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农业委员会关于襄樊市2010年秋冬农业开发意见的通知
樊政办发[2010]117号2010年10月9日襄樊市政府

襄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农业委员会关于襄樊市2010年秋冬农业开发意见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市农业委员会制定的《襄樊市2010年秋冬农业开发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〇年十月九日
  

  
  
襄樊市2010年秋冬农业开发意见
  (市农业委员会 2010年9月30日)
  

  为切实抓好2010年秋冬农业开发,夺取“十二五”农业生产开门红,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明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目标,现就秋冬农业开发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突出效益和质量,大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进一步推进结构调整,加强优势产业开发,强化农村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目标:全市秋冬播面积658万亩。其中夏粮面积520万亩,力争总产40亿斤,增产1亿斤以上;油菜面积92万亩,扩大8万亩,总产16万吨以上,增产1.4万吨以上;马铃薯27万亩,扩大3万亩;蔬菜稳定在40万亩。全年猪、牛、羊、禽出栏分别达到600万头、45万头、128万只、7800万羽;建设优质水产品出口原料基地1万亩,增加小龙虾“野生寄养”面积1万亩,“三改一建”面积达到13万亩;全市营造林面积达到18万亩。力争明年上半年实现农民增收200元以上。
  二、突出重点,落实关键措施
  (一)围绕冬闲田抓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率。
  要继续大力压减冬闲田,提高土地利用率,确保秋冬播粮油种植面积稳定扩大,确保种满种足。小麦、油菜要继续推行集中连片种植,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重点抓好“三北”岗地和316国道沿线300万亩优质中筋专用小麦基地和18个油菜重点大镇建设。要统一主推品种,小麦主推郑麦9023、襄麦25、鄂麦18、鄂麦23,油菜主推中油杂9号、华油杂12号、华油杂13号。各地要突出农业结构调整,切实搞好土地流转工作,抓住秋播这个土地流转的最佳季节,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行季节性承包、委托代管、反租倒包等土地流转,促进冬闲田向有资金、有技术、有机械的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集中。在冬闲田开发上,一是种植马铃薯。重点建设平原丘陵(襄阳、枣阳)、山区(保康、南漳、谷城)、沿河(老河口、宜城、襄城)三大优势基地,力争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27万亩,比上年扩大3万亩以上。二是种植蔬菜。发展短、平、快小菜种和冬春季主菜种,力争蔬菜越冬面积增加10万亩。三是种植牧草绿肥。继续推行种草养畜发展养殖业模式。推广在预留的秧底田、冬闲田里撒播紫云英、种植蚕豌豆压青作绿肥技术。四是推广高效种植模式。大力推广“小麦//马铃薯//棉花”套种模式,“小麦-西瓜-蔬菜”连作模式,“猪、沼、果(菜)循环模式”,以及 “马铃薯-西瓜(花生)-芥菜”、“马铃薯-西瓜//棉花”、“烟叶-大葱”等高效种植模式,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
  (二)围绕产业抓开发,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
  要将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紧密结合起来,在培育大龙头、建立大基地、建设大市场、带动大开发、促进大流通上下功夫。要围绕优势产业搞开发,从秋播开始,着力搞好优势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大基地建设,为龙头企业提供稳定充足优质的原材料,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组织生产基地与龙头加工企业有机对接,发挥龙头企业在订单农业、产品开发、精深加工、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带动作用,用龙头企业带动和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要依托我市的夏粮、油菜、生猪、蔬菜等优势产业,重点扶持梅园、金华、奥星、襄大农牧、海红蔬菜合作社等一批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大力推进优势特色产品、品牌整合,茶叶要依托“襄阳高香茶专业合作社”,增加贴牌企业,加快“襄阳高香茶”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工作。要加快梅园米、面、油,襄阳孔明菜的整合步伐,进一步提高效益,打造大企业、大集团。要围绕农村社会化服务抓开发,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植保合作社、能源合作社等各类农村经济组织的作用,鼓励他们利用土地整体流转或季节性流转、土地反租倒包等方式,提高秋冬农业开发的组织化程度。
  (三)围绕高产创建抓开发,依靠科技增产增效。
  要开展更大规模的高产创建,襄阳、枣阳创建面积要达到3万亩以上,选择基础好的乡镇整建制全面推进,其他县市要开展万亩连片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精心选择示范片地点,确保创建面积和创建经费足额到位,严格按要求做好档案记录,确保通过全省交叉验收。力争小麦单产达到500公斤,马铃薯2000公斤(鲜重),油菜亩产比上年增长5%以上。在高产技术措施上,一是要推广高产品种。小麦、油菜大力推广已经确定发布的2010年秋播主导品种,马铃薯大力推广高产优质脱毒专用品种。要加强种子质量检测,严把种子质量关,根据今年实际情况指导农民适当加大用种量,确保一播全苗。二是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稳氮补磷增钾,重点推广氮肥后移技术,减少前期基肥施用量,加大后期氮肥投入,力争小麦、油菜、马铃薯应用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00万亩以上,示范30万亩以上。三是要积极推行统防统治。大力推行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播种,对小麦条锈病,油菜“两虫两病”实行科学组织、统防统治。四是要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抓住关键农事环节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现代媒体和发放技术手册等方式,促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五是要大力推广高产集成技术。小麦要以机械条播、精量半精量条播技术为核心,将测土配方施肥、化调化控、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间作套种等技术组装配套。油菜要以直播降苗标准化栽培技术为核心,将增施磷硼肥、化调化控、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组装配套,促油菜秋发、保稳产高产。马铃薯要大力推广免耕栽培、育芽带薯移栽、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机械化播种收获等技术。突破性推广机械条播技术,力争投入拖拉机30万台,各类农具65万部,机械耕整面积达到520万亩,小麦机播面积达到200万亩,力争实现高产创建区全程机械化作业。六是大力推行订单农业。加强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民的对接,帮助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生产基地,全市订单农业面积要达到秋冬种面积的70%以上。

(四)围绕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大力发展多种经营。
  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围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环保,确保农产品稳定充足安全供应。进一步推进规模化经营,依靠规模提质增效。一是大力发展畜牧业。认真组织秋繁、秋孵、秋配,积极添槽补栏,力争实现全年畜牧业生产目标,农民人均畜牧业增收50元;继续深入推进生猪“150”、“500”、蛋鸡“153”、肉牛“165”和肉羊“1235”养殖模式,力争五种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模式分别达到3000栋、400栋、600栋、300户、1500个,争取全市规模养殖达到养殖总量的一半以上。大力抓好秋防工作,严格按照动物防疫“三四五”要求,扎实落实基础免疫、疫情监测、消毒灭源、疫情排查、补免和二次免疫、执法监管、疫情报告、冷链体系项目建设等一系列综合防控措施,确保做到“有疫不流行、有病不成灾”。二是大力发展水产业。加强秋冬渔业开发,提高持续增收能力和渔业标准化健康养殖水平,狠抓以鱼池标准化改造为重点的“三改一建”,全市“三改一建”面积13万亩(改造堰塘5万亩,改造精养鱼池2万亩,改造小水库3万亩,新建标准化无公害水产品基地3万亩),建设优质水产品出口原料基地1万亩,增加小龙虾“野生寄养”面积1万亩。三是大力推进以果菜为主的“菜篮子”工程建设。实施蔬菜产业振兴计划,突出标准化规模化,围绕“一圈、一带、一线、一区”建设突破性发展蔬菜产业,全市菜地保有量达到40万亩以上,蔬菜总产量达到340万吨,总产值55亿元。全市新建经济作物基地3万亩,其中水果1万亩,茶叶2万亩。抓好低产茶、果园改造5万亩,其中果园高接换优1万亩、综合改造3万亩,改造茶园1万亩。四是大力推进冬春造林绿化。完成全市营造林18万亩规划,重点抓好襄樊城市外环线绿化工程和“汉十”沿线林业景观工程建设。外环线绿化工程要在秋播前预留好林带建设用地,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汉十”沿线林业景观工程建设重点抓好缺株断档的补植补造,推进沿线村庄绿化。要抓好冬季森林防火工作,加大宣传教育,制定应急措施,落实防护责任,确保没有大的森林火灾事故发生。
  (五)围绕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后劲。
  以现有大中型灌区的田间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续建、配套和改造为主,因地制宜开展小型水库、小型排灌泵站和小型塘、坝、堰、窖、井等水源工程以及中小河流、田间末级渠系等小型水利工程。要建设适度规模的末级渠系节水改造、现代化灌排渠系、高效节水灌溉等不同类型的示范片。要进一步明确农村小型水利主攻方向,平原以小型灌排设施更新改造为主,大力进行中低产田改造,继续扩大高产农田面积,滚动建成高标准的现代水利示范区;岗地以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为主,不断提高末级渠系配套率,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山丘地区以巩固、改造和发展塘、坝、窖等小型水源工程为主,着力恢复和扩大灌溉面积,消除水利灌溉“死角”。着力实施“四大工程”,一是硬化灌溉渠系。大力开展小农水重点县及专项工程建设,硬化衬砌渠道1107.8公里。二是疏浚灌溉渠系。对干、支、斗、农渠进行全线疏浚,确保过水能力达到原设计标准的70%以上。三是扩挖当家堰塘。按照每个村不少于2口的标准,全市整治当家堰5000口以上。四是恢复重点水毁工程。优先和重点解决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严重影响防洪安全的险段,全市恢复重点水毁工程200处以上。
  三、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秋冬农业开发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化“米袋子”、“菜篮子”县市长负责制,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专班负责抓的工作机制,确保秋冬农业开发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各级各部门要各负其责,合力推进。农业部门要抓好良种供应、科技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重点做好农资质量抽查,加强对乡镇农资经营网点的经常性监管,杜绝假劣种子、化肥下地;财政部门要确保各项扶持政策和扶持资金的落实到位;气象部门要认真搞好气象服务;金融部门要为秋冬开发提供充足的金融支持;电力部门要全力保证电力供应和畅通;水利部门要搞好小农水建设;农机部门要切实搞好农机供应及维修服务;粮食部门要抓好秋粮收购和秋播生产订单;公安、供销、工商、物价、技术监督部门要确保农资市场稳定充足、安全可靠;新闻宣传部门要加强政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各地要牢固树立抗灾秋播、抗灾开发的思想,及早制定秋冬可能出现的干旱、阴雨、冰冻等灾害防控预案,做好相应准备,科学应对。全市将组织四个工作督导和技术服务专班,深入各地督进度、解难题,督办结果将及时通报。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秋冬农业开发的检查督办力度,通过定期督、跟踪督、现场督,及时掌握工作动态,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襄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农业委员会关于襄樊市2010年秋冬农业开发意见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市农业委员会制定的《襄樊市2010年秋冬农业开发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〇年十月九日
  

  
  
襄樊市2010年秋冬农业开发意见
  (市农业委员会 2010年9月30日)
  

  为切实抓好2010年秋冬农业开发,夺取“十二五”农业生产开门红,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明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目标,现就秋冬农业开发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突出效益和质量,大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进一步推进结构调整,加强优势产业开发,强化农村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目标:全市秋冬播面积658万亩。其中夏粮面积520万亩,力争总产40亿斤,增产1亿斤以上;油菜面积92万亩,扩大8万亩,总产16万吨以上,增产1.4万吨以上;马铃薯27万亩,扩大3万亩;蔬菜稳定在40万亩。全年猪、牛、羊、禽出栏分别达到600万头、45万头、128万只、7800万羽;建设优质水产品出口原料基地1万亩,增加小龙虾“野生寄养”面积1万亩,“三改一建”面积达到13万亩;全市营造林面积达到18万亩。力争明年上半年实现农民增收200元以上。
  二、突出重点,落实关键措施
  (一)围绕冬闲田抓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率。
  要继续大力压减冬闲田,提高土地利用率,确保秋冬播粮油种植面积稳定扩大,确保种满种足。小麦、油菜要继续推行集中连片种植,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重点抓好“三北”岗地和316国道沿线300万亩优质中筋专用小麦基地和18个油菜重点大镇建设。要统一主推品种,小麦主推郑麦9023、襄麦25、鄂麦18、鄂麦23,油菜主推中油杂9号、华油杂12号、华油杂13号。各地要突出农业结构调整,切实搞好土地流转工作,抓住秋播这个土地流转的最佳季节,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行季节性承包、委托代管、反租倒包等土地流转,促进冬闲田向有资金、有技术、有机械的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集中。在冬闲田开发上,一是种植马铃薯。重点建设平原丘陵(襄阳、枣阳)、山区(保康、南漳、谷城)、沿河(老河口、宜城、襄城)三大优势基地,力争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27万亩,比上年扩大3万亩以上。二是种植蔬菜。发展短、平、快小菜种和冬春季主菜种,力争蔬菜越冬面积增加10万亩。三是种植牧草绿肥。继续推行种草养畜发展养殖业模式。推广在预留的秧底田、冬闲田里撒播紫云英、种植蚕豌豆压青作绿肥技术。四是推广高效种植模式。大力推广“小麦//马铃薯//棉花”套种模式,“小麦-西瓜-蔬菜”连作模式,“猪、沼、果(菜)循环模式”,以及 “马铃薯-西瓜(花生)-芥菜”、“马铃薯-西瓜//棉花”、“烟叶-大葱”等高效种植模式,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
  (二)围绕产业抓开发,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
  要将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紧密结合起来,在培育大龙头、建立大基地、建设大市场、带动大开发、促进大流通上下功夫。要围绕优势产业搞开发,从秋播开始,着力搞好优势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大基地建设,为龙头企业提供稳定充足优质的原材料,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组织生产基地与龙头加工企业有机对接,发挥龙头企业在订单农业、产品开发、精深加工、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带动作用,用龙头企业带动和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要依托我市的夏粮、油菜、生猪、蔬菜等优势产业,重点扶持梅园、金华、奥星、襄大农牧、海红蔬菜合作社等一批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大力推进优势特色产品、品牌整合,茶叶要依托“襄阳高香茶专业合作社”,增加贴牌企业,加快“襄阳高香茶”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工作。要加快梅园米、面、油,襄阳孔明菜的整合步伐,进一步提高效益,打造大企业、大集团。要围绕农村社会化服务抓开发,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植保合作社、能源合作社等各类农村经济组织的作用,鼓励他们利用土地整体流转或季节性流转、土地反租倒包等方式,提高秋冬农业开发的组织化程度。
  (三)围绕高产创建抓开发,依靠科技增产增效。
  要开展更大规模的高产创建,襄阳、枣阳创建面积要达到3万亩以上,选择基础好的乡镇整建制全面推进,其他县市要开展万亩连片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精心选择示范片地点,确保创建面积和创建经费足额到位,严格按要求做好档案记录,确保通过全省交叉验收。力争小麦单产达到500公斤,马铃薯2000公斤(鲜重),油菜亩产比上年增长5%以上。在高产技术措施上,一是要推广高产品种。小麦、油菜大力推广已经确定发布的2010年秋播主导品种,马铃薯大力推广高产优质脱毒专用品种。要加强种子质量检测,严把种子质量关,根据今年实际情况指导农民适当加大用种量,确保一播全苗。二是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稳氮补磷增钾,重点推广氮肥后移技术,减少前期基肥施用量,加大后期氮肥投入,力争小麦、油菜、马铃薯应用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00万亩以上,示范30万亩以上。三是要积极推行统防统治。大力推行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播种,对小麦条锈病,油菜“两虫两病”实行科学组织、统防统治。四是要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抓住关键农事环节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现代媒体和发放技术手册等方式,促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五是要大力推广高产集成技术。小麦要以机械条播、精量半精量条播技术为核心,将测土配方施肥、化调化控、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间作套种等技术组装配套。油菜要以直播降苗标准化栽培技术为核心,将增施磷硼肥、化调化控、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组装配套,促油菜秋发、保稳产高产。马铃薯要大力推广免耕栽培、育芽带薯移栽、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机械化播种收获等技术。突破性推广机械条播技术,力争投入拖拉机30万台,各类农具65万部,机械耕整面积达到520万亩,小麦机播面积达到200万亩,力争实现高产创建区全程机械化作业。六是大力推行订单农业。加强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民的对接,帮助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生产基地,全市订单农业面积要达到秋冬种面积的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