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方案
农办科[2012]33号2012年04月24日农业部

东北地区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方案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东北地区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方案》的通知

  (农办科[2012]33号)


  

  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全力推进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工作,充分发挥科技支撑玉米产业发展的作用,我部自2012年起启动实施东北地区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通过创新工作思路、广泛整合资源、凝聚各方力量,推动东北地区玉米生产实现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

  

  为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我部编制了《东北地区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3省1区1局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技术支持单位和责任专家高度重视,认真部署落实,细化行动方案,狠抓技术服务,务求取得实效。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四日

  


  
东北地区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全力推进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工作,充分发挥科技支撑玉米产业发展的作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部决定,自2012年起启动实施东北地区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思路与目标

  

  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统筹玉米科技创新、转化推广和技术培训工作,以黑龙江(含垦区)、吉林、辽宁和内蒙古等四省区为重点区域,强化优良品种、栽培技术和工程机械三大支撑,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科研教学单位、龙头企业和农民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依靠科技支撑玉米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推动玉米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为“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总体目标: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实现“122”的总体目标,即在东北地区近2亿亩玉米种植面积中,实现1亿亩玉米平均亩增产200斤以上,亩节本增效200元以上,玉米总生产能力比“十一五”时期平均增加200亿斤以上,辐射带动整个东北地区玉米大面积均衡增产。

  

  阶段目标:2012年为启动实施阶段,完成总面积目标的35%以上,达到3500万亩;完成增产增收指标的60%以上,实现亩均增产120斤,亩节本增效120元。2013-2014年为扩大实施阶段,完成总面积的80%以上,达到8000万亩;完成增产增收指标的80%以上,实现亩均增产160斤,亩节本增效160元。2015年全面完成阶段,全面实现1亿亩玉米“双增二百”的目标,实现亩均增产200斤,亩节本增效200元。

  

  区域目标:黑龙江(含垦区)、吉林、辽宁、内蒙古的任务指标分别为总面积任务的35%(垦区5%)、25%、20%和20%,增产增收指标四省区相同,增产增收计算以实施地点的“十一五”平均产量和收益为基数。

  

  二、重点任务

  

  (一)强化关键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加大新品种培育力度。重点选育高产、抗逆、耐密、适用机械化作业的玉米新品种,加速玉米品种优良性状的改良和更新换代。二是加大高产高效、轻简节约栽培技术研发力度。重点研发玉米条深旋精量播种一体化保苗增产技术、玉米膜下滴灌和全膜覆盖节水高产高效技术、玉米新型节水灌溉高产稳产技术、密植高产抗倒防衰稳产高产抗逆技术等。三是加大地力培肥与保育技术研发力度。重点开展玉米耕层结构优化技术、秸秆还田低温快速分解技术、增施有机肥等技术研发。四是加大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研发力度。重点开展玉米茎腐病、玉米螟综合防治等技术研发。五是加大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技术研发力度。重点开展精密播种、田间追肥施药、全液压驱动玉米联合收获等机械化技术研发。

  

  (二)强化技术集成与示范,形成区域特色增产增收的技术体系和技术模式

  

  一是优化品种布局,挖掘良种增产潜力。针对东北不同生态类型区水热条件,筛选出一批高产、高效、优质、抗逆的新品种,进行区域化布局,并制定相应的技术方案。二是提高机械化耕播质量,实现一次保全苗。针对东北春玉米区整地播种质量差、保苗率低等问题,采用高质量的深松整地、精量播种等技术,在增密的前提下,实现一次性保全苗。保障保苗率提高10%左右,实现增产增收5%-10%。三是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实现密植不倒不衰。针对玉米生产密度不均衡不合理,增密高产途径出现的倒伏与早衰风险增大问题,推广宽窄行(休闲)密植栽培技术,并结合有效的深松改土、肥水控促、化控调节等措施,提高密植的合理性,实现密植不倒不衰。四是培肥地力,科学施肥,实现持续增产增收。针对东北地区耕地质量下降,采用有效的秸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等措施不断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同时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实现“测、配、产、供、施”有效衔接。针对小农户分散经营方式,采用“一户一卡、一村一表、一乡一图、配肥直供”的技术服务模式,做到技术到位、服务到户、指导到人、配肥到田。五是实施抗旱节水增产技术,实现抗旱保丰收。针对近年东北地区玉米干旱频繁发生的现状,集成坐水种、地膜覆盖、膜下滴灌等抗旱节水保苗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等,实现抗旱保丰收。六是强化病虫害测报技术,实现高效综合控防。针对近年区域性玉米病虫害频繁发生的现状,强化玉米螟、叶斑病和穗期虫害预测测报,提出综合控防预案,及时实施到位,确保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七是提高全程机械作业能力,实现农机农艺融合。针对东北玉米生产机械作业率低,作业质量差的问题,以提高机械性能和作业质量为核心,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作业,形成以农机与农艺融合为特征的高产高效轻简化生产技术体系。



  (三)强化技术普及到位率,确保技术入户到田

  

  一是遴选确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编制分区域、分品种技术操作方案,通过印发科技手册、技术明白纸、专家讲座和其他现代化手段送到千家万户。二是依托产业技术体系综合实验站、高产创建示范片、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建立玉米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开展全程技术指导和服务。在关键农时、关键环节,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玉米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帮助解决玉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四是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技人员、农村实用人才和玉米种植户的技术培训,提高玉米种植水平。

  

  三、进度安排

  

  (一)2012年(启动实施阶段)

  

  1-4月,前期筹备。组织3省1区1局专家论证,编印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方案;成立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启动部署科技行动,层层落实计划任务,签订任务责任书;开展技术培训。

  

  4-9月,全面实施。分区域制定具体技术指导方案,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开展巡回技术指导和服务;组织开展现场观摩和高产竞赛活动;抓好重点工作落实,及时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

  

  10-12月,验收总结:组织开展测产验收;对全年工作进行总结,召开工作总结与表彰会;研究提出2013年工作任务与计划。

  

  (二)2013年-2014年(扩大实施阶段)

  

  总结借鉴2012年工作经验,扩大面积,及时部署,加快实施,进度安排同2012年度。

  

  (三)2015年(全面完成阶段)

  

  围绕全面实现东北地区1亿亩玉米,亩均增产200斤、节本增效200元的总体目标,安排相应工作进度。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各级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领导小组,负责本区域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的组织实施与相关配套政策、资金的落实,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要把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纳入各级农业部门的考核内容,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思路,层层分解计划任务,加强督导检查,责任到人,落实到田。各农业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也要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支持科技人员参与科技行动。

  

  (二)加强技术指导。成立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专家组。国家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专家组主要由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和其他相关专业的玉米专家组成,负责实施方案评估,相关技术指导,工作检查督导和测产验收等。3省1区1局和各相关县要分别成立相应的专家组,负责本区域实施方案的制定,高产示范的建立、技术指导、督导检查和测产验收等。要将东北地区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作为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各地方玉米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和农技推广示范县的重要任务,建立“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技人员包村联户”的技术责任制,及时、全程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要依托农技推广示范县和阳光工程等项目,加大对农技人员、农机手、植保员和种植大户的技术培训。

  

  (三)加大投入力度。在科技行动实施区域全面落实良种、土壤深松、农机具购置、地膜覆盖、膜下滴灌、绿色防控等补贴政策;有效整合产业技术体系、地方创新团队、农技推广示范县、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阳光工程等项目资源,发挥项目资金的聚集效应;加大科技创新、技术推广和条件能力建设等方面的项目支持力度;引导、鼓励龙头企业、种粮大户等社会力量的经费投入,合力推进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目标的实现。

  

  (四)加大总结宣传力度。要及时总结各地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机制,形成分区域玉米增产、农民增收的技术模式。要表彰奖励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可通过高产竞赛、技术比武、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推动目标任务落实。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站等各种媒体,加大对工作成效、成功经验和典型人物的宣传力度,及时报送工作进展、动态信息,扩大影响,营造良好的氛围。

  

  附件1:

  
东北地区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专家组名单

  


  组 长:赵 明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副组长:张世煌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韩贵清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罗振峰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陶承光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赵存发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员

  成 员:赵久然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

  王 璞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李少昆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曹靖生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王俊河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王立春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边少锋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王延波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景希强 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齐 华 沈阳农业大学教授

  高聚林 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

  李艳杰 黑龙江农垦科学院研究员

  

  附件2:2012年东北地区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任务落实表

  

  
省(区)县(区、市、场)2012年落实面积(万亩)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工作负责单位及责任人技术支持单位及包县专家
黑龙江省 第一积温带呼兰区16上限:郑单958
丰禾10
下限:鑫鑫2号
先玉335
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玉米育苗移栽技术
玉米螟大区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呼兰区农业中心/杨朋黑龙江省农机研究院/孙世明研究员
宾 县18宾县农技中心/蒋永生东北农大农学院/金益教授
双城市30双城市农业中心/闫洪新东北农大农学院/金益教授
五常市18五常市农业中心/刘家成黑龙江省农科院栽培所/王俊河研究员
龙江县40龙江县农业中心/王立新黑龙江省农科院齐齐哈尔分院/张树权研究员
泰来县14泰来县农业中心/庞学利黑龙江省农科院齐齐哈尔分院/张树权研究员
肇东市37肇东市农业局/尹才黑龙江省农科院玉米所/曹靖生研究员
肇州县21肇州县农业中心/孙连慧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张相英推广研究员
肇源县17肇源县农业局/殷广峰黑龙江省农科院大庆分院/姜军副研究员
第二积温带依兰县18绥玉10
吉单27号
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玉米育苗移栽技术
玉米螟大区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依兰县农技中心/孔令发黑龙江省农科院草业所/孙德全研究员
巴彦县23巴彦县农业局/张铁军黑龙江省农科院栽培所/王俊河研究员
木兰县3木兰县农业中心/陈万春东北农大农学院/金益教授
甘南县21甘南县农业中心/王廷生黑龙江省农科院齐齐哈尔分院/张树权研究员
富裕县14富裕县农业局/刘晓春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张相英推广研究员
宁安市12宁安市农业局/孙新功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傅迎军副研究员
富锦市18富锦市农业局/申庆龙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蒋佰福副研究员
桦南县14桦南县农业中心/程宝军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蒋佰福副研究员
桦川县7桦川县农技中心/赵金满 黑龙江省农科院草业所/孙德全研究员
汤原县7汤原县农技中心/宋长庚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蒋佰福副研究员
北林区17北林农技中心/张树春东北农大农学院/王振华教授
望奎县18望奎县农技中心/王树春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分院/南元涛研究员
兰西县24兰西县农业中心/舒春清黑龙江省农科院栽培所/王俊河研究员
青冈县24青冈县农业局/丛焕春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分院/南元涛研究员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安达市18绥玉10
吉单27号 
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玉米育苗移栽技术
玉米螟大区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安达市农业局/赵太山黑龙江省农科院大庆分院/姜军副研究员
林甸县21林甸县农业局/朱振岭黑龙江省农科院大庆分院/姜军副研究员
杜蒙县14杜蒙县农业局/唐怀正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分院/巩双印研究员
密山市14密山市农业局/李成玉黑龙江省农科院玉米所/李春秋研究员
鸡东县7鸡东县农业局/杨忠诚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傅迎军副研究员
集贤县14集贤县农技推广中心/孟庆丰黑龙江省农机研究院/孙士明研究员
宝清县17宝清县农技中心/于海河黑龙江省农机研究院/孙士明研究员
第三积温带尚志市7绥玉7号
哲单37号
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玉米育苗移栽技术
玉米螟大区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尚志市农技中心/张留明黑龙江省农科院草业所/孙德全研究员
依安县21依安县农技中心/宋文学黑龙江省土肥站/付建和推广研究员
克山县9克山县农技中心/吕洪彦黑龙江省农科院克山分院/刘兴焱研究员
拜泉县17拜泉县农技中心/闫文杰黑龙江省农科院克山分院/刘兴焱研究员
讷河市17讷河市农技中心/王伟东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张相英推广研究员
林口市7林口市农技中心/赵国发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傅迎军副研究员
明水县17明水县农技中心/曹启龙东北农大农学院/王振华教授
海伦市26海伦市农业局/郭伯文黑龙江省农科院玉米所/曹靖生研究员
庆安县9庆安县农技中心/王安东北农大农学院/王振华教授
绥棱县3绥棱县农技中心/王安黑龙江省农科院玉米所/曹靖生研究员
虎林市5虎林市农技中心/李凤清黑龙江省农科院玉米所/李春秋研究员
萝北县5萝北县农业局/夏大亮黑龙江省植保站/宋显东推广研究员
绥滨县3绥滨县农技推广中心/王殿君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分院/南元涛研究员
勃利县9勃利县农技中心/刘成海黑龙江省农科院玉米所/李春秋研究员
第四积温带嫩江县3德美亚1号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玉米育苗移栽技术
玉米螟大区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嫩江县农技中心/张守林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分院/巩双印研究员
北安市3北安市农业局/牛国庆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分院/巩双印研究员
铁力市3铁力市农业局/邹绩鑫黑龙江省农科院克山分院/刘兴焱研究员
小计47700    
吉林省半干旱区域
农安县70吉单618
郑单958
先玉335
农华101
良玉188
平安18
丹玉77
玉米膜下滴灌技术
玉米指针式喷灌技术
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
玉米大垅宽窄行栽培技术
农安县农业局/张兴顺副局长吉林省农科院/任军
双辽市35双辽市农业局/阮建华副局长吉林省农科院/刘武仁
扶余县39扶余县农业局/李福军副局长吉林省农科院/刘慧涛
前郭县35前郭县农业局/姜波副局长吉林省农科院/刘慧涛
乾安县28乾安县农业和畜牧业局/鞠彦波副局长吉林省农科院/刘慧涛
长岭县35长岭县农业局/孙德锋副局长吉林省农科院/刘慧涛
宁江区7宁江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王振吉林省农科院/刘慧涛
大安市21大安市农业局/刘顺序副局长吉林省农科院/边少锋
洮南市27洮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王庆革吉林省农科院/边少锋
镇赉县21镇赉县农业局/于明香副局长吉林省农科院/边少锋
通榆县21通榆县农业局/李志远副局长吉林省农科院/边少锋
洮北区15洮北区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总站/毕长海站长吉林省农科院/边少锋
半湿润区域
梨树县70吉单50
吉单35
郑单958
先玉335
农华101
美育99
玉米深松改土防衰技术
玉米种子包衣技术
玉米精量播种技术
玉米配方施肥技术
玉米化学除草技术
玉米化控技术
玉米节水滴灌技术
玉米宽窄行栽培技术
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
梨树县农业局/王贵满副局长吉林省农科院/刘武仁
公主岭市70公主岭市农业局/喻宝祥副局长吉林省农科院/刘武仁
榆树市70榆树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戴洪波主任吉林省农科院/任军
德惠市35德惠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崔振礼主任吉林省农科院/任军
伊通县28伊通县农业局/张玉欣副局长吉林省农科院/刘武仁
九台市35九台市农业局/邱信臣副局长吉林省农科院/任军
双阳区11双阳区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站/宋占英站长吉林省农科院/任军
湿润区域 桦甸市27  桦甸市农业局/任立民副局长吉林市农科院/王铁成
永吉县11永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张吉福主任吉林市农科院/王铁成
舒兰市14舒兰市农业局/何海波副局长吉林市农科院/王铁成
吉林省湿润区域 蛟河市11先玉335
绥玉10
吉单50
原单68
吉东28
九单48
吉农大402
玉米化控降株高增密防倒技术
玉米精密播种技术
玉米高产施肥技术
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
蛟河市农业局/李刚副局长吉林市农科院/王铁成
磐石县25磐石市农业局/王新副局长吉林市农科院/王铁成
东辽县17东辽县农业局/霍向龙局长辽源市农科院/张世英
东丰县17东丰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仇长礼站长辽源市农科院/张世英
梅河口市11梅河口市农业局/刘桐国局长通化市农科院/董本春
辉南县11辉南县农业技术推广站/贾兴文站长通化市农科院/董本春
柳河县11柳河县农业和畜牧业局/徐占成通化市农科院/董本春
通化县11通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李春山通化市农科院/董本春
敦化市11敦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马金宝主任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邹琦
安图县10安图县农业局/黄明镇局长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邹琦
抚松县3抚松县农技术推广站/刘美良站长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邹琦
小计33863    
辽宁省辽中北区康平县30辽单565
良玉88
沈玉21
郑单958
先玉335
玉米机械化深松整地、精量播种、深施肥、施药、收获、秸秆还田技术
玉米偏垄宽窄行栽培技术
玉米抗旱播种一次保全苗技术
玉米化控抗倒防衰技术
玉米病虫统防统治技术
康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姜河主任铁岭市农业科学院/栾化泉(团队)
昌图县60昌图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张国威主任
开原市30开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孙满柱副局长兼主任
辽西区新民市40辽单565
北玉288
沈玉21
郑单958
先玉335
玉米机械化深松整地、精量播 种、深施肥、施药、收获、秸秆还田技术
玉米膜下滴灌技术
玉米抗旱播种一次保全苗技术
玉米大垄双行地膜覆盖技术
玉米化控抗倒技术
玉米病虫统防统治技术
新民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张俊奇主任辽宁省农科院/王延波(团队)
建平县40建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方子山副局长兼主任
朝阳县30朝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袁喜庆主任
北票市30北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李金生主任
义 县30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孙宝凯主任
北镇市30北镇市农发局/丁学航副局长
黑山县50黑山县农发局/焉德贵副局长
阜蒙县60阜蒙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李广和主任
辽宁省辽西区彰武县50辽单565
北玉288
沈玉21
郑单958
先玉335
玉米机械化深松整地、精量播 种、深施肥、施药、收获、秸秆还田技术
玉米膜下滴灌技术
玉米抗旱播种一次保全苗技术
玉米大垄双行地膜覆盖技术
玉米化控抗倒技术
玉米病虫统防统治技术
彰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刘建斌主任辽宁省农科院/王延波(团队)
建昌县20建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王风国主任
绥中县20绥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霍伦主任
兴城市20兴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金权主任
辽南区
辽东区
海城市30辽单565
良玉88
沈玉21
丹玉402
丹玉405
玉米精量播种、深施肥、施药、收获、秸秆还田技术
玉米化控抗倒技术
玉米病虫统防统治技术
海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任闫强主任丹东农科院/景希强(团队)
岫岩县30岫岩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任许彪主任
小计17600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
(1900-2300℃积温)
阿荣旗30九玉1号
海玉6
丰单3
哲单37
兴垦5
海玉4
德美亚1
兴垦10
兴垦3
玉米“一增四改”技术
玉米密植栽培技术
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玉米地膜覆盖技术
玉米膜下滴灌技术
玉米机械化耕播收技术
玉米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玉米螟的绿色防控技术
扎兰屯市农牧业局/吴玉臣呼伦贝尔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王丽君
莫力达瓦旗50阿荣旗农牧业局/王建明内蒙古农业技术推广站/包立华
扎兰屯市40莫旗农牧业局/田源山呼伦贝尔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卢亚东
兴安盟
(2100-2900℃积温)
乌兰浩特市20郑单958
大民338
先玉335
兴垦3
兴垦10
嫩单12
长单506
吉单535
玉米抗旱座水播种一体机抗旱播种技术
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免耕播种技术
玉米覆膜播种机覆膜播种和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
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乌兰浩特市农业局/燕鲁军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冯勇
科右前旗60科右前旗农牧业局/王恩宇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冯勇
科右中旗40科右中旗农牧业局/范向阳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张来厚
扎赉特旗60扎赉特旗农牧业局/王玉春兴安盟农业技术推广站/张玺权
突泉县60突泉县农牧业局/王天辉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张来厚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2700-3300℃积温)
科尔沁区100郑单958
金山27
厚德198
德单8
吉单27
金山28
玉米大小垄种植技术
玉米宽行大垄密植技术
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玉米深松、深翻、精细整地技术
玉米螟、赤眼蜂绿色防控技术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
玉米机械化作业技术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
科尔沁区农牧业局/刘忠内蒙古农业技术推广站/马日亮
科左中旗115科左中旗农牧业局/兰凤席通辽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肖华
科左后旗80科左后旗农牧业局/齐锁柱通辽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张建华
开鲁县65开鲁县农牧业局/崔满友通辽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张建华
库伦旗20库伦旗农牧业局/张明通辽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肖华
奈曼旗65奈曼旗农牧业局/李自清内蒙古农业技术推广站/马日亮
扎鲁特旗35扎鲁特旗农牧业局/嘎日布通辽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肖华
赤峰市
(1900-3300℃积温)
红山区5郑单958
先玉335
浚单20
益丰29
农华101
兴垦3
秦龙9
丰田6
龙单13
一增:合理增加密度
八推:推广耐密优良品种、种子包衣、机械化播种、测土配方施肥、地膜覆盖、大小垄种植、膜下滴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两提早:提早整地、提早播种
红山区农牧业局/张立国内蒙古农业大学/高聚林
元宝山区10元宝山区农牧业局/付延辉赤峰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李玉民
松山区45松山区农牧业局/许振华内蒙古农业大学/高聚林
阿鲁科尔沁旗35阿旗农业局/魏国生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孟繁盛
巴林左旗30巴林左旗农牧业局/哈斯巴根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孟繁盛
巴林右旗20巴林右旗农业局/王俊军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霍剑峰
林西县15林西县农业局/任树山赤峰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李海东
克什克腾旗15克什克腾旗农牧业局/刘爱民赤峰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李海东
翁牛特旗35翁旗农牧业局/刘军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霍剑峰
喀喇沁旗25喀喇沁旗农牧业局/张新德赤峰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汪耳琪
宁城县55宁城县农牧业局/潘文忠赤峰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汪耳琪
敖汉旗70敖汉旗农业局/吴刚赤峰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李玉民
小计271200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中部垦区
(第一积温带)
四方山农场5先玉335玉米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化控矮化增产技术
四方山农场/陈贵副场长八一农大/杨克军
东部垦区
(第二、三积温带)
八五一〇农场15绿单1号
绥玉7
哲单37
垦单10
绥玉19
鑫鑫1号
绿单2
玉米宽台密植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八五一〇农场生产技术部/胡百兴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专家办/李艳杰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所/张亚田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植保所/高 虹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所/戴志诚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所/于 琳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鉴定站/詹志学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工程所/牛文祥
友谊农场45友谊农场科技科/田旭江
五九七农场25五九七农场科技科/邹永东
八五二农场25852农场科技科/吴跃奇
八五三农场35 八五三农场/郑国强
北兴农场35 北兴农场科技科/刘文江
东部垦区
(第三积温带)
八五五农场25德美亚3号
绥玉7
哲单37
绿单1号
垦单10号
德美亚1号
德美亚2号
垦玉6
玉米宽台密植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八五五农场农业科/席振海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专家办/李艳杰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所/张亚田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植保所/高 虹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所/戴志诚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所/于 琳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鉴定站/詹志学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工程所/牛文祥
云山农场10云山农场科技科/邹建国
宝泉岭农场30宝泉岭农场/刘显清副场长
共青农场20共青农场/苏景强副场长
勤得利农场10勤得利农场农业科/要德育
查哈阳农场20黑龙江省查哈阳农场科技科/沈海燕八一大农学院/王玉凤
西部垦区
(第四积温带)
鹤山农场20德美亚1号
德美亚2号
丰单3号
玉米宽台密植大面积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进口精量点播机播种技术
gps卫星定位与自动驾驶系统
玉米叶龄诊断技术
鹤山农场/刘建生副场长八一大农学院/杨克军
八一大农学院/高树仁
八一大农学院/王玉凤
八一大农学院/景艳莉
八一大农学院/王丽艳
八一大农学院/台莲梅
八一大农学院/冯乃杰
尖山农场15尖山农场/冯晓辉副场长
七星泡农场20七星泡农场/王宝生副场长
嫩江农场15嫩江农场/叶文杰副场长
克山农场20黑龙江省克山农场科技科/周本福
赵光农场40赵光农场/苏兴俊垦丰种业有限公司/刘显辉
垦丰种业有限公司/柳春发
垦丰种业有限公司/高占军
垦丰种业有限公司/宋少田
建设农场15建设农场/吴宝忠
长水河农场25长水河农场/姜耀辉
格球山农场5格球山农场/李耀武
嘉荫农场5嘉荫农场科技科/顾双亭
胜利农场20胜利农场科技科/李海森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所/于琳
小计24500    
合计1483863    

东北地区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方案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东北地区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方案》的通知

  (农办科[2012]33号)


  

  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全力推进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工作,充分发挥科技支撑玉米产业发展的作用,我部自2012年起启动实施东北地区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通过创新工作思路、广泛整合资源、凝聚各方力量,推动东北地区玉米生产实现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

  

  为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我部编制了《东北地区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3省1区1局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技术支持单位和责任专家高度重视,认真部署落实,细化行动方案,狠抓技术服务,务求取得实效。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四日

  


  
东北地区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全力推进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工作,充分发挥科技支撑玉米产业发展的作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部决定,自2012年起启动实施东北地区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思路与目标

  

  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统筹玉米科技创新、转化推广和技术培训工作,以黑龙江(含垦区)、吉林、辽宁和内蒙古等四省区为重点区域,强化优良品种、栽培技术和工程机械三大支撑,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科研教学单位、龙头企业和农民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依靠科技支撑玉米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推动玉米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为“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总体目标: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实现“122”的总体目标,即在东北地区近2亿亩玉米种植面积中,实现1亿亩玉米平均亩增产200斤以上,亩节本增效200元以上,玉米总生产能力比“十一五”时期平均增加200亿斤以上,辐射带动整个东北地区玉米大面积均衡增产。

  

  阶段目标:2012年为启动实施阶段,完成总面积目标的35%以上,达到3500万亩;完成增产增收指标的60%以上,实现亩均增产120斤,亩节本增效120元。2013-2014年为扩大实施阶段,完成总面积的80%以上,达到8000万亩;完成增产增收指标的80%以上,实现亩均增产160斤,亩节本增效160元。2015年全面完成阶段,全面实现1亿亩玉米“双增二百”的目标,实现亩均增产200斤,亩节本增效200元。

  

  区域目标:黑龙江(含垦区)、吉林、辽宁、内蒙古的任务指标分别为总面积任务的35%(垦区5%)、25%、20%和20%,增产增收指标四省区相同,增产增收计算以实施地点的“十一五”平均产量和收益为基数。

  

  二、重点任务

  

  (一)强化关键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加大新品种培育力度。重点选育高产、抗逆、耐密、适用机械化作业的玉米新品种,加速玉米品种优良性状的改良和更新换代。二是加大高产高效、轻简节约栽培技术研发力度。重点研发玉米条深旋精量播种一体化保苗增产技术、玉米膜下滴灌和全膜覆盖节水高产高效技术、玉米新型节水灌溉高产稳产技术、密植高产抗倒防衰稳产高产抗逆技术等。三是加大地力培肥与保育技术研发力度。重点开展玉米耕层结构优化技术、秸秆还田低温快速分解技术、增施有机肥等技术研发。四是加大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研发力度。重点开展玉米茎腐病、玉米螟综合防治等技术研发。五是加大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技术研发力度。重点开展精密播种、田间追肥施药、全液压驱动玉米联合收获等机械化技术研发。

  

  (二)强化技术集成与示范,形成区域特色增产增收的技术体系和技术模式

  

  一是优化品种布局,挖掘良种增产潜力。针对东北不同生态类型区水热条件,筛选出一批高产、高效、优质、抗逆的新品种,进行区域化布局,并制定相应的技术方案。二是提高机械化耕播质量,实现一次保全苗。针对东北春玉米区整地播种质量差、保苗率低等问题,采用高质量的深松整地、精量播种等技术,在增密的前提下,实现一次性保全苗。保障保苗率提高10%左右,实现增产增收5%-10%。三是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实现密植不倒不衰。针对玉米生产密度不均衡不合理,增密高产途径出现的倒伏与早衰风险增大问题,推广宽窄行(休闲)密植栽培技术,并结合有效的深松改土、肥水控促、化控调节等措施,提高密植的合理性,实现密植不倒不衰。四是培肥地力,科学施肥,实现持续增产增收。针对东北地区耕地质量下降,采用有效的秸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等措施不断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同时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实现“测、配、产、供、施”有效衔接。针对小农户分散经营方式,采用“一户一卡、一村一表、一乡一图、配肥直供”的技术服务模式,做到技术到位、服务到户、指导到人、配肥到田。五是实施抗旱节水增产技术,实现抗旱保丰收。针对近年东北地区玉米干旱频繁发生的现状,集成坐水种、地膜覆盖、膜下滴灌等抗旱节水保苗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等,实现抗旱保丰收。六是强化病虫害测报技术,实现高效综合控防。针对近年区域性玉米病虫害频繁发生的现状,强化玉米螟、叶斑病和穗期虫害预测测报,提出综合控防预案,及时实施到位,确保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七是提高全程机械作业能力,实现农机农艺融合。针对东北玉米生产机械作业率低,作业质量差的问题,以提高机械性能和作业质量为核心,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作业,形成以农机与农艺融合为特征的高产高效轻简化生产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