季田间管理视频会议精神,夺取今年夏季粮油丰收,实现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400亿斤以上,油料总产力争达到120万吨的目标,巩固全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好形势,现就切实加强当前春季田间管理和春耕生产准备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高度重视,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我省夏季粮油生产面临的形势异常复杂,春季田间管理的任务十分繁重,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正确把握形势,及时有效应对,全力抓好落实。 (一)充分认识夺取今年夏季粮油丰收的重大意义。今年是我省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好形势不逆转,是加强通胀预期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重要基础。夏季粮油收成的好坏,直接影响农产品价格走势和消费者的通胀预期。夏季粮油生产是全年农业生产的第一仗,夏粮增产对全年粮食丰收至关重要,对全年农业农村形势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各地要充分认识到千方百计夺取夏季粮油丰收的极端重要性,这既是贯彻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提出的“两个千方百计”和全省农业工作会议提出的“三个千方百计”要求的需要、也是坚持“江西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的地位不动摇、江西肩负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不动摇”战略思想的需要,更是保持我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大局的需要。 (二)准确把握今年夏季粮油生产的客观形势。我省粮食生产已经连续6年增产,总产突破400亿斤,在这样高的基数上实现新的突破,难度越来越大。作为我省油料主打作物的油菜,由于去年伏秋连旱来的早、时间长、范围广,给我省的油菜生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全省油菜冬前苗情较上年偏差,据调查统计,一类苗占37.5%,二类苗占45.7%,三类苗占16.8%,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5个百分点、上升了0.7个百分点、上升了1.8个百分点。由于气候变化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我省油菜可能还将面临许多苗情隐患:今年气温回暖早,发生“倒春寒”的几率大,易造成油菜冻害;春季如遇连阴雨天气、排水不畅,易造成油菜渍害;大田排水不良、田间湿度偏高也将易于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等。对此,各级农业部门务必高度重视,提早安排,广泛动员,有效应对,确保春季粮油生产顺利开展。 (三)牢固树立夺取夏季粮油丰收的坚定信心。各地在看到不利因素的同时,也要看到争取今年夏季粮油好收成仍有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中央政策信号强烈、导向明确。去年中央及早出台一系列扶持冬种生产的政策措施,今年连续第七年发出指导“三农”工作的1号文件,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有力调动了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随着经济企稳回升,消费信心增强,农产品市场出现产销两旺的好形势。农产品市场形势好、价格稳中有升。农民收入预期好,有利于农民增加生产投入、加强田间管理。当前土壤墒情较好,病虫基数低。各级农业部门务必用足用好有利政策和条件,充分调动和指导农民切实加强春季田间管理,再夺夏季粮油丰收。 二、强化指导,严格落实春季田间管理各项技术措施 各级农业部门要把春季田间管理作为当前农业生产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切实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迅速掀起春季田管热潮。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要强化分类指导。各级农业部门要分作物、分地区指导农民开展春季田间管理。油菜春季田间管理的主要技术措施:一是清沟排水。开春后,温度升高,雨水增多,容易形成渍害,根系活力下降,影响油菜中后期的生长发育。为预防油菜渍害,要特别做好清沟排水工作,做到三沟相通,排水通畅,以提高土温,改善土壤通气条件。二是增施薹肥。2月份我省油菜自南到北陆续进入抽薹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旺盛,应十分重视施用薹肥。去年直播油菜苗势较差,宜适当增施薹肥,建议亩施尿素5~7公斤,氯化钾等钾肥4~5公斤。对于速效钾含量在100mg/kg的土壤薹期可不施钾。三是重视硼肥。我省大部分土壤缺硼,甘蓝型油菜对硼十分敏感,缺硼往往“花而不实”,减产严重甚至绝收,增施硼肥增产效果明显。对底肥没有施用硼肥的田块要尽早在蕾薹期喷施一至二次0.2%硼砂水溶液。四是防治菌核病。菌核病是油菜的主要病害,病害表现在成熟后期,但防治最佳时间在盛花期,使用药剂在油菜花期防治1~2次,能有效控制菌核病的发生。绿肥春季田间管理主要在于清沟排水,做到大雨过后田间不积水,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气温回暖后,每亩施用3~4kg尿素,也可结合防病,喷施0.2%磷酸二氢钾+0.5%尿素,促进早发夺高产。果树、蔬菜等园艺作物春季管理重点要科学护理防止冻害发生,对低洼地育苗的苗圃和幼龄果园要及时清沟排水,并做好春季施肥,促进果苗和果树萌发新梢,增强树势。气温回升后,要及时防治受冻柑桔树的流胶病和炭疽病。在田蔬菜重点要做好清沟排渍工作,以降低田间湿度,避免或减轻渍害。特别要做好早春茄果类蔬菜苗床的调温、降湿和防病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