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农业与农村灾后重建生产自救的若干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新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部门: 今年1月12日以来出现的历史罕见的持续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给全市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给城乡居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当前,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正在全市上下积极紧张进行,为了科学保抗灾、发展促救灾,确保全年农业生产不滑坡,确保主要农产品供给不断档,确保农民收入不回落,确保实现全年农业工作目标任务不打折扣。经研究,现就做好农业与农村灾后重建、生产自救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灾后管理,确保农业生产全面恢复 (一)抓好粮食生产。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市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继续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扩大夏粮、秋粮生产,确保今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515万亩,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0亿斤以上。 (二)抓好受灾蔬菜的田间管理。当前要尽快修复损毁蔬菜大棚,抓紧抢种速生蔬菜,组织好芽苗菜生产,抓紧恢复蔬菜生产。 (三)抓好畜禽养殖和疫病防控。及时修复损毁栏舍及用电、用水等设施,加强畜禽饲养管理和消毒灭源,抓紧补栏补种,及时清理因灾死亡畜禽,并作无害化处理。市财政安排100万元用于死亡畜禽无害化处理及种畜种禽补助,安排50万元用于奶牛死亡和乳制品企业停电损失补贴。 (四)抓好渔业生产。加快修复渔业损毁设施,制定补放种苗计划,扩大养殖面积。财政部门将安排资金补助采购亲鱼等水产鱼种。 (五)抓好油菜田间管理。及时动员和组织农民清沟排渍,适时追肥,防病防虫,努力改善苗情,确保今年油料生产面积恢复发展到140万亩。 (六)抓好农资市场管理。围绕春耕备耕工作,着力抓好种苗、种子、农用薄膜、化肥、农药、小型农业机械等生产资料的调配供应。市财政将安排灾后良种良法补助资金100万元,主要用于良种培育推广。积极开展农资打假,坚决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哄抬价格等不法行为,确保农资市场价格稳定。 二、加强苗木调度,确保林业生态尽快恢复 (七)迅速落实造林种苗。市财政安排200万元资金用于灾后林业生态修复,安排300万元资金用于灾后农村公路绿化修复奖补。各县区也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购买林木良种,免费提供给受灾林农。要大力推广容器育苗,缩短育苗周期,加快育苗步伐,满足造林需要。 (八)有序清理损毁木竹。要抓紧对受灾木竹损失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估,科学制定受灾林木清理方案。清理的受损林木,最大限度提高受损木竹的附加值。 (九)加快补植补造。抓紧完成因灾损毁林地补植补造。各地要在3月底前将新增加的造林面积分解落实到山头地块,争取在今年6月底前开展造林。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后续政策,加快补植补造步伐。 (十)实行临时保护价。为把林业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各地要积极组织加工企业收购受损木竹,其中松木价格每吨不低于400元,毛竹每吨不低于450元。同时,对农民销售毛竹免收育林基金,对企业收购受损木竹贷款给予贴息支持。 (十一)尽快恢复毛竹资源。推广对竹林实行竹腔施肥,并对林农推广竹腔施肥的给予补助。 (十二)加强林政资源管理。全面实行“三禁止两不准一停止”,即禁止采挖春笋,禁止重灾县采割松脂,禁止重灾县采伐非受损木竹;能继续生长的受损木竹一律不准采伐,当年不能补植补造更新的林木一律不准采伐;停止对野生植物的采集、移植审批和放行,严防借机乱砍滥伐。 (十三)制定和完善次生林业灾害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次生林业灾害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生次生林业灾害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针对天气逐渐转暖,林区倒伏木竹导致可燃物大量增加,森林火险等级提高的情况,要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尽快恢复防火设施。要强化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严防病虫害大面积爆发。 三、加强果业生产,确保果业发展后劲的增强 (十四)精心护理灾后果树。市财政将安排100万元,用于果业修复补助。各地要在近期组织劳力,对因冻害造成撕裂的果树枝条及时进行护理,确保在2月底前全部完成。要加强果树病虫害预测预报,特别要及时防治因冻害而引发的树脂病及检疫性等病害。要及时清除枯叶,增施肥料,尽快恢复树势。 |
|
(十五)积极组织果苗供应。指导农民及时补植扩栽,加强果苗的组织调配,确保果苗数量和质量。 (十六)大力提高果品储藏、保鲜、加工能力。积极引导果区对鲜销果实行分级打蜡、包装、冷藏,提高果品附加值。要根据柑橘发展区域布局,增加新区果品加工处理生产线,重点支持发展柑橘精深加工,实现多次增值。市农业产业化资金对果业加工企业予以重点倾斜。 (十七)加快修订发展规划。认真吸取这次冻害的教训,科学调整果业结构和生产布局。进一步优化果业品种结构,注重早中晚熟、鲜食与加工品种搭配,使果品供应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努力形成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 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 (十八)加快公路、桥梁的修复。市财政在公路分成资金及交通摩养费中安排1100万元资金用于灾后交通公路和桥梁等水毁工程的修复(其中1000万元用于灾后毁坏国省道修复补助,10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渡口桥梁修复补助),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交通设施的修复和建设。 (十九)加快农、林企业重建。市财政安排2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对市属农场、林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修复、重建。 (二十)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根据灾情,对龙头企业灾后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补贴,市财政安排100万元用于龙头企业灾后重建。 (二十一)加快水利工程设施灾后重建。安排600万元资金用于水利工程的灾后修复和改造,其中防汛草袋等物资资金100万元、水库灾后除险加固资金300万元、小农水资金200万元,进一步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二十二)加快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修复。围绕中低产田改造和标准农田建设这个核心,进一步增加对灾后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市财政安排200万元资金用于农业重点综合开发项目的修复补助。 (二十三)加快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贫困村、“一村一品”示范村灾后基础设施重建。市财政安排100万元用于重点贫困村灾后基础设施的修复,安排50万元用于“一村一品”示范村主导产业灾后重建。 五、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抗灾救灾全面胜利 (二十四)严格落实农业灾后重建领导责任制。各地各部门要把恢复农业生产、灾后重建作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市直相关部门要认真核实灾情,督促做好灾后重建工作,市财政局要整合抗灾救灾和恢复生产资金,并会同相关部门做好资金的分配和下拨工作。各县区都要指定专人负责,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进度,强化工作措施。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深入基层,实行面对面的指导。要抓好各项工作的督促检查,确保灾后重建任务圆满完成。 (二十五)抓紧编制灾后重建规划。各地要按照“规划先行、统筹安排,分清缓急、突出重点,自救为主、政府支持”的原则,立即组织力量编制本地区灾后农业恢复重建规划方案,努力做到灾区损失非灾区补,农业损失工副业补,山上损失山下补。 (二十六)积极开展救灾技术服务。各级农业和林业部门要立即组织送科技下乡。技术人员要实行分片包干,技术服务到园、到田、到山、到场、到户。市财政安排50万元用于农业科技救灾。加强对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切实让农民掌握技术、科学重建。市财政将安排50万元用于灾后农民技术培训。 (二十七)切实加强督促检查。要不折不扣地把中央、省、市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今年市里将组织开展强农惠农政策大检查,各地要组织好自查。对省、市财政安排的救灾资金,各地各部门要加强跟踪检查,使资金尽快落实到基层,更好地发挥在灾后生产恢复中的作用。 二○○八年二月二十日 |
|
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农业与农村灾后重建生产自救的若干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新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部门: 今年1月12日以来出现的历史罕见的持续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给全市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给城乡居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当前,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正在全市上下积极紧张进行,为了科学保抗灾、发展促救灾,确保全年农业生产不滑坡,确保主要农产品供给不断档,确保农民收入不回落,确保实现全年农业工作目标任务不打折扣。经研究,现就做好农业与农村灾后重建、生产自救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灾后管理,确保农业生产全面恢复 (一)抓好粮食生产。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市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继续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扩大夏粮、秋粮生产,确保今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515万亩,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0亿斤以上。 (二)抓好受灾蔬菜的田间管理。当前要尽快修复损毁蔬菜大棚,抓紧抢种速生蔬菜,组织好芽苗菜生产,抓紧恢复蔬菜生产。 (三)抓好畜禽养殖和疫病防控。及时修复损毁栏舍及用电、用水等设施,加强畜禽饲养管理和消毒灭源,抓紧补栏补种,及时清理因灾死亡畜禽,并作无害化处理。市财政安排100万元用于死亡畜禽无害化处理及种畜种禽补助,安排50万元用于奶牛死亡和乳制品企业停电损失补贴。 (四)抓好渔业生产。加快修复渔业损毁设施,制定补放种苗计划,扩大养殖面积。财政部门将安排资金补助采购亲鱼等水产鱼种。 (五)抓好油菜田间管理。及时动员和组织农民清沟排渍,适时追肥,防病防虫,努力改善苗情,确保今年油料生产面积恢复发展到140万亩。 (六)抓好农资市场管理。围绕春耕备耕工作,着力抓好种苗、种子、农用薄膜、化肥、农药、小型农业机械等生产资料的调配供应。市财政将安排灾后良种良法补助资金100万元,主要用于良种培育推广。积极开展农资打假,坚决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哄抬价格等不法行为,确保农资市场价格稳定。 二、加强苗木调度,确保林业生态尽快恢复 (七)迅速落实造林种苗。市财政安排200万元资金用于灾后林业生态修复,安排300万元资金用于灾后农村公路绿化修复奖补。各县区也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购买林木良种,免费提供给受灾林农。要大力推广容器育苗,缩短育苗周期,加快育苗步伐,满足造林需要。 (八)有序清理损毁木竹。要抓紧对受灾木竹损失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估,科学制定受灾林木清理方案。清理的受损林木,最大限度提高受损木竹的附加值。 (九)加快补植补造。抓紧完成因灾损毁林地补植补造。各地要在3月底前将新增加的造林面积分解落实到山头地块,争取在今年6月底前开展造林。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后续政策,加快补植补造步伐。 (十)实行临时保护价。为把林业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各地要积极组织加工企业收购受损木竹,其中松木价格每吨不低于400元,毛竹每吨不低于450元。同时,对农民销售毛竹免收育林基金,对企业收购受损木竹贷款给予贴息支持。 (十一)尽快恢复毛竹资源。推广对竹林实行竹腔施肥,并对林农推广竹腔施肥的给予补助。 (十二)加强林政资源管理。全面实行“三禁止两不准一停止”,即禁止采挖春笋,禁止重灾县采割松脂,禁止重灾县采伐非受损木竹;能继续生长的受损木竹一律不准采伐,当年不能补植补造更新的林木一律不准采伐;停止对野生植物的采集、移植审批和放行,严防借机乱砍滥伐。 (十三)制定和完善次生林业灾害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次生林业灾害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生次生林业灾害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针对天气逐渐转暖,林区倒伏木竹导致可燃物大量增加,森林火险等级提高的情况,要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尽快恢复防火设施。要强化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严防病虫害大面积爆发。 三、加强果业生产,确保果业发展后劲的增强 (十四)精心护理灾后果树。市财政将安排100万元,用于果业修复补助。各地要在近期组织劳力,对因冻害造成撕裂的果树枝条及时进行护理,确保在2月底前全部完成。要加强果树病虫害预测预报,特别要及时防治因冻害而引发的树脂病及检疫性等病害。要及时清除枯叶,增施肥料,尽快恢复树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