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适应中国石油发展战略的石油工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
林元华 范翔宇 杜建芬 赵永清 张烈辉 孟英峰
杜志敏 |
西南石油大学 |
一等奖 |
|
中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中药理科基础基地建设的实践 |
彭 成 董小萍 陈学惠 卞金辉 王世宇 刘贤武 谌立巍 万德光 李祖伦 吴小唯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一等奖 |
|
研究型大学中计算机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周激流 朱 敏 唐宁九 邰明松 彭 舰 赵 琦 |
四川大学 |
一等奖 |
|
高等财经院校通识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封希德 唐晓勇 艾 鸿 姜玉梅 江雪珍 |
西南财经大学 |
一等奖 |
|
以审美教育为切入点,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探索与实践 |
高林远 钟仕伦 杜 伟 严树文 任立刚 朱建军
张 松 朱晟利 |
四川师范大学 |
一等奖 |
|
创新理念,强化能力,开拓实验教学大众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的新路子 |
蒋葛夫 张文桂 杨 宁 杨 平 冯军焕 陈曾川 王 英 王培俊 陈燕灵 宋世军 郭 剑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等奖 |
|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整体建构电气工程教育体系,培养轨道交通一流人才 |
冯晓云 王 英 李春茂 赵 舵 王晓茹 吴广宁
陈维荣 何晓琼 黄治清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等奖 |
|
西部地区高素质复合型师资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
周介铭 祁晓玲 杜 伟 李树勇 张子照 陈智勇
李 戎 |
四川师范大学 |
一等奖 |
|
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孙卫国 马继刚 张红伟 冉桂琼 赵 莉 廖林川
曾益峰 |
四川大学 |
一等奖 |
|
“intel模式”高职微电子技术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
李可为 朱晋蜀 谯 铠 霍 平 何 茗 |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intel产品(成都)有限公司 |
一等奖 |
|
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三个链接”创新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
张怀武 靳 敏 于 奇 何 为 张媛媛 李言荣 陶伯万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等奖 |
|
比较文学教学团队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 |
曹顺庆 徐新建 王晓路 傅其林 梁 昭 |
四川大学 |
一等奖 |
|
“五位一体”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文心田 郑有良 李 天 李廷轩 罗承德 龚 浩
何临春 杨锦秀 付佑权 叶素梅 |
四川农业大学 |
一等奖 |
|
财经类学生校园“全真”创业实践平台建设 |
杨继瑞 杨海洋 代光举 艾 鸿 张邦富 |
西南财经大学 |
一等奖 |
|
学科体系与教育体系融合:学科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
朱 宏 罗正祥 杨亚培 覃庆国 蒋 宁 余 魅
田伟霞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等奖 |
|
彝语言文学专业多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
沙马拉毅 乌尼乌且 王秀英 罗 曲 王美英 |
西南民族大学 |
一等奖 |
|
面向重大水电工程需求,构筑强化实践的水利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与模式 |
陈建康 李 嘉 李渭新 张立勇 覃光华 华国春
许唯临 |
四川大学 |
一等奖 |
|
地方师范大学以学科建设为支撑创建教师教育办学特色的研究与实践 |
佘正松 李 健 李化树 徐远火 刁永锋 |
西华师范大学 |
一等奖 |
|
电子工程专业“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
钟洪声 童 玲 习友宝 詹惠琴 陈祝明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等奖 |
|
依托优势学科,构建优质资源,造就适应轨道交通高速发展的多样化创新型人才 |
黄 庆 阎开印 李远富 董大伟 冯晓云 张翠芳 彭其渊 富海鹰 冯军焕 庞烈鑫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等奖 |
|
制造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司徒渝 杨 跃 张 斌 李登万 徐诗勤 陈晓慈
尹守军 向 桢 武友德 郭 杰 王泽忠 郑辅春 尹昌荣 |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
一等奖 |
|
经济管理类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综合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刘 灿 毛洪涛 宋光辉 张桥云 杨 丹 刘 蓉 |
西南财经大学 |
一等奖 |
|
发挥作物学科优势,创建以农学为龙头的专业群协调发展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黄玉碧 田孟良 任万军 王西瑶 付体华 黄 云
牛应泽 苏顺宗 李首成 陈兴福 佘跃辉 |
四川农业大学 |
一等奖 |
|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中医药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和创新 |
张庆文 温川飙 杨 川 刘 军 严小英 马维骐
符 涛 朱鸿秋 何 力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一等奖 |
|
藏语言文学特色专业建设、改造与实践 |
罗布江村 万 果 仁青措 王诗文 德吉草 |
西南民族大学 |
一等奖 |
|
“气电结合,以电为主”的气象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周定文 何建新 谢明元 郭在华 何 晋 杨 玲
汤志亚 邓小波 杨家仕 |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
一等奖 |
|
探索与实践工程训练的新模式,促进大学生工程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
杨 平 寇化瑜 牟 萍 傅丽凌 丁杰雄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等奖 |
|
四川高校文献保障体系建设 |
吕先竞 姚乐野 李 勇 叶艳鸣 李明伍 林宏辉
张盛强 刘金玲 王 军 |
西华大学、四川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
一等奖 |
|
全方位构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工科力学教学平台 |
杨翊仁 沈火明 富海鹰 康国政 龚 晖 高芳清
戴振羽 江晓禹 禹华谦 罗永坤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等奖 |
|
构建立体化实践性教学体系,着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财经人才 |
马 骁 毛洪涛 杨 丹 曹旭斌 廖春华 |
西南财经大学 |
一等奖 |
|
划转地方高校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
杜志敏 赵金洲 李小明 王义全 郑家武 林元华
叶雪琴 赵 刚 陈普春 龙仕文 侯勇俊 |
西南石油大学 |
一等奖 |
|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课程“3343”开发理论与实践 |
李学锋 陈玉华 熊 熙 刘建超 黄 燕 林训超
姚虹华 冯光灿 邱寄帆 郑金辉 祝登义 杨 蓉
王晓霞 银 河 廖正非 易磊隽 武智慧 刘 红
李有慧 黎富玉 |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一等奖 |
|
“绿色化学”双语课程建设与实践 |
胡常伟 李桂英 秦 松 祝良芳 冯小明 |
四川大学 |
一等奖 |
|
以提高中医临床思维能力为中心的中医“经典”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
杨 宇 张 琦 冯全生 成 玉 江 泳 郑秀丽
郭尹玲 乔胃娟 袁世清 祝 捷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一等奖 |
|
地方高师院校“教学做合一”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
马元方 谢 峰 刘 毅 费文晓 杨雪特 |
内江师范学院 |
一等奖 |
|
面向行业需求,依托办学优势,构建高层次金融人才应用能力培养体系 |
张桥云 殷孟波 曾志耕 赵静梅 解川波 翟立宏
冯新力 王晋忠 宋珂慧 |
西南财经大学 |
一等奖 |
|
地方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车振明 马 力 李明元 徐 坤 雷 激 |
西华大学 |
一等奖 |
|
大学生英语文化素质教育234方案 |
祁晓玲 龚雪萍 贾兴蓉 段丽斌 唐雪源 朱 华
张 叉 |
四川师范大学 |
一等奖 |
|
地方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和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
范昕建 梁繁荣 王德蒇 方晓明 张 希 张庆文 江蓉星 王子寿 余曙光 胡 媛 王洪志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一等奖 |
|
实验教学学分制改革与实践 |
张礼达 潘 华 殷国强 肖 毅 岳 松 庄发文
宗莲松 郭建军 徐学彬 古 滨 |
西华大学 |
一等奖 |
|
计量经济学课程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证分析能力的综合改革与实践 |
庞 皓 黎 实 李南成 史代敏 郭建军 谢小燕
周惠彬 |
西南财经大学 |
一等奖 |
|
区域产学研联盟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
肖正学 董发勤 王成端 谭志昕 何全勇 尹华松
段 涛 |
西南科技大学 |
一等奖 |
|
与名企深度合作的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专业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 |
魏庆曜 周林福 陈 斌 郭远辉 秦兴顺 |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一等奖 |
|
以“质量工程”为航标,构筑我国领先水平的机械基础教育教学平台 |
吴鹿鸣 周仲荣 王培俊 陆天炜 阎开印 卢存光
杨坤怡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等奖 |
|
以电子设计竞赛为平台,切实提高四川高校学生创新能力 |
杨亚培 余 魅 孙明义 王天宝 宋兴华 程红霞 王 丹 |
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
一等奖 |
|
药事管理学教学改革及课程体系建设 |
蒋学华 胡 明 周乃彤 吴 蓬 蒲 剑 |
四川大学 |
一等奖 |
|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载体,强化工科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
黄廷祝 傅英定 徐全智 高 建 冷劲松 蒲和平
覃思义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等奖 |
|
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立体化培养模式 |
边慧敏 尹庆双 侯荔江 郭志刚 钟 慧 |
西南财经大学 |
一等奖 |
|
四川大学研究性学习示范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马继刚 张鲜元 夏健刚 陈敬贵 刘 黎 李天燕
孙克金 |
四川大学 |
一等奖 |
|
四川大学吴玉章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
张红伟 晏世经 周志文 李 娟 张 伟 刘 黎
李 麟 |
四川大学 |
一等奖 |
|
高等教育大众化后行业特色高校精英教育问题的研究与实践 |
倪师军 冯文广 曹俊兴 孔繁津 庹先国 阳正熙
程孝良 姚圣国 董孝壁 邓 斌 郭 科 程艳丽
赵 亮 |
成都理工大学 |
一等奖 |
|
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秦志光 傅 彦 侯孟书 徐 谡 吴祖峰 任立勇
王庆先 杨直凡 陈雷霆 雷 航 杨 茂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等奖 |
|
打造专业优势平台,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创新性工程型交通运输专业人才 |
彭其渊 李宗平 马 驷 帅 斌 邓灼志 甘 灵
霍娅敏 康玉环 罗 霞 闫海峰 朱志国 王 琳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等奖 |
|
西部高校数学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 |
刘应明 王宝富 彭联刚 胡 兵 张伟年 |
四川大学 |
一等奖 |
|
构建“一主三辅”的教学模式,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
朱世宏 何 沙 徐纪律 张小飞 李世伟 陈 彬
喻 滨 |
西南石油大学 |
一等奖 |
|
培养口腔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平台的建设 |
周学东 石 冰 陈谦明 赵志河 于海洋 李继遥
叶 玲 郑 谦 李晓箐 王 虎 陈 宇 肖丽英
万乾炳 赖文莉 王 杭 杨尚春 柳 茜 唐 洁
谭 静 班 宇 |
四川大学 |
一等奖 |
|
法医学全国规划教材建设(教材) |
侯一平 赵子琴 王保捷 廖林川 黄光照 贺浪冲
秦启生 刘协和 丁 梅 |
四川大学 复旦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等奖 |
|
创建tr团队,提高光电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
蒋亚东 郑宇涛 吴援明 吴绪红 薛巧巧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等奖 |
|
地质工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黄润秋 许 强 李天斌 陈礼仪 巨能攀 王运生
傅荣华 付小敏 韩才义 胥建华 王兴平 蔡国军 |
成都理工大学 |
一等奖 |
|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体系 |
谭书敏 张春和 郭朝辉 王洪辉 王 敏 |
成都理工大学 |
一等奖 |
|
改革培养模式、构建立体平台,提高西部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人才 |
钱清泉 陈维荣 吴广宁 周利军 何正友 刘志刚
李群湛 陈小川 张昆仑 许建平 高 波 戴小文
晏寄夫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等奖 |
|
《工厂供电》系列教材 |
刘介才 霍 平 |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
一等奖 |
|
划转地方院校本科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赵金洲 黄健全 王义全 董海英 刘建兴 刘蜀知
陈 馥 胡 泽 廖明光 谭祖雪 赖天华 |
西南石油大学 |
一等奖 |
|
立足行业和区域建设开放式平台 持续提升工程实践效能 |
董发勤 彭 煜 张 华 尹显明 王基生 晏 斌
刘志勤 宋丹路 |
西南科技大学 |
一等奖 |
|
“311”质量工程的构建与实践--民族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索 |
曾 明 张明善 刘 毅 梁晓军 刘 超 |
西南民族大学 |
一等奖 |
|
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师教育培养培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刁永锋 王安平 李 健 赵 正 徐 东 |
西华师范大学 |
一等奖 |
|
原典阅读与“中华文化”素质课课程改革研究 |
雷汉卿 曹顺庆 粟品孝 黄玉顺 熊 兰 |
四川大学 |
一等奖 |
|
新时期综合性大学法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李 平 里 赞 王 斌 王晓媛 刘 畅 |
四川大学 |
一等奖 |
|
以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为载体 打造“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
丁任重 刘方健 刘 灿 李 萍 王朝明 刘 恒
陈志舟 |
西南财经大学 |
一等奖 |
|
民航飞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创新 |
陈布科 何秋钊 魏林红 李卫东 赵廷渝 |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一等奖 |
|
构建新世纪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体系 |
宁维卫 陈 丽 顾利亚 王顺洪 朱健梅 陈 华 田瑞琪 桂富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等奖 |
|
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优势促进本科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
李克锋 王协康 张建民 邓 军 许唯临 |
四川大学 |
一等奖 |
|
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视野下的语文教师教育教材建设(教材) |
刘永康 马正平 靳 彤 许书明 张 华 陈元辉
余 虹 |
四川师范大学 |
一等奖 |
|
地方院校大学生科技制作与创新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罗 康 王 强 王进戈 蔡长韬 陈卫泽 柳在鑫 |
西华大学 |
一等奖 |
|
多路径外语学习与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
石 坚 任 文 李 兵 杨利军 冒 兮 |
四川大学 |
一等奖 |
|
地方高校学分制下工科基础力学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
胡文绩 古 滨 唐学彬 邱清水 彭俊文 万 鸣
田云德 高红霞 |
西华大学 |
一等奖 |
|
烹饪类和旅游类专业国际化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
卢 一 周世中 杨君强 |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 |
一等奖 |
|
泸州医学院临床教学基地“以优化促质量”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曾晓荣 邓存良 李以樟 刘克林 谢晓东 娄 坤
郑立舸 海宇茂 程 涛 刘利舲 赵 琼 陈 勤
何鸿媛 |
泸州医学院 |
一等奖 |
|
多元化继续教育体系的探索和实践 |
曾 翎 周海涛 张映敏 李文远 赵 蓉 杨忠孝
钟 宇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等奖 |
|
构建“人网、天网、地网”培训平台,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
钟仕伦 李志全 张 雳 肖 刚 郑立海 |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教师教育网络联盟 |
一等奖 |
|
国家生物技术基地、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
陈 放 侯太平 吴羽纺 吴 勇 宋 航 魏 炜
赵 琦 |
四川大学 |
一等奖 |
|
地方高校电气工程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董秀成 杨燕翔 王 军 杨 洪 张彼德 |
西华大学 |
一等奖 |
|
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课程体系建设 |
唐宁九 游洪跃 朱 敏 杨秋辉 栾新成 |
四川大学 |
一等奖 |
|
依托学科优势,立足特色创新,工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特色专业建设与实践 |
郭 科 周仲礼 范安东 王茂芝 郭发明 陈 聆
龚 灏 胡 灿 曹金文 张 萍 王玉兰 王文娟
梁 莉 魏友华 许必才 |
成都理工大学 |
一等奖 |
|
构建地方高校服务型监控与保障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
周介铭 李 培 祁晓玲 严余松 任立刚 杜 伟
杨晓艳 严 虎 张子照 |
四川师范大学 |
一等奖 |
|
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工程训练教学新体系 |
罗 阳 梅筱琴 王 杰 王 玲 干 静 |
四川大学 |
一等奖 |
|
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物理实验教学体系 |
朱 俊 何 原 饶大庆 胡险峰 黄建群 |
四川大学 |
一等奖 |
|
土木工程专业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李远富 李 乔 李彤梅 彭雄志 吕和林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等奖 |
|
构建大学英语多元化立体培养模式,促进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个性化发展 |
吕长竑 傅勇林 夏伟蓉 欣 羚 易 红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等奖 |
|
建设教学团队、推动改革创新、构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新体系 |
张文鹏 张 丽 伍忠杰 胡杰辉 高 照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等奖 |
|
通过科研实践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的构建 |
李学伟 朱 庆 张 明 赖松家 王继文 |
四川农业大学 |
一等奖 |
|
长江上游林业人才培养质量工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李贤伟 宫渊波 黄从德 李 梅 胡庭兴 |
四川农业大学 |
一等奖 |
|
加强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促进学科发展 |
周永红 丁春邦 温安祥 杨瑞武 杨婉身 |
四川农业大学 |
一等奖 |
|
构建具有农林特色的经济管理类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陈文宽 蒋远胜 潘 宏 钟秀玲 符 刚 |
四川农业大学 |
一等奖 |
|
“一三五”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及在地质工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中的实践 |
李天斌 付小敏 蔡国军 王运生 王兴平 |
成都理工大学 |
一等奖 |
|
面向社会需要,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 |
王 玲 袁 丁 刘 芳 郭 涛 李晓宁 |
四川师范大学 |
一等奖 |
|
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建立多学科双层次训练体系,促进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 |
杨 春 张 健 袁 丁 李 权 何太平 |
四川师范大学 |
一等奖 |
|
整合校内外资源 构建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
王俊波 翟 瑞 周凤生 辛 勇 文 红 |
西南科技大学 |
一等奖 |
|
《信号与系统》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
曾黄麟 傅成华 姚 毅 孙兴波 徐永俊 |
四川理工学院 |
一等奖 |
|
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多渠道加强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 |
杨胜宽 陈晓春 李朝晖 殷利民 谢春明 |
乐山师范学院 |
一等奖 |
|
实施品牌战略,创建特色专业,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应用型人才 |
夏明忠 任迎虹 赵益强 张旭东 袁 颖 |
西昌学院 |
一等奖 |
|
乒乓球教学与训练--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 |
刘建和 武川洪 岳海鹏 唐小林 李 林 |
成都体育学院 |
一等奖 |
|
体教结合、亦读亦训、科教支撑 --成都体育学院北京“奥运争光”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 |
刘 建 易 琳 田 川 龙望春 王祥权 |
成都体育学院 |
一等奖 |
|
拔尖作曲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敖昌群 易 柯 宋名筑 |
四川音乐学院 |
一等奖 |
|
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 |
刘国钦 伍维根 钟玉泉 李尚志 彭健伯 |
攀枝花学院 |
一等奖 |
|
探索多元合作机制,努力建设高职精品教材 |
陈传伟 汪令江 张雪峰 李学锋 季 辉 |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成都学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一等奖 |
|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示范和辐射能力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吕光军 陈玉华 张蕴启 刘建超 熊 熙 |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一等奖 |
|
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探索--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实践 |
李 辉 胡晓元 吴明军 周和荣 杨 魁 |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一等奖 |
|
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宋强刚 陈钰萍 陈国英 邱 兴 唐安奎 |
四川教育学院 |
一等奖 |
|
多层次大学生数学创新意识与建模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王宝富 张志让 钮 海 徐全智 颜文勇 |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四川赛区组委会,四川大学 |
一等奖 |
|
省级二等奖(共120项)
|
|
项目名称 |
获奖人员 |
所属单位 |
奖励
等级 |
|
信息安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
刘嘉勇 方勇 胡勇 欧晓聪 周安民 |
四川大学 |
二等奖 |
|
依托科研进行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创建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赵北君 朱世富 王瑞林 孙小松 何知宇 |
四川大学 |
二等奖 |
|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曹益平 苏显渝 陈文静 张启灿 向立群 |
四川大学 |
二等奖 |
|
面向21世纪《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 |
蒋文举 苏仕军 楚英豪 金 燕 尹华强 |
四川大学 |
二等奖 |
|
国家精品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的建设与推广 |
顾 宜 赵长生 谢邦互 汤嘉陵 王 劲 |
四川大学 |
二等奖 |
|
细胞生物学“教师、教材、教法”三位一体课程建设与改革 |
邹方东 王喜忠 |
四川大学 |
二等奖 |
|
医学模拟教学的研究及其在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中的应用 |
万学红 周总光 程南生 夏 天 卿 平 |
四川大学 |
二等奖 |
|
发挥综合大学多学科优势,文理工医相结合,创建口腔修复工艺学本科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 |
于海洋 周 敏 熊 芳 万乾炳 巢永烈 |
四川大学 |
二等奖 |
|
《公共卫生教育基本要求》的研究与实施 |
马 骁 李 虹 李晓松 邓 洪 朱昌蕙 |
四川大学 |
二等奖 |
|
以素质教育、能力培养为导向优化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蒋晓莲 李继平 朱 丹 王世平 成翼娟 |
四川大学 |
二等奖 |
|
医学检验“系科合一”办学实践 |
李 萍 王兰兰 秦 莉 彭志英 刘锦琳 |
四川大学 |
二等奖 |
|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实现 |
刘东权 洪 玫 尹 皓 王湖南 高 伟 |
四川大学 |
二等奖 |
|
创建实践教学新平台,探索培养新模式,培育高质量铁路应用型人才 |
蔺安林 张秀峰 高四维 许小林 靳 桅 |
西南交通大学 |
二等奖 |
|
构建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造就轨道交通机械领域急需人才 |
董大伟 许明恒 黄春蓉 宁 静 杨明亮 |
西南交通大学 |
二等奖 |
|
全面强化能力,培养主动适应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高质量信息技术人才 |
张翠芳 潘 炜 杨 燕 周荣辉 张新有 |
西南交通大学 |
二等奖 |
|
以数学创新为核心,融合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的大学数学教学模式 |
叶建军 袁 俭 杨 宁 秦应兵 王 璐 |
西南交通大学 |
二等奖 |
|
点、线、面相辅相成,课堂与社会有机互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何云庵 苏志宏 张雪永 李学勇 浦仕勋 |
西南交通大学 |
二等奖 |
|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信息素质教育平台建设 |
高 凡 邓发云 徐 革 李 黎 陈晓红 |
西南交通大学 |
二等奖 |
|
注重创新能力,突出职业教育,全面提高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
沈中伟 崔 珩 杨坤丽 杨青娟 陈大乾 |
西南交通大学 |
二等奖 |
|
工科专业基础课程双语教学实践 |
彭启琮 朱学勇 杨 炼 管 庆 蔡竟业 |
电子科技大学 |
二等奖 |
|
面向持续提高国家精品课程 《电磁场与波》教学质量的全面教学建设与实践 |
潘 锦 杨显清 杨德强 王 园 张 靖 |
电子科技大学 |
二等奖 |
|
构建三大实验实践平台,探索文科教学新型模式 |
祝小宁 吴满意 邓淑华 胡树祥 罗正祥 |
电子科技大学 |
二等奖 |
|
工商管理教育跨文化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井润田 席酉民 赵西萍 赵卫东 龚 猗 |
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
二等奖 |
|
加强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 |
傅 彦 蒲晓蓉 陈丽蓉 郭文生 罗克露 |
电子科技大学 |
二等奖 |
|
面向区域发展的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教育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曾 勇 滕 颖 井润田 李仕明 陈 宏 |
电子科技大学 |
二等奖 |
|
创新能力导向的信息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汤志伟 高天鹏 王 莉 孟庆果 蔡运娟 |
电子科技大学 |
二等奖 |
|
弘扬体育精神,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着力高素质人才培养 |
唐照华 罗 力 景志辉 杨全和 黄 毅 |
电子科技大学 |
二等奖 |
|
构建培养光电信息技术创新人才的高水平实验教学体系 |
严高师 余学才 周建华 漆 强 蒋 泉 |
电子科技大学 |
二等奖 |
|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霍中生 姚列明 祖小涛 邓兴成 宁智华 |
电子科技大学 |
二等奖 |
|
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
侯孟书 陆 庆 王 华 周世杰 陈端兵 |
电子科技大学 |
二等奖 |
|
打造素质教育特色平台 提升电子信息类学生综合素质 |
王亚非 吕红胤 杨恩华 杨 敏 霍 成 |
电子科技大学 |
二等奖 |
|
高等财经院校信息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渐进式创新--大信息战略实践推进探索 |
聂富强 匡 松 张宽海 周启海 王 宇 |
西南财经大学 |
二等奖 |
|
经管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向开理 孙云龙 涂晓青 孙疆明 刘明杰 |
西南财经大学 |
二等奖 |
|
构建i-best自主学习平台 创新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
卿 涛 杨 丹 任迎伟 徐险峰 罗 键 |
西南财经大学 |
二等奖 |
|
金融经济应用型统计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史代敏 庞 皓 黎 实 董 春 马 丹 |
西南财经大学 |
二等奖 |
|
高等财经院校“一体两翼”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与实践 |
邓 海 李新涛 周可欣 张雪莲 黄家辉 |
西南财经大学 |
二等奖 |
|
高等财经院校法学教育特色的新探索 |
高晋康 杨春禧 黄 珣 樊俊飞 喻 敏 |
西南财经大学 |
二等奖 |
|
借职业教育之精、铸专业教育之实,培养一流国际化会计人才 |
吕先锫 陈苑红 何 丹 步丹璐 tina |
西南财经大学 |
二等奖 |
|
精财税,通财会,晓投资--财政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
王国清 何家明 程 谦 冯俏彬 周克清 |
西南财经大学 |
二等奖 |
|
素质为基、能力为本,构建会计学专业三维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
彭韶兵 吕先锫 孙静华 张力上 谢 红 |
西南财经大学 |
二等奖 |
|
国际视野下全程式经管类博士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
卓 志 殷孟波 姜玉梅 罗 刚 任迎伟 |
西南财经大学 |
二等奖 |
|
植物保护专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黄 云 李 庆 龚国淑 聂坤伦 杨群芳 |
四川农业大学 |
二等奖 |
|
开发教学管理综合平台,构建立体化教学管理体系 |
李廷轩 范海鹰 蒋 谦 叶素梅 刘 涛 |
四川农业大学 |
二等奖 |
|
动物传染病学教学改革与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
文心田 曹三杰 程安春 黄 勇 黄小波 |
四川农业大学 |
二等奖 |
|
职业教育林业专业教师 教学能力培训与实践研究 |
王 刚 李晓东 沈金亮 崔恒敏 李晓惠 |
四川农业大学 |
二等奖 |
|
动物类实验教学"三个模块、三个结合" 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陈代文 朱碧泉 贾 刚 曹三杰 李卫平 |
四川农业大学 |
二等奖 |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廖明光 陆廷清 桑 琴 唐洪明 董兆雄 |
西南石油大学 |
二等奖 |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
梁 政 杨启明 侯勇俊 张晓东 艾志久 |
西南石油大学 |
二等奖 |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材) |
李小明 谢祥俊 刘建兴 |
西南石油大学 |
二等奖 |
|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谭祖雪 杨博文 李学林 周炎炎 夏延芳 |
西南石油大学 |
二等奖 |
|
适应石油工业发展需求,建设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 |
黄志宇 叶仲斌 严思明 陈 馥 刘蜀知 |
西南石油大学 |
二等奖 |
|
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
蒲和平 刘 彬 张爱平 陈继明 曹 静 |
西南石油大学 |
二等奖 |
|
坚持内涵发展、走特色办学之路-资源勘查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与实践 |
张哨楠 李国蓉 李仲东 宋荣彩 沈忠民 |
成都理工大学 |
二等奖 |
|
抓住机遇,以点及面 建设计算机基础系列精品课程 |
孙淑霞 肖阳春 丁照宇 李思明 刘焕君 |
成都理工大学 |
二等奖 |
|
“及时发现、预防干预、有效扶助”大学生学习问题解决方案研究与实践 |
曹俊兴 程孝良 孙爱珍 赵 亮 黄 美 |
成都理工大学 |
二等奖 |
|
以国家项目为核心的现代文学硕士课程体系改革暨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曹万生 唐小林 段从学 刘永丽 白 浩 |
四川师范大学 |
二等奖 |
|
数学教师教育类系列课程建设与实践 |
张 红 蒲志林 翁凯庆 李昌勇 宁 锐 |
四川师范大学 |
二等奖 |
|
坚持“三维一体”,提高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改革与实践 |
巴登尼玛 吴定初 顾美玲 刘世民 朱晟利 |
四川师范大学 |
二等奖 |
|
基于实践教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
朱 华 陈乾康 董 杰 罗晓彬 杨小乐 |
四川师范大学 |
二等奖 |
|
地方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
王秀华 蒋明礼 何明星 彭 宏 周立章 |
西华大学 |
二等奖 |
|
新世纪地方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 |
戴跃洪 朱维兵 蔡长韬 周利平 黄惟公 |
西华大学 |
二等奖 |
|
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
孙仁云 曾传华 骆 勇 程 波 赵 玲 |
西华大学 |
二等奖 |
|
大学英语“学-教-管”教学新模式理论与实践 |
尹德谟 郝志平 张世英 邱世风 何建平 |
西华大学 |
二等奖 |
|
民族高校教师队伍年轻化背景下青年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 |
赵心愚 伍永章 刘诚芳 钟 熠 王 刚 |
西南民族大学 |
二等奖 |
|
地方高校材料学科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
卢忠远 霍冀川 廖其龙 戴亚堂 李玉香 |
西南科技大学 |
二等奖 |
|
国防科技资源共享,提升研究生创新教育水平 |
罗学刚 刘 彤 谌永祥 胡 茂 支 明 |
西南科技大学 |
二等奖 |
|
自动化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
吴 斌 马建国 毕效辉 武 丽 聂诗良 |
西南科技大学 |
二等奖 |
|
《实变函数论》分层递进策略与教改探索 |
魏 勇 何中全 邓 鹏 何童丽 王庆平 |
西华师范大学 |
二等奖 |
|
运动选材学本科理论教学实践模式的构建和应用 |
冯 海 张 翔 张 驰 沈时明 林惠英 |
西华师范大学 |
二等奖 |
|
中国分体文学史(教材) |
赵义山 李修生 |
西华师范大学 |
二等奖 |
|
高师物理学专业基于“分型教育” 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彭建设 罗志全 徐平川 任维义 刘汉奎 |
西华师范大学 |
二等奖 |
|
高师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软件设计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
李明东 王朝斌 张 鹰 赖晓风 贺春林 |
西华师范大学 |
二等奖 |
|
基于一级学科平台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研究及实践 |
蒋晓慧 李将渊 鲍正荣 陈中兰 胡海斌 |
西华师范大学 |
二等奖 |
|
教学科研与实践相结合--探索生物工程类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 |
罗惠波 吴士业 左 勇 吴华昌 黄治国 |
四川理工学院 |
二等奖 |
|
大学物理多元教学模式培养多元智能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
向裕民 周志坚 向必纯 赵德奎 |
四川理工学院 |
二等奖 |
|
西部地方工科院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 |
龚 敏 曾黄麟 游建军 孙 山 张 利 |
四川理工学院 |
二等奖 |
|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金匮要略(教材) |
张家礼 张 琦 陈仁旭 江 泳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二等奖 |
|
中医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余曙光 梁繁荣 刘旭光 成词松 金荣疆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二等奖 |
|
中医望诊彩色图谱研究与实践 |
张家锡 赵 莺 陆幸吉 李天淑 杨 明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二等奖 |
|
“纵横结合,德智交融”教育管理模式-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
马晓蓉 张 虹 蒋建华 周海燕 叶 军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二等奖 |
|
电子技术课程群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
王天宝 杨明欣 王建波 高胜东 巨军让 |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
二等奖 |
|
探索螺旋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实用型软件工程师 |
李 超 卢 军 陈高云 王 鹏 安俊秀 |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
二等奖 |
|
一般工科院校信号处理课程群改革与实践 |
谢明元 姚振东 杨 玲 彭 静 王海江 |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
二等奖 |
|
构建一般本科院校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杨家仕 敬枫蓉 程卫东 杨明欣 李 飞 |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
二等奖 |
|
地方医学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研究与实践 |
曾晓荣 刘利舲 郑立舸 刘克林 邓存良 |
泸州医学院 |
二等奖 |
|
医学院校“网络化·多载体·多维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陈 勤 郑立舸 曾凡才 刘利舲 曾 昕 |
泸州医学院 |
二等奖 |
|
西部一般医学院校构建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探索 |
康 健 李成军 冉茂成 李春平 朱彦雨 |
川北医学院 |
二等奖 |
|
师范英语专业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建设成效及引领作用 |
孔令翠 邓道宣 汤红娟 代礼胜 罗明礼 |
乐山师范学院 |
二等奖 |
|
沟通现实与虚拟世界,培养五种实践能力的教师教育模式 |
谭辉旭 邓 达 邹 敏 徐文基 谢艺泉 |
乐山师范学院 |
二等奖 |
|
学分制条件下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
谢相勋 徐 涛 李同果 杜理才 张 科 |
乐山师范学院 |
二等奖 |
|
校地合作、创建高校体育科、教、训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
汪海涛 谭伟平 王 斌 徐 武 杨忠建 |
内江师范学院 |
二等奖 |
|
师范院校外国文学参与性教学研究与实践 |
王 彤 翁礼明 林广泽 张建华 吴 童 |
内江师范学院 |
二等奖 |
|
新建本科院校基础生物实验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
任迎虹 黄志秋 何学谦 任永波 |
西昌学院 |
二等奖 |
|
应用型本科院校“5-4-3”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
王志民 肖必恒 黄 亮 任跃斌 |
西昌学院 |
二等奖 |
|
地方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苏智先 杜 漪 彭 军 黄永忠 杨祖恩 |
绵阳师范学院 |
二等奖 |
|
建设“一标三制”多维资源网工程、创新西部高师文科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机制 |
徐 鹏 资建民 冯学全 陈 群 朱学召 |
绵阳师范学院 |
二等奖 |
|
动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刘遂海 郭道荣 孙 哲 邓 杉 刘吕高 |
成都学院 |
二等奖 |
|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雷 兵 葛一楠 李 萍 代显华 彭长宇 |
成都学院 |
二等奖 |
|
飞行技术专业航空电子学课程建设 |
何晓薇 彭卫东 向淑兰 朱新宇 王有隆 |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二等奖 |
|
现代民航飞机发动机航线维护课程教学体系建设 |
唐庆如 敖良忠 夏存江 谭 燕 李世林 |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二等奖 |
|
符合国际民航组织标准的空中交通管理系列课程全英文教学建设与创新实践 |
潘卫军 杨昌其 罗 军 孔建国 刘德军 |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二等奖 |
|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高素质机务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
付尧明 唐庆如 李世林 尚永峰 左渝钰 |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二等奖 |
|
体新结合、能力至上--体育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
郝 勤 陈 伟 黎 莎 郭 晴 顾春先 |
成都体育学院 |
二等奖 |
|
网球奥运科技攻关促进教学训练水平提高的实践与探索 |
刘 青 唐小林 陈 正 李伟国 杨成波 |
成都体育学院 |
二等奖 |
|
务实创新,铸就辉煌
--培养世界级手风琴演奏家的探索与实践 |
陈 军 张晓波 夏 罡 |
四川音乐学院 |
二等奖 |
|
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医学创新人才 |
张 晓 昝加禄 李爱冬 羊惠君 胡晓松 |
成都医学院 |
二等奖 |
|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管理流程再造与优化的研究与实践 |
文忠波 雷应朝 唐 锐 张 勤 文 广 |
攀枝花学院 |
二等奖 |
|
审讯学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
陈 真 寿 海 谢改娜 马李芬 朱林兵 |
四川警察学院 |
二等奖 |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宿舍 |
刘 黎 张 鹤 赖 芳 田 飒 聂 涛 |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
二等奖 |
|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邱士安 崔州平 罗垂敏 罗凤曼 谢志萍 |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
二等奖 |
|
工学紧密结合,创新餐旅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黄维兵 陈云川 唐 宇 陈国林 周世中 |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 |
二等奖 |
|
面向专业需要,突出应用特色--“烹饪原料学”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实施 |
阎 红 梁爱华 王 兰 孙俊秀 黄益前 |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 |
二等奖 |
|
藏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模式探索 |
李能武 黄正刚 凌 立 龙自均 詹先友 |
康定民族师范专科学校 |
二等奖 |
|
工学结合背景下的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网络测评系统开发应用 |
陈 斌 王永莲 杨 桦 时云峰 袁 杰 |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二等奖 |
|
高职焊接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杨 跃 孙学杰 王泽忠 丁建生 冉传海 |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 |
二等奖 |
|
职业资格认证融入高职人才培养全过程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王 旭 李开勤 罗建华 蔡燕生 胡永红 |
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二等奖 |
|
借鉴"服务学习"理念,构建高职思政课理论与实践互动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
贺继明 凌 红 蒋家胜 范华亮 邓礼娟 |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
二等奖 |
|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
卢晓东 汪 源 冯光荣 赵 琼 刘 增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
二等奖 |
|
技术与艺术同步培养--计算机图形艺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冯 林 程丛林 白忠建 余跃海 张金弦 |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
二等奖 |
|
高校助理导师制 |
曹子建 钟治光 颜曼莉 钟 璞 卢 彰 |
四川教育学院 |
二等奖 |
|
省级三等奖(共130项)
|
|
项目名称 |
获奖人员 |
所属单位 |
奖励
等级 |
|
突出“五开放”特色的创新性实践教学新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
周新志 黄卡玛 徐家品 李川青 李智 |
四川大学 |
三等奖 |
|
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化和实践 |
陈 华 徐开来 曹红梅 胡常伟 李梦龙 |
四川大学 |
三等奖 |
|
“化学与生物信息学”交叉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成效 |
李梦龙 蒲雪梅 文志宁 郭延芝 姜 林 |
四川大学 |
三等奖 |
|
拓宽专业方向,发挥产学研优势,培养轻化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 |
何有节 陈武勇 廖隆理 刘 彦 徐 波 |
四川大学 |
三等奖 |
|
水利建筑类工程制图系列课程体系改革与教材建设 |
蒲小琼 周 兵 陈 玲 熊 艳 尹湘云 |
四川大学 |
三等奖 |
|
《电力系统分析理论》教材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教材) |
刘天琪 邱晓燕 |
四川大学 |
三等奖 |
|
坚持课堂教学主渠道 构建川大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
陈 荣 陈 静 徐 仁 尹 进 赫丽莎 |
四川大学 |
三等奖 |
|
“研究-案例-实践”(rcp)一体化--研究型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主题参与型教学模式探讨 |
姜晓萍 周敬伟 李文星 夏志强 范逢春 |
四川大学 |
三等奖 |
|
科技信息检索(教材) |
陈 英 蔡书午 赵宏铭 张月天 胡 琳 |
四川大学 |
三等奖 |
|
大学生廉洁教育进课堂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
徐 兰 曹 萍 王国敏 高中伟 成 春 |
四川大学 |
三等奖 |
|
卫生检验专业教材建设的里程碑--首次规划教材建设成果(教材) |
张朝武 黎源倩 孙成均 刘衡川 张克荣 |
四川大学 |
三等奖 |
|
口腔护理学系列教材建设 |
赵佛容 陈经由 徐庆鸿 廖学娟 陈 文 |
四川大学 |
三等奖 |
|
药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创新、改革与实践 |
吴 勇 成 丽 张志荣 王素霞 尹红梅 |
四川大学 |
三等奖 |
|
构建和完善以学业预警为主的控制体系 强化“三位一体”的自主学习过程管理 |
廖林川 陆晓霞 伍红雨 曾益峰 何志伟 |
四川大学 |
三等奖 |
|
依托重点实验基地、结合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构建材料类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
戴光泽 杨 川 朱德贵 黄 楠 陈 辉 |
西南交通大学 |
三等奖 |
|
突破理论与实验课程分离的教学模式,构建基础物理素质教育平台 |
王 莉 吴 平 张 晓 姜向东 曾 勇 |
西南交通大学 |
三等奖 |
|
培养国际化、工程化和差异化的管理创新人才 |
贾建民 李 军 朱宏泉 代 颖 叶乃沂 |
西南交通大学 |
三等奖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究式、参与式教学信息资源平台开发 |
鲜于浩 徐文生 田永秀 陈 洁 胡子祥 |
西南交通大学 |
三等奖 |
|
研究生创新性团队培养思路的探讨 |
金学松 温泽峰 |
西南交通大学 |
三等奖 |
|
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切实提升研究生的创造意识与动手能力 |
徐伯初 吴贵凉 缪根生 李 江 陈海鸣 |
西南交通大学 |
三等奖 |
|
建设高水平无线电物理学科,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
王秉中 徐 军 薛良金 喻志远 贾宝富 |
电子科技大学 |
三等奖 |
|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工科数学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
傅英定 蒲和平 冷劲松 高 建 王晓梅 |
电子科技大学 |
三等奖 |
|
构建专业素质教育体系,培养优秀通信创新人才 |
李玉柏 李晓峰 毛玉明 欧 蓓 彭启琮 |
电子科技大学 |
三等奖 |
|
经管类大学生研究训练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龚 猗 刘 莉 张均强 马永开 汤玲玉 |
电子科技大学 |
三等奖 |
|
金融工程专业建设与新型金融人才培养 |
王晋忠 曾志耕 刘 阳 陈永生 徐加根 |
西南财经大学 |
三等奖 |
|
创建仿真商业背景下《税收筹划》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
刘 蓉 尹音频 吕 敏 费茂清 张慧英 |
西南财经大学 |
三等奖 |
|
构建学分制下公共体育课程新体系的研究 |
邓跃宁 杨 英 刘仁建 王 晖 杨 军 |
四川农业大学 |
三等奖 |
|
强化学院二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
陈 强 王昌全 李武生 赵万菊 蒋 颖 |
四川农业大学 |
三等奖 |
|
联合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培养国际视野草坪管理高级人才 |
杨春华 张小平 张新全 付佑权 干友民 |
四川农业大学 |
三等奖 |
|
植物生产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王西瑶 李首成 杨先泉 佘跃辉 陈兴福 |
四川农业大学 |
三等奖 |
|
创建“三园工程”实习基地,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汤浩茹 汪志辉 李焕秀 严泽生 邓群仙 |
四川农业大学 |
三等奖 |
|
创新社会实践模式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
秦自强 袁志香 李武生 苏晓萍 付瑞琼 |
四川农业大学 |
三等奖 |
|
加强应用化学专业系列精品课程建设,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
陈大钧 陈 馥 黄志宇 张太亮 韩利娟 |
西南石油大学 |
三等奖 |
|
电类专业核心课程及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
谌海云 胡 泽 杜 坚 张 禾 王洪诚 |
西南石油大学 |
三等奖 |
|
建设精品课程,促进石油工程专业人才素质教育 |
杜建芬 李晓平 王 健 杨远光 刘永辉 |
西南石油大学 |
三等奖 |
|
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 |
黎 明 廖浩德 赵 刚 陈汶滨 李 淮 |
西南石油大学 |
三等奖 |
|
融学习策略于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语言应用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
曾 洁 孙 阳 李 虎 曾 苹 唐小云 |
西南石油大学 |
三等奖 |
|
核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
周四春 葛良全 赖万昌 程 锋 邹功江 |
成都理工大学 |
三等奖 |
|
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示范性研究 |
孔繁津 何大顺 王惠舟 郑 欢 刘永志 |
成都理工大学 |
三等奖 |
|
以“三结合”为指导,进行经济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
高林远 曾令秋 刘 珺 罗元青 黄善明 |
四川师范大学 |
三等奖 |
|
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美学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李天道 李 诚 李 凯 刘 敏 张文涛 |
四川师范大学 |
三等奖 |
|
整合教育资源,突出专业特色,加强经济欠发达地区物理师资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周晓林 王力邦 潘学军 侯邦品 蒋德琼 |
四川师范大学 |
三等奖 |
|
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控制与标准化管理的实践与成效 |
张 健 董志强 杜柏杨 朱渌涛 唐文焱 |
四川师范大学 |
三等奖 |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
王泽兵 胡尚峰 严树文 康 胜 刘 影 |
四川师范大学 |
三等奖 |
|
水电能源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刘小兵 李庆刚 宋文武 涂兴怀 余 波 |
西华大学 |
三等奖 |
|
微机、单片机、微机接口技术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 |
杨景常 谢维成 董秀成 郑海春 杨 帆 |
西华大学 |
三等奖 |
|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
郭建军 迭 东 张 萍 杨继先 袁正华 |
西华大学 |
三等奖 |
|
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岳 松 尹德志 何太碧 何承源 吕伯皆 |
西华大学 |
三等奖 |
|
电气信息类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 |
黄勤珍 王一冰 马 波 高 心 彭良福 |
西南民族大学 |
三等奖 |
|
软件人才的培养与教学实践 |
杨宪泽 谈文蓉 雷开彬 刘 莉 李建阳 |
西南民族大学 |
三等奖 |
|
民族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 |
吴建国 李如嘉 刘开榜 喇明清 张世均 |
西南民族大学 |
三等奖 |
|
民族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素质与能力培养 |
徐希平 涂 鸿 钟克勋 杨 荣 李光荣 |
西南民族大学 |
三等奖 |
|
《中国民族药物学概论》本科教学的课程建设、教学手段改革及实施 |
刘 圆 张志锋 曾 锐 张吉仲 刘 超 |
西南民族大学 |
三等奖 |
|
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成果 |
陈秋燕 钱 敏 郑 春 查抒佚 陈仁军 |
西南民族大学 |
三等奖 |
|
民族高校法科学生实践教学与管理改革 |
王允武 冉益群 邓建民 侯 斌 贺 玲 |
西南民族大学 |
三等奖 |
|
工科大学环境中的外语教育教学模式探索 |
刘 捷 曾 绪 聂 翔 贾 敏 谢 春 |
西南科技大学 |
三等奖 |
|
借鉴工科教育理念,构建多层次、全过程经济管理学科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
王朝全 段 杨 张 华 张 勇 吴劲松 |
西南科技大学 |
三等奖 |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模式研究 |
龚 平 曹 敏 黄元全 王成光 张思军 |
西华师范大学 |
三等奖 |
|
高等师范院校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
李佳孝 赵 正 阳德华 赵相斌 李 园 |
西华师范大学 |
三等奖 |
|
无机化学cai系列精品软件及其辅助教学应用 |
张运陶 肖盛兰 廖运文 李晓萍 付孝锦 |
西华师范大学 |
三等奖 |
|
教师教育核心课程“教育学”课程内容体系改革实践探索 |
冯文全 冷泽兵 卢 清 李赐平 徐 东 |
西华师范大学 |
三等奖 |
|
构建计算机硬件类课程集成化体系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 |
贾金玲 杨维剑 陈光建 彭 龑 姚娅川 |
四川理工学院 |
三等奖 |
|
基于化工类专业群实践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 |
颜 杰 陈 虹 杨 虎 张承红 付大友 |
四川理工学院 |
三等奖 |
|
深化大学数学教学改革 培养本科学生创新能力 |
李作安 兰恒友 许 彪 柏宏斌 谢 巍 |
四川理工学院 |
三等奖 |
|
英汉汉英翻译教学研究与“十一五”规划教材建设 |
唐健禾 云 虹 刘 川 严 俊 |
四川理工学院 |
三等奖 |
|
中医本科生诊断技能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詹华奎 张 泉 毕 榕 高林林 李 艳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三等奖 |
|
中医院校临床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和监控体系 |
江蓉星 杨 川 谭 漪 周仕轶 刘明雪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三等奖 |
|
高等代数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张志让 刘启宽 杨光崇高 杨 韧 韩章家 |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
三等奖 |
|
主动适应气象行业需求,培养应用型大气科学人才 |
李国平 肖天贵 缪燕平 朱克云 |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
三等奖 |
|
构建高校实践性德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敬枫蓉 向 武 刘松淘 丁 云 祖 霞 |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
三等奖 |
|
一般本科院校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与实践 |
朱 胜 蒋志华 刘 全 邹永红 钟勤建 |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
三等奖 |
|
基于层次模型的高校教育信息化系统建设与研究 |
程卫东 张伟利 吴四九 王晓锋 谢清明 |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
三等奖 |
|
省属医学院校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研究与实践 |
吴绍华 贾春水 邬丽莎 董文斌 朱小平 |
泸州医学院 |
三等奖 |
|
麻醉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目标结构化考试模式研究 |
唐显玲 屈 强 王晓斌 谭晓秋 姜 鲜 |
泸州医学院 |
三等奖 |
|
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与实践--新生发展性团体心理咨询研究 |
任桂秀 李成军 文 彬 郭玲玲 徐玉芳 |
川北医学院 |
三等奖 |
|
医学院校学分制改革中课程优化设置的研究与实践 |
杜 勇 凌保东 李春平 樊国康 文 彬 |
川北医学院 |
三等奖 |
|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汪明林 方海川 邱云志 俞晓萍 陈嘉新 |
乐山师范学院 |
三等奖 |
|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外国文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
石燕京 陈 俐 詹 虎 于立得 赵学斌 |
乐山师范学院 |
三等奖 |
|
构建高师美术专业“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张 强 屈 梅 彭永馨 傅一笑 |
内江师范学院 |
三等奖 |
|
《人本教育学》(教材) |
王希尧 陈理宣 周天梅 杜高明 曾令英 |
内江师范学院 |
三等奖 |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五个一”工程的构建与应用 |
刘维鸿 吴开祥 陈范华 常智敏 黄树彬 |
宜宾学院 |
三等奖 |
|
加强《申论》课程培训,促进毕业生就业 |
郭五林 彭贵川 周广均 周六春 |
宜宾学院 |
三等奖 |
|
建构应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张开仕 王 健 许泽宏 张 燕 李惟一 |
宜宾学院 |
三等奖 |
|
新建地方性综合型本科院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毛克强 杨随军 白玉林 范亚林 杨果仁 |
宜宾学院 |
三等奖 |
|
西部地区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研究 |
胡青龙 钱 波 郭 宁 唐 亮 曾耀辉 |
西昌学院 |
三等奖 |
|
高校师范本科彝汉双语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 |
何 刚 洛边木果 阿牛木支 沙马打各 曲木伍各 |
西昌学院 |
三等奖 |
|
应用型本科院校“四维一线”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实践 |
阮学勇 赵益强 彭方林 |
西昌学院 |
三等奖 |
|
“质量工程”背景下高校优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
魏成富 周明圣 罗 英 董国豪 蒋 平 |
绵阳师范学院 |
三等奖 |
|
全方位建设心理学教学平台,致力于心理学应用人才培养-应用心理学学科与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陈 寒 吕建国 任 俊 谭小宏 边 疆 |
绵阳师范学院
省劳改局教育处 |
三等奖 |
|
基于企业需求的实用型软件人才培养平台构建与实践 |
周激流 易 勇 叶安胜 张志强 张修军 |
成都学院 |
三等奖 |
|
传媒变革背景下的新闻人才培养 |
谭筱玲 黄昌林 陈秀丽 郭 岚 朱晓姝 |
成都学院 |
三等奖 |
|
构建三级实践教学体系,抓出口,建基地,全面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
苟小军 邹 亮 郭晓强 王大杰 赵 钢 |
成都学院 |
三等奖 |
|
航空体育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
向 渝 舒雁滨 王 旭 黄 波 李威生 |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三等奖 |
|
探索创新,兼收并蓄,培养21世纪复合型优秀大提琴、低音提琴演奏人才 |
蔡 宇 张义明 罗时东 杨 云 毕 虹 |
四川音乐学院 |
三等奖 |
|
医学生临床技能训练和考核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赖 雁 赵小玉 吴泽全 李 鑫 任 佳 |
成都医学院 |
三等奖 |
|
临床医学生综合能力考核内容设计研究 |
江 华 张宗诚 魏义东 王 涛 黄 坪 |
成都医学院 |
三等奖 |
|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
张 俊 冯有明 王凤鸣 孙利加 戴 冰 |
成都医学院 |
三等奖 |
|
基于labwindows/cvi的虚拟仪器课程建设与实践 |
王 兵 李小玲 袁继敏 唐 宇 郭新年 |
攀枝花学院 |
三等奖 |
|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钟玉泉 伍维根 文忠波 罗正生 雷应朝 |
攀枝花学院 |
三等奖 |
|
《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陈立川 周长明 刘文芳 周 红 马中全 |
四川警察学院 |
三等奖 |
|
地方高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创新与实践 |
杨清平 赵定贵 李 涛 张 丽 向 伟 |
四川文理学院 |
三等奖 |
|
边远地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探索与实践 |
孟兆怀 成良臣 王道坤 何 俐 李壮成 |
四川文理学院 |
三等奖 |
|
名课出名师,名师带团队,建设高水平高职计算机师资队伍的研究与实践 |
刘甫迎 李成大 党晋蓉 朱晋蜀 杨明广 |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
三等奖 |
|
多方法多途径,全面提升高职高专学生英语水平 |
王朝晖 戴林红 魏 华 贾丽萍 杜 玮 |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
三等奖 |
|
新课程方案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 |
易传英 郭迎选 武 英 向群英 张大能 |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
三等奖 |
|
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效途径的探索与实践 |
刘 彤 陈云川 陈 勇 汪晓萍 杨朝斌 |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 |
三等奖 |
|
以精品专业建设为基础,构建高职教育餐饮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的探索与实践 |
唐 宇 梁爱华 黄刚平 钟志惠 阎 红 |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 |
三等奖 |
|
立足藏区,面向基层--基础教育教师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凌 立 唐明钊 张洪学 王长明 丽 红 |
康定民族师范专科学校 |
三等奖 |
|
藏族祥巴(版画)教学 |
李才彬 陈兴龙 |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三等奖 |
|
师范院校学生职业技能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
唐世德 唐 平 |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三等奖 |
|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
熊 熙 刘 铁 白凤光 王阳合 何正琛 |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三等奖 |
|
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
刘建超 刘 铁 王晓霞 陈治平 刘晓辉 |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三等奖 |
|
高职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
王永莲 文南生 贾玉铭 徐 鸿 杨小燕 |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三等奖 |
|
机电专业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郭远辉 黄先琪 颜 伟 王剑波 周 旭 |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三等奖 |
|
高职院校教师职后教育方法与途径研究 |
吴 泽 林升乐 肖和平 胡 斌 魏庆曜 |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三等奖 |
|
建筑类涉外工程人才培养--“英语 +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李 辉 戴明元 罗忠明 朱瑞娜 邓冬至 |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三等奖 |
|
土建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条件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 |
胡兴福 王陵茜 陈文元 胡 斌 谢旭阳 |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三等奖 |
|
高职电子电气类专业平台课程改革与建设 |
郭 杰 向守兵 施 芸 胡明华 彭林茹 |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三等奖 |
|
高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郑学全 谢和书 杨 富 张 明 冀俊平 |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绵阳市宏发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三等奖 |
|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于施工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
张 健 冉瑞乾 陈华兵 王泽华 邓向阳 |
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三等奖 |
|
融入产业园区构建高职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实践 |
凌 红 黄永久 汤 勇 卓国锋 向 华 |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
三等奖 |
|
创新民办高职学院办学机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
王能忠 马在强 周仁贵 陈元霞 黄 毅 |
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技术学院 |
三等奖 |
|
面向企业需求的高职it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张应辉 胡景德 张 兵 杨瑞良 余真翰 |
成都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
三等奖 |
|
高职机械基础系列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车林仙 贺元成 何 兵 李 洁 王艳戎 |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三等奖 |
|
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职业技能综合强化培训开发与实践 |
萧玲玲 徐 敏 熊殿华 余静赣 朱德建 |
成都艺术职业学院 |
三等奖 |
|
创新教材体系结构,开发具有鲜明职教特点的新教材的研究与实践 |
李洛嘉 张中伟 肖兆飞 游秋琳 |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
三等奖 |
|
高职院校学分制条件下构建多平台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敬代和 胡秀强 程远东 赵克林 王智全 |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三等奖 |
|
独立学院广播影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马洪奎 张书玉 董孝璧 王银明 杨叶森 |
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 |
三等奖 |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基于远程教学资源建设与教学模式探索实践 |
刁纯志 袁 慧 陈 梦 曲郁生 周利平 |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
三等奖 |
|
《含能材料理论与实践(炸药理论)》(教材) |
舒远杰 黄奕刚 成向月 刘 彤 王 苹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
三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