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2年小春增产增收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级有关部门: 根据全国秋冬种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四川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12年全省小春增产增收的意见的通知》(川农业〔2011〕166号)精神,结合我州实际,现就2012年小春生产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发展思路,确定工作目标 2012年我州小春生产的总体思路是:稳定面积调结构,依靠科技攻单产,狠抓建设强能力,提升基地兴产业,品牌效益促增收。目标任务是:计划全州小春粮食面积稳定在190万亩,总产量39.93万吨、增产1万吨,其中计划小春马铃薯面积23万亩,总产量5.80万吨、增加0.60万吨;计划油菜面积30.30万亩,总产3.84万吨;计划新增蔬菜3.0万吨以上。力争小春种植业为全州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40元以上。各地要根据全州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制定2012年小春增产增收意见,强化组织领导,理清工作思路,分解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方案,确保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力争2012年小春生产再获丰收,为全年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二、优化种植结构,稳定播种面积 2012年全州小春种植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是“一调三增三提高”,即适当调减小麦面积,增加大麦、冬春马铃薯、秋冬蔬菜面积,提高单产、提高品质、提高效益。土地资源是确保农业持续增产最基本的生产要素,要千方百计确保小春播种面积的稳定。一要开发冬闲田稳定面积。我州冬闲田土开发潜力大,安宁河流域和州内低山平坝河谷地区要大力开发利用冬闲田土,播栽适宜作物,以开发利用冬闲田土缓解日趋增大的耕地缩减压力,稳定小春播种面积。二要优化结构稳定面积。大麦具有早熟、产量高的特点,在增产、增效和缓解大春烤烟茬口紧张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安宁河平原地区的冕宁、西昌、德昌等县要结合自身实际,适当调减小麦种植面积,增加大麦和设施蔬菜面积。金沙江流域地区的宁南、金阳、雷波等县要充分利用冬春光热资源,大力发展冬春马铃薯、秋冬蔬菜和名优水果生产,力争冬春马铃薯面积扩大2.11万亩以上。三要创新模式稳定面积。要因地制宜推广稻田稻-麦(油)、稻-菜-芋、菜-稻-菜等种植模式。改高塝望天田为旱地,改低产小麦为马铃薯、蔬菜。充分利用预留空行种植蔬菜、豌豆、蚕豆、马铃薯、绿肥、饲料等作物,变一熟为二熟、变二熟为三熟。高寒山区种植绿肥、饲草,既培肥地力,又增加牲畜冬季饲草。四要减少撂荒稳定面积。要加强耕地使用管理,认真落实耕地撂荒责任追究和惩戒制度,加大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力度,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实行股份合作、土地合作社、租赁、承包、联营等模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尽力减少耕地撂荒。五要依靠农机稳定面积。要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鼓励购买中、小型农机具,搞好农机技术培训,提高农机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调动农民种植小春作物的积极性。 三、狠抓高产创建,实现高产高效 各县市要继续按照“整建制、大协作、新机制、标准化”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深入推进整乡整县整建制高产创建活动。一要抓好万亩高产高效示范片建设。计划在全州建立39万亩小春粮油万亩高产示范片,其中麦类30万亩、油菜5万亩、马铃薯4万亩。力争示范区实现麦类亩产400公斤、马铃薯(鲜薯)亩产2000公斤、油菜亩产200公斤的创建目标。二要抓好小春季整建制创建工作。重点抓好马铃薯、小麦等小春季作物的整县、整乡创建工作,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整县创建马铃薯亩产达到2500公斤(玉米/马铃薯两熟区);整乡创建小麦亩产500公斤(套作450公斤),马铃薯亩产2500公斤(玉米/马铃薯两熟区)和2000公斤(水稻马铃薯两熟区)。三要抓好技术措施集成配套工作。抓好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四新”集成示范和良种、良法、良制、良壤、良机“五良”配套工作。继续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三大行动”,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入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提高小春生产科技含量。大力推广小麦小窝疏株密植、油菜合理密植和增施硼肥、马铃薯脱毒良种和垄作栽培技术、早市蔬菜无公害栽培、工厂化育苗及设施规范化栽培技术。要建设新品种展示园、新技术示范区、新模式示范带、新机制推进点。加强田间“病、虫、草、鼠、湿”五害的监测与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尤其是要强化小麦药剂拌种和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治工作,减少病虫害损失。计划全州优质小麦面积达到54万亩;“双低”油菜面积达到22万亩;麦类药剂拌种面积112万亩,达到90%以上。 |
|
四、建设基础设施,挖掘产能潜力 充分利用冬春农闲季节,掀起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设施蔬菜基地建设高潮。加强以中低产田土改造、提高土壤有机质为重点的高标准粮田建设,重点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田间工程、全省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和全州新增3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标准农田建设。要组织开展高标准农田验收认定,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绩效考核制度。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开展“千村万户”配方肥大示范,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加快构建配方肥产供施网络,大力推广配方肥直供、定点供销、统测统配统供统施等服务模式。继续抓好西昌、德昌、冕宁等县市设施蔬菜基地建设。抓紧维修完善农田排灌渠系,整治田间耕作道路、田型调整、土地平整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大力提高粮油综合生产能力。 五、加强基地建设,提升产业质量 实施“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突出抓好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建设,按照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标准化建设的要求,以标准化的理念推进现代农业基地建设提档升级。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成片推进,着力建设一批优势产业带,做大做优一批配套设施齐全的产业基地。二要着力抓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引进、选育、研发一批效益好、竞争力强、适合当地产业发展要求的优新品种,加快建设一批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逐步形成州、县、基地三级协调配套的良种繁育基地,基地良种覆盖率达100%。三要着力抓好标准化生产。制定和完善覆盖产业发展全程需要的生产技术规程或地方性标准,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标准的普及率,实现基地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100%;建立一批专业植保队伍,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完善投入品管理制度、生产档案制度、产品检测制度和产地准出制度,积极建立基地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四要着力抓好市场营销和品牌培育。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植大户、营销大户等农村经营主体,培育一批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建设一批产地批发市场和集散型专业市场;积极打造农产品品牌,突出区域特色和优势,加大品牌整合力度,突出抓好“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一标(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登记保护,通过西博会、农交会等平台积极参加展示、展览活动,积极宣传区域知名品牌,拓展销售渠道。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引导集团消费与生产基地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实行订单种植,确保基地稳定增收。五要着力加强对外开放合作。加强对外开放合作,招强引大,招商引智,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共赢发展。 六、强化组织领导,完善配套服务 各县市要克服松懈和麻痹大意思想,牢固增加“小春不小、大有作为”的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实现农业生产“开门红”。一要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各地要实行“米袋子”、“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确保粮食安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在财力投放、资源配置等方面向农业和粮食生产倾斜。二要加强配套服务。搞好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等农资的调剂供应,加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管,强化农业综合执法力度,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农民利益。三要抓好政策落实。继续抓好国家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及马铃薯原种生产补贴试点、农机具购置补贴以及政策性农业保险等强农惠农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工作,减少农业生产风险,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四要加大资金投入。中央和省下拨的项目资金要全部用于项目建设开支,发展农业生产,地方要加大项目资金的配套,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重点支持新品种、轻简化集成技术试验示范展示及推广和高产创建等工作,确保粮油生产投入稳步增长。 附件:1.凉山州2012年小春主要农作物面积和产量指导性计划分解表 2.凉山州2012年小春主要技术措施指导性任务分解表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三日 附件1: 凉山州2012年小春主要农作物面积和产量指导性计划分解表 单位:万亩、吨
附件2: 凉山州2012年小春主要技术措施指导性任务分解表 单位:万亩、亩
| |||||||||||||||||||||||||||||||||||||||||||||||||||||||||||||||||||||||||||||||||||||||||||||||||||||||||||||||||||||||||||||||||||||||||||||||||||||||||||||||||||||||||||||||||||||||||||||||||||||||||||||||||||||||||||||||||||||||||||||||||||||||||||||||||||||||||||||||||||||||||||||||||||||||||||||||||||||||||||||||||||||||||||||||||||||||||||||||||||||||||||||||||||||||||||||||||||||||||||||||||||||||||||||||||||||||||||||||||||||||||||||||||||||||||||||||||||||||||||||||||||||||||||||||||||||||||||||||||||||||||||||||||||||||||||||||||||||
|
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2年小春增产增收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级有关部门: 根据全国秋冬种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四川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12年全省小春增产增收的意见的通知》(川农业〔2011〕166号)精神,结合我州实际,现就2012年小春生产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发展思路,确定工作目标 2012年我州小春生产的总体思路是:稳定面积调结构,依靠科技攻单产,狠抓建设强能力,提升基地兴产业,品牌效益促增收。目标任务是:计划全州小春粮食面积稳定在190万亩,总产量39.93万吨、增产1万吨,其中计划小春马铃薯面积23万亩,总产量5.80万吨、增加0.60万吨;计划油菜面积30.30万亩,总产3.84万吨;计划新增蔬菜3.0万吨以上。力争小春种植业为全州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40元以上。各地要根据全州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制定2012年小春增产增收意见,强化组织领导,理清工作思路,分解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方案,确保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力争2012年小春生产再获丰收,为全年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二、优化种植结构,稳定播种面积 2012年全州小春种植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是“一调三增三提高”,即适当调减小麦面积,增加大麦、冬春马铃薯、秋冬蔬菜面积,提高单产、提高品质、提高效益。土地资源是确保农业持续增产最基本的生产要素,要千方百计确保小春播种面积的稳定。一要开发冬闲田稳定面积。我州冬闲田土开发潜力大,安宁河流域和州内低山平坝河谷地区要大力开发利用冬闲田土,播栽适宜作物,以开发利用冬闲田土缓解日趋增大的耕地缩减压力,稳定小春播种面积。二要优化结构稳定面积。大麦具有早熟、产量高的特点,在增产、增效和缓解大春烤烟茬口紧张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安宁河平原地区的冕宁、西昌、德昌等县要结合自身实际,适当调减小麦种植面积,增加大麦和设施蔬菜面积。金沙江流域地区的宁南、金阳、雷波等县要充分利用冬春光热资源,大力发展冬春马铃薯、秋冬蔬菜和名优水果生产,力争冬春马铃薯面积扩大2.11万亩以上。三要创新模式稳定面积。要因地制宜推广稻田稻-麦(油)、稻-菜-芋、菜-稻-菜等种植模式。改高塝望天田为旱地,改低产小麦为马铃薯、蔬菜。充分利用预留空行种植蔬菜、豌豆、蚕豆、马铃薯、绿肥、饲料等作物,变一熟为二熟、变二熟为三熟。高寒山区种植绿肥、饲草,既培肥地力,又增加牲畜冬季饲草。四要减少撂荒稳定面积。要加强耕地使用管理,认真落实耕地撂荒责任追究和惩戒制度,加大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力度,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实行股份合作、土地合作社、租赁、承包、联营等模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尽力减少耕地撂荒。五要依靠农机稳定面积。要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鼓励购买中、小型农机具,搞好农机技术培训,提高农机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调动农民种植小春作物的积极性。 三、狠抓高产创建,实现高产高效 各县市要继续按照“整建制、大协作、新机制、标准化”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深入推进整乡整县整建制高产创建活动。一要抓好万亩高产高效示范片建设。计划在全州建立39万亩小春粮油万亩高产示范片,其中麦类30万亩、油菜5万亩、马铃薯4万亩。力争示范区实现麦类亩产400公斤、马铃薯(鲜薯)亩产2000公斤、油菜亩产200公斤的创建目标。二要抓好小春季整建制创建工作。重点抓好马铃薯、小麦等小春季作物的整县、整乡创建工作,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整县创建马铃薯亩产达到2500公斤(玉米/马铃薯两熟区);整乡创建小麦亩产500公斤(套作450公斤),马铃薯亩产2500公斤(玉米/马铃薯两熟区)和2000公斤(水稻马铃薯两熟区)。三要抓好技术措施集成配套工作。抓好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四新”集成示范和良种、良法、良制、良壤、良机“五良”配套工作。继续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三大行动”,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入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提高小春生产科技含量。大力推广小麦小窝疏株密植、油菜合理密植和增施硼肥、马铃薯脱毒良种和垄作栽培技术、早市蔬菜无公害栽培、工厂化育苗及设施规范化栽培技术。要建设新品种展示园、新技术示范区、新模式示范带、新机制推进点。加强田间“病、虫、草、鼠、湿”五害的监测与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尤其是要强化小麦药剂拌种和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治工作,减少病虫害损失。计划全州优质小麦面积达到54万亩;“双低”油菜面积达到22万亩;麦类药剂拌种面积112万亩,达到9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