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实施方案
农办科[2012]41号2012年05月24日农业部

2012年全国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实施方案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全国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农办科[2012]41号)


  

  有关省(区、市)农业厅(局、委),全国超级稻研究协作组成员单位:

  为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配合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的开展,通过创新和示范推广,进一步挖掘超级稻增产潜力,发挥超级稻在全国水稻增产中的引领作用,我部继续实施全国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现将《2012年全国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并及时将实施情况报我部科技教育司。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四日

  


  
2012年全国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实施方案

  


  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生产,继续实施超级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项目。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挖掘超级稻在全国水稻增产增收中的作用,我部决定继续实施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工作思路与原则

  (一)工作思路

  紧紧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提升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目标,以项目为依托,以选育和推广优质、高产、广适、多抗超级稻为核心,大力推广超级稻品种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开展主体培训,努力构建科技与生产良性互动、产学研紧密衔接的超级稻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运行机制,促进超级稻生产技术进村入户,确保年推广面积达到1.2亿亩,实现“双增一百”(亩均增产100斤、节本增效100元)的目标。

  (二)工作原则

  1.坚持联合协作和良种良法结合。以超级稻专家组和协作组为依托,按照研究方向和工作重点的差异,不同协作组与专家之间适当分工,加强协作,突破技术发展瓶颈,不断加大超级稻育种材料创制、新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的支持力度,探索建立超级稻品种保障和栽培技术支撑体系。加强各稻区专家组与产区推广部门的协作,实现科研与推广的结合。加强超级稻综合栽培技术的集成,实现良种良法配套,确保超级稻科研和推广再上新台阶。

  2.坚持高产与优质、节本与增效并重。系统梳理东北、西南、长江中游、长江下游和华南稻区超级稻产量提升的关键技术问题,大力推广高产、优质、广适、多抗的超级稻品种,努力实现超级稻品种与轻简生产技术结合上的突破、追求高产与优质的协调统一。要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挖掘超级稻高产潜力,提高品质,保障超级稻市场效益。

  3.坚持重点地区与整体推进并重。围绕超级稻双增一百的目标任务,统筹超级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并与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高产创建等相关科技资源衔接,汇聚超级稻领域的人、财、物等,构建农科教、产学研更加紧密的科研推广网络,以现有项目重点省、县为基础,兼顾其他水稻生产大省、大县,做到平衡发展。同时选择条件优越的地方开展整乡、整县推进试点,总结经验,为全面扩大超级稻推广创造条件。

  二、目标与任务分解

  2012年,计划在全国示范推广超级稻1.2亿亩,实现亩增产100斤、节本增效100元(简称“双增一百”)的目标,达到增产、增效、增收的协调统一。具体任务分解如下:

  --东北稻区推广1700万亩:辽宁600万亩、吉林600万亩、黑龙江500万亩。

  --长江中游稻区推广3650万亩:湖南1100万亩、湖北1100万亩、江西1000万亩、河南450万亩。

  --长江下游稻区推广2700万亩:浙江350万亩、江苏1050万亩、安徽1300万亩。

  --华南稻区推广2250万亩:广东700万亩、广西1200万亩、福建350万亩。

  --西南稻区推广1700万亩:四川800万亩、重庆300万亩、贵州350万亩、云南250万亩。

  三、主要内容

  (一)加强超级稻新品种选育攻关。以传统育种方法为基础,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有效整合传统技术和分子育种技术,提升抗性、品质等主效基因性状的多基因筛选和聚合效率,推进高效育种技术创新。基于超级稻育种材料交流办法,加大育种材料交流力度。发掘水稻高产、优质、抗病等重要农艺性状的新基因,加快创建一批超级早稻和晚稻育种中间材料,力争在高产、优质、广适、多抗的协调统一上取得突破,打破超级稻育种类型单一的瓶颈,重点加快东北超级稻品种的更替、南方超级晚稻品种和适宜中低产田的一季超级稻品种选育,拓展超级稻品种的适宜区域。

(二)加强配套高产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超级稻研究协作组要加强极端温度对超级稻品种成苗和结实率的影响、超级稻干旱、洪涝灾害补救措施、超级稻肥水需求特性及高产高效肥水管理技术等的研究。各超级稻示范推广实施单位要结合超级稻百亩核心方和万亩连片建设,因地制宜开展超级稻品种筛选,集成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把超级稻品种与当地主推技术结合,集成便于推广和农民采用的简化技术操作规程。每个示范县要集成1-2套农民易掌握的超级稻配套栽培技术,并制作成明白纸或挂图用于培训农民。

  (三)确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各地要以农业部确认的96个超级稻品种为基础,因地制宜地选择主导品种,推进良种良法良机的配合,分区域确定主推技术。东北地区要选用耐寒品种,重点推广大棚育秧、无纺布育秧、钵盘育苗摆栽、机械化作业等技术;长江中游稻区要选用耐贫瘠、抗旱性强的品种,重点推广旱育秧、机插、强化栽培、“三定”栽培等技术;长江下游稻区要选用抗性强丰产性好的品种,重点推广精确定量栽培、强化栽培、机插等技术;华南稻区要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重点推广旱育秧、集中育秧、再生稻、“三定”栽培等技术;西南稻区要选用抗旱性强的品种,重点推广抛秧、强化栽培等技术。

  (四)加强高产示范区建设。配合农业部水稻高产创建工作,每个超级稻示范县要建立百亩核心区和万亩示范片各不少于1个,协作组各成员研究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示范区1-3个。百亩核心方产量指标:东北、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区高产创建目标产量在每亩750公斤以上,双季稻区两季亩产1200公斤以上,其他地区单季亩产700公斤以上;万亩片产量指标:东北、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区高产创建目标产量在每亩700公斤以上,双季稻区两季亩产1100公斤以上,其他地区单季亩产650公斤以上。

  (五)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各地超级稻示范推广承担单位要联合相关超级稻协作组研究单位,对本地农技推广人员及部分种粮大户开展超级稻生产技术培训。一是充分利用科技入户和农民科技培训平台,广泛培育超级稻示范户。每个示范县培育的示范户不少于1000个,做到示范县村村都有示范户、户户都有明白人。二是利用示范县的样板作用,在关键季节组织2-3次现场观摩会议和培训。三是坚持定点调查和流动调查、定期调查和随机调查相结合的原则,组织专家和有关技术人员在水稻生产的关键季节,分区域开展超级稻示范推广技术指导服务和调研活动。超级稻育种家要深入生产一线面对面开展技术指导工作,做好苗情、墒情、病情、虫情、灾情调查,及时发布技术意见,促进超级稻品种与当前主推水稻生产技术结合,提高超级稻技术到位率。

  四、工作进度

  1-3月,各地、各项目单位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宣传推介超级稻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落实超级稻百亩核心方、万亩高产示范区建设地点和各示范县1000个超级稻示范农户;落实有关技术试验方案、示范推广任务。

  4-9月,组织开展超级稻育种材料、生产、技术观摩与交流活动;项目实施单位通过培训班、现场会、印发技术资料等形式开展技术培训;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开展生产调研和技术服务,现场指导稻农生产,了解各地超级稻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促进超级稻发展的对策措施。

  10-12月,组织开展超级稻测产验收与总结。各地要通过会议、实地测产等多种形式对项目实施单位开展验收与考评工作。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将会同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科技发展中心进行抽测。

  五、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将会同部内相关司局和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负责总体方案制订、综合协调、督导检查和总结宣传;各超级稻项目省(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也要牵头成立领导小组,根据《超级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项目管理办法》和《2012年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细化目标任务,层层分解任务,实行目标责任制,责任到人、落实到田。各实施县相应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做好超级稻测产验收和总结工作。一是拟申报超级稻品种的,要按照农业部《超级稻品种确认办法》要求,由各省(区、市)农业厅(局、委)组织专家做好百亩示范方测产验收工作。二是认真组织好2012年超级稻测产验收工作,加强超级稻绩效考评。百亩方按照农业部《超级稻品种确认办法》、万亩示范区测产按照农业部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要求科学组织实施。三是要对照年度工作目标,提早谋划本年度工作总结,重点突出实施效果、工作措施、技术创新情况等。

  (三)加强超级稻宣传力度。一是规范示范区标志牌,要把标志牌做成宣传与培训的窗口,内容包括行政责任人、技术负责人、主推品种、主推技术、技术要点、实施面积、产量指标等。二是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多种途径开展宣传。及时总结各地涌现出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扩大超级稻的社会影响力,推动超级稻大面积发展。

  

  附件1:

  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联系分工

  

  

稻区

省份

牵头单位

负责人

联系人

牵头专家

负责专家

东北

稻区

辽 宁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

向青云

王青立

 

陈温福

陈温福

吉 林

王青立

 

赵国臣

黑龙江

王青立

 

潘国君、霍立君

长江

下游

稻区

江 苏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

向青云

纪绍勤

 

程式华

邓建平

浙 江

纪绍勤

 

孙 健

安 徽

纪绍勤

 

杨惠成

长江

中游

稻区

江 西

全国农技
中心

谢建华

吕修涛

邓华凤

陈大洲

河 南

吕修涛

任洪志

湖 北

张 毅

张似松

湖 南

张 毅

夏胜平

华南

稻区

福 建

全国农技
中心

谢建华

张 毅

谢华安

谢华安

广 东

万克江

林青山

广 西

万克江

徐世宏

西南

稻区

重 庆

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

聂善明

郭瑞华

郑家奎

张洪松

四 川

郭瑞华

郑家奎

贵 州

熊 炜

熊玉堂

云 南

熊 炜

李开斌



  

  附件2:

  2012超级稻“双增一百”任务落实表

  

  

序号

省(区、市)

县(区、市)

面 积

(万亩)

主导品种

主推技术

负责单位及联系人、电话

1

辽宁

大洼县、盘山县、开原市、铁岭县、辽中县、苏家屯区、大石桥市等

600

沈农265、沈农9816、辽星1号等

水稻无纺布旱育稀植轻简栽培和无纺布覆盖育苗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和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等

辽宁省农委 刘献 024-23448848

2

吉林

前郭县、镇赉县、九台市、辉南县、公主岭市、昌邑区等 

600

吉粳88、吉粳83、吉粳102等

水稻机插秧技术、超级稻综合配套技术、水稻早育早插技术、优质水稻标准化栽培技术、钵育苗摆秧配套栽培技术等

吉林省农委 杨忠群 0431-82711099

3

黑龙江

虎林、五常、铁力、桦川、汤原、延寿等

500

龙粳21、松粳9、龙粳26等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大棚标准化旱育稀植育苗技术、超级稻强化栽培技术、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水稻宽窄行超稀植栽培技术、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等

黑龙江省农委 刘凯 0451-82624907

4

江苏

武进区、姜堰市、高邮市、海安县、建湖县、如东县、东海县、沭阳县等

1050

淮稻11号、连粳7号、南粳44、扬粳4038、武粳15、宁粳1号、宁粳3号、武运粳24号、南粳45、淮稻9号等

机插秧,肥床旱育秧,精确定量栽培等

江苏省农委 邓建平 025-86263538

5

浙江

诸暨市、象山县、武义县、天台县、开化县等

350

中早22、中早35、两优倍九、中浙优1号、甬优12号、新两优6号、中嘉早32号、中早35、ⅱ优084、内2优6号等

机插技术、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强化栽培技术等

浙江省农业厅 孙健 0571-86757871



  

  

6

安徽

巢湖市、五河县、凤台县、南谯区、金安区、望江县、芜湖县、贵池区、郎溪县、广德县、黄山区等

1300

新两优6号、丰两优4号、扬两优6号、丰两优1号、ii优航1号、ii优航2号、d优527、ii优602、ii优084等

精确定量栽培、无盘旱育抛秧、湿润灌溉、免少耕、高温热害防御、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

安徽省农委 程晓冬 0551-2630955

7

福建

上杭、霞浦、邵武、闽清、南安等

350

扬两优6号、宜优673、天优3301、甬优6号、天优998、中浙优1号等

超级稻强化栽培技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等

福建省农业厅 徐倩华 0591-87811903

8

江西

南昌县、鄱阳县、上高县、新干县、都昌县、宁都县、南城县等

1000

荣优3号、金优458、春光1号、两优287、03优66、两优培九、ⅱ优航1号、国稻6号、淦鑫688、丰源优299、天优998、五丰优t025、五优308等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三定”栽培、水稻“三高一保”、测土配方施肥、绿色植保技术、抗灾防灾技术、机械化生产技术等

江西省农业厅 程飞虎 0791-6213906

9

河南

平桥区、光山县、新县、淮滨县、商城县等

450

两优培九 y两优1号 新两优6号ⅱ优航1号、ii优7954等

旱育稀植盘育抛秧、小拱棚育秧、精确定量栽培、测土配方施肥

河南省农业厅 杜冠华 0371-65918796

10

湖北

襄阳区、枣阳市、武穴市、黄梅县、荆州区、监利县等

1100

两优287、y两优1号、新两优6号、扬两优6号、广两优香66等

超级稻足苗保穗增粒动态量化栽培技术、水稻旱育规范定植技术、水稻轻简化栽培技术、稻虾(鸭)无公害高效种养技术、超级稻机械化生产技术、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推广机防技术及生物防治技术

湖北省农业厅 高广金 027-87661052

11

湖南

桃园县、醴陵市、耒阳市、浏阳市、邵东县、湘阴县、龙山县、鼎城区、赫山区、宁乡县等

1100

株两优819、陆两优819、y两优1号、丰优299、天优998、扬两优6号、内2优6号、陵两优268等

超级稻“三定”栽培技术、集中育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绿色防控技术等

湖南省农业厅 谢国和 0731-84433014



  

  

12

广东

兴宁市、揭东县、罗定县、信宜市、高要市、雷州市等

700

合美占、金农丝苗、五优308、天优122、深两优5814等

超级稻强化栽培、机械化插秧、抛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等

广东省农业厅 蔡立 020-37288276

13

广西

兴安县、桂平市、陆川市、平桂区、田阳县、宾阳县

1200

中浙优1号、陪杂泰丰、准两优527、 y优1号、国稻1号、两优陪九、新两优6号等

“一增五改”综合配套技术、“三定”栽培、集中培育机插秧、免耕、无盘抛秧、旱育稀植等

广西区农业厅 徐世宏 0771-2182657

14

重庆

江津区、永川区、开县、大足县、梁平县、南川区等

300

准两优527、d优527、ⅱ优602、q优6号、ⅱ优7号、协优527、ⅱ优航1号、特优航1号、ⅱ优084、金优527等

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等

重庆市农委 郭风 023-89133733

15

四川

泸县、达县、富顺县、旌阳、新都区、东坡区等

800

德香4103、d优527、协优527、ⅱ优162、ⅱ优7号、ⅱ优602、一丰八号、金优527、d优202等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旱育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综合防治等

四川省农业厅 魏晓理 028-85505527

16

贵州

遵义县、铜仁市、天柱县、黄平县、余庆市、平塘县等

350

准两优527、q优6号、金优527、金优785、奇优894、内2优6号和中浙优15号等

水稻“生旱无”新型旱育秧、精确定量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

贵州省农业厅 熊玉堂 0851-5283650

17

云南

禄丰县、弥渡县、麒麟区、大姚县、陆良县、姚安县等

250

楚粳27号、楚粳28号

旱育免耕抛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精确定量和规范化栽培等配套主推技术等

云南省农业厅 龙启华 0871-5749404

 

合计

 

12000

 

 

 


2012年全国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实施方案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全国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农办科[2012]41号)


  

  有关省(区、市)农业厅(局、委),全国超级稻研究协作组成员单位:

  为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配合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的开展,通过创新和示范推广,进一步挖掘超级稻增产潜力,发挥超级稻在全国水稻增产中的引领作用,我部继续实施全国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现将《2012年全国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并及时将实施情况报我部科技教育司。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四日

  


  
2012年全国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实施方案

  


  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生产,继续实施超级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项目。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挖掘超级稻在全国水稻增产增收中的作用,我部决定继续实施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工作思路与原则

  (一)工作思路

  紧紧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提升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目标,以项目为依托,以选育和推广优质、高产、广适、多抗超级稻为核心,大力推广超级稻品种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开展主体培训,努力构建科技与生产良性互动、产学研紧密衔接的超级稻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运行机制,促进超级稻生产技术进村入户,确保年推广面积达到1.2亿亩,实现“双增一百”(亩均增产100斤、节本增效100元)的目标。

  (二)工作原则

  1.坚持联合协作和良种良法结合。以超级稻专家组和协作组为依托,按照研究方向和工作重点的差异,不同协作组与专家之间适当分工,加强协作,突破技术发展瓶颈,不断加大超级稻育种材料创制、新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的支持力度,探索建立超级稻品种保障和栽培技术支撑体系。加强各稻区专家组与产区推广部门的协作,实现科研与推广的结合。加强超级稻综合栽培技术的集成,实现良种良法配套,确保超级稻科研和推广再上新台阶。

  2.坚持高产与优质、节本与增效并重。系统梳理东北、西南、长江中游、长江下游和华南稻区超级稻产量提升的关键技术问题,大力推广高产、优质、广适、多抗的超级稻品种,努力实现超级稻品种与轻简生产技术结合上的突破、追求高产与优质的协调统一。要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挖掘超级稻高产潜力,提高品质,保障超级稻市场效益。

  3.坚持重点地区与整体推进并重。围绕超级稻双增一百的目标任务,统筹超级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并与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高产创建等相关科技资源衔接,汇聚超级稻领域的人、财、物等,构建农科教、产学研更加紧密的科研推广网络,以现有项目重点省、县为基础,兼顾其他水稻生产大省、大县,做到平衡发展。同时选择条件优越的地方开展整乡、整县推进试点,总结经验,为全面扩大超级稻推广创造条件。

  二、目标与任务分解

  2012年,计划在全国示范推广超级稻1.2亿亩,实现亩增产100斤、节本增效100元(简称“双增一百”)的目标,达到增产、增效、增收的协调统一。具体任务分解如下:

  --东北稻区推广1700万亩:辽宁600万亩、吉林600万亩、黑龙江500万亩。

  --长江中游稻区推广3650万亩:湖南1100万亩、湖北1100万亩、江西1000万亩、河南450万亩。

  --长江下游稻区推广2700万亩:浙江350万亩、江苏1050万亩、安徽1300万亩。

  --华南稻区推广2250万亩:广东700万亩、广西1200万亩、福建350万亩。

  --西南稻区推广1700万亩:四川800万亩、重庆300万亩、贵州350万亩、云南250万亩。

  三、主要内容

  (一)加强超级稻新品种选育攻关。以传统育种方法为基础,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有效整合传统技术和分子育种技术,提升抗性、品质等主效基因性状的多基因筛选和聚合效率,推进高效育种技术创新。基于超级稻育种材料交流办法,加大育种材料交流力度。发掘水稻高产、优质、抗病等重要农艺性状的新基因,加快创建一批超级早稻和晚稻育种中间材料,力争在高产、优质、广适、多抗的协调统一上取得突破,打破超级稻育种类型单一的瓶颈,重点加快东北超级稻品种的更替、南方超级晚稻品种和适宜中低产田的一季超级稻品种选育,拓展超级稻品种的适宜区域。