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政府工作报告》主要目标任务上半年进展情况的通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按照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市政府督查室对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目标任务上半年进展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从督查的情况看,大部分目标任务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为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但是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11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中,有1项未完成目标;分解的32项重点工作任务中,有3项部分未完成半年目标。希望各地各部门牢牢盯住《政府工作报告》主要目标任务不放松,一着不让地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切实按序时进度推进各项目标任务,努力保持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〇一一年八月一日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主要目标任务上半年进展情况 一、主要指标进展情况 1.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34.1亿元,增长13.1%亿元,高于全年目标0.1个百分点。 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48.01亿元,增长45.5%,高于全年目标27.5个百分点。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新口径)实现840.75亿元,增长25.7%,高于全年目标3.7个百分点。 4.实际到帐注册外资完成5.46亿美元,增长46.7%,高于全年目标31.7个百分点。 5.自营出口总额达15.72亿美元,增长44.9%,高于全年目标29.9个百分点。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48.9亿元,增长17.2%,低于全年目标0.8个百分点。 7.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00元,增长15.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119元,增长18.7%,分别高于全年目标3.7和6.7个百分点。 8.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6%,控制在目标值4%以内。 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00.2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22.8%,高于目标值2.8个百分点;研发投入2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6%,达到目标值。 10.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待国家、省核定。 1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为年度指标,未统计。 二、重点工作任务分解 12.继续扩大主导产业规模。抓好工程机械整机制造完善配套,加快传统能源产业转型转移,发展壮大新能源产业,重点推进乳品、饮料、果蔬等食品及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年内装备制造、能源、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规模分别达到1800亿元、1000亿元和1400亿元。加快煤盐化工、建材、冶金三大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年内产业总规模达到1500亿元。主办单位:市经信委、发改委。 进展情况:继续做大主导产业规模,上半年装备制造、能源、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分别完成产值920亿元、454亿元和713亿元。加快煤盐化工、建材、冶金三大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上半年共完成产值850亿元。 13.加速培育世界级企业。支持徐工集团、中能硅业扩大产能规模,年内产值分别达到500亿元和100亿元,加快向世界级企业的目标迈进;引导扶持现有4个超百亿企业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力争新增2-3家百亿元企业。主办单位:市经信委。 进展情况: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培育营业收入千百亿工业企业(集团)的实施意见(试行)》,加大对大企业、大集团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上半年,徐工集团、中能硅业分别完成营业收入483亿元、41亿元。徐矿集团、维维集团、徐州烟厂三个超百亿企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上半年分别完成营业收入104亿元、79亿元、81亿元。大屯煤电、协鑫硅材料、卡特(徐州)公司上半年分别完成营业收入53亿元、59亿元和50亿元,全年有望实现新增2-3家超百亿元企业目标。 14.推进农业提档升级。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保持在80亿斤以上。继续大力实施种养业“2020”工程,重点建设20个以5000亩-10000亩连片为单位的设施蔬菜、瓜果生产基地和20个规模养殖场,新增设施农业20万亩。加快铜山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沛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睢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两个省级园区建设。加快发展林果业、肉鸭、奶业、大蒜、食用菌五大产业化体系,年内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全市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1%。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完成年度水利投资20亿元,农业综合开发面积达到25万亩。主办单位:市农委、农机局、水务局、农业资源开发局。 |
|
进展情况:我市夏粮播种面积514.19万亩,夏粮总产达到192.98万吨,实现了灾年夺丰收。据初步统计,全市秋粮播种面积565万亩。20个5000-10000亩设施农业基地已全部开工建设,完成进度的61.655%;20个规模养殖场已全面进行建设,有7家养殖场已投入生产,完成总建设任务的82%;新增设施农业12.33万亩,超序时进度11.65%。铜山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已通过省级专家论证,正在研制具体实施方案;沛县、睢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入园签约企业相续开工建设;今年我市新增丰县、铜山、邳州、新沂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共包装34个项目申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全市夏收机械化收获水平达99.3%,水稻机插水平达48.2%。上半年累计完成水利投资7.3亿元,争取农业综合开发总投资4.33亿元,治理面积33.26万亩,大部分项目实施计划已下达至各县(市)区并启动实施。 15.推动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跨越发展。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节能环保、物联网、软件与服务外包六大新兴产业。推动矿山物联网核心技术向产业化成果转化,抓好力晶光电产业园、徐州软件园、安全生产科技产业园等产业载体建设,高标准推进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园、中国矿大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徐师大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创新型基地建设,加快铜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建设徐工研究院等市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和自主创新平台100个,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产值均增长80%。主办单位:市科技局、经信委。 进展情况: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六大新兴产业,设立了2000万元的新兴产业专项资金。感知矿山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顺利,夹河煤矿示范工程一期示范工程平台建设已基本完成,利国铁矿示范工程已实现井下无线网络全覆盖,预计两个示范工程年内可进入产业化阶段。力晶光电产业园厂房已完成,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徐州软件园被省经信委认定为省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园,三期主体工程完工,正在进行装修。国家安监总局已完成对国家安全科技产业园申请材料的审核论证工作,将于近期发文批准。徐州市大学生创业园入驻企业达178家。中国矿大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加快提档升级,着力打造“智慧”型科技园区。徐师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已引进企业55家,土地已挂牌。铜山经济开发区已批准更名为江苏省徐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现正积极申报创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全市共申报创建国家科技基础设施重点项目4个,省级院士工作站、公共服务平台等32家,市级研发机构114家。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80.4%和73%。 16.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全力推进软件开发、国际服务外包、现代物流、文化动漫、旅游服务和商务中介六大重点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培育20个龙头骨干型和10个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现代服务业企业,高标准抓好4个省级和33个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推动60家制造业企业将服务业环节分离或外包。主办单位:市发改委。 进展情况:制定实施服务业大企业集团培育计划,上半年润东汽车集团实现营业收入超50亿元,八里钢铁、徐州区域生产资料、宣武三大市场交易额均超50亿元。确定了60家主辅分离制造业企业名单,上半年已有13家企业实现主辅分离,16家企业制定了主辅分离方案。 17.打造淮海经济区第一商圈。加快中央国际广场、苏宁商务广场、金鹰国际二期等重大服务业项目建设。主办单位:市发改委。 进展情况:中央国际广场正在进行基础施工,b地块桩基、正负零零板浇注已完成;苏宁商务广场正在进行施工勘察、试桩设计等工作,支护桩施工已完成;金鹰国际二期正在进行拆迁动员工作。 18.加快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重点推进八里国际家居交易博览中心、金驹现代物流园、新城区生活物流园等现代物流基地建设,年内投资分别达到5.6亿元、3.2亿元和1.8亿元。主办单位:市经信委。 进展情况:上半年,全市物流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89.9亿元,同比增长34%。八里家居博览中心1号馆地块规划设计方案已通过,基础部分建设许可证办理完毕,完成投资2.82亿元;金驹物流园二期钢贸2号楼、商贸1号楼竣工验收,完成投资3.2亿元;新城区生活物流园交广汽车城物流中心、网架中心加快推进,完成投资1.8亿元。 19.加快建设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重点推进彭城欢乐世界、微山湖千岛湿地等重点旅游项目,年内投资分别达10亿元和5亿元。开展徐州旅游品牌营销和城市宣传活动,推动旅游业大发展。主办单位:市旅游局。 |
|
进展情况:彭城欢乐世界一期用地土地征迁工作已基本完成,乐园概念性规划已通过论证,玉带大道等“七通一平”工程全面启动。微山湖千岛湿地项已完成规划设计、前期审批手续,湿地公园景观改造等工程已全面开工,项目已投入资金约3亿元。紧抓徐台直航机遇,策划实施了一系列旅游宣传推介活动,与台湾旅行商业同业工会总会签署《徐台旅游合作框架协议》。精心设计制作徐州旅游宣传风光dvd、徐州旅游宣传画册等系列旅游宣传品,积极推进央视广告宣传的各项筹备工作,以旅游“大蓬车”、旅游推介会、旅游交易会、旅游联盟等形式精心组织旅游宣传促销活动。 20.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在各县(市)科学选择2-3个主导产业进行重点培育扶持,引导镇域经济错位发展,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格局,力争“突破睢宁”和“丰县崛起”战略取得更大成效,新沂跻身全国百强县,沛县、邳州在百强县中的位次稳步提升。主办单位:市发改委、人保局。 进展情况:召开了2011年实施“突破睢宁”战略工作会议,下达了2011年“突破睢宁”的计划目标,完善了考核办法。编制完毕《 徐州市“丰县崛起行动计划”2011年绩效目标计划》。完成了2010年度“一村一品”工作任务考核工作,筛选确定了“一村一品”示范带头宣讲人,开展了大学生村官参与“一村一品”活动创业事迹报告会。 21.努力破解发展瓶颈制约。大力推动企业上市,年内新增3家首发上市企业。积极拓宽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以及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直接融资渠道,有效缓解资金压力。全面落实征地补偿各项政策,维护好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积极规范地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万顷良田建设”等工作。主办单位:市经信委、发改委、金融办、中小企业局、国土局。 进展情况:4月7日,海伦哲专用车辆创业板首发a股在深交所上市挂牌交易,云意电气、徐工机械h股等年内上市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能硅业、开发区国资公司、新盛投资公司分别申请发行企业债券14.8亿元、22亿元和20亿元,现申报材料已报国家发改委待批。新沂国资公司、邳州国资公司、市高铁投资公司、中小企业集合债等申请发行企业债券均进入工作程序,预计三季度期间可报国家发改委。徐矿集团二期13亿元中期票据和维维集团、维维股份一期10亿元中期票据在银行间市场已成功发行,徐工集团40亿元中期票据和中能硅业10亿元中期票据已报至交易商协会即将发行。积极开展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整顿工作,我市64家机构通过规范整顿,取得经营许可证。今年5月1日起调整提高了全市征地补偿标准,新标准在原标准基础上提高了25%左右。同时,建立了征地补偿标准定期调整机制,今后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物价水平,定期逐步调整提高征地补偿标准。规范稳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2010年挂钩复垦项目已有51个项目通过省国土资源厅验收,新增耕地4393.398亩。 22.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实施重大项目180项,其中续建项目44项、新上项目96项、前期推进项目40项,年度投资592.8亿元。滚动实施超亿元工业项目300项,其中当年竣工120项。主办单位:市发改委(重大项目办)、经信委。 进展情况:上半年,当年实施的140项完成投资263.5亿元,超出节点计划2.2个百分点,徐工集团挖掘机规模化建设等72项开工建设,开工率75%;40项前期项目按计划稳步推进,其中2项已开工建设。上半年,全市滚动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60项,徐工中大功率发动机、罗特艾德回转支承增量搬迁等61项竣工投产。 23.完善消费服务网络。继续开展家电、建材、农机具下乡等工作,着力加强“新网工程”、“万村千乡工程”等农村流通网络和服务体系建设,新建100个为农服务中心。主办单位:市商务局、供销总社。 进展情况:继续开展家电、建材、农机具下乡等工作,上半年我市“新网工程”连锁经营服务网点覆盖全市88%的行政村,新增“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农家店60家,新增为农服务社70个。 24.强化城建重点工程建设。在道路畅通、景观绿化和商贸文化等六个方面,实施188项城建重点工程,完成年度投资259亿元。主办单位:市城乡建设局。 进展情况:上半年我市城建重点工程已开(复)工123项,开工率达到65.4%,珠江路绿化、高铁徐州站站房等14个项目已竣工。 |
|
25.大力提升县城和中心镇建设水平。搞好县、镇、村三级规划衔接,推进五个县城镇加快发展,加强30个重点中心镇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工业型、农业型、旅游型、商贸型和综合型中心镇。主办单位:市中心镇创建办、规划局、城乡建设局。 进展情况:高标准规划完成了30个集中创建镇的规划编制工作。把集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城镇绿化“两个百日会战”作为中心镇创建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全市中心镇创建投入资金4.94亿元,融通各类建设资金4.4亿元,共改造水冲式厕所166座,配备各种垃圾清运车辆633辆,添置垃圾果皮箱5137个,改扩建公园78个,完成绿化9218亩,植树248万棵。 26.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农村公路260公里,疏浚县乡河道1200公里,解决好5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主办单位:市交通运输局、水务局。 进展情况:上半年,农村公路已开工建设55条,通车里程91.5公里,完成投资3908.1万元;疏浚县乡河道303条,超额完成序时进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研报告批复至各县,正准备实施。 27.深化城市综合治理。推行以“街长制”、“片长制”为载体的“网格化”城市管理,加大对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居民小区等重点区域的综合整治,确保市区主干道两侧门头店招首次设置规范率达到98%以上,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改造新建4个农贸市场。主办单位:市城管局、商务局。 进展情况:选定铜山路、民主南路、光明路、奎山路作为网格化管理示范路,深入落实街长、片长制。中山路、淮海东路等5条示范路外立面、道路、门头店招等立体整治工作全面展开。先后组织实施了“三站一中心”综合整治、占道夜市烧烤专项整治、重点道路及城市出入口道路综合整治等7项整治活动。已完成7条道路、1683个门头店招的规范整治,其余105条道路均已完成招投标并开始施工,预计10月份基本完成所有门头店招的规范工作。上半年生活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发电场共接纳生活垃圾21万吨,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基本达到90%。目前,鼓楼区琵琶花园、泉山区三官庙、新城区塘坊二期3个农贸市场的立项等前期手续已完成,规划设计待上报审批;云龙区拟将新建项目调整为黄山农贸市场改造提升项目,正在制定改造提升方案。 28.继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大污水管网建设力度,建设并启用丁万河、新城区等7个污水处理厂。大力实施“二次进军荒山”计划和城市增绿工程,确保全市绿化造林8万亩、新增改造城市绿地1100公顷以上。主办单位:市水务局、农委、市政园林局。 进展情况:新城区等5个污水处理厂已通过验收并投入运营,丁万河污水处理厂已进行满水试验及单机调试,奎河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计划8月初完成。“二次进军荒山”工作全面完成3.5万亩树木栽植任务,全市绿化造林完成13万亩,新增改造城市绿地1309.41公顷。 29.加快推进淮海经济区一体化建设,推动淮海经济区列入国家区域发展规划,积极构建沿东陇海线工业走廊,深化完善核心区8个城市的区域合作体系,重点推进交通、产业、市场、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扩大区内各城市之间医保联网结算,建立鲜活农副产品流通“绿色通道”。主办单位:市发改委、人保局、交通运输局、淮海经济区联络处。 进展情况:配合淮北市筹备召开了淮海经济区核心区第二届城市市长会议,会议通过了《2011年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重点工作方案》,八市共同签署了《旅游合作协议》、《关于共用连云港港的合作协议》,淮北、宿州、徐州三市签署了《关于建设城际快速通道的合作协议》。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徐州片区)发展规划(2011-2020)征求意见稿已编制完成,进入规划论证和上报阶段。市人保局制定了核心区城市医保联网结算平台的技术方案和建设方案。我市所有收费公路在各收费站设置“绿色通道”专用道口,放置标志牌,方便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优先快速通过。 30.大力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巩固港资、主攻台资、突破欧盟” 战略,以徐州至台湾航线开通为契机,切实加大对台招商力度,继续抓好香港、欧盟、长三角、珠三角等境内外招商,力争引进一批投资超10亿元和1亿美元的大项目。精心组织香港、深圳投资推介会,第14届投资洽谈会等两项综合招商活动,以及日韩招商、欧盟招商、现代服务业招商、地产投资推介会、苏台光伏光电产业合作研讨会等系列专题招商活动。主办单位:市商务局、发改委、国资委、经信委、台办、科技局、文广新局、国土局、旅游局、人保局。 |
|
进展情况:上半年,我市开展了日韩招商、“2011中国徐州(深圳、香港)招商周”和“2011徐州(无锡)新兴产业暨招才引智恳谈会”三场综合招商活动,共签约65个项目,总投资额344.7亿元人民币,其中利用外资总额74580万美元。第14届投资洽谈会以及欧盟招商、现代服务业招商、地产投资推介会、苏台光伏光电产业合作研讨会等系列专题招商活动的筹备工作全面展开。 31.全面提升开发区建设水平。加快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引导各开发区重点培育2-3个主导产业,力争在全省开发区排名中有明显进位。推进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国家级生态园区,加强各省级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南北合作园区共建。主办单位:市商务局、发改委、经信委。 进展情况: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了装备制造、新能源、新医药、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徐州高新区形成了工程机械、车辆制造和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 丰县经济开发区形成了煤盐化工、电动车、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沛县经济开发区培育发展了铝加工、煤盐化工、农产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邳州经济开发区形成了板材家具、环保化工两大主导产业;新沂经济开发区做强精细化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绿色食品、资源加工等五大主导产业;睢宁经济开发区形成了白色家电、皮革皮具主导产业,徐州工业园区培育发展了橡胶轮胎、机械电子、精细化工、新型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国家级生态园区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无锡高新-新沂、锡山-丰县、江阴-睢宁、宜兴-沛县、蠡园-贾汪、无锡-邳州6个南北共建园区获省政府批准,目前累计引进项目243个,总投资115亿元。 32.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全面完成县级政府和乡镇机构改革任务,推进政府部门所办企业改制。继续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分步对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加快农信社改制组行步伐。完成市县文化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及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主办单位:市编办、发改委、人保局、文广新局、卫生局、金融办。 进展情况:各县(市)区已全部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工作,政府各工作部门也已按改革实施方案组建完毕。按照乡镇机构改革批复方案内容,将乡镇行政、事业机构设置到位,并将核定编制分解到每个乡镇机关和事业机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津补贴调整发放工作已完成,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实施方案已报省待批,我市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实施细则即将批准实施。市郊信用联社改制组行工作已取得实质性突破,贾汪信用联社不良贷款压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丰县、沛县和铜山联社也在逐渐缩小与组行要求的差距。完成市、县文化行政管理机构改革,制定形成了《徐州演艺集团内部机制改革实施方案(草案)》,新沂市柳琴剧团已完成转企改制工作,其他县级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及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工作正在积极推进。至6月底,全市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覆盖率达100%,实现了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目标。 33.加快发展民营经济。选择100家成长型民营企业予以重点扶持,着力培育壮大铜山机械和食品、邳州板材、丰县电动车、沛县煤化工、新沂农用化工、睢宁纺织、贾汪建材等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产业集群,推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主办单位:市中小企业局。 进展情况:从各县(市)区筛选100家成长型企业列入重点调度名单,按月召开成长型中小企业调度会,着力培育壮大铜山机械和食品、邳州板材、丰县电动车、沛县煤化工、新沂农用化工、睢宁纺织、贾汪建材等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34.启动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六年倍增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推动农业、就业、创业、物业“四业富民”,完成8万农村人口脱贫任务;抓好职工工资增加和困难群体帮扶等重点,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主办单位:市农委、人保局、扶贫办。 进展情况:3月26日,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实施农民收入六年倍增计划的意见》(徐委发〔2011〕13号),明确了农民增收的主要目标并实行责任分解。将8万农村人口脱贫目标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上半年全市培训贫困劳动力8647人,转移就业5716人,就业率96%,发放扶贫小额贷款3.91亿元,有3.53万贫困农户受益。从2月1日起,调整了全市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市区由原来的790元/月提高到930元/月,各县(市)由原来的670元/月提高到800元/月。 |
|
35.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开展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4万人,新增城镇就业8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主办单位:市人保局。 进展情况:截至6月30日,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4.68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17%;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59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69.9%;失业人员实现就业2.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66.7%;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4.08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81.6%;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6%。 36.加强市场物价调控。抓好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点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突出抓好产销衔接和区域合作,扩大由田间到市场的直销规模;加强市场价格监测预警和监督检查,严格控制政府调价项目,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内;建立健全农副产品应急储备制度,确保各项补贴制度落实到位。主办单位:市物价局、商务局、农委、供销总社。 进展情况:重点抓好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突出抓好产销衔接和区域合作,加强市场价格监测预警和监督检查,确保了主要农副产品价格稳中有降。健全以民生价格为主的价格监测网络,通过136个价格监测点,24小时测报关系群众生活的67种主副食品价格。启动了食用盐供给应急预案,仅用两天时间就有效抑制了食用盐急购潮。自去年10月份起,除国家统一安排和省政府确定的调价项目外,已暂停出台市政府事权范围内的涨价项目。1-6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累计上涨5.2%,低于全省0.5个百分点。开展农副产品应急储备制度前期调研工作,积极启动第二季度物价补贴机制。 37.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年内全市建设4150套经济适用房、586套廉租房、2850套公共租赁房,实施市区200万平方米的城中村及危旧房拆迁改造,对符合条件的人均住房10平方米以下的家庭实现廉租房保障应保尽保。主办单位: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城乡建设局。 进展情况:省政府今年下达我市8000套(间)公共租赁住房、4000套经济适用住房、1000套廉租住房的建设任务。目前,市区坝山地块公共租赁房已于4月份开工,开发区公共租赁房正进行施工图设计,徐矿城东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正在办理前期手续,各县(市)区保障性住房大部分已开工建设,可确保10月底前全面开工并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2010年我市已超额完成省委、省政府制定的棚户区改造计划拆迁307万平方米的工作目标,今年将棚户区纳入城市危旧房屋改造范畴,全力做好棚户区改造扫尾工作。目前新建北村、兵工路等12个项目已经启动拆迁。上半年,市区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423户。 38.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城镇职工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缴费率达95%以上,新农合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新农保和基础养老金发放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67%以上。逐步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进一步完善对困难群体基本生活的社会救助机制。主办单位:市人保局、卫生局、民政局。 进展情况:城镇职工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达100%。至6月底,全市共保障城市困难群众43334人、农村困难群众237255人,从7月1日起将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7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30元,新标准高于全省平均预期。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缴费率达95%,新农合参合率达99.48%,基础养老金发放率达100%。开展五保对象复核及敬老院达标升级活动,确保年底前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67%。拟定《关于做好被征地人员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正在广泛征求意见进行修改完善。1-6月份,全市临时救助困难群众1540人次,支出救助资金642万元;救助特殊困难残疾人20758人次,支出救助资金2099.67万元;对292214人次实施医疗救助,支出救助资金4900万元。 39.统筹抓好各项社会事业。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逐步解决高中阶段教师收入偏低和偏远农村教师住房等问题。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抓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设,创建7个省级、20个市级示范镇卫生院,完成20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任务。确保通过江苏省文明城市复核验收,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加快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建设,精心做好第18届省运会筹备工作。推动双拥工作特色化,确保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主办单位:市教育局、卫生局、文明办、体育局、双拥办。 |
|
进展情况:到6月底,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开工面积252121平方米,其中新建项目220376平方米,加固项目31745平方米,计划在暑期加固和新建项目全部开工。对全市非义务教育学校人员采取发放临时生活补贴,提高了教师收入水平。完成全市农村偏远学校教师公租房建设三年工程规划编制工作,7个试点镇教师公租房至6月底已全部开工建设。各地已对照《江苏省示范乡镇卫生院评估标准》完成省级、市级示范镇卫生院自评申报工作并报市卫生局复审(评),标准化村卫生室验收工作7月份开始。5月3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迎检动员大会,6月12-16日,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考核组对我市进行了测评考核。奥体中心施工场地“三通一平”工作全面完成,体育场风洞试验开始实施,体育场西看台已完成桩基106根。制定了江苏省第十八届运动会徐州筹备工作总规划,完成第一期运动员注册工作。认真准备完善创建工作台帐资料,我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完成。 40.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继续推行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重大信访案件包挂制度,健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机制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社区和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大排查、大调解、大防控体系,深入推进法治徐州、平安徐州建设,争创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主办单位:市信访局、司法局、综治办。 进展情况:上半年,市领导信访接待日共接待上访群众90批、783人次,带案下访44次,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带案下访220次,县(市)区领导带案下访987次。制定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要点,建立健全领导包案、风险评估、应急处理、调处对接、排查调处等工作机制,开展“调解建设规范年”活动。上半年,全市各调解组织共受理社会矛盾纠纷24272件,调解成功23993件,调处成功率98.52%。继续开展三级示范创建活动,在前期完成30个综治基层基础示范镇(街道)的基础上,选定300个村(社区)开展创建“综治基层基础示范村(社区)”活动,目前已有180家示范点基本完成创建目标任务。技防提档升级建设全面推进,7个县(市)区初步完成网络架构工程,进入设备调试和联网运行阶段。 41.加强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抓好专项整治,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有效防范各类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发生。其中亿元地区生产总值死亡率、工矿商贸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省考核指标范围内。主办单位:市安监局。 进展情况:1-6月份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820起,死亡133人,同比分别下降12.58%和23.6%。其中:道路交通事故265起,死亡119人,同比分别下降39.5%和18.49%;工商贸企业事故8起,死亡9人,同比分别下降11.1%和10%;煤矿企业未发生事故。各类事故指标均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指标序时进度之内。 42.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确保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苏北、高于周边地区、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各县(市)区超过全省县(市)区平均水平,努力做到速度指标确保争先、总量指标奋力进位、结构指标有力提升。主办单位:市发改委、经信委、商务局、财政局、统计局。 进展情况:制定《关于2011年县(市)区科学发展考核评价的意见》,设置进位争先加分项,引导各地积极参与全国百强县竞争、全省和苏北县域经济竞争,以确保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苏北、高于周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43.加强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全面完成为民兴办的9个方面56件实事项目。深入推行行政问责制度和绩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行政效能评估机制和投诉处理机制。主办单位:市发改委、监察局。 进展情况:56件实事项目中50项完成或超额完成上半年计划,其中疏浚县乡河道、二次进军荒山二期工程、稳定新农合参合率3个项目已经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计划,更新、改造公交设施等6个项目基本完成序时进度。按季度对全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工作进行调度并组织汇总上报。开展了年度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绩效评审工作,对2008至2010年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和徐州市城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情况进行绩效审计。 |
|
徐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政府工作报告》主要目标任务上半年进展情况的通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按照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市政府督查室对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目标任务上半年进展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从督查的情况看,大部分目标任务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为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但是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11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中,有1项未完成目标;分解的32项重点工作任务中,有3项部分未完成半年目标。希望各地各部门牢牢盯住《政府工作报告》主要目标任务不放松,一着不让地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切实按序时进度推进各项目标任务,努力保持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〇一一年八月一日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主要目标任务上半年进展情况 一、主要指标进展情况 1.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34.1亿元,增长13.1%亿元,高于全年目标0.1个百分点。 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48.01亿元,增长45.5%,高于全年目标27.5个百分点。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新口径)实现840.75亿元,增长25.7%,高于全年目标3.7个百分点。 4.实际到帐注册外资完成5.46亿美元,增长46.7%,高于全年目标31.7个百分点。 5.自营出口总额达15.72亿美元,增长44.9%,高于全年目标29.9个百分点。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48.9亿元,增长17.2%,低于全年目标0.8个百分点。 7.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00元,增长15.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119元,增长18.7%,分别高于全年目标3.7和6.7个百分点。 8.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6%,控制在目标值4%以内。 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00.2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22.8%,高于目标值2.8个百分点;研发投入2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6%,达到目标值。 10.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待国家、省核定。 1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为年度指标,未统计。 二、重点工作任务分解 12.继续扩大主导产业规模。抓好工程机械整机制造完善配套,加快传统能源产业转型转移,发展壮大新能源产业,重点推进乳品、饮料、果蔬等食品及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年内装备制造、能源、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规模分别达到1800亿元、1000亿元和1400亿元。加快煤盐化工、建材、冶金三大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年内产业总规模达到1500亿元。主办单位:市经信委、发改委。 进展情况:继续做大主导产业规模,上半年装备制造、能源、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分别完成产值920亿元、454亿元和713亿元。加快煤盐化工、建材、冶金三大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上半年共完成产值850亿元。 13.加速培育世界级企业。支持徐工集团、中能硅业扩大产能规模,年内产值分别达到500亿元和100亿元,加快向世界级企业的目标迈进;引导扶持现有4个超百亿企业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力争新增2-3家百亿元企业。主办单位:市经信委。 进展情况: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培育营业收入千百亿工业企业(集团)的实施意见(试行)》,加大对大企业、大集团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上半年,徐工集团、中能硅业分别完成营业收入483亿元、41亿元。徐矿集团、维维集团、徐州烟厂三个超百亿企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上半年分别完成营业收入104亿元、79亿元、81亿元。大屯煤电、协鑫硅材料、卡特(徐州)公司上半年分别完成营业收入53亿元、59亿元和50亿元,全年有望实现新增2-3家超百亿元企业目标。 14.推进农业提档升级。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保持在80亿斤以上。继续大力实施种养业“2020”工程,重点建设20个以5000亩-10000亩连片为单位的设施蔬菜、瓜果生产基地和20个规模养殖场,新增设施农业20万亩。加快铜山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沛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睢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两个省级园区建设。加快发展林果业、肉鸭、奶业、大蒜、食用菌五大产业化体系,年内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全市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1%。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完成年度水利投资20亿元,农业综合开发面积达到25万亩。主办单位:市农委、农机局、水务局、农业资源开发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