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2011年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通知
渝办发[2011]134号2011年05月12日重庆市政府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2011年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2011年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通知

  (渝办发〔2011〕134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坚持不懈抓好粮食生产,实现我市粮食基本自给,对于管理好通胀预期、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2011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意见》(国办发〔2011〕13号)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我市开展2011年粮食稳定增产行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认真落实中发〔2011〕1号、渝府发〔2011〕1号文件和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以改善基础设施、强化科技支撑、

  

  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单产水平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体制机制,千方百计实现粮食稳定增产。

  

  (二)目标任务。2011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3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达到1100万吨以上。

  

  二、重点工作

  

  (一)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将基本农田落实到农户和田块,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占用基本农田。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基本农田有偿调剂方案的通知》(渝府发〔2011〕19号)精神,确保全市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在2750万亩以上。通过宣传引导和生产指导,鼓励农民扩大粮食播种面积;通过调整种植结构,稳定水稻、玉米播种面积,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通过实施耕地轮作,扩大增、间、套作,推广粮经复合种植模式,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实现满栽满插;通过大力发展晚秋粮食生产,实现增产增收;通过组织代耕代种、引导土地有序流转等措施,尽可能减少耕地撂荒,确保大春粮食生产耕地撂荒率控制在1%以内。

  

  (二)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继续加快水利建设,积极新建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大力推进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全力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堤防整治、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等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防御洪、旱灾害能力。抓紧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按照“统筹规划、连片推进、整体打造、综合示范”的原则,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以我市10个国家级粮食生产重点县和100个市级粮食生产重点乡镇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为重点,认真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标准粮田建设项目,搞好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加快农业综合开发和国土整治,落实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用于粮食基础能力建设的政策,积极打造农艺、农机、工程相互融合、相互适应的高标准农田,集成推广先进适用的节本增效技术,连片建设现代粮油示范基地20万亩以上。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普及行动,全市推广配方施肥1500万亩。

  

  (三)普遍推进粮食高产创建。继续把高产创建作为抓好粮食生产的重要手段,深入推进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高层次的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在开县、大足县等全市31个粮食生产重点县和万盛区建立万亩高产示范片150个,在南川区及开县中和镇、大足县拾万镇等20个乡镇整建制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带动全市粮食普遍增产。促进良种良法入户到田,推广机械化生产技术,落实“千社一条龙计划”,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代耕服务。大力普及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体模式,建设现代粮油示范基地,高产创建示范区新品种供种率、新技术到田率、新模式普及率达到100%,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实现全覆盖,带动全市粮食主产区优良品种普及率达95%以上、适用增产技术推广面达85%以上。

  

  (四)扎实抓好农业科技服务。抓住实施新一轮种子工程的机遇,深化育种攻关,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加快构建以产业为主导、大企业为主体、大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加强高产、优质品种选育,加快良种更新换代,努力提高粮食良种化水平。深入推进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产业链示范,建设一批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基地,带动全市粮食生产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完善“专家+农技人员+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粮食生产领域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

  

  (五)搞好农资供应和市场监管。搞好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调运和储备,加强种子、化肥、农药、柴油等农资的适时库存数量和价格监测,及时发布市场信息、调节市场供应,保持农资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规范农资市场秩序,维护农民利益。



  (六)抓好防灾减灾工作。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注意研究气候变化的特点和趋势,完善防灾减灾预案,及早做好抗灾救灾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强干旱、洪涝、低温冻害、病虫害等各类灾害监测预警,完善农村防灾减灾组织体系与工作机制,推进农村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适时启动突发灾害应急响应。大力推进科学抗灾,指导农民因时、因地落实抗灾增产技术。狠抓灾后生产恢复,根据抗灾救灾需要落实救灾资金,搞好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的调剂供应,有效减轻灾害损失。

  

  三、调动各方面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一)落实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认真落实种粮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等强农惠农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全面落实种粮大户补贴,继续开展种粮大户表彰奖励,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二)实施考核奖惩,调动各级政府抓粮积极性。层层开展粮食生产工作绩效考核,实行严格的奖惩措施,确保各级政府切实履行粮食生产工作职责。完善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建立“能增能减、能进能出”的产粮大县动态调整机制。

  

  (三)完善服务体系,调动科技兴粮积极性。进一步推进基层农技服务体系改革和建设,围绕“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和现代农业、粮食高产创建等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加快改善基层农技服务体系装备条件,落实经费保障,全面开展农技服务人员培训,充分发挥公益性农技服务体系在促进粮食生产中的技术支撑作用。加强工作考核,开展表彰奖励,适时适当提高福利待遇,切实调动基层农技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服务能力。

  

  (四)加强奖补扶持,调动农民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补助、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工代赈等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广泛动员农村基层组织、农民群众新修和整治包括农田水利在内的农业基础设施。将2010年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用于山坪塘整治、囤水田建设为主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强田间末级灌排沟渠、山坪塘、石河堰、蓄水池、机井、泵站等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补助,调动农民开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强化领导责任。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亲自部署粮食生产工作,分管领导要常抓不懈,确保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和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要强化督导检查,在关键农时季节要派出工作组开展工作督导,检查中央和市里出台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切实帮助解决粮食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全市各涉农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深入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并于今年11月底前向市政府报告履行粮食生产目标责任的情况。

  

  (二)强化部门协作。市农委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水利局、市科委、市商委、市国土房管局、市人力社保局、市监察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市气象局等部门具体实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各有关部门要落实责任,各司其职,通力合作,确保行动扎实有效开展。

  

  (三)强化资金投入。要加大对粮食生产的资金投入力度,涉农项目资金安排重点向粮食主产区倾斜。中央财政对产粮大县的奖励资金用于良种良法推广、基础设施建设等粮食生产相关领域不少于50%,进一步支持粮食重大增产技术推广、高产创建和基础设施建设。

  

  (四)强化舆论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强农惠农政策,增强广大农民群众对发展粮食生产的信心,鼓励和引导农民多种粮、种好粮。大力宣传粮食生产先进典型,特别要宣传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扶持发展种粮大户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典型,为粮食生产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附件:2011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分解表

  

  
二○一一年五月十二日

  


  附件:

  2011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分解表

  

  单位:万吨

  

序号

区县(自治县)

粮食生产目标任务

 

序号

区县(自治县)

粮食生产目标任务

1

合川区

70.0

20

南川区

33.0

2

江津区

65.6

21

秀山县

30.5

3

开 县

58.3

22

彭水县

30.0

4

万州区

51.0

23

荣昌县

30.0

5

永川区

50.0

24

石柱县

25.5

6

奉节县

43.0

25

黔江区

25.0

7

涪陵区

43.0

26

巫山县

22.0

8

大足县

41.5

27

渝北区

20.6

9

云阳县

41.5

28

巫溪县

20.0

10

忠 县

40.8

29

璧山县

17.3

11

綦江县

38.1

30

武隆县

16.5

12

垫江县

38.0

31

城口县

9.0

13

潼南县

37.3

32

北碚区

8.0

14

梁平县

37.5

33

万盛区

5.0

15

酉阳县

36.5

34

九龙坡区

2.7

16

巴南区

36.0

35

沙坪坝区

1.4

17

长寿区

36.0

36

江北区

1.2

18

铜梁县

34.7

37

南岸区

1.2

19

丰都县

33.3

38

双桥区

0.1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2011年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2011年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通知

  (渝办发〔2011〕134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坚持不懈抓好粮食生产,实现我市粮食基本自给,对于管理好通胀预期、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2011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意见》(国办发〔2011〕13号)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我市开展2011年粮食稳定增产行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认真落实中发〔2011〕1号、渝府发〔2011〕1号文件和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以改善基础设施、强化科技支撑、

  

  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单产水平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体制机制,千方百计实现粮食稳定增产。

  

  (二)目标任务。2011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3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达到1100万吨以上。

  

  二、重点工作

  

  (一)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将基本农田落实到农户和田块,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占用基本农田。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基本农田有偿调剂方案的通知》(渝府发〔2011〕19号)精神,确保全市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在2750万亩以上。通过宣传引导和生产指导,鼓励农民扩大粮食播种面积;通过调整种植结构,稳定水稻、玉米播种面积,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通过实施耕地轮作,扩大增、间、套作,推广粮经复合种植模式,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实现满栽满插;通过大力发展晚秋粮食生产,实现增产增收;通过组织代耕代种、引导土地有序流转等措施,尽可能减少耕地撂荒,确保大春粮食生产耕地撂荒率控制在1%以内。

  

  (二)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继续加快水利建设,积极新建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大力推进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全力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堤防整治、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等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防御洪、旱灾害能力。抓紧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按照“统筹规划、连片推进、整体打造、综合示范”的原则,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以我市10个国家级粮食生产重点县和100个市级粮食生产重点乡镇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为重点,认真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标准粮田建设项目,搞好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加快农业综合开发和国土整治,落实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用于粮食基础能力建设的政策,积极打造农艺、农机、工程相互融合、相互适应的高标准农田,集成推广先进适用的节本增效技术,连片建设现代粮油示范基地20万亩以上。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普及行动,全市推广配方施肥1500万亩。

  

  (三)普遍推进粮食高产创建。继续把高产创建作为抓好粮食生产的重要手段,深入推进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高层次的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在开县、大足县等全市31个粮食生产重点县和万盛区建立万亩高产示范片150个,在南川区及开县中和镇、大足县拾万镇等20个乡镇整建制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带动全市粮食普遍增产。促进良种良法入户到田,推广机械化生产技术,落实“千社一条龙计划”,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代耕服务。大力普及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体模式,建设现代粮油示范基地,高产创建示范区新品种供种率、新技术到田率、新模式普及率达到100%,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实现全覆盖,带动全市粮食主产区优良品种普及率达95%以上、适用增产技术推广面达85%以上。

  

  (四)扎实抓好农业科技服务。抓住实施新一轮种子工程的机遇,深化育种攻关,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加快构建以产业为主导、大企业为主体、大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加强高产、优质品种选育,加快良种更新换代,努力提高粮食良种化水平。深入推进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产业链示范,建设一批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基地,带动全市粮食生产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完善“专家+农技人员+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粮食生产领域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

  

  (五)搞好农资供应和市场监管。搞好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调运和储备,加强种子、化肥、农药、柴油等农资的适时库存数量和价格监测,及时发布市场信息、调节市场供应,保持农资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规范农资市场秩序,维护农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