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2008年500万亩超级稻示范推广实施方案
信政办[2008]25号2008年03月24日信阳市政府

信阳市2008年500万亩超级稻示范推广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提升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开创粮食生产新局面,确保2008年全市示范推广超级稻500万亩落到实处,特制订本方案。

  


  一、超级稻示范推广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超级稻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全国65%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85%的稻米是作为口粮消费。水稻生产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中之重,水稻生产能力的高低,事关粮食的供需平衡和粮价的稳定。超级稻示范推广表现出了巨大的增产潜力,大力发展超级稻,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点,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和核心。我市水稻播种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总产量的50%、70%,水稻丰欠直接影响全年粮食总量。大力发展超级稻,更是保障我市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的需要。

  (二)发展超级稻是进一步提高我市水稻生产整体水平的需要。我市20世纪60-70年代第一次绿色革命,水稻单产翻番,基本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80-90年代第二次绿色革命,水稻单产进一步提升,亩产突破千斤大关,信阳进入全国单季中籼稻区先进行列。引发我市水稻生产第三次绿色革命的主角超级稻,增产能力显著。2007年我市示范推广超级稻383万亩,32个百亩核心区、32个千亩示范区、29个万亩高产示范区平均亩产分别达822.9公斤、747.2公斤、688.7公斤,其中商城县102亩超级稻y两优1号平均单产达到859公斤,居全国一季中籼稻超级稻百亩示范区之首。超级稻的示范推广带动全市水稻平均亩产突破1100斤,水稻生产整体水平显著提高。

  (三)发展超级稻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2004年至2007年四年中,我市共种植超级稻 1005万亩,共增产101.7万吨,增收14亿元以上。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激发了农民种稻种粮、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为实现农村稳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大力推广超级稻,在现有的基础上,水稻单产提高10%,效益增加10%,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二、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组装应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为手段,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推广,以种子、粮食加工企业为龙头,实施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开发,带动千家万户发展超级稻,把稻米生产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推进我市水稻生产进入高产优质高效新阶段,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目标任务:2008年全市超级稻示范推广面积500万亩(各县区任务见附件),平均单产达到600公斤以上。每个县区办百亩核心示范区2个以上,平均亩产800公斤以上;千亩示范区2个以上,平均亩产700公斤以上;万亩辐射区2个以上,平均亩产650公斤以上。

  


  三、技术措施

  (一)大力推广应用超级稻新品种。全面实施种子工程,大力推广农业部确认的适宜我市种植的ⅱ优航1号、新两优6号、d优527、丰两优4号、两优培九、扬两优6号、ⅱ优7954、泰优1号等超级稻主导品种,搭配种植在我市生产中已表现显著增产增收的粤优938、两优932、冈优177、冈优1577、冈优336、ⅱ优550等优质新品种,扩大示范y两优1号、e福丰优11等苗头品种,各县区可根据本地生产实际增选1-3个搭配品种,全面提高水稻品种利用水平。

  (二)大力推广应用超级稻增产增效新技术。一是努力改善育秧方式。全部实行盘育秧和旱育秧方式育秧。劳力较多的地方,实行两段育秧;有条件的地方集中育秧,使育秧工作走向专业化、规范化,提高超级稻育秧技术的科技含量。积极推广应用壮秧剂,防治秧床、秧田病害,提高秧苗素质,培育出多蘖壮秧,打好丰产基础。二是努力改良栽培模式。走“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的水稻超高产栽培新途径,通过培育适龄多蘖壮秧,合理控制群体动态,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夺取高产。大力推行宽窄行栽插,扩大植株营养面积,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按宽窄行方式,春稻每亩栽插1.6-1.8万穴,麦茬稻每亩栽插1.8-2万穴,深度为2-3厘米,每穴2-3株,每株带2-3个分蘖,保证亩基本苗达到10万以上。三是加强水分管理。选择渠系配套、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旱涝保收的水稻生产优势区集中种植。返青期保持浅水层。分蘖期湿润灌溉。在苗数达到预定穗数的80%--90%时排水晒田7-10天,直到田面发白有裂纹、秧叶挺起、叶色褪淡、分蘖速度锐减为止,达到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根系下扎、控制无效分蘖、健秆壮苗、减轻病害、防止倒伏目的。幼穗分化始期复水并保持浅水层至抽穗扬花期。灌浆期间歇灌溉、干湿交替。收获前7天左右断水。

(三)大力推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科学运筹水肥,大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是实现超级稻产量目标的关键措施。超级稻生产潜力大,需肥量高,应选择中高肥力田块种植。要依据“前促蘖、中壮苗、后攻粒”的施肥原则,在取土化验基础上,根据土壤理化性状、多年的肥料效应实验和超级稻品种特性,科学制定施肥方案,在施足有机肥前提下,科学制定氮、磷、钾肥及中微量肥料施用量、施用时期及施用方法。超级稻高产开发区每亩施有机肥3-4方、硫酸锌0.75公斤、纯氮15-17公斤、p2o5 5-7公斤、k2o6 6-8公斤。有机肥、锌肥、磷肥全部底施,60-70%氮肥、70%钾肥底施,10-15%氮肥于拔节期施用,30%钾肥和剩余10-15%氮肥用于作穗肥。亩产800公斤以上百亩示范区可适当增加施肥量,从而达到足苗、壮杆、粒多、粒重,既不早衰,又不倒伏,确保实现产量目标。

  (四)大力推广实施病虫害综合防治预警和统防统治工程。各地要建立健全实施病虫害综合防治预警和统防统治工程,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实行专业化统防统治。根据植保站预测预报,启动预警预案,适时防治病虫害。提倡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抓住防治最佳时期及时施药,减少防治次数,降低稻谷中农药的残留量,确保稻米质量安全。在育秧阶段,秧床普施壮秧剂0.5kg/亩,防止立枯病的发生。在生产中后期要注意稻苞虫、二化螟、三化螟和“两迁”害虫等虫害,大力推广使用46%的必杀螟、特杀螟等无公害农药;提倡使用锐月、锐劲特、毒死蜱等高效低毒农药。在低洼、易涝地区,注意白叶枯病的发生,凡是遭洪水淹没的田块,洪水过后立即喷施叶青双予以防治。抽穗扬花期喷施禾果利威、三唑酮防治稻曲病。大力推广“金稻农”,搞好化学除草,禁止使用高残留除草剂。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市属一季中籼稻适宜区,水稻生产具有明显优势,推广超级稻,可以提高水稻单产、增加水稻总产、提高稻作效益、确保粮食安全。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500万亩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主管领导要亲自抓。农业部门要抽调骨干力量,成立专门组织,并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方案和各品种栽培技术方案,按时逐项抓落实。各职能部门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扎扎实实地搞好各项工作。

  (二)强化技术服务。要及早进行宣传动员,组织种子经营单位,搞好超级稻种子购销工作,做到品种对路、质量可靠、售价合理,动员广大农民自愿足量购买超级稻新品种。加强种子市场管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不法行为。以高、中级农艺师为主,组织超级稻技术培训队伍,在3月底以前,利用以会代训、举办培训班或电视专题讲座等方式,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普及工作,争取每户有一名技术明白人。水稻生产期间,组织技术人员走乡串村,入户到田,巡回指导,及时解决生产实际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积极引导基层农技人员成立服务组织,添置器械,备足农药、化肥,根据生产需要,通过技物结合,及时为稻农提供优质服务。

  (三)办好各类示范方。超级稻生产技术难度大,要求高。为了确保各项技术措施及时有效的顺利落实,各地务必集中人力、物力和技术力量将百、千、万示范样板办出层次,办出水平,办成技术指导推广的阵地,既要办好高标准的高产技术攻关示范方,更要办好面向农民群众的示范样板区,以点带面,推动全局。

  

  附件

  2008年500万亩超级稻示范推广任务分解表

  

  单位:万亩

  

  

县  区

种植任务

浉河区

20

平桥区

40

罗山县

75

潢川县

60

固始县

110

息 县

45

淮滨县

40

光山县

60

商城县

35

新 县

15

合 计

500



  

  

  
  

信阳市2008年500万亩超级稻示范推广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提升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开创粮食生产新局面,确保2008年全市示范推广超级稻500万亩落到实处,特制订本方案。

  


  一、超级稻示范推广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超级稻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全国65%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85%的稻米是作为口粮消费。水稻生产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中之重,水稻生产能力的高低,事关粮食的供需平衡和粮价的稳定。超级稻示范推广表现出了巨大的增产潜力,大力发展超级稻,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点,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和核心。我市水稻播种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总产量的50%、70%,水稻丰欠直接影响全年粮食总量。大力发展超级稻,更是保障我市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的需要。

  (二)发展超级稻是进一步提高我市水稻生产整体水平的需要。我市20世纪60-70年代第一次绿色革命,水稻单产翻番,基本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80-90年代第二次绿色革命,水稻单产进一步提升,亩产突破千斤大关,信阳进入全国单季中籼稻区先进行列。引发我市水稻生产第三次绿色革命的主角超级稻,增产能力显著。2007年我市示范推广超级稻383万亩,32个百亩核心区、32个千亩示范区、29个万亩高产示范区平均亩产分别达822.9公斤、747.2公斤、688.7公斤,其中商城县102亩超级稻y两优1号平均单产达到859公斤,居全国一季中籼稻超级稻百亩示范区之首。超级稻的示范推广带动全市水稻平均亩产突破1100斤,水稻生产整体水平显著提高。

  (三)发展超级稻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2004年至2007年四年中,我市共种植超级稻 1005万亩,共增产101.7万吨,增收14亿元以上。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激发了农民种稻种粮、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为实现农村稳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大力推广超级稻,在现有的基础上,水稻单产提高10%,效益增加10%,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二、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组装应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为手段,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推广,以种子、粮食加工企业为龙头,实施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开发,带动千家万户发展超级稻,把稻米生产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推进我市水稻生产进入高产优质高效新阶段,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目标任务:2008年全市超级稻示范推广面积500万亩(各县区任务见附件),平均单产达到600公斤以上。每个县区办百亩核心示范区2个以上,平均亩产800公斤以上;千亩示范区2个以上,平均亩产700公斤以上;万亩辐射区2个以上,平均亩产650公斤以上。

  


  三、技术措施

  (一)大力推广应用超级稻新品种。全面实施种子工程,大力推广农业部确认的适宜我市种植的ⅱ优航1号、新两优6号、d优527、丰两优4号、两优培九、扬两优6号、ⅱ优7954、泰优1号等超级稻主导品种,搭配种植在我市生产中已表现显著增产增收的粤优938、两优932、冈优177、冈优1577、冈优336、ⅱ优550等优质新品种,扩大示范y两优1号、e福丰优11等苗头品种,各县区可根据本地生产实际增选1-3个搭配品种,全面提高水稻品种利用水平。

  (二)大力推广应用超级稻增产增效新技术。一是努力改善育秧方式。全部实行盘育秧和旱育秧方式育秧。劳力较多的地方,实行两段育秧;有条件的地方集中育秧,使育秧工作走向专业化、规范化,提高超级稻育秧技术的科技含量。积极推广应用壮秧剂,防治秧床、秧田病害,提高秧苗素质,培育出多蘖壮秧,打好丰产基础。二是努力改良栽培模式。走“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的水稻超高产栽培新途径,通过培育适龄多蘖壮秧,合理控制群体动态,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夺取高产。大力推行宽窄行栽插,扩大植株营养面积,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按宽窄行方式,春稻每亩栽插1.6-1.8万穴,麦茬稻每亩栽插1.8-2万穴,深度为2-3厘米,每穴2-3株,每株带2-3个分蘖,保证亩基本苗达到10万以上。三是加强水分管理。选择渠系配套、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旱涝保收的水稻生产优势区集中种植。返青期保持浅水层。分蘖期湿润灌溉。在苗数达到预定穗数的80%--90%时排水晒田7-10天,直到田面发白有裂纹、秧叶挺起、叶色褪淡、分蘖速度锐减为止,达到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根系下扎、控制无效分蘖、健秆壮苗、减轻病害、防止倒伏目的。幼穗分化始期复水并保持浅水层至抽穗扬花期。灌浆期间歇灌溉、干湿交替。收获前7天左右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