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区域发展战略部局,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这一主题,突出发展循环经济和推进城乡一体化两大重点,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民生工程建设,促进消费增长,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方生产总值增长18%,财政收入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万元gdp能耗下降3%以上,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抓园区,促集聚。进一步完善“三个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重点,理顺园区管理体制,促进园区健康快速发展。重点要加快园区水、电、汽、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强园区后续项目的开发与引进,及早筛选论证一批有市场、有潜力、技术领先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项目、好项目,引进大企业、大集团进驻园区,重点做好广东华创公司片碱、广东高力集团公司电子磷铜、浙江永康公司镍网等项目的引进工作,力争项目尽早落地。力争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抓产业,促提升。在做大做强现有支柱产业的同时,及早着手编制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加快相关项目的论证申报工作,重点抓好太阳能真空镀膜项目建设及产品的示范推广,加快推进中科光电5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开工建设,力争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上有重大进展。以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为契机,重点引进镍基合金、电子材料、电池材料等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加快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步伐。 抓项目,增后劲。重点支持金川集团公司矿山改扩建、龙首矿西部贫矿开采、5000吨/年镍及镍合金板材生产线、1.5万吨/年海绵钛、1万吨/年羰基镍、5000吨/年羰基铁等续建项目建设和新增4000吨/年钴产品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铜冶炼炉渣选矿工程、铜系统20万吨扩能工程、6万吨电解镍扩能改造、镍熔铸节能降耗配套扩能技术改造、3000吨/年喷雾热解法制备四氧化三钴生产线等新建项目及早开工建设。全力推进100万吨/年捣固焦、20万吨/年合成氨、120万吨/年兰炭、20万吨/年特种钢铸造等一批重大地方工业项目的开工建设,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年内竣工投产。 抓循环经济,促节能减排。重点做好金川集团公司、新川化工公司、瓮福公司、金泥集团公司等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调工作,着力解决企业之间协调不够、产业链之间物料供应不畅等问题,实现上下游企业长期合作、互利共赢。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切实抓好节能减排技改项目和企业达标排放工作,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支持金川集团公司做好环境污染三年达标治理工作,完成河西堡镇污染治理三年规划确定的任务。开工建设河西堡污水处理工程,永昌县污水处理工程建成投用。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建筑节能和公共机构节能。 抓达标,保运行。继续落实好扶持重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的政策措施,强化对企业的服务,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流动资金的支持力度,协调解决企业煤电油运等方面的困难。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为企业达产达标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确保工业经济的稳定增长。 二、以“三农”工作为重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好东西河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和金川区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力争开工建设清河灌区6.85万亩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加快末级渠系建设;积极争取西金输水改扩建工程省上立项批复和资金扶持,加快四坝灌区、金川灌区、清河灌区等中型灌区农业综合水利开发骨干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同时,抓好三北四期、退耕还林、北部绿色长廊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完成营造林面积4.7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6万亩,三北工程3.1万亩),治理沙化土地47万亩,切实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继续抓好啤酒大麦、无公害蔬菜、食用菌、制种、优质肉羊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以永昌县被列为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县为契机,优化种植结构,增加粮食生产,稳定啤酒大麦种植面积。新建日光温室600座、食用菌棚1500座,食用菌棚种植达到3000座以上,特色优势作物面积保持在农作物播种面积的96%以上。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扶持畜禽规模化养殖、品种改良、重点抓好养殖大户和养殖小区建设,新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20个,新增规模养殖户180户,畜禽饲养量达到230万头(只)。加快推广农田节水技术,挖掘农业节水潜力,实施垄作沟灌15万亩、全膜沟播1万亩、膜下滴灌2000亩。 |
| 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水平。继续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重点扶持发展大型农产品龙头企业,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全面清理现有地方标准和技术规程,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业生产技术,加强对农产品基地特别是已经取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生产基地环境的监测和评估,狠抓农业投入品监管,逐步建立和完善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支持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标准化生产示范体系建设,引进各类新品种100个,新技术50项,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完善兽医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加强畜禽疫病防治工作。 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三个集中”和“五化目标”的要求,以“一区三镇七村”示范点为先行,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农村道路、饮水、危房改造、公益事业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抓好重点乡镇、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重点镇、中心村的辐射带动能力。认真实施3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1500座沼气池,25个沼气服务网点、3处养殖小区沼气试点工程建设任务。 加快劳务输转培训工作。结合第二轮“10万农民劳动技能提升行动”,积极引导农民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力争年内完成农民技能培训6300人次,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8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6.5亿元。 认真落实“三帮一扶”制度。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重点强化大企业对新农村建设的帮扶力度,把农村帮扶工作制度化。全市各帮扶单位要制定帮扶计划,帮助农民开展春耕备耕生产,为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解决春耕备耕存在的实际问题。 三、加大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切实加大项目工作力度,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完成投资总额107亿元,增长20%以上。 加大项目前期和争取力度。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加快符合国家投向项目的筛选论证和报批工作,千方百计争取国家和省上的资金支持。要加快推进市区热电联产、供热管网、供水排污工程的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金川集团公司四厂区、光伏发电的前期工作,积极配合做好兰州-张掖客运铁路线、金武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前期工作。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今年全市确定重点建设项目122个,总投资120亿元。除工农业项目外,重点推进金昌机场、金永高速公路、金阿铁路专用线、750千伏金昌输变电工程、天然气利用工程等重大交通能源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年内建成投用和开工建设。加快前期工作进度,尽早开工建设市区热电联产、供热管网改造、5条城市道路、绿色长廊景观带工程。抓好龙泉景观带二期、新华路景观带中段、金昌饭店改扩建、金昌汽车站迁建、社保服务中心大厅及人力资源市场、老年福利服务中心、消防特勤中队、游泳馆等续建工程的建设进度,及早建成交付使用。着手规划建设金昌大剧院、市传媒中心、开发区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和文化产业街、商业购物街、特色美食街、休闲娱乐街等功能性专业街市。全面开工建设职业技术学校迁建工程。 强化项目管理和监督检查机制。继续坚持重点项目建设市级领导包抓责任制、重大项目例会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固定资产投资目标责任制,形成年初分解任务,平时月汇总季通报、年终考核奖惩的有效机制。强化监督管理,开展重点督查、专项稽查,特别要按照“三个百分之百”的要求,加大对中央扩大内需项目的检查整改,确保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继续严格实行项目“四制”和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意见》,加强重大项目全过程管理,进一步完善代建制项目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 四、加快发展服务业,积极扩大消费需求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继续按照“以二带三”的发展思路,把服务业发展与一、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加大专业市场、粮油配送中心以及物流园区建设力度,大力发展物流、商贸、社区服务、房地产等服务业,启动建设河西堡能源化工物流园区。 加快发展旅游业。充分利用市域及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抓住国家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发展以“骊靬探秘、工矿探奇、沙漠探险、古迹探幽”为重点的特色旅游,开发1-2条特色旅游精品线,全面推动第三产业发展。 |
|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快尚领购物中心、天彩购物中心、天美家居广场、汇金财富广场等大型商业购物中心的建设,加快实施北京路市场改扩建工程;继续抓好农村“双百市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工程,改造建设农村现代流通网点10个,新建农产品集散市场5个,构建城乡现代流通网络。实施“放心粮油”工程和“放心早餐”工程,新建放心粮油网点50个,设立放心早餐厅50个。同时,稳步发展房地产业,不断拓展汽车消费、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新兴消费市场,提高社会消费水平,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严格各类产品特别是食品和药品的卫生、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市场物价监管工作,优化消费环境。 五、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创新招商方式,扩大招商引资。重点引进上规模、上档次的企业集团,形成聚集效应,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继续深化地企合作,进一步拓展招商引资的渠道;抓好已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提高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精心组织兰洽会和国内外的大型招商活动,争取在引资规模和项目质量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力争年内引进到位资金25亿元。 贯彻落实国家进一步稳定外需的6项政策措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扶持重点进出口企业发展。在积极为金川集团公司、镍都实业公司等重点出口企业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支持和引导企业不断扩大产品规模,提升产品档次,开展境外资源和经济技术合作,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确保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 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认真做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工作,科学界定各部门职责,构建大部门管理体制,切实做好定岗定责定编工作,下决心解决部门之间、部门内设机构之间职责交叉问题。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积极推行医疗、文化、环卫等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和绩效工资制。 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全力支持金川集团公司加快上市步伐,提高融资水平;全面完成金化集团和金昌毛纺织有限公司的政策性破产工作;以调整和优化产权结构为重点,推动市属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 积极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按照“一年全面启动、三年取得重点突破、五年初步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新格局”的目标,加快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重点要在建立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和县乡、村土地流转市场服务体系上下功夫,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启动户籍制度改革,将城乡居民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划分,逐步缩小在户籍制度上的城乡政策差距;推进城乡一体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并轨。 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按照我市2009年-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重点是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标准和水平,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积极推进水权和林权制度改革。出台《金昌市水权转换实施方案》,加快水权确权工作,建立规范有序的水权转换机制和水权交易市场。认真落实全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将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承包到户。同时,进一步推进小城镇发展与改革,深化投资体制改革,重点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度和政府投资公益项目“代建制”办法。 七、坚持民生为本,促进和谐发展 全面落实省上14件、23项实事,使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按照“四个集中”的要求,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城乡教育布局,撤并中小学27所;积极筹建金川区第二小学,切实解决市区上小学难的问题;加快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步伐;切实做好市职业技术学院的申报和建设工作,做好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发展。 加快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修订区域卫生规划。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达标建设任务。加强市区医疗资源整合工作,力争金川集团公司职工医院门诊大楼、八冶公司职工医院住院部大楼、永昌县医院住院医技大楼、朱王堡、六坝中心卫生院住院楼建成交付使用;力争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病卫生防治专科大楼和市卫生监督所开工建设。 |
| 切实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重点解决好退伍转业军人、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力争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500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3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万人、7.8万人、11.02万人、5.4万人、1万人,建立城乡一体的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并轨,参保率保持在98%以上。在坚持和完善村干部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养老保险制度。认真落实城乡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提高城市、农村低保标准以及“五保”人员集中供养率,继续抓好助残工作,启动儿童福利院及未成年流浪人员救助设施建设工程,实施好金昌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永昌县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护理楼、金川区养老日间照料中心建设;解决1912户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新建经济适用房9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廉租住房4.5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房1.2万套。 稳步推进“四城”联创工作。要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防控体系,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八、科学谋划,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回顾总结“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情况,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为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奠定良好的基础。委托有资质的科研院所开展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服务业发展、城乡一体化等重点课题研究;在抓紧完成全市“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初步形成“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草案。在“十二五”规划编制中,要把规划思路和目标落实到具体项目,争取更多重大项目纳入省上和国家规划,并与已经出台的各项支持政策对接起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
|
2010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区域发展战略部局,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这一主题,突出发展循环经济和推进城乡一体化两大重点,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民生工程建设,促进消费增长,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方生产总值增长18%,财政收入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万元gdp能耗下降3%以上,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抓园区,促集聚。进一步完善“三个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重点,理顺园区管理体制,促进园区健康快速发展。重点要加快园区水、电、汽、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强园区后续项目的开发与引进,及早筛选论证一批有市场、有潜力、技术领先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项目、好项目,引进大企业、大集团进驻园区,重点做好广东华创公司片碱、广东高力集团公司电子磷铜、浙江永康公司镍网等项目的引进工作,力争项目尽早落地。力争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抓产业,促提升。在做大做强现有支柱产业的同时,及早着手编制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加快相关项目的论证申报工作,重点抓好太阳能真空镀膜项目建设及产品的示范推广,加快推进中科光电5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开工建设,力争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上有重大进展。以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为契机,重点引进镍基合金、电子材料、电池材料等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加快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步伐。 抓项目,增后劲。重点支持金川集团公司矿山改扩建、龙首矿西部贫矿开采、5000吨/年镍及镍合金板材生产线、1.5万吨/年海绵钛、1万吨/年羰基镍、5000吨/年羰基铁等续建项目建设和新增4000吨/年钴产品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铜冶炼炉渣选矿工程、铜系统20万吨扩能工程、6万吨电解镍扩能改造、镍熔铸节能降耗配套扩能技术改造、3000吨/年喷雾热解法制备四氧化三钴生产线等新建项目及早开工建设。全力推进100万吨/年捣固焦、20万吨/年合成氨、120万吨/年兰炭、20万吨/年特种钢铸造等一批重大地方工业项目的开工建设,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年内竣工投产。 抓循环经济,促节能减排。重点做好金川集团公司、新川化工公司、瓮福公司、金泥集团公司等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调工作,着力解决企业之间协调不够、产业链之间物料供应不畅等问题,实现上下游企业长期合作、互利共赢。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切实抓好节能减排技改项目和企业达标排放工作,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支持金川集团公司做好环境污染三年达标治理工作,完成河西堡镇污染治理三年规划确定的任务。开工建设河西堡污水处理工程,永昌县污水处理工程建成投用。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建筑节能和公共机构节能。 抓达标,保运行。继续落实好扶持重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的政策措施,强化对企业的服务,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流动资金的支持力度,协调解决企业煤电油运等方面的困难。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为企业达产达标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确保工业经济的稳定增长。 二、以“三农”工作为重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好东西河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和金川区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力争开工建设清河灌区6.85万亩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加快末级渠系建设;积极争取西金输水改扩建工程省上立项批复和资金扶持,加快四坝灌区、金川灌区、清河灌区等中型灌区农业综合水利开发骨干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同时,抓好三北四期、退耕还林、北部绿色长廊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完成营造林面积4.7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6万亩,三北工程3.1万亩),治理沙化土地47万亩,切实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继续抓好啤酒大麦、无公害蔬菜、食用菌、制种、优质肉羊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以永昌县被列为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县为契机,优化种植结构,增加粮食生产,稳定啤酒大麦种植面积。新建日光温室600座、食用菌棚1500座,食用菌棚种植达到3000座以上,特色优势作物面积保持在农作物播种面积的96%以上。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扶持畜禽规模化养殖、品种改良、重点抓好养殖大户和养殖小区建设,新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20个,新增规模养殖户180户,畜禽饲养量达到230万头(只)。加快推广农田节水技术,挖掘农业节水潜力,实施垄作沟灌15万亩、全膜沟播1万亩、膜下滴灌2000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